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防治研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控制(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控制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具有2个明显的特点,即交通量迅速增加和重载车辆日益增多。
因此,对路面结构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半刚性基层由于具有强度高、承载力大、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刷性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
据统统计,我国90%以上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及底基层都是采用半刚性材料。
但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缺点是抗变形能力低、脆性大,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开裂,形成路面反射裂缝,这已成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泥稳定级配集料是当今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其中又以水泥稳定碎石性能最为优异。
然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没有消除半刚性材料的缺点,因此如何进一步减少其反射裂缝的产生,依然是充分发挥路面结构整体性能的关键之一。
考虑到我国作为水泥生产大国,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水泥胶结类材料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作为主要的道路建筑材料,因此有必要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研究,以便能为将来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经验。
1、裂缝形成机理1.1裂缝产生原因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但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2大类,即荷载型结构性破坏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包括反射裂缝和对应裂缝。
荷载型结构性破坏裂缝是由汽车动态荷载产生的垂直或水平应力,在基层内部产生超过材料的容许抗拉极限应力的拉应力所造成;非荷载型裂缝则是环境作用的结果,主要是湿度和温度的影响,由干缩、温缩和疲劳作用导致,个别情况下也可能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陷造成。
此外,在冰冻地区的沥青路面上,还可能发现由路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我国已建高速公路的半刚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刚性组合式路面的承载能力从设计角度看是足够的,然而调查表明,裂缝在我国各个地区的沥青路面上十分普遍,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通车后1年最迟第2年均出现大量裂缝。
因此,单纯由荷载作用不足以引起面层破坏,沥青路面的开裂应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1收缩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理1.1收缩裂缝的形成机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的类型主要分为干缩裂缝和温缩裂缝种类型。
1.1.1干缩裂缝的形成机理干燥收缩开裂过程是指,当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内部含水量发生对变化时,其体积会发生收缩,最终导致开裂现象。
由于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吸附水及分子间力作用”、“矿物晶体或胶凝体的层间水作用”、“毛细管张力作用” 以及“碳化脱水作用”而引起的整体性的宏观体积发生变化,即干燥收缩形成的基本原理。
一般情况下,首先散失的是位于大孔隙内部的重力水,但此时体积不易变化。
随后,毛细管孔中的水发生毛细管张力作用,毛细管的孔径会会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而逐渐变细,发生收缩。
毛细管张力发生作用的后期,相对湿度随之逐渐变小,分子间力与吸附水逐渐发生作用,位于颗粒表面的吸附水膜厚度变小,间距随之变小,分子力逐渐变大,从而引起体积的收缩。
另外,基层材料的整体收缩也会随着碳化收缩而整体收缩,化学反应Ca(OH)2和CO2生成CaCO3结晶物和水,其中的水分散失后会引起碳化收缩。
由此可见,基层材料干缩性受混合料的分散度和矿物成分影响最强烈,粘土矿物含有量较多和分散度大、比表面大的材料的干缩性相对较大;增加的集料含量能够减少基层整体材料的比表面、含水量和孔隙率,从而能够使得干缩性产生较大幅度的降低;另外,养生龄期的增加,刚度与强度的增加,能够引起干缩的降低。
所以,初期的养生不良或是含水量过高都会导致很大的干缩。
1.1.2温缩裂缝的形成机理沥青路面的开裂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温度收缩特性影响显著。
基层内部的温度发生变化和温差的存在,都会产生温度应力。
当温度下降时,基层材料逐渐发生收缩,路面结构中的基层是受到约束的,当周围气温发生大幅度的下降时,存在于基层材料中的拉应力或是拉应变一旦超过了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应变,基层就会被引发开裂。
1.1.3网状裂缝的形成机理网状裂缝现象就是我们常常认为的“龟裂”,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外来作用力引发了原有的内部结构变形,最后导致了由内而外的不规则裂缝。
浅谈水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水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在道路工程中,水稳碎石基层被广泛应用到路面基层。
但水泥稳定碎石在施工中很易出现裂缝。
文章从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Abstract: On the road works, water stable macadam bas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pavement base. Cement stabilized crushed stone in the construction is very prone to cracks.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order to find preventive measures.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water stability gravel; base crack; prevention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1.裂缝种类和产生的原因1.1温缩裂缝形成的原因混合料中通常是含有5%左右的水泥,正是由于混合料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水泥成分,所以水泥稳定碎石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当混合料发生硬化时,水泥发生水化作用会释放出相当多的热量,但由于其内部散热缓慢,所以其内部温度会比较高。
