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一)为确保麻醉恢复期患者安全,医院设立麻醉恢复室,由麻醉科统一管理。由麻醉医师轮流负责医疗工作,由手术室指定专职护士负责护理工作。

(二)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进行病情监测与诊治。

(三)麻醉恢复室收治指征

1.所有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没有严重并存疾病,手术过程没有明显并发症,不具备术后ICU监护指征者。

2.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内;手术麻醉过程有显著的呼吸循环波动者;术前存在显著的并存疾病,不具有ICU监护指征者。

3.65岁以上老年人、14岁以下小儿,辅助镇静镇痛麻醉未清醒或并存显著内科疾病、呼吸循环指征不平稳者。

4.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显著低氧血症、严重过敏反应等手术麻醉并发症和一般性手术意外情况,又不符合ICU监护指征者。

(四)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

1.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患者,确定手术麻醉方案,符合监护指征者向患方说明。

2.确认术后符合麻醉恢复室监护指征者,麻醉医师应向手术医师通报,并在麻醉科、手术部晨会交班时详细介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手术诊疗、手术方案、麻醉方案、手术麻醉时间、需

要监护时间等。

3.麻醉恢复室医师每日9时前再次对当日拟监护治疗患者进行核实,当面征求手术医师、主麻医师监护重点与治疗意见,指导专职护士备好相应药物。

4.监护患者一般性治疗由麻醉恢复室医师负责,手术、麻醉严重并发症、术后输血、抗生素使用与营养支持治疗等特殊治疗由相应手术主管医师或主麻医师负责。

5.监护患者视病情与医疗安全评估情况,监护时间为1-4小时,达到苏醒评分或离室标准后适时转送病房。超过4小时仍达不到出室标准者应适时转ICU监护治疗。

6.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变化,麻醉恢复室医师应及时抢救治疗,并适时请手术医师或主麻医师会诊,符合ICU监护治疗指征者适时转ICU治疗;有非计划二次手术指征者适时返回手术间实施二次手术。

7.具备出室标准患者一般由专职护士护送回病房,特殊情况由麻醉恢复室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护送回病房。专职护士与责任护士交接。

(五)符合麻醉后恢复室监护指征患者,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医师有特殊情况不同意监护治疗者,应提前书面向医疗管理部门请示。发生麻醉并发症由相关科室负责。

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流程

XXXX医院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在病人手术完成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而存在潜在危险的一段时间内对病人进行监测和治疗。 2、麻醉恢复室在科室主任领导下,由麻醉医师主持日常工作,麻醉科护士负责对术后病人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麻醉医师。 3、病人收入恢复室标准:小儿全麻手术后等待苏醒者;全麻病人;椎管内麻醉后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暂时观察者。 4、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项目包括:无创血压、EEG、脉搏、S P O2、尿量、补液量和引流量等。 5、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6、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病人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S P O2下降不超过术前3%—5%。(2)椎管内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情况满意稳定。 7、工作人员应保持肃静,禁止在室内大声喧哗、讨论患者病情或者谈笑。

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 1、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护送病人入恢复室,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代病情,内容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经过、术中血压、失血量、输液量、备血量、尿量、体温,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是否用拮抗药及类型等。 2、恢复室护士随即开始护理工作,迅速观察病人肤色、体温、呼吸的类型、次数、气道通畅情况并判断病人意识情况,连接监护仪。 3、麻醉后的病人进入恢复室常规使用氧气。 4、麻醉医师或护士回手术间前,应获取患者的BP,S P O2的数据,确保病人状况稳定后方离开。 5、病人入恢复室后,前30分钟每5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稳定后可以每十分钟测量一次,ECG和S P O2需全程监测至病人离开恢复室为止。 6、检查各种引流管道和静脉输液管道,监测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并及时记录。 7、观察病人伤口是否有出血现象、伤口渗出液颜色、种类和量。

医院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 定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一、麻醉后监护室是麻醉科实施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工作职责是保证麻醉后病人安全返回病房。 二、麻醉科主任负责PACU的组织领导工作,安排中级以上的麻醉医师和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共同承担PACU的日常医疗和管理工作(以下简称PACU医师和PACU护士)。PACU应配备专职护士,从事PACU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三、全麻病人、硬膜外麻醉平面在T5以上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继续观察。隔离病人应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四、施行麻醉医师应向PACU医师、护士交班下列内容: (一)麻醉方法、手术名称。 (二)麻醉药、肌松药、血管活性药物等术中用药情况。术中出入量(出血量、尿量、补液量、输血量)。 (三)术中病情特殊变化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防范措施。 (四)交代麻醉、手术后即时医嘱。 五、PACU护士须常规检查药品、器械用具,要求药品齐全,器械功能完好。 六、病人进入PACU后PACU医师应即刻观察和施行各项监测并记录,与施行麻醉医师共同对出、入室病人(清醒度、循环、呼吸、肌力、肤色)评分,以后视病情记录监测内容,

