2015广东高考作文:感知自然

合集下载

2015年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

2015年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

2015年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感知自然》
哎呀呀,说到感知自然,我就想起了那次去乡下姥姥家的事儿。

那是 2015 年的一个夏天,我来到了姥姥家。

姥姥家那可是真真正正地贴近自然呀!一到那儿,我就撒开脚丫子在田野里乱跑。

那田野可美啦,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风吹过来,麦浪就哗啦啦地响。

我还特别喜欢去捉那些小昆虫,趴在地上,盯着那些小不点儿看半天。

有一天,我正蹲在地上看一只小蚂蚱跳来跳去呢,突然就下起了雨。

哎呀,那雨来得可突然了,我一下子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我赶紧往屋里跑,可跑着跑着,我又停住了。

我看到雨水滴落在池塘里,泛起一圈圈涟漪,那景色可真美呀。

我就站在那儿,呆呆地看着,都忘了自己还在淋雨呢。

在姥姥家的那段日子,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自然的奇妙。

早上,鸟儿叽叽喳喳地叫我起床;晚上,青蛙呱呱地唱着歌伴我入睡。

我还会跟着姥姥去果园里摘果子,那果子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呢,咬一口,甜滋滋的。

现在想想,那时候可真快乐呀,能那么近距离地去感知自然。

其实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美好。

就像那次在姥姥家的经历,虽然平凡普通,但却让我一直难以忘怀呀。

这就是我对感知自然的一点小小的体会啦!。

2015年广东高考高分优秀作文及点评

2015年广东高考高分优秀作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远近结合,感受自然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

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

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

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

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

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

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

2015高考作文广东

2015高考作文广东

2015高考作文广东:感知自然,拥抱美好那年夏天,我站在高考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广东卷的高考作文题目——“感知自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这个题目,让我回忆起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点点滴滴,也让我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记得小时候,我生活在乡村,那里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

每当清晨,太阳初升,霞光映照在田野上,我便会被那美妙的景色所吸引。

正如诗人陶渊明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那片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柔与美好。

夏日午后,我会跟随爷爷去田野里劳作。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此时,我会躺在树荫下,聆听蝉鸣,感受微风拂过脸颊。

那时,我明白了王维笔下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宁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来到了城市,开始了忙碌的学习生活。

高楼大厦取代了绿树成荫,车水马龙取代了鸟语花香。

我开始怀念那片曾让我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

正如古人所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城市的喧嚣中,我更加渴望回归自然。

高考前夕,我独自一人来到了郊外,想要寻找那份久违的宁静。

走在乡间小路上,我看到了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听到了溪水潺潺的声音。

此时,我想起了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这片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影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

站在田野间,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那熟悉的泥土气息,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快乐时光。

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它孕育了万物,也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正如苏轼所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大自然的美,无论晴雨,都让人陶醉。

高考结束后,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所心仪的大学。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依然保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每当周末,我会约上三五好友,去郊外徒步、爬山。

在这些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如今,我已步入社会,成为了一名辛勤的劳动者。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依然会抽时间走进大自然,感受它的美好。

201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感知自然【附点评】

201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感知自然【附点评】

201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感知自然【附点评】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末段认为:“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材料只陈述事实,不作评判,意在引发考生的思考。

考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下对自然或“远”或“近” 的感知和体验,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2015年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共5篇

2015年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共5篇

2015年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共5篇2015年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共5篇1.心近,自然来你是否沉浸在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却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卷云舒的坦然乐趣?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万千生物的进化历程、纲目属种,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吸、共起舞?我们的心啊,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

当自然仅仅化成屏幕上的数字幻影,它便抽离了我们的心,留下的是干涸、是机械、是缺少感知自然美的生命。

若想真正徜徉于自然之中,唯有将一颗心放逐自然,让它流转于乡野田园、茂密森林、高山溪涧、渺远天际,心贴接近了自然,自然才会款款而来。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可谓精妙。

人本是集山川日月之精华而成的万物灵长,有什么理由脱离自然这生命之泉的源头呢?于是,屠格涅夫潜入深邃的广阔森林,心与林中生灵的脉博一起跳动,他所感知到的,不仅有生机勃发的四时美景,更有天人合一的舒畅——这才是真正的感知自然。

其著作《猎人笔记》,不知要比当下数字化了的“自然美景”鲜活百倍,纵使所见所感难逾目力之所及又有何妨?所谓心近,自然的真谛便会随风而来,滋养你心,而自然无穷无尽的魅力,正在于此。