温度越高,其内部体积膨胀程度就越大,而水泥的外部是很容易遇冷发生收缩,这样其内部不断的膨胀,外部不断的收缩,内外之间就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应力。
如果其极限抗弯拉强度小于应力的大小,这时就会发生常见的横向分布状的温缩裂缝。
1.2干缩裂缝形成的原因①水泥稳定碎石在干燥的空气中会发生硬化现象,所以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水分越少,其体积发生收缩变形就越严重,水泥稳定碎石上就会在一定的间隔处产生比较均匀的干缩裂缝。
②水泥稳定碎石形成干缩裂缝的原因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系,如水泥的含量、水的多少和碎石集料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常见的路面基层材料,它由水泥、石子和水等成分混合而成。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纵向裂缝的问题,给路面使用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下面将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
一、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分析1.基层结构问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对纵向裂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若基层的密实程度不够,会导致基层变形,同时也会增加裂缝的产生。
2.作用环境的变化:路面基层会受到来自车辆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重载下会造成基层变形,形成裂缝,也可能是因为干湿循环而引起基层收缩膨胀变化,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的收缩变化:在水泥浆混凝土固化过程中,随着水泥的固化,会产生一定的晶体收缩,这种收缩变化有可能导致纵向裂缝的形成。
4.不当的施工方式:基层施工时,如果没有控制好水泥浆混凝土的密实度,或者施工速度过快,也容易造成纵向裂缝的产生。
二、处治措施1.提高材料的质量:在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采用合适的石子和水泥混合比例,并选择高质量的材料来制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提高基层的抗裂性能。
2.加强基层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加强基层的压实与振动,提高基层的密实度,以减少基层的变形,从而降低纵向裂缝的发生概率。
3.采用控制浇筑方式:在混凝土固化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浇筑方式,控制浇筑的速度,以减少水泥固化过程中的收缩变化,减少纵向裂缝的产生。
4.加强养护措施: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可以采用浇水降温的方式,降低温度对基层的影响,减少纵向裂缝的产生。
5.对已产生的纵向裂缝进行及时修复:若基层已经产生纵向裂缝,应及时进行修复,可以采用填充材料或加强固结的方式进行修复,以降低裂缝的扩大程度。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材料、施工工艺和作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成因浅析及防治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成因浅析及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广泛用于路面工程中,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但在使用中,常常会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比较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和寿命。
因此,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成因1.施工不规范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如掌握混合比例、完整性等方面要求,但是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忽略这些细节。
这就容易使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裂缝、凝结不完整等问题。
2. 施工环境不良施工环境也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成因之一。
如果施工现场环境不良,如气温过高、空气湿度太大等,会导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混凝土发生急剧干燥和收缩,致使裂缝不断出现。
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对环境进行仔细评估,尽可能选择适合的环境条件。
3. 设计不合理有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裂缝的原因也可能是设计不合理。
如果设计的基层结构不坚固、设计参数不合理,就会影响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导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裂缝。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防治1. 设计合理设计需要有合理的设计参数和基层结构,综合考虑地基承载力、水稳性等因素。
同时,要针对性地制定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
2.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评估,确保施工环境的良好。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合比例、自然固结、振实度、湿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保证施工效果达到要求。
3. 后续养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养护也很重要。
首先要进行初期的养护,保证混合料能够有效的固定在基层上,防止环境因素对基层的影响。
其次,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4. 选用高质量的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与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原料的质量会对基层的强度、耐久性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选择优质的粗、细骨料和水泥等材料,确保混合料具有高质量和稳定性。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

( 家 庄 市公 路 管理 处 ,河 北 石 家 庄 0 08 ) 石 5 0 1
摘 要 :水 泥 剂 量 高 、集 料 粉 料 多、含 水量 高 、养 生 不 到位 或 养 生 时 间短 和底 基 层 裂 缝 反射 是 造 成 水 泥 稳 定碎 石 基 层 产 生
裂缝 的 主 要 原 因,基 于此 ,提 出在 施 工 中 防 治水 泥 稳 定碎 石基 层 裂 缝 的 对 策 ,有 助 于 工 程 中的 裂缝 防治 。
层 具 有 良好 的 力 学 性 能 和 板 体 性 ,初 期强度 高 ,其水 稳性 和抗
冻性 都 优于水 泥稳 定细 粒 土和石
11 材 料 对 裂 缝 的 影 响 . 111 水 泥 剂 量 ..