病人发生变化或不稳定,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重大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通知施行麻醉的医师或科主任共同处理。 如有他科情况,即请有关医师会诊、处理。 七、严格掌握病人回病房标准,并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和床头交班。 八、病情危重或特殊病例则直接进入ICU。 附注: 常备的急救药品包括升压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麻黄素、多巴胺、间羟胺、甲氧胺、异丙肾上腺素等等。 降压药:酚妥拉明、硝酸甘油注射液、硝普钠、压宁定等等。 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氯化钾、维拉帕米(异搏定)、溴苄胺、硫酸镁、美托洛尔等等。 强心药:地高辛、去甲酰毛甙、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米力农等等。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等等。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等等。利尿脱水药:呋塞米、甘露醇、等等。 中枢神经兴奋药及平喘药:尼可刹米(可拉明)、氨茶碱、舒喘灵、等等。

麻醉科麻醉苏醒室(PACU)工作制度

麻醉科麻醉苏醒室(PACU)工作制度 (一)基本管理制度 1.为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设置麻醉恢复室,科主任负责管理,人员构成至少包括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含主治)和一名或数名护理 人员。 2.麻醉恢复室用于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 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病人入室后直接睡在手术室推床上,安排位置。 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3.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柜、清理污物桶、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4.转出麻醉恢复室标准: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及肌力等恢复情况达 到Steward 苏醒评分 4 分以上。 5.如遇到患者苏醒时间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 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转 ICU,以免延误病情。 6.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 与诊治。 (二)苏醒室病人交接制度 1、交接内容 (1)术中情况: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 (2)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 2、既往病史 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带入物品情况 4、与病房或 ICU 的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 (三)苏醒室病人监测制度 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 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四)苏醒室护士工作流程 1、工作职责: 1)接受、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 2)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 3)院内感染预防 4)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 2、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 2)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 3)观察、护理病人 (五)出入苏醒室标准及流程 1、恢复室收治范围(患者转入标准)及流程患者转入标准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 醉患者。患者入室的流程 1)当天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和主管医师一同将患者送往恢复室。 2)恢复室护士提前检查好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急救物品、抢救车等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工作: ①接收未带气管导管患者:面罩吸氧,连接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

(完整版)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麻醉科工作制度(精选.)

麻醉科工作制度 目录 一、岗位责任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术前访视会诊讨论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交接班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术后访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一、药品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二、业务学习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三、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四、麻醉质控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五、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六、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八、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10、术毕写麻醉后医嘱及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设置麻醉恢复室。 2.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 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 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复苏室管理制度 一、复苏室属于麻醉科领导24小时开放由麻醉医师继续负责他所操作的手术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根据恢复情况转回原病房或外科监护病房。 二、复苏室应紧靠手术室既方便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抢救也方便在必要时还可迅速返回手术室作抢救治疗。 三、复苏室的床位数一般按与手术台数1:2设置或按手术人次24小时内每4次手术设复苏病床1张。以每病室36张床为宜。 四、复苏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包括空间面积、空气调节、电源插座、中心供氧和吸引、通气采光、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等内容与监护病房相同。 五、复苏室的监测设备、治疗用具、急救药物等都根据麻醉复苏要求配备病床必须安有车轮以便随意推动。 六、复苏室业务技术管理

1.必须配备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护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了解麻醉药、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心律失常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器等特殊技术操作。 2.要配备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安排护理组织工作。 3.手术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到复苏室后麻醉医师必须向护士介绍病 情其内容要包括 1)病人施行的是什么麻醉方法手术操作过程情况如何 2)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过哪些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3)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变化情况如何有否出现过险情 4)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补充情况、尿量变化情况 5)作过哪些药物处理 6)术后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4.麻醉医师必须在开出医嘱后向护士说明自己的去向。 七、复苏室管理主要内容 1.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通气量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症、呕吐物误吸等

(完整版)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淮南新华医院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麻醉质量控制 一、麻醉质量评估 1.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 2.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亡率低或等于零; 3.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手术医师、病人满意。 二、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指标 1.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3.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三级医院≤0.04%; 4.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5.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6.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7.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8.“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9.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0.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1.硬膜穿破发生率<0.6%; 12.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3.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4.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 15.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三、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一)Ⅰ级: 1.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燥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

