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之徽州文化
徽州非遗文化的介绍

徽州非遗文化的介绍
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一带,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非遗文化传承地。
徽州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
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徽州非遗文化包括徽派建筑、徽剧、徽州绣、徽州木雕、徽州
石雕、徽州石拱桥等众多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
其中,徽派建筑以
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的瑰宝。
徽剧是徽州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表演风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绣是徽州地区的传统刺绣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
风格而著称。
徽州木雕和石雕则展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作品精美细腻,栩栩如生。
此外,徽州石拱桥也是徽州非遗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老的石拱桥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艺术品,
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智慧。
徽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徽州非遗
文化正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只有通过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才能让徽州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形成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徽州文化主要以徽菜、徽州民宿、徽州民俗、徽州文化传承等方面为主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黄山和婺源等地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的徽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些条件为徽
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姓氏文化:徽州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徽州地区,姓氏文化浓郁,如黄山市的徽州张、徽州李、徽州赵等姓氏;
3. 理学文化:徽州文化中的理学文化是徽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
的内容之一。
徽州理学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4. 徽州工艺文化:徽州工艺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陶瓷、徽州石雕、徽州木雕、徽州剪纸等。
这些工艺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5. 徽州民俗文化:徽州民俗是徽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婚礼、徽州祭灶、徽州过年等。
这些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6. 徽州文化传承:徽州文化传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传统文化的传授、保护和传承,如徽州谱系、徽州古建筑保护等。
徽州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是指产生于中国安徽地区的文化。
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始于商周时期的徽商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建筑文化、徽州戏曲文化、徽州书画文化、徽州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
徽州文化是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代表性建筑风格是徽式建筑。
徽州建筑风格有三绝:雕、画、彩,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徽州戏曲文化则是以黄梅戏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被誉为“华夏第一声”。
徽州书画文化以黄山画派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技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享有很高的声誉。
徽州民俗文化则是代表着徽州地区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一面,比较著名的如抚州七十二庙、鼓书、拔河等。
总的来说,徽文化不仅是安徽地区的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从建筑看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入晚期封建社会,徽州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也进入徽州时代,在这一时代,徽州人几乎是在广义文化概念的所有领域都有非凡与伟大的创造,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繁荣。
随处可见的历史烙印在思想学术领域,徽州是曾经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七八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徽州人研究理学又形成了新安理学学派,源远流长;传统的经学研究,徽州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就代不乏人,大儒迭出;考据学上,至清中期,更是出现了以婺源人江永、休宁人戴震为代表的徽派朴学,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影响极大。
在社会关系领域,中原世家望族的迁徙,在徽州是形成有自己特色和唐宋遗泽的宗族社会,势力强大,结构稳定,构成徽州社会千百年发展的基础,由之直接影响的徽州土地制度、佃仆制度等。
而我在徽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给人的最深的印象就是黑白相间的颜色和浑然天成的格局特色。
说到这黑白的颜色我就想到了另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物——阴阳鱼太极图。
在走访了徽州古村落呈坎之后,更加印证了我对徽州建筑文化与道家思想的联系的想法。
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具体为心神宁静,不轻举妄动。
