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稽查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案例一某工业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内销和外销,征税率16%,出口退税率为13%,2019年2月上期期末留抵税额20万,国内采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6万元;内销货物不含税价80万元,外销货物销售额120万元(不考虑汇兑损益)。

计算应退税额。

解析: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五条规定,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算为: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3、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4、当期应纳税额<0时,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6、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计算过程: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6%-13%)=3.6(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0002、当期应纳税额=12.8-(16 -3.6)-20=-19.6(万元)3、当期免抵退税额=120×13%=15.6(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9.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4、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56000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5、当期免抵税额=06、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19.6-15.6=4(万元)案例二某生产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5月份外购货物260000元验收入库,出口离岸价为300000元人民币。

鄂尔多斯出口退税案例分析

鄂尔多斯出口退税案例分析

鄂尔多斯出口退税案例分析鄂尔多斯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以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丰富而闻名。

出口退税是一种国家政策,旨在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发展。

下面将结合鄂尔多斯出口退税案例,从背景、问题、解决方案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背景:鄂尔多斯的资源优势使其拥有大量出口企业。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环境下,这些企业面临着价格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并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实施了出口退税政策。

该政策将出口企业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转化为退税,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问题:然而,鄂尔多斯出口退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出口企业面临着申请退税的繁琐手续,增加了企业行政成本。

其次,政府审核退税申请的速度较慢,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最后,一些企业存在退税申请材料不齐全、虚假出口等违规行为,使得出口退税政策受到了滥用的质疑。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鄂尔多斯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简化了退税申请手续,推行电子化申报系统,减少了企业的行政成本,提高了办理退税的效率。

其次,加强了政府的审核力度和速度,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获得退税资金支持。

最后,加强了对退税申请的监管,严格打击违规行为,保证了政策的公正实施。

影响:鄂尔多斯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其次,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了企业的出口动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最后,政府对出口退税政策的优化改进,提高了行政效率,提升了政府服务水平。

总结:鄂尔多斯出口退税案例是一个国家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政策落地的背景、问题、解决方案和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政策优化和改进的重要性。

政府应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和监管,进一步完善政策细则,以确保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

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贷:银行存款5850000(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借:应收外汇账款24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3)内销产品,分录为:借:银行存款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 ×(17%-15%)=48(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48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5)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6)实际缴纳时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贷:银行存款90000(7)计算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6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例2: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1)-(6)分录同上。

其余账务处理如下:(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51-97=-46(万元)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

出口骗税案例

出口骗税案例

出口骗税案例近年来,出口骗税案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国家税收利益,损害了国家形象。

下面就某出口企业骗税案例进行分析。

某公司是一家以纺织品出口为主的企业,由于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为了减少税负,该公司采取了骗税手段。

首先,该公司虚报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通过“鬼子单”方式,虚报出口商品的价值,以此来获得高额的退税额度,从而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

其次,该公司为了躲避海关监管,采取了分散出口的方式,将货物分散分批次出口,以此来规避海关检查,降低被查获的概率。

此外,该公司还与一些境外公司相互勾结,通过虚构交易、假冒发票等手段进行偷税行为。

这样的骗税手段不仅涉及到企业与海关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企业与境外公司之间的勾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骗税网络。

在这个骗税网络中,企业通过虚报数量和价格,骗取高额退税额度,而境外公司则通过虚构交易、假冒发票等方式帮助企业进行骗税。

这种骗税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的利益,不仅导致了税收减少,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首先,骗税行为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影响了政府用于公共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其次,这种行为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和竞争环境的恶化,一些企业通过骗税手段获得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而那些守法经营的企业则面临着艰难的竞争环境。

此外,出口骗税行为还会严重损害国家形象,降低外商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到中国出口业的发展。

要想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行为,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监管,加大对出口商品数量和价格的核查力度,同时要加强对海关的监管,提高海关查验效率和精度。

其次,要加强企业自身的自律和诚信意识。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监控机制,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境外公司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形成联合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行为的合力。

总之,出口骗税是一种严重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税收利益,损害了国家形象,扰乱了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

退税法律分析案例范文(3篇)

退税法律分析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外贸公司(以下简称“外贸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2019年,外贸公司因一笔出口业务与我国某海关产生退税纠纷,导致公司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外贸公司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事实2018年,外贸公司向我国某海关申报出口一批货物至某国,货物价值为100万美元。

根据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外贸公司应依法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然而,在办理退税过程中,海关认为外贸公司提供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相关单证存在虚假嫌疑,遂决定暂停对该笔出口业务进行退税。