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二)Ⅱ级: 1.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三)Ⅲ级: 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四、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1.Ⅰ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2.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3.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五、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1.Ⅰ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2.Ⅱ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 3.Ⅲ级:神经阻滞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第二节麻醉科规章制度

医院患者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患者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 1.目的 规范工作程序,保障手术患者的复苏安全。 2.依据 《执业医师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呼吸机使用注意事项和环境控制》 《呼吸机保养常规》 《监护仪保养常规》 3.适用范围麻醉科 4.职责 恢复室主任:主要负责病人麻醉后的复苏安全和质量,保障恢复室内的人员、治疗、环境符合相关要求。 5.内容 5.1 麻醉恢复室收治当日全麻病人,确保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5.2 恢复室工作的麻醉医生和护士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能对病人的异常情况做出迅速有效的诊治。 5.3 恢复室配备有必要的监护仪、除颤仪和复苏、抢救药物。 5.4 由专人负责恢复室内药品,器材的准备、保管及复苏后物品的整理工作。

5.5 做好呼吸机的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及保养工作,使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5.6 人室指征 5.6.1 所有全麻病人。 5.6.2 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病人术中发生大出血等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5.6.3 术中冰冻者,原则上待报告出来后再入室,特殊情况协商解决。 5.7 出室标准: 5.7.1 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定向力恢复。 5.7.2 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5.7.3 呼吸道通常,保护性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空气时SpO2>95%,自主呼吸<25 次/分钟。 5.7.4 全麻病人肌松作用消失,肌张力正常。 5.7.5 静脉通道通畅。 5.8 监测项目: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有记录。 5.9拔管指征:自主呼吸<25次/分钟,SpO2>95%,血压平稳,ECG正常,肌张力正常,神志清醒。 5.10 病人交接:人室由麻醉责任医师与恢复室人员交接,有记录;出室由恢复室人员负责护送至病房,与主管护士交班后,记录血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基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1)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柜、清理污物筒、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入室后直接睡在手术室推床上,安排位置。 (4)进行心电监护或呼吸支持。 (5)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6)病人神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由苏醒室护士送回病房。 2、复苏室病人交接制度 (1)交接内容 ①术中情况: 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 ②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 (2)既往病史 (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带入物品情况。 (4)与病房或ICU的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 3、复苏室病人监测制度

(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4、复苏室护士工作流程 (1)工作职责 ①接受、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 ②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 ③院内感染。 ④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 (2)工作流程 ①接收病人。 ②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 ③观察、护理病人。 5、出入复苏室的规定 (1)进入PACU的标准全麻术后的病人、各种阻滞麻

醉后尚不稳定的病人、术前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 (2)在PACU停留时间:成人全麻应至少观察30分钟左右,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应在血压稳定后至少观察30分钟。儿童一般情况较好,儿童至少观察30分钟,苏醒延迟可观察1小时。扁桃腺、腺样体摘除术、腭裂修补术等经口腔手术至少观察1小时。 (3)离开PACU标准: 病人已完全苏醒(或意识达术前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正确回答问题。气道通畅,脱氧情况下能维持SPO2在术前水平;疼痛或恶心减轻或得到控制;或因病情需要转送ICU病房。 (4)转运管理:达到出室标准有以下情况须有麻醉医生和护工一起护送: ①转ICU的病人 ②在PACU病情发生变化,经积极处理后转回原病房。 ③发生过喉痉挛、舌后坠、支气管痉挛者,经积极处理后转回原病房。 ④高龄且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合并症。 ⑤有特殊管道(如动脉插管、CVP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 ⑥烦躁不合作的病人。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一)为确保麻醉恢复期患者安全,医院设立麻醉恢复室,由麻醉科统一管理。由麻醉医师轮流负责医疗工作,由手术室指定专职护士负责护理工作。 (二)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进行病情监测与诊治。 (三)麻醉恢复室收治指征 1.所有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没有严重并存疾病,手术过程没有明显并发症,不具备术后ICU监护指征者。 2.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内;手术麻醉过程有显著的呼吸循环波动者;术前存在显著的并存疾病,不具有ICU监护指征者。 3.65岁以上老年人、14岁以下小儿,辅助镇静镇痛麻醉未清醒或并存显著内科疾病、呼吸循环指征不平稳者。 4.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显著低氧血症、严重过敏反应等手术麻醉并发症和一般性手术意外情况,又不符合ICU监护指征者。 (四)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 1.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患者,确定手术麻醉方案,符合监护指征者向患方说明。 2.确认术后符合麻醉恢复室监护指征者,麻醉医师应向手术医师通报,并在麻醉科、手术部晨会交班时详细介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手术诊疗、手术方案、麻醉方案、手术麻醉时间、需