而在徽州游览的时候,那高低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优雅曼妙的美人靠无时无刻不在安抚我们那颗躁动的心灵。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道的本质特征之一,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
主张天人互动的和谐原则,这与我们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的原则不谋而合。
而早在古代智慧的徽州人民便把这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合在建筑中。
几乎所有的古村落都依山傍水,枕山跨水,力求与自然完美的融合。
徽州文化有哪些特色

徽州文化勃兴于南宋以后,繁荣于明清时期,这种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质。
徽州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为大批的徽州商人,他们由于远游四方的经历,对各地的文化结晶相容并蓄,从而丰富和促进了徽州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如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剧、徽菜等,都成了徽州别树一帜的本土文化。
这些都可以从皖南的徽商社会和人事生活中一一体现出来。
徽州历史上非常重视教育,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徽人大多是因避乱而从中原地区迁居的士族,他们以耕种经商为业,却视读书作官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像明代歙商汪海要儿子学经,希望他像叔父一样入太学,为的是光宗耀祖。
因为他们是先读书后经商,并把儒学倡导的行为规范作为经商理念,所以被称为儒商。
由于对文化有着一种不解的情结,使得他们在经商发财后,以强大的经济支援家乡的文化事业,由此培育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后人也称之为儒商文化。
中国近代文学家、徽人胡适,曾以“徽骆驼”来形容徽州商人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
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初,因缺少资本,往往是小商小贩,从事长途贩运。
清代歙县商人江遂志,两次外出经商,虽历尽艰难,却亏本而归,第三次外出经商时,已年逾五十,终于获得成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
“徽骆驼”精神还表现在生活方面,他们自奉非常节俭,许多富商始终保持创业时的朴素,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却乐善好施,修桥补路,兴办学校是很多徽商的善举。
徽州人因生存环境所迫,突破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观念,从经营“文房四宝”,以及木、竹、茶等土特产入手,走出深山,求利天下。
这种思变的精神,使得他们勇于开拓,加上他们以儒学中的义、诚、信作为经商理念,终获得极大成功,明代一些徽商拥有百万巨资。
徽商经营成功后,把巨额资产带回家乡建造精美豪华的住宅,甚至兴建学校、祠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轻商贱商的传统观念的反抗,同时也是他们要光宗耀祖,思恋家乡的一种情感宣泄。
旅游文化知识:徽州园林之旅——探寻徽派建筑和园林设计的瑰宝

旅游文化知识:徽州园林之旅——探寻徽派建筑和园林设计的瑰宝徽派建筑和园林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徽派建筑的瑰宝和园林设计的精湛技艺,见证了徽州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徽州园林是个集水利工程、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其中融入了古徽州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通过园林赏析,可以更加充分的理解徽州的城乡景观,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随着游客逐渐增多,徽州的园林建设也逐渐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徽州的园林正越来越成为游客探索的热门景点。
在徽州的园林之旅中,你可以看到各种仿古建筑,如高大的门楼、精美的农家院落、古朴的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都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建筑风格独特,深受游客的喜爱,更是徽州古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亦是要讲究建筑和景观的统一。
园林中的亭台、廊坊、回廊、硃墙、石桥等,以及蜿蜒曲折的溪流、怡人的小山丘、悠长的长廊、栩栩如生的花园等,在构成了徽派园林的主题,具有高度的审美和观感的价值。
这些景致都有其源头古曲水、大西峡等地,才慢慢的展现了徽州园林的热闹繁华。
不仅如此,徽州园林中还融入了徽派文化艺术,将文化与自然景观进行艺术的融合。
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徽派文化艺术的表演,如文人墨客的书法、绘画、诗歌、古乐等,这些元素无疑把徽州园林的气息推向了极致。
在徽州园林之旅中,除了赏析徽派建筑和园林设计的瑰宝,游客还可以探访带有历史渊源的小镇和村庄,感受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
比如西递、宏村、泗县,这些都是徽派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派建筑和园林的完美结合,也是徽州园林之旅的一大亮点。
无论是建筑、园林、小镇还是村庄,徽派文化都贯穿其中,这一切都是徽派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徽州的园林之旅,不仅让游客享受到美景和传统文化,更是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徽州文化全面解读

徽州文化一、徽州概述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
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1、年表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
2、古代教育徽州历史厚重、文风昌盛,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当时的教育办学。
宋元以来,徽州共建有书院260多所。
书院绝大多数都是宗族主办或宗族子弟创办,同时,也有少数官办。
据廖腾煃《海阳纪略·瞻云书院序》记载,"郡邑之有书院,自南唐始也"。
宋元以来,徽州的书院出现非常发达的局面,成为全国书院最多的一个地区。
二、徽州文化概述(一)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
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2008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跨省文化生态保护的保护区。