在水 泥稳 定碎 石 中 ,水 泥发 生 水化 反应 ,产生 出具 有胶结 能
Ab t a t Th hih c me d s g sr c : e g e nt o a e, mo e p wd r i a g e a e, hih wa e c ntn , i r p r r o e n g rg t g tr o e t mp o e man e a c o s o t ma n e a e tme a d r fe to o s i t n n e r h r i t n nc i n e c in l f ub—ba e c a k ae t e man c u e fr — s rc r h i a s s o
下 陷 和 路 面 变 形 ,产 生 新 的 裂 缝 ,加 快路 面 的损 坏 ,影 响车辆 正常行 驶 。
1 水 泥 稳 定 碎 石 基 层 裂 缝 的 成
因
6 %时 其 收缩 系数 较 小 .超过 6 %
浅谈水稳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水稳碎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近年来,水泥稳定碎石(SMA)作为一种新型路面材料被广泛使用。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缝现象。
本文将从水稳碎石基层裂缝成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水稳碎石基层裂缝成因水稳碎石基层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材料的质量问题。
如果在选材或施工中存在某些不合格的因素,则水稳碎石基层最终会出现开裂现象。
2.不良施工质量。
例如,在太热的天气下,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很可能不会达到理想效果。
3.环境条件。
高温、高湿度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也会影响水稳碎石基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4.外力因素。
例如,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上,水稳碎石基层受到的外力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开裂。
二、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措施1.科学选材。
在施工之前,必须科学选择符合标准的水稳碎石材料,并进行实验性施工。
2.严格施工。
为了保证水稳碎石基层的质量和稳定性,必须在施工前仔细制定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合理性。
3.注意环境。
需要在水稳碎石基层施工前预留充足的时间,了解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并在选择施工时间时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
4.聘请专业施工人员。
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合理的规范进行。
因此,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人员参与进来,以确保施工质量。
5.定期检查、养护。
对水稳碎石基层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养护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开裂或裂纹出现,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和处理。
三、总结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需采取措施,从选材到养护都要注意及时查看,防止质量过差,以及外力因素造成的影响,避免水稳碎石基层出现开裂的现象,从而保障交通安全和减少维护成本。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裂缝问题1. 现象:在水稳基层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横向、纵向裂缝,甚至出现网状裂缝。
2. 原因分析:(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含水量不足或过高,导致基层开裂。
(2)养生期不足,基层受温差、干缩等作用导致开裂。
3. 防治措施:(1)控制基层混合料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碾压。
(2)加强养生工作,保证养生期不少于7天。
(3)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及时处理,可以采用水泥浆或沥青胶进行灌缝处理。
二、表面松散1. 现象:水稳基层表面出现松散现象,表现为表面粗糙、无光泽。
2. 原因分析:(1)混合料含水量过高,碾压时出现推移、表面松散。
(2)碾压遍数不足或碾压机具不当,导致表面松散。
3. 防治措施:(1)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碾压。
(2)增加碾压遍数,确保基层表面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选择合适的碾压机具,确保碾压效果。
三、压实度不足1. 现象:水稳基层压实度不足,表现为表面起皮、空洞等。
2. 原因分析:(1)混合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影响压实效果。
(2)碾压机具不足或不当,导致压实度不足。
3. 防治措施:(1)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碾压。
(2)增加碾压机具的数量和功率,确保碾压效果。
(3)选择合适的碾压方式,如静压、振压等,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厚度不均1. 现象:水稳基层厚度不均匀,表现为局部或整体厚度偏差过大。
2. 原因分析:(1)混合料配比不均匀或混合料级配不当,导致厚度不均。
(2)施工时厚度控制不严格,导致厚度不均。
3.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和级配,确保混合料均匀一致。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厚度控制,确保基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防治研究【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危害、产生机理,并针对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由于其具有水稳性好、承载力高、抗冻性好、刚度大且较经济等优点,因而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