要监护时间等。 3.麻醉恢复室医师每日9时前再次对当日拟监护治疗患者进行核实,当面征求手术医师、主麻医师监护重点与治疗意见,指导专职护士备好相应药物。 4.监护患者一般性治疗由麻醉恢复室医师负责,手术、麻醉严重并发症、术后输血、抗生素使用与营养支持治疗等特殊治疗由相应手术主管医师或主麻医师负责。 5.监护患者视病情与医疗安全评估情况,监护时间为1-4小时,达到苏醒评分或离室标准后适时转送病房。超过4小时仍达不到出室标准者应适时转ICU监护治疗。 6.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变化,麻醉恢复室医师应及时抢救治疗,并适时请手术医师或主麻医师会诊,符合ICU监护治疗指征者适时转ICU治疗;有非计划二次手术指征者适时返回手术间实施二次手术。 7.具备出室标准患者一般由专职护士护送回病房,特殊情况由麻醉恢复室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护送回病房。专职护士与责任护士交接。 (五)符合麻醉后恢复室监护指征患者,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医师有特殊情况不同意监护治疗者,应提前书面向医疗管理部门请示。发生麻醉并发症由相关科室负责。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LC—058: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一、麻醉后恢复室是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的场所,是保证患者麻醉后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麻醉恢复室由科主任领导,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值班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负责。值班麻醉医师负责制定患者的监测、治疗计划,并与主管医师共同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 麻醉科负责对麻醉复苏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三、麻醉恢复室主要接收全麻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呼吸通气功能恢复不全、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麻醉恢复室入室范围(患者转入标准)为:(一)全身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 (二)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三)神经阻滞麻醉后发生意外情况,或术中使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有迟发性抑制危险的患者。 (四)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暂时监测、治疗的患者。 四、工作规范 (一)交接班 患者入复苏室,复苏室值班麻醉医师和负责该患者的麻醉医师交接班,包括病情、术中输液、输血及用药,检查手术伤口包扎情况、引流等。保证静脉通道输液通畅。 (二)循环呼吸系统监测 继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严密观察全麻术后患者的肌力、呼吸幅度和呼吸道通畅情况。已拔除气管插管者,给以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未拔除气管导管者,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氧浓度、气道压,保证有效通气。注意吸痰、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必要时对因或对症处理。 (三)手术情况监测 观察引流袋内出量及颜色,保持管道通畅。 (四)加强镇痛、镇吐治疗 (五)保温,治疗寒颤 五、麻醉复苏室转出标准 (一)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及肌力等恢复情况达到Steward 苏醒评分4分以上。 (二)呼吸、脉搏、血压稳定。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一、..........................................................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2) 二、麻醉恢复室(PACU交接班制度 (4) 三、.......................................................... 业务学习及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6) 四、.......................................................... 麻醉恢复室劳动纪律. (7) 五、.......................................................... 麻醉恢复室患者准入标准 (8) 六、.......................................................... 麻醉恢复室入室流程. (9) 七、.......................................................... 麻醉恢复室患者出室标准 (10) 八、.......................................................... 麻醉恢复室患者转出流程 (12) 九、.......................................................... 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及执行流程.. (13) 十、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5) 十^一、输血管理制度 (17) 十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9) 十三、麻醉恢复室护士各班职责 (20) 十四、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 (21) 十五、主任(副主任)护师职责 (22) 十六、PACI主管护师的岗位职责 (23) 十七、PACI护师的岗位职责 (24)

麻醉科规章制度

麻醉科规章制度 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填写。 2、麻醉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要字迹清楚。 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二、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 1、对于疑难病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2、回顾性总结手术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经验教训。 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高年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 4、因病情或术前准备不足需停止麻醉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同意。 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专用本上。 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 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4、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 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四、麻醉机和仪器管理制度: 1、麻醉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 2、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消毒螺纹管,呼吸囊等。 3、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

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五、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文秘114版权所有! 3、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型。 六、交接班制度: 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麻醉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诊手术。 2、交接抢救箱、麻醉器具及毒麻药品使用的情况。 3、主班负责日间急诊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和科内院内抢救工作。 4、主班或护士负责请领补充当日使用的药品。 七、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一、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能否正常运行。2.病人入室后、实施麻醉前、病人出室前,应与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师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的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积极处理。必要时,应与患者家属沟通。7.认真及时地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min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分析等监测,每30min记录一次。若病情不稳定,应反复监测并记录。术中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的用药、输血输液量、体液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为止。10 术毕应写麻醉后医嘱并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二、术前会诊、讨论制度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或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项目,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简称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具麻醉前医嘱。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5.向病人或病人监护人介绍病情和与麻醉有关的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患者本人(或患者委托人)、监护人签字手续。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8.麻醉前讨论应在麻醉科医师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门诊部负责