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安徽省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徽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徽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徽州古城,又名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
它始建于唐朝初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一座典型的以徽派建筑为主体、融古城墙、古城门、古街巷、古城楼、古桥港、古书院、古道巷陌等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被称为“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的砖刻艺术珍品,还有
被誉为“徽州文化象征”的石牌坊,更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四百余栋。
古城内古城墙高约8米,长约2000米,整个城池由北门、南门、小南门和东门桥四座城门和东西城墙组成。
城内外还分布着众多古建筑。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巷弄交错,古石桥港纵横交错。
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曾有“半个徽州都在此”之说。
城内外古民居密集分布,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岱杨梅
• 春末夏初,正是果品淡季,而这时你在歙县旅游,可以 见 到大街 小巷,提篮挑担的有一种水汪汪、紫红色的 杨梅,这就是产于歙县富岱村的“富岱 杨梅”。富岱 村所在是一块小盆地,四周平缓的山坡环抱,这里种植 杨梅已有三百 多年的历史,所产杨梅果形肥大,肉质 细嫩,咬上一口,汁液四溢,味甜爽口,深 受人们的 喜爱。杨梅既宜鲜食,还可以制成杨梅干,杨 梅蜜饯, 用杨梅浸泡的杨梅酒,更是上等饮品,它有消暑、止泻、 除乏等功效
跳钟馗
• 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徽州区 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 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 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 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来,歙县郑村镇的堨 田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这项活动,煞是热闹。
徽菜
徽州圆子 一品锅 徽州臭豆腐 虎皮毛豆腐 杷
贡茶
黄山毛峰
徽州贡菊 竹铺大方茶
徽州圆子
• “徽州圆子”是正宗徽菜品 种之一。起源于歙县,别称 “细沙炸肉”,约在200年 前就己流传各地。这道菜是 将熟肥膘、桔饼、蜜枣、青 梅等细丁拌入白糖和桂花, 做成小圆馅心。然后用鸡蛋、 肥膘泥、湿淀粉、炒米花拌 匀,用水酒湿揿饼包成圆子, 形如乒乓球大小,经油炸熟 后浇上用白糖、青红丝熬成 的卤汁而成。其成品颗粒匀 称,色泽金黄闪光,吃起来 外层松酥、馅心香甜味美, 是一道深受欢迎的大众菜。
歙砚
歙砚因生产于歙县 而得名,是砚中的 上乘珍品。它的特 点是:石质坚 韧、 温润莹洁、纹理缜 密,抚之如柔肤, 扣之似金石。歙砚 雕刻精湛,造型浑 朴, 刀法挺秀有力, 美观实用大方,历 来被文墨客誉之为 罕世珍宝。
徽派四雕
• 具有徽派风格的 砖雕、石雕、木 雕、竹雕四种民 间雕刻工艺的简 称。徽派“四雕” 以歙县、黟县、 婺源县最为典型, 保存也相对较好。 主要用于民居、 祠堂、庙宇、园 林等建筑的装饰, 以及古式家具、 屏联、笔筒、果 盘等工艺雕刻
陶行知纪念馆
• 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 革命家、大众诗人。他于 1917年从美国学成归国,着 力推行平民教育,创办南京 晓庄师范学校,推行“生活 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 理论。1944年12月,他当选 民盟中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 任,主编《民主教育》和 《民主》杂志,和李公朴一 起创办社会大学,宣传“反 独裁争民主”,贡献毕生精 力。1946年在上海逝世,毛 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 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 古!”
一品锅
“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 季常 吃的一种火锅。相传,此菜 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 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 制。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 书府作客,席上除了山珍海 味外,余夫人特意烧了一样 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皇 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 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 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 原来还是“一品锅”!菜名 就此一锤定音。“一品锅” 的烹调比较讲究,在火锅里, 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 上块肉,第三层是白豆腐或 油炸豆腐,第四层是肉圆, 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菠菜 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量 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即成。 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 诱人食欲。
目莲戏
• 徽州一古老剧种,流传 于黄山市各地及邻县, 尤其盛行于祁门、石台 一带。该戏剧本<目莲 救母劝善戏文>,为明 代祁门人郑之珍编撰而 成,分上、中、下三卷 (100折),故事主要写 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 神明,被打入地狱,其 子傅罗卜救母心切,遍 历地狱十殿,终于母子 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 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 此戏,以求驱邪避灾。
歙县
在举世闻名的黄山脚下,坐落着一座美 丽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歙即翕, 山水合聚之意。这里江水如境、古桥作 虹、峰峦如屏,享有山城、水城、桥城
之誉。
• 歙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末置县, 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唐宋以后,徽 商崛起,理学盛行,文风昌盛,人才辈 出,是经济学家王茂荫、著名画家渐江、 黄宾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里。新 安画派、新安医学、皖派汉学、歙派篆 刻、徽派四雕、徽派建筑、徽派盆景、 徽墨、歙砚、徽菜、徽剧等都闪耀着新 安文化的灿烂光芒,在中国文化中独树 一帜。