心之近,亦需身之到也。

我们运用现代科技观天象识地理探究万物奥妙无可非议,然而这些科技越是入侵着生活,我们切身回归自然的时间与精力越少,便越难深入体会感知自然的全貌。

当今时代,提倡与自然之间的心近,更是倡导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台湾学者的《田园之秋》此。

脱离了自然的人,疏远了自然的人,肉体逃避了自然的人,终有一天会走入过分掠夺自然的怪圈,从而被自然的愤怒吞噬。

心近,自然来。

有美景须自去看,勿将科技当成你惟一的“眼睛”。

心贴近自然,自然方会用他的怀抱拥抱你、迎接你,让你受到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救赎。

唯有这样,方可让目之所及,变成心之所及;自然之美,化成人心之美。

2015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2015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感知自然的正确姿势——理性还是感性?自然的万事万物,时而瞬息万变,让人无法企及,深邃无边,让人魂牵梦绕,感慨万分;时而又是坦坦然而无遮掩,直捣你的灵魂深处,理性趋于残酷!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我们该如何感知?理性还是感性?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下,轻叩鼠标便可熟知阴晴雨雪,轻易了解全球天气,直观动态下的环境变化;小小屏幕,可以足不出户把自然之美景轻易尽收眼底,感受草长莺飞、枝叶枯荣。

信息技术的发展显而易见地让我们感知自然的途径大大缩短,人们无需身临其境便可获取所需要的感知,视觉性的理性感知让我们省时省力,更加适合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因此,感知自然理应理性?然而,有人又认为理性地感知自然,虽然的确能获取自然所带来的感受,但却又是简单而粗暴,无法体验自然的奇妙与内涵,缺少与心灵呼应的触摸感受。

所视之处,有花有草有树木,有风有雨有白云,却唯独少了花的清香与草的气息,少了风的轻柔,云雨的濡湿!缺少了触感,自然难以触碰我们的灵魂,缺少了心灵上的对接,感知晦涩而乏味。

触感上的感性感知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是否,我们的感知方向错了?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无法满足于心灵的感受,也无法忽视触感上的存在。

在感知自然的过程中,观天光云彩预测阴晴雨雪却逾目难及,看电视感知全球天气却无法体验云卷云舒,品草长莺飞、枝叶枯荣而未能明花鸟之名,树木之性...感知自然,可谓“此事古难全”!感知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那么我们应该需要理性的“近”还是感性的“远”呢?或许,我们心里已然有了心中的答案。

是的,感知自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触碰,我们获取的信息也不尽相同,甚至因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也能让你的感知大相庭径。

自然的多面性,不是我们简单地从一个方面就可以感知的,无论是简单粗暴的“近”,还是虚无缥缈的“远”,都有其相应的感知,自然不同的角度给与我们的是什么,那么我们感知的便是什么,感知自然,获取自己所需的感知便可!至此,对于感知自然的正确姿势——理性还是感性的争论,你觉得还重要么?。

广东2015高考作文

广东2015高考作文

《广东2015高考作文:感知自然,拥抱美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回想起2015年的那个夏天,我参加了广东高考,其中一道作文题目让我印象深刻,那便是“感知自然,拥抱美好”。

如今,当我再次提起这个话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光。

沿着小路,我来到了一片森林。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我踏着轻盈的步伐,穿梭在林间。

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秘密。

这时,我又想起了那句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在这片绿意盎然的森林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漫步在森林中,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大自然的美,无需多言,只需用心去感受。

我想,这就是广东2015高考作文题目的意义所在吧。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高考作文题目提醒了我们,要用心去感知自然,拥抱美好。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片湖泊。

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

一群鸭子在湖中嬉戏,时而潜入水底,时而露出水面。

湖边的垂柳轻拂着水面,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我坐在湖边,看着眼前的美景,心中感慨万千。

这时,一句名言浮现在脑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大自然的水,滋养着万物,却默默无闻,这不正是我们人类应该学习的品质吗?《寻找内心的宁静:一次与自我的对话》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忙碌地追逐着梦想,有时甚至忘记了停下脚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一次,我偶然间踏上了寻找内心宁静的旅程,那是一次与自我的深刻对话。

《小窗幽记》中有言:“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那天,我选择了远离城市的喧嚣,独自一人来到了郊外的一座小山。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枝头欢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我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开始了与自我的对话。