然而水泥稳定碎石料也有其与生俱来的缺点,如:脆性大,对温度和湿度敏感性强,极易因为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造成混合料收缩裂缝,也可能由于地下水中的硫酸盐等化学物质侵蚀、路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而开裂,直至后期反射至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造成沥青路面的破坏。
一、裂缝的危害分析(1)降低基层的整体强度。
(2)形成反射裂缝,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应出现有规则的横向裂缝、起拱。
若不及时处理,雨水从裂缝内向下渗透,沥青混凝土和基层裂缝缝隙处充满自由水,在车辆荷载反复冲击下,就会使沥青混凝土中粘附在碎石表面的沥青剥离,基层的细集料形成泥浆被挤压出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坑洞、碎裂、松散,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影响其使用寿命。
二、裂缝形成的机理分析(一)收缩裂缝收缩裂缝是工程上发生较普遍的裂缝,这种缝一般在水稳基层完工后20天左右产生,缝宽多为10~15mm,横向贯通或半贯通。
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压实后的水稳基层中水不断蒸发和水泥水化作用使水分不断减少,产生吸附作用、毛细管作用、材料矿物晶体、凝胶体、层间水的作用以及碳化收缩作用等,使水泥稳定基层压实体积收缩,从而形成裂缝。
(二)内应力裂缝内应力裂缝是工程上发生最多的裂缝,主要是由于水稳基层自身材料干缩和温差应变胀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导致水稳基层从强度薄弱断面处断裂而产生。
含集料较多的材料产生的裂缝主要以温缩为主。
而含土或含矿料细粉料较多材料产生的裂缝主要以干缩为主。
(三)荷载性裂缝荷载裂缝一般发生在基层的底部,由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裂缝逐渐向上扩展至表面,乍轮筒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荷载裂缝主要有局部网状裂缝和沉降裂缝两2种形式。
局部网状裂缝亦可称龟裂,是由于局部地区沉降过大,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结构性破坏而形成的裂缝,局部网状裂缝对道路的破坏性较大,若是遇到降水天气,那么雨水将随着裂缝下身,与外力共同作用引发路基翻浆。
沉降裂缝表现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产生的纵向裂缝,一般由于局部土基层以及底部基层压实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发的,容易在重车和荷载作用下形成反射裂缝,该种类型的裂缝在某些时候呈现弧状分布,并且其裂缝表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异。
此外,填挖交接地段以及桥涵踏板处也呈现横向沉陷裂缝。
三、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一)材料原因(1)水泥。
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发生水化反应,产生出具有胶结能力的水化产物。
这是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有离子交换作用、化学激发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由于水泥用量的增加,这些作用逐渐加强,在强度增长的同时,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都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2)集料。
粗集料继配不连续,含泥量较大,小于0.075ram的颗粒含量控制不到位。
碎石压碎值、含泥量等指标达不到要求,造成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性增大,砂太细及含泥量超标,均会导致基层产生裂缝。
(3)含水量。
含水量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影响很大。
当含水量不足时,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发挥不了水泥的稳定作用,进而影响强度形成;含水量大时,混合料中自由水多,不但影响混合料的密度和强度,还会明显增大混合料的干缩性,使结构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二)施工方面的原因(1)混合料的拌和。
如果混合料拌和不均,使局部粗、细集料集中,或局部水泥剂量过大,都可导致裂缝产生。
(2)混合料的运输、摊铺。
混合料拌和后,未能及时运至施工现场,或者因运输距离长、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未采取覆盖措施,使混合料的水分散失。
以及摊铺段过长使混合料的水分蒸发过大,都可造成水稳基层表面失水干燥产生干缩裂缝。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严重颠簸使混合料产生离析,或者摊铺不均时亦可产生粗、细集料集中现象而导致裂缝产生。
(3)碾压方法不当.压实成型是水稳基层施工中的重要工艺,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较多,诸如含水量、压实机械及方法等。
如果在初压过程中压路机吨位过大、碾压速度过快,往往会产生施工裂缝。
另外,过振碾压,易造成水稳层表面水泥浆大,从而增大了表面收缩性,同样亦可产生收缩裂缝。
(三)养护不当导致裂缝若施工中温度过高或者晒水不及时则会导致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顶部与底部温差过大,最终产生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
四、裂缝的预防措施(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
水稳碎石使用的水泥必须为缓凝水泥,水泥的终凝时间一般应在6~10小时之间,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成型。
不同的水泥的干缩性有所不同,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宜选用收缩性小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
同时水泥出厂后应存放一定时间,若直接使用,水泥在拌合中产生大量水化热,会导致裂缝。
(2)集料。
对水稳基层所选用的集料要进行筛分试验,检查矿料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中材料的颗粒级配要求,压碎值及塑性指数、含土量等是否超标。
经检查如级配不符合要求,则应做到缺什么材料补什么材料,这是控制粗细集料产生集中现象的重要关口。
集料尽可能采用粒料含量较多、不含塑性细土的材料,同时,为了减少水稳粒料的收缩性,限制集料中小于0.075mm细粉含量不超过5%。