在封建社棠樾牌坊群
会里,为
了表彰在
“忠孝节
义” 等
各方面
“功勋显
赫”的官
员,为朝
庭兴旺作
。
出的“杰
。
出贡献”,
当朝政府
常常批准
在这些人
的故里村
头,修建
“功德牌
坊”,借
以号召人
们以此为
榜样报效
朝庭。
田园小景
许国石坊
•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 俗称“八脚牌坊”,建于 明万十二年(1584),为 旌表明少保兼木子太保, 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许国而建。石坊平面呈现、 长方形,南北长11.5米、 东西宽6.77米,高11.5米。 石坊遍布雕饰,工致细腻, 古朴豪放,为徽州石雕工 艺中的杰作。许国石坊四 坊架连,八脚并立,以中 华独一无二的雄姿成为举 世瞩目的“国宝”,被誉 为“东方的凯旋门”。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 徽班”有
春台班:这是清乾隆时歙县江村大盐商江春在扬州的家
班。该班搜罗四方名伶,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皇帝 八旬寿诞,该班进京演出,技艺出众,与“三庆” 、“四 喜”、“和春”合称进京四大徽班。 庆升班:这是清道光年间,军机大臣曹振镛整顿家班“华廉 班”,改称“庆升 班”,为京外四大徽班之一。该班还常到 民间巡回演出,唯曹府喜庆之日必归。太平天国期间曾流至 北京演出。 彩庆班:建于清道光年间,由徽城众商助资、广聚名角组成 。 主要演员有生角 存根、大花“歪头”雨、二花王石、三花小 宝、正旦“大道士”、小旦“小道士” 等。每年三月三日的 徽城“迎春赛宝会”以及四乡的盛大聚会,该班都参加演出。 清解散,民国期间一度重建,称改“新彩庆”。 凤舞班:民国15年成立,班主郑杏花(女),歙县东门岭人。 该班技甚高,行 头齐全,与“新彩庆”、“二阳春”、 “柯长春”齐名, 合称“新四大徽班”。 1934年演于金华、 兰溪,时逢大旱,处境艰难,卖行头而归。 此外,歙县徽班 还有新庆升、庆春和、万长班、笑舞台、大舞台、老黑班、 庆升堂等。
徽州婚嫁
• 旧 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 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 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 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 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 婆”。行聘俗称“送担”, 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 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 结緍日期通知女方,称“请 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 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 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 谓之“开脸”,亦称“拉 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 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郞 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 “回门”。此为“明媒正 娶”。另有童婚、纳妾、抢 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 特殊婚姻形式。20世纪50年 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 自由恋爱代替,婚事简办。 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緍
三潭枇杷
• 著名水果。“枇杷”与“ 琵琶”在我国古代是可以通 用的。新安江两岸的漳潭、绵潭、瀹潭是歙县枇杷的主 要产区。品种优良,久负盛名,民间有“天上王母蟠 桃,世上三潭枇杷”的赞语。 三潭枇杷共有20多个品种,在国外享有声誉的有“大红 袍”和“光荣花”两个品种。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 肉厚、汁甜、水多。因而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并以早 熟优质而闻名遐迩。
徽州贡菊
• 清代光绪 年间,京都紫 禁城里流行红眼病,皇帝 下旨寻求良方, 遍访名 医,均未见效。这时徽州 知府献上徽州贡菊花干, 泡后内服外洗,眼疾即愈, 一时徽州贡菊花名扬北京 城,并被钦定为贡品。从 此,盛产于歙县金竹岭一 带的菊花被定名为“徽州 贡菊”。长期泡饮菊花, 可疏风散热,养肝明目, 清凉解毒,也能治伤风感 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 动脉 硬化等症。
澄心堂纸
• 书画纸精品,徽州文房四 宝之一。唐代开始,徽州 成为文房四宝生产的重要 基地,除歙砚、徽墨被推 为天下之冠外,澄心堂纸 更是受到宝爱。南唐后主 李煜视 这种纸为珍宝, 赞其为“纸中之王”,并 特辟南唐烈祖李 节度金 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 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 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 佳纸,命之为“澄心堂” 纸,供宫中长期使用。澄 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 极少。
虎皮毛豆腐
• "毛豆腐"是徽州传统名菜. 因利用豆腐进行人工发酵, 让其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 茸毛(白色菌丝),故称"毛 豆腐"。 豆腐在 发酵中蛋白质分 解成多种氨基酸,味道较 一般豆腐鲜美."虎皮毛豆 腐"因茸毛经煎炕后呈虎 皮条纹而得名。
问政贡笋
• 问政山是城东屏障,古诗 云:“千寻练带新安水、 万仞花屏问政 山”。山 上翠竹掩映,白墙青瓦, 鸟语花香。盛产竹笋和珠 兰花。问政山笋,鲜嫩 无比,当地人叫“白壳 苗”。清代诗人汪薇有赞 美笋的诗句:“群夸北地 黄芽菜, 自爱家乡白壳 苗”。徽商行贾全国,问 政山笋的风味,吃法,又 很快传到京城,被皇帝所 赏 识,纳为贡品,因此 问政山笋又叫“问政贡 笋”。
黄 山 毛 峰
竹铺大方茶
• 大方茶由于色、香、味 俱佳,又对消肥减胖有特 效,被誉为茶叶中的“减 肥之王”。在国内外市场 享有很高声誉。现在它已 远销日本、东南亚、香港 等地,国内主销华北、东 北和山东的胶东地区。日 饮五杯大方茶,可相当于 一日所吃蔬菜的营养, 它对帮助消化、消除疲劳、 兴奋神经、强心、和胃、 收敛、利尿、解毒等都有 显著作用。。
凤凰岛
• 地处黄山市歙县深渡旅游 古镇内,坐落在山青水秀 的新安江山水画廊精华地 段上金岛占地面积200余 亩,主岛陆地面积40余亩, 内外侧各两个湖泊面积约 60余亩,外侧拥有一片 100余亩的沙滩。凤凰岛 旅游景点是一个融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旅 游观与体闲度假为一炉的 旅游风景区具体项目有: 射箭场、斗鸡场、斗马场、 水上高乐夫球、水上游乐、 日本风情度假区、凤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