麻醉科管理规定守则汇总

麻醉科管理规定守则汇 总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麻醉科管理制度汇编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应由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担任,实施授权范围内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心肺复苏。 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医嘱;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术后72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8、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9、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0、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的复苏,应从值班人员、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对麻醉工作量较大的根据情况设置麻醉恢复室。 2、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稳定后,方可由麻醉恢复室转至病房。病人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苏醒室工作制度 一、麻醉苏醒室配置 1. 设计:麻醉科苏醒室设置在手术室中心区,配置2-3张床位,依据我院手术量和手术情况,手术室无接台手术在手术室苏醒。 2. 设备:具有监测和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基本设施,如每张床位配备有无创血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监测仪、麻醉机、吸引器,常用的呼吸、循环的急救药品和静脉用液体。室内配备多个电源插头、低压氧、医用消耗品及气管内插管用具、除颤器等,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3. 人员:患者的麻醉医师为苏醒室的责任医师,当班护士协助监测病人。责任麻醉师把恢复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特殊处理认真记录在麻醉苏醒记录单上。 二、收治指征 1. 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苏醒室。 2. 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 部位麻醉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4.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苏醒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麻醉医师全程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三、病人离室指征 1. 全麻患者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秒钟。能辨

认时间地点,能完成指令性动作。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呼吸道水肿、神经损伤、恶心呕吐等。 2. 椎管内麻醉(特指蛛网膜下腔阻滞)患者麻醉平面低于T5,且平面稳定。局部阻滞麻醉意外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 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静息值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心电图正常,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4. 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吞咽、咳嗽反射恢复,不需要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在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能保持在手术前正常范围内。面罩吸氧SpO2不低于95%或术前基础值。 5. 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苏醒室。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图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 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善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

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复苏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 转入的标准 转出的标准 手术麻醉后转送普通病房标准 手术麻醉后病人回普通病房交接班内容 手术麻醉后转送重症监护室标准 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麻醉后复苏室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一、概述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一、麻醉后监护室是麻醉科实施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工作职责是保证麻醉后病人安全返回病房。 二、麻醉科主任负责PACU的组织领导工作,安排中级以上的麻醉医师和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共同承担PACU的日常医疗和管理工作(以下简称PACU医师和PACU护士)。PACU应配备专职护士,从事PACU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三、全麻病人、硬膜外麻醉平面在T5以上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继续观察。隔离病人应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四、施行麻醉医师应向PACU医师、护士交班下列内容: 1、麻醉方法、手术名称。 2、麻醉药、肌松药、血管活性药物等术中用药情况。术中出入量(出血量、尿量、补液量、输血量)。 3、术中病情特殊变化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防范措施。 4、交代麻醉、手术后即时医嘱。 五、PACU护士须常规检查药品、器械用具,要求药品齐全,器械功能完好。 六、病人进入PACU后PACU医师应即刻观察和施行各项监测并记录,与施行麻醉医师共同对出、入室病人(清醒度、循环、呼吸、肌力、肤色)评分,以后视病情记录监测内容,病人发生变化或不稳定,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重大变化,在

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通知施行麻醉的医师或科主任共同处理。 如有他科情况,即请有关医师会诊、处理。 七、严格掌握病人回病房标准,并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和床头交 班。 八、病情危重或特殊病例则直接进入ICU。 附注: 常备的急救药品包括升压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麻黄素、多巴胺、间羟胺、甲氧胺、异丙肾上腺素等等。 降压药:酚妥拉明、硝酸甘油注射液、硝普钠、压宁定等等。 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氯化钾、维拉帕米(异搏定)、溴苄胺、硫酸镁、美托洛尔等等。 强心药:地高辛、去甲酰毛甙、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米力农等等。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等等。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等等。利尿脱水药:呋塞米、甘露醇、等等。 中枢神经兴奋药及平喘药:尼可刹米(可拉明)、氨茶碱、舒喘灵、等等。 镇静、镇痛药及拮抗药:地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硫喷妥钠、氯丙嗪、哌替啶、芬太尼、吗啡、曲马多、纳洛酮、氟马泽尼等等。 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哌库溴铵等等。 凝血药及抗凝药:维生素K、凝血质、止血敏、纤维蛋白原、肝素等等。激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等。 作用于子宫药物:缩宫素(催产素)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等等。其他:50%葡萄糖、10%氯化钠、10%氯化钙、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平衡液、5%葡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