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水和空气)专题
最新(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2讲 空气(一课件(考点精讲 13中考真题教学讲义ppt

聚焦重点 专项突破
专项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重点提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变化很多,在学习时,先 要理解实验原理(如为什么要选择磷作为燃料),再要从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实验异常情况分析和实验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思 考,从而能够透彻地理解,以不变应万变。
聚焦重点 专项突破
【例1】(2012泸州)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分类二 氧 气
考点4 氧气的化学性质 【考点梳理】 化学性质:较活泼,常温下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 氧化。性
分类二 氧 气
【活学活用】 4.(2013 重庆)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C) A.硫粉 B.镁条 C.铁片 D.一氧化碳 【点拨】本题考查对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硫粉、镁条、一氧化碳在 空气中都能燃烧,而铁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有在纯净的氧气中才 能燃烧。
。
分类二 氧 气
(4)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图中的其他装置) 将B装置与C装置连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液封,再用手 捂锥形瓶,观察C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其他合理 答案亦可)。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和收集装 置的选择,难度中等。(1)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 气,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3)实验室若用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应选发生装置A;若用过氧 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取氧气,应选用固液常温 型的B装置;收集氧气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2讲 空气(一)课件(考
点精讲 13中考真题)
聚焦考点 全面夯实
知识网络
分类一 空气的主要成分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30讲空气(课件114张)

浙江考情分析 三年中考精选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实验主题)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 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正确的是( )
答案:D
浙江考情分析 三年中考精选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实验主题探究 当堂达标训练 能力评估检测
6.(2017·舟山)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而近地面的臭氧会 造成空气污染。舟山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由于 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臭氧污染。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气体的同时,固体
A 的质量在减少,到
完全反应后固体质
量不再变化
浙江考情分析 三年中考精选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实验主题探究 当堂达标训练 能力评估检测
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 B 才有氧气产生,且开始时
氧气的质量应该为零
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 变,但固体质量在减少, C 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 分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保 持不变 答案:D
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
说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 检验方法
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与其性 质的关系
考试要求 浙江三年中考示例
a
202X湖州,T28,6分
202X绍兴,T5,4分
b
202X杭州,T6,4分
b
202X杭州,T16.3分
b
202X嘉兴,T11,3分
202X衢州,T27,6分
b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水、空气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水、空气一、选择题1.(2023·浙江·一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水溶液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①~②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在减小D.①~④中,随着水不断蒸发,甲的溶解度逐渐减小2.(2023·浙江·一模)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通过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加压一段时间后未有晶体析出,则右侧剩余的海水与加压前相比不变的是( )A.溶剂质量B.溶质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KNO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则下列3.(2023·浙江·一模)如图是3说法不正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取用石灰石.倾倒液体集满A.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瓶内气压降低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逸出C.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吸热结晶D.薄雾是二氧化碳晶体熔化形成的小液滴9.(2023·浙江·一模)在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如果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
下列描述的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结束后先停止通氢气,再撤离酒精灯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先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浓硫酸中,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后调节粗准焦螺旋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发现天平左盘低右盘高,将平衡螺母向右移直至天平平衡10.(2023·浙江·一模)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其中广口瓶内壁上均匀涂抹着足量的用水调和的“暖宝宝”的发热剂(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和食盐等),烧杯中盛有足量水。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发热剂中的铁粉会通过锈蚀这一剧烈的氧化反应消耗氧气B.只将发热剂替换成硫粉也能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C.发热剂涂抹在广口瓶内壁上的面积越大,最终进入广口瓶的水就越多D.将发热剂均匀涂抹在广口瓶内壁上而非堆在广口瓶底部,是为了加快铁的锈蚀11.(2023·浙江·二模)小乐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1)

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1)一、单选题1.(2022·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
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2.(2022·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
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样云”火炬“飞扬”火炬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燃料丙烷(C3H8) 氢气(H2)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C.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D.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3.(2022·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A.可制取O2B.可制取CO2C.可收集CO2D.可收集O24.(2022·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鉴别酱油和食醋闻气味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C 探究水的组成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D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A.A B.B C.C D.D 5.(2022·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食盐的溶解度6.(2022·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 20 40 60 80 100氯化钠(克)35.7 36.0 36.6 37.3 38.4 39.8硝酸钾(克)13.3 31.6 63.9 110 169 246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20℃时,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C.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D.将8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是2.4克和137.4克7.(2022·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31课空气(1)复习课件

1.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 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解于水,液氧呈淡蓝色。
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 性等。
特别关注 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
3. 氧气与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产生 明亮蓝紫色火焰,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S+O2=点=燃=SO2。
要点点拨
1. 常见的缓慢氧化有金属的锈蚀、呼吸作用和食物的腐败等。 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 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那么就会引起爆炸。
2. 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朝门口爬行。 如果烟火封住楼梯通道,不要乘坐电梯,关紧迎火的门窗, 打开背火的门窗呼救并等待救援,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天窗、 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谨慎逃离火场。如被困于房间内,应 该用湿布等物品堵住房间的门和窗户的缝隙,减少烟雾的进 入或躲进没有燃烧物的卫生间,呼救并等待救援人员。
(2)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3Fe+2O2=点=燃=Fe3O4。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并发出白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O2=点=燃=CO2。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 5O2=点=燃=2P2O5 。
特别关注
(1)烟与雾的区分:“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2)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实验时用磷而不用炭和硫是因为炭和 硫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气体,而磷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P2O5 是固体。若将水改为 NaOH 溶液,则将磷改为炭或硫也可。
4. 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冷冻分离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水和空气(含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水和空气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
图2中的曲线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B.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C.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D.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2.“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方法的优点是能耗小B.“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A B.B C.C D.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方法可以分离水和食盐B.图乙是我国冬季风的示意图C.图丙中小麦对光的感应性现象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D.图丁中神经元中冲动的传递方向为④-④-④5.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喝纯净水。
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有一些是蒸馏水。
对于这一类纯净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导电能力强B.它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C.它的pH=0D.它是生命体必不可少的6.t④,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④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7.下面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④8.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A.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9.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某同学对(1)(2)(3)(4)区域相对应的内容填写错误的是()A.(1)区域: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2)区域: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3)区域:能使酚酞试液变色D.(4)区域: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10.70④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④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A.B.C.D.11.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A.能溶于水B.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12.近几年,湖州市多次被评为“宜居城市”,评选的一项重要指标为空气质量。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1 空气

空气①列举空气中污染物的主
燃料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高温火焰
.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从反应本质上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导管为气体流入端,使氧气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故正确.
、空气中的多种气体成分都是与人类至关重要的,是人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故此选项错误.、植物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是自然界气体循环的主要方式,故此选项错误.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
中减少,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实验操作型.
CO2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
浙教版中考科学真题专项集训-11-化学-水、空气、金属

浙教版中考科学真题专项集训11-化学-水、空气、金属一、单选题(共9题)1.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 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2.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 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 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 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3.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古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钢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鋈属于金属材料B. 鋈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C. Ni2S3的镍元素呈+3价D. 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4.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
则滤渣中()A.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B.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 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D. 云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5.小明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A.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SB. 钙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夫到小:CaCl2、CaCO3、Ca(OH)2C. 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NO3、NH3、NOD.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O2、N2、CO26.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A. 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B. 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C.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D.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7.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依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