(3)水。
通常情况下,适合人体饮用的水都可直接用于水稳拌合和养护。
当不确定是否可用时,应通过试件抗压强度比对试验进行确定。
(4)外掺剂。
加入粉煤灰添加剂,以延长水泥的初凝时间,减少水化反应的需水量,改善水泥的性能。
(二)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为了减少离析和开裂,进行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时除考虑强度外,还应考虑干缩性和施工和易性。
因为混合料骨架密实结构比悬浮密实结构收缩性小,而且集料平均粒径越大,混合料收缩性越小,所以,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加强矿料优选,选择级配相对较粗的骨架密实结构。
(三)控制施工温度水稳基层施工最好选择在年平均气温时期施工。
因为这个时候气温变化不大结构内温度应力较小,水稳层不易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
施工时的气温与一年中最冷或最热时的温差越大,越易产生温缩性裂缝。
如果在夏天酷暑条件下施工,最好能选择在早晚的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时间进行摊铺,并要加强覆盖洒水养护保证水稳层处于湿润状态。
冬天气温低于5℃时,一般不能进行水稳基层的施工。
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完成。
(四)控制混合料含水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干缩应变随混合料的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施工碾压时,含水量越大,基层越容易产生干缩裂缝,且干缩裂缝越严重。
因此,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
a压实中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o.5%的范围之内,但应视具体施工条件选择。
如气候炎热,水分挥发散失速度快,或运输路程较长,在运料过程中水分损失较多,含水量就要上调。
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压实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含水量。
b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出现干燥现象时,最好不要用洒水车喷水,防止水分喷洒过量,可采用压路机自身的间歇喷水装置少量补水。
另外,为了避免造成停车处滴漏的水分过量,在铺筑前准备阶段,洒水车不要在底基层上停车。
(五)拌合质量的控制为避免粗细集料集中或局部水泥剂量过大而产生收缩裂缝,必须采用集中厂拌法。
拌和时,根据批复的配合比调试好拌和站的生产配合比,以保证拌和的均匀性和计量的准确性。
拌和站设三个或四个料斗,各料斗出料数量由调速电机控制,水泥罐仓都配备有高精度的电子动态计量器。
经过计量标定,且预先调试。
生产前同监理工程师一块确定好出料曲线,并按水泥、集料与水的重量比例配混合料,并进行混合料的筛分检验级配。
拌和前应检查场内各种集料的含水量,以计算当天的外加水量(气温较高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高0.5—1%)。
捧和后及时取干混合料进行筛分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同时进行混合料含水量、含灰量的抽检工作。
每2小时一次。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六)装料和运输在装车和运输中采取了如下措施,以减少在混合料下落过程中及运输中发生离析和水分蒸发:a向运料车中装料时,为了减少离析,分3~5次装;b为了减少水分散失,运料车装满料后,用完整的篷布覆盖,篷布紧固在车厢两侧。
(七)施工工艺选择及控制(1)分层摊铺,一次成型。
分层摊铺,具体来说,就是上下基层连续摊铺,在下基层摊铺碾压结束后,立即摊铺上基层,且上基层碾压成型在下基层初凝结束后,终凝开始前结束。
相当于传统工艺,这种新工艺,对施工组织要求很严格,特别在时间控制上,施工期间不允许存在脱节、疏忽,需连续不间断进行。
在施工组织得当的情况下,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工艺施工的道路,钻芯取样的芯样完整、无分层现象,形成一个整体,由此提高了水稳层的整体板块稳定性,在反复荷载作用下,还能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2)碾压成型。
压实度的控制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达到标准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稳摊铺机摊铺至50m左右时,首先进行初压、复压、终压,城市道路各种地下工程管线设施的检查维修井和未能及时迁移的地上杆线给基层的碾压带来了难题。
这些结构设施的周围往往是大型机械碾压的死角。
尽管面层将采用钢筋加固补强措施,但基层的压实度保证仍不能松懈。
井周围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可比正常路段薄一些,水泥的含水量增加1%左右,使用小型机具夯实多遍,以保证压实度达到标准。
为了保证井周围路面的工作寿命,再配合路面的井圈加固。
(3)施工接头。
基层在施工过程中留有接头是难以避免的。
但接头处往往在温度应力、基层收缩应力和交通何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诱发为裂缝,从而导致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
因此,基层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接头。
无论是土路基还是基层,都应保证以完整的半幅断面施工,并且不得少于一定长度,严禁小面积“鸡窝窝”式的施工方式。
两幅基层之间的衔接处的松散部位应切掉。
两次施工处接头以竖直形式搭接,上下两层接头之间最少错开lm。
(八)养生及交通管制在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将草袋或麻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
覆盖2小时后,再用洒水车洒水,洒水车的喷头采用喷雾式,严禁使用高压或喷管,避免破坏基层结构。
在7天内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
上一层路面结构施工时方能移走覆盖物,养生期间定期洒水,养生结束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值得强调的是,养生期要大于7天。
养生期内洒水车严禁在铺设的基层上行驶,做好交通管制工作,严禁车辆通行。
五、结束语总之,产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优化配合比设计,有效防止混合料离析,采取适当的摊铺、压实工艺,并注意混合料养生,就能大大减少基层裂缝,从而降低路面病害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