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新课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及教学方式初探

新课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及教学方式初探综合性学习和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项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有以下特点是:它与阅读教学既紧密相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
它能以最大限度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建设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特点是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的,也决定了语文综合性特有的学习的教学方式。
综合性学习和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项目。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据这一理念,我们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应关注一个基本问题:它的整体目标,是由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这四个方面紧密结合而成的。
因而,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综合学习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综合性学习主要运用的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综合性学习借助语文实践活动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
这一切,决定了它有以下特点:一、综合性学习和阅读教学的联系:它与阅读教学既紧密相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而在新教材中,阅读单元是按照人文专题编排的,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切入综合性学习。
它以人文主题为主线,串起了听、说、读、写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一颗颗珍珠。
这样,新教材中单元的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密切照应的,综合性学习成了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春》《济南的冬天》《秋天》,还有述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山中访友》,而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要求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 语文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 整合的现状 –语文各大板块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 通,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过于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而忽视实践的弊端
• 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把“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 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指出:“语文综合性 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 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积 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 用·拓展”“发现·创新”为语文课程目标。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 • • • • • 综合性 实践性 自主性 合作性 生成性 开放性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 因地制宜,自主选择 – 以 “语文”学科特点为取向 • 教材内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 – 高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
大纲教材“综合性学习”专题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课标教材“梳理探究”专题
第一册 第二册 成语:中 华文化的 缩微景观 修辞无处 不在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优美的汉 字 奇妙的对 联
交际中的 语言运用
逻辑和语 文学习
文言词语 和句式 古代文化 常识 有趣的语 言翻译
文学作品 的个性化 解读 语文学习 的自我评 价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三、对比分析
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部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部编本教材更加注重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和活动性,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部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这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部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的难度适中,既不过 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听说读 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综合性学习的编写充分 考虑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比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烦恼,这就是写的练习;学生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及 网上资料中有关烦恼的内容,这就是听的练习;然后讨论怎样消除烦恼,这就是 说的练习。
2、难度层次:任务难度层次分明,既有基础性任务,又有拓展性任务。这 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3、学习目标:每个任务都明确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清晰地了解任 务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使用建议
1、任务前的准备:学生在接受任务前应充分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目的和 评价标准。同时,学生还需要搜集和整理与任务相关的资料,为完成任务做好充 分的准备。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 学习特点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丰富:部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传统文 化、语言文字、科学探索、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形式多样:部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调 查研究、制作展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语
新课标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新课标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新课标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浙江省庆元县新村中学杨金凤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
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何特点?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的经验,对以上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大家斧正。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首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
它借鉴过去语文实践活动的经验,保存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形态和特征,但因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和“探究性”特征,与过去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它是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
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
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跟过去那种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
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学习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泛空间,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能使我们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在认识到位的基础上,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者――我们所有一线的语文教师,充分了解自己所用的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这一活动。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新课标》是这样定义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整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它主要包括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四个特点。
1、综合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
它克服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忽视小学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而是倡导综合化学习。
它主要表现在①学习内容的综合。
它把相关内容的各个部分组成了一个整体,包括自然、社会、科学、文化等。
②学习目标的综合。
体现在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四个学习目标上。
还包括课标中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③学习方式的综合。
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接受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延伸、发展和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你姓什么》时,将美术教材中的《为自己画名字》、《彩色的名字》、常识教材中的《名片》的教学结合起来,确立了“畅想名字”这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通过采访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通过阅读明白制作名片的过程,通过多角度畅想名字的丰富含义,通过绘画设计与众不同的名片,通过集体评议完善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使这个主题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达到有机综合,使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团结协作能力。
2、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它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它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主要表现在①主题内容的实践性。
主题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发掘出来的,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②学习过程的参与实践性。
它不只关注知识和能力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强调学生亲自经历和参与,在“做、考察、实验、调查、访问、探究”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主要有四点:综合性、活动性、探究性、开放性。
综合性。
综合性是包括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也是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还是学习方式的综合,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
活动性。
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策划、实施、参与、协调的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活动性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活动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
探究性。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实施综合性学习,应“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强调探究性要求重过程、重体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应突出其主体——学生的自主性。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确定活动方式,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自主进行活动的评价总结。
开放性。
首先体现在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
还体现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的开放性上,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学习内容向书本外开放;可以就指定内容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
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纸笔测试,可以观察记录;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
通过学习对以后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侧重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听说读写技能的协同发展和综合运用。
如,“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命题类型及备考策略

文 实践 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 的内容 主要体现 为 “ 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 、语文课 程与其他课 程 的融通 、 书本知识 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其方 ,
式是采用 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学习方式 , 将语文学习
活动化 , 通过丰 富多彩的语文实践 , 让学生在广 阔 的空间里学语文 , 用语 文, 拓宽视野 , 增长智慧 , 丰
化” 去语文化”其 落脚点都在“ 或“ , 致力于学生语文 素养的形成 和发展 ” , 上 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
掌握 。
…
…
…
…
…
…
…
…
…
.
1僮辫穗蘩 I l
1 语 言 表达 类 。 . 如编 拟 、 赏 广 告 宣 传语 、 写 欣 撰
二、 开放 性
以往 的语文教学 , 常常 先给学生提供一个极宽 泛的 内容 , 以期达成一 个相对单一 的 目标 , 而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 习的主要特 点 、 命题 类型及备考策 略
湖南 省 常德 市教 科院 梁开喜
摘 要 : 文综合性 学习是 当下语文课程 内容的一个热点和亮点 , 语 同时也得 到 了中考命题 者的广泛 青
睐。 语文综合性 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语 文性 、 体验性 、 开放性和综合性。 其主要 的命题类型有语言表 达类 、 材料
生长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但在 内容上与阅读有 着密切 的联 系 , 而且 常常 以课 文为生长点 , 是课 文 内容或单元主题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 从评价的角度 而言 , 它重视个性 , 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 。
三 、 验 性 体
汶川一 震, 国悲痛。各界人士都在 第一 时间 举
相对封 闭 、 科之 间互不关联 、 生的“ 校知识” 学 学 学
浅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浅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必须弄清的问题。
1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性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应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
正如“语文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发展一般能力的功能,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2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语文学科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语文,因此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
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不同,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是以学科综合为基础,其学习目标是综合性的,不单独强调某门学科的目标和学科性质。
如以“奇妙的声音”指导学生综合学习,学习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对声音的有关物理知识的了解,也包括相关的声音作品、环保知识等不同学科类别的目标。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切均是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如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根据对各门学科的了解,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四是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和社会需求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强化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软化学科边缘,注意学科的整合。
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要注意课内外的综合。
课内导学,课外扩展,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实现课内为课外引路,课外为课内服务的综合性学习体系。
2.自主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生活,实施的主体便是学生。
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它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
开放学习的领域与内容,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过程,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是每一位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3.探究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4.开放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要注意开发课内资源,还要利用好课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将学习时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空间由课堂扩展到社会。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问题。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上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
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从学习时空分配上看,学习时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扩展到社会,由课本走向生活等等。
她不受40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
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
从资源上来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要注意开发课内资源,还要利用好课外资源。
学科的学习都有发展一般能力的功能,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定基础作
用。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如,有的学校利用国庆节放假,让学生走出家门,了解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形式可以是写作、摄影、调查、绘画……
5.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与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6.合作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很难想象在没有交际和交流中却学会了某种语言,因此,“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性。
7.体验性:语文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抽象的分析和说教。
8.统整性:所谓统整,系指合成一体或关联起来的意思。
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9.生成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生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