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自己的思绪随着风飘荡。

广东高考范文 感知自然

广东高考范文 感知自然

广东高考满分范文:感知自然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土壤和依赖,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滋养。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似乎离自然越来越远,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交通、不尽的科技产品让我们忙于奔波、无暇品味自然的美。

此时,我们应当挣脱束缚,放慢步伐,回归大自然,感知自然。

自然有着无穷的魅力,以莫大的力量向我们展现着它的精髓和美好。

在自然面前,人类微不足道,然而,这却是我们真正感知到自然的机会。

在广东的莲花山,我曾经看到了一道绚烂美丽的彩虹,它把整个莲花山园区映点成了绚丽缤纷。

看到这一景象,我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这种感觉让我觉得人类思维无穷无尽,感性和理性并存。

而在广东的南澳岛,我和朋友们一起看到了一场壮观的日出。

我们提前几个小时在海岸边等待,眼看夜幕渐浓,天渐渐地变得越来越深。

当橙红色的阳光钻进了云彩,照亮了海边的沙子,我们不禁为之沉醉。

自然之美超越了我此前所有的经验,它在自己的时间和方式中向我们显露出来,引导我们到美好的新世界。

再比如,在雨季的时候,广东的太阳及时地藏起来了,让天空无穷无尽,像是看不到尽头,当雨后初晴时,天空海阔天空,天蓝蓝的,就像过去幼时在大海旁弯腰伫望时那般简直没得说。

此时,自然正向我们展示着她的极致美丽和广袤浩瀚。

感知自然,意味着保护自然,珍惜生命。

自然的美好、宏伟、神奇和生机的现象也在告诉我们,我们要选择一种理性消费的人伦方式,试图在人类和自然之间达到平衡。

要知道,自然是充满生命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尊重自然、珍惜自然,才能够实现我们人王国和自然王国的和谐共存。

那么,如何感知自然,让我们站在百花绚烂的小径上,听着鸟语欢快拨动心弦;或是在田野边上,仰望着蔚蓝色的天空,弯腰低头,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只有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感知自然,才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自然,去珍惜自然,去保护自然。

草木不说自然的恩惠,环境不问如何修,要感知好自然就要从点滴之事做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广东高考作文:感知自然
2015广东高考作文:感知自然
人与天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个整体是一份和谐,是一份优美。

这份和谐、优美来自于人是小宇宙,天地是大宇宙。

就为这份天地与人完全不可分割的理念,自古有多少修道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一种无你无我的境界,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一种相融相合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超越生命的,是纯精神的。

每一个修道人如果能达到这种纯粹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

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有一种非凡的能力,有超越时空,掌握万物的能力。

为此,佛说,性空缘起,相由心生。

一个能改变自我的人,就是一个改变天地宇宙磁场的人。

能改变天地宇宙磁场的人,就是一个能力殊胜的人。

这个人需要一份柔和,慈悲的情萦来面对众生。

而众生不单单是有情,还有无情之事物。

无情之事物,以表面论,世人以为是没有情感的。

这种认知实则是错误的。

天地宇宙万物都是心性的羽化,有情生命与无情生命都是有灵性的。

一个心性柔和的人,万物是欢喜的。

万物欢喜的缘,只为心性相同。

而心性相同的缘,缘起只为一份欢喜,欢喜的心能羽化万物,而万物就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切。

一个心性良好的人,和蔼的人,善良的人,智慧的人,真实能改变环境。

而改变环境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

自己是一个有形体,是一个存活于世间的实实在在可见体。

就是这个可见体主宰着有形事物与无形事物的能量转化。

如果说今日之世界,是一个资本运转的世界,那这个掌控资本运转的中心点就是人。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天地尊者,人是创造世界,改变世界的一个伟大的能源点。

这个能源点,只要是善用万物,万物就能为人类社会服务。

能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社会环境,才是人类的吉祥。

所以说,人与天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个整体是一脉相承的。

是你好,他、她就好的一种健康。

而健康人生,健康社会,是我们生存必须的。

为此,伟大的思想总是超越人类社会而引领社会。

一个社会能有一种非凡的智慧来呵护众生,呵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这真的是我们的福分。

能惜福,能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就是我们大家的福。

今日世界,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来爱护,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让碧水蓝天为我们
歌唱,留一份清新,留一份绿草地,留一份阳光明媚于人间,我们就是有福的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