外贸公司不服海关的决定,认为其提供的单证真实有效,且符合出口退税的相关规定。

双方就退税问题多次协商未果,外贸公司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海关退还已缴纳的税款。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公司提供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相关单证是否真实有效?2. 海关暂停退税的决定是否合法?3. 外贸公司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四、法律分析1. 关于单证真实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海关在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时,有权对出口企业的单证进行核查。

本案中,外贸公司提供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相关单证经海关核查,存在虚假嫌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提供虚假单证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关于海关暂停退税的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海关在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时,如发现出口企业提供的单证存在虚假嫌疑,有权暂停对该笔出口业务进行退税。

本案中,海关在核查过程中发现外贸公司提供的单证存在虚假嫌疑,遂决定暂停对该笔出口业务进行退税。

该决定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有效。

3. 关于外贸公司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提供虚假单证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外贸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出口退税的成功案例分享

出口退税的成功案例分享

出口退税的成功案例分享近年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退税政策不仅为企业降低成本,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高质量的商品。

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出口退税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的重要性和效果。

一、苹果企业:采用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市场竞争力苹果企业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苹果产品为主的企业。

由于产品质量优良,价格合理,出口销售额一直稳定增长。

然而,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苹果企业决定采用出口退税政策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苹果企业在申请出口退税时,提供了相关的出口销售证明和进口报关单。

凭借这些材料,该企业成功获得了出口退税。

退税的资金为苹果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用于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市场等方面。

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苹果企业的出口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二、家具产业:出口退税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具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为了引导家具产业向高端、创新的方向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出口退税政策。

一家名为“华美家具”的企业便是充分利用了出口退税政策,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该企业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设计了更多款式和风格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并将目标市场转移到更具潜力的海外市场。

此外,他们还积极参加国际家具展览会,扩大了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家具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了产品竞争力,稳定了市场地位,并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纺织品行业:出口退税促进产品出口销售纺织品行业是中国的重要传统产业之一,也是出口退税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成熟的生产技术使中国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纺织品行业中,一家名为“时尚纺织”的企业通过出口退税政策,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大规模出口销售。

他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创新,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出口退税政策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扩展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出口退税的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出口退税的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出口退税的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在全球贸易中,出口退税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措施。

它旨在鼓励并支持本国企业的出口业务,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出口退税的经验,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的具体运作和实际效果。

一、出口退税的定义和背景出口退税,顾名思义,是指针对出口产品,向出口企业返还已缴纳的相关税费。

通过这种方式,出口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旨在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规模,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经验分享1. 出口企业申请程序简化为了方便企业申请退税,许多国家对出口退税申请程序进行了简化。

例如,建立了电子化申报系统,企业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申请材料,大大减少了申请时间和成本。

2. 优化税制政策一些国家在出口退税政策中,逐步取消了对特定产品的税收。

这样一来,出口企业可以享受到零税率,提高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订单。

3. 定期评估政策效果出口退税政策需要定期评估其实施效果。

政府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了解政策的具体问题和需求,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三、出口退税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出口退税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的运作和实际效果。

案例一: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出口大国之一,出口退税政策在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出口退税税率,对各个行业的出口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吸引了大量国际订单。

案例二:德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出口退税政策对于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规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政府通过降低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减少了出口企业的负担,促进了德国的出口贸易发展。

案例三:新加坡的出口退税政策新加坡以其便利的贸易环境著称,其出口退税政策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合集五篇]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合集五篇]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合集五篇]第一篇: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例1: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

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贷:银行存款5850000(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借:应收外汇账款24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3)内销产品,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 ×(17%-15%)=48(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48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5)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6)实际缴纳时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 贷:银行存款90000(7)计算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6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例2: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1)-(6)分录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退税稽查案例分析
一、骗取出口退税成因
(一)巨大经济利益诱惑(基本成因,1998年以来)
(二)xx抽检率低(5%)
(三)增值税管理存在漏洞(虚开严重,大量现金交易)
(四)内部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各监管部门缺乏配合)
二、骗取出口退税常见作案手段
“xx不见”:
是指在“客商”或中间人自带客户、自带货源、自带汇票、自行报关;出口企业不见商品、不见供货货主、不见外商的情况下进行的交易活动。

这种交易并无商品,发票和报关单等凭证都是虚假的。

(揭阳服装厂-北京某外贸公司-香港金华公司骗税408万元案。

(一)通过外贸企业骗取出口退税常见的作案手段
1.取得虚假报关单常见的作案手段
(1)利用不能享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口货物报关单,骗取出口退税;
(2)无货报关,空箱闯关;
(3)以少报多,虚报出口数量;
(4)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高报价。

2.取得虚假出口收汇核销单常见的作案手段
(1)黑市倒买外汇,汇往境外,再汇入境内外贸公司帐户;
(2)将其他收汇视为出口收汇,办理出口收汇核销。

3.不按规定或非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常见的手段
(1)从虚假企业(无车间厂房、无生产设备、无生产产品,专门为骗取出口退税洗票、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购买虚假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
(3)虚减货物购进数量、虚抬单价骗取出口退税。

(二)通过生产企业骗取出口退税或偷税(复合型案件)常见的作案手段
1.进项税额不变,虚减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2.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正确,虚增进项税额;
3.虚增进项税额,虚减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同时发生;(“免、抵、退”使得单纯地增计外销收入可能反而多缴税)。

4.与“免、抵、退”有关的偷税作案手段(少转出进项税额)。

三、骗取出口退税案件的特点
(一)涉案环节多;(货物购进、报关出口、收汇核销、账务处理、资金流向等)
(二)涉案地区广;(供货地、报关地、收汇地和申报退税地)
(三)从实施骗取出口退税到案发时间跨度大;(做案到案发时间跨度最长5年)
(四)作案手段更加隐蔽;(退税单证“合法化”)
(五)专业化、网络化作案;
(六)案情复杂。

四、税务稽查与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
(一)不同类型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稽查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稽查方法
(1)检查帐册
①对财务资料的稽查(财务报表、会计账簿、原始凭证)
②对帐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对分析
③对出口货物的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出口货物换汇成本=进货价/离岸价)
(2)对退税单证的稽查
①检查退(免)税申报表是否符合逻辑
②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
③对出口货物报关单的检查(计量单位是否准确)
④出口收汇核销单的检查
⑤对出口货物内、外销合同进行逻辑分析(合同签订时间与供货企业交货时间不相适应以及合同中未签订具体的交货时间)
(3)对出口货物流向进行逻辑分析(就远不就近)
(4)对资金流向的稽查
①结汇资金分析,出现下列情况属异常
a.异地结汇,本地收汇核销;
b.xx与外商单位名称不一致;
c.外贸企业收汇后,以现金等形式支付给个人;
d.货物报关出口后即收汇,外贸企业在收汇的当天或次日,将出口货物的价款付给供货方,收到退税款后,再将退税款支付给供货方或第三者;
e.“先结后收”,外贸企业先收到结汇款,在收汇的当天或次日申报出口。

②付款资金分析,收款单位与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供货单位不一致,属异常。

2.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稽查方法
(1)对各种退税证单的稽查
(2)对进项税额的稽查
①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存货”有无在某一时期畸高的现象;
②是否按规定将出口销售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转入货物的销售成本;
③企业是否有购进免税的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注意审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3)对销售收入的稽查
①销售规模及内、外销售收入的比例,是否有外销畸高而内销特低的现象;②外销项目真实性的审查,特别是从未出口过的货物项目;
③注意企业的资金运动方向,有无帐外经营的情况。

(二)不同贸易方式和特殊行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稽查
1.进料加工复出口退(免)税的稽查
2.来料加工复出口退(免)税的稽查
3.境外带料加工贸易的稽查
4.对外承包工程的退(免)税的稽查
5.对承接修理修配业务退(免)税的稽查
6.对境外投资货物退(免)税的稽查
(三)出口货物退关退货的稽查
1.退关退货的处理(三种情况)
2.退关退货的稽查(已办理退免税手续)
(四)取证
1.函调协查
(1)根据《回函证明》,与出口货物内销合同进行对比分析(供货企业成立、投产时间在内销合同之后或接近内销合同时间)
(2)根据《回函证明》,与出口货物报关单进行对照分析(出口日期在前,生产、销售时间在后;出口日期在月初,生产在当月。


2.外调取证
(1)对供货环节的外调取证
①供货企业是否真实
②有无生产能力
③与外贸企业是否有真实的购销关系
④供货企业实际收到货款金额、时间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合计金额与时间比对
(2)对报关环节的外调取证
①查获以海运方式出口报关的虚假报关行为
②以陆运方式出口货物报关单中,有涂改、添加出口货物报关单内容,偷梁换柱,骗取退税
③利用其他非退税业务出口货物报关单,骗取退税
(3)对结汇环节的外调取证
(4)对资金流向的外调取证
3.询问(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