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关键部分,它决定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堂导入成为了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展开讨论。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情景、活动和对话,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老师可以选取一段有趣的故事或者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想象来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尤为有效,因为他们更加喜欢通过实际的活动和情境来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抽象的知识。

通过情境导入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方法。

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尤为有用,因为语文是一门注重思考和表达的学科,通过问题导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资源导入法资源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对比和分析来了解课堂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视频、文献等多种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四、故事导入法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只有通过有效的导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是初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导入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内容的关键。

下面我将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一、讲故事导入法讲故事是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学生进入课程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在学习古诗词时,讲述背后的典故和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反向设计导入法反向设计法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的导入方法。

例如,当学习某个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从当今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经验来理解古代文学。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进入主题,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课程内容,还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三、观察导入法观察导入法产生于教育环节中难以引领学生的老师而来。

这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让他们在学习课程前做好观察,参与互动。

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比如某个场景,让学生用观察和想象,预测下一步课程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指在学习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先形成问题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深入探究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首诗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个人物是这个样子等等。

这样,学生被激发了自己的探究热情,会积极思考,快速掌握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并从中获得启示。

总之,导入课程内容的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以上几种导入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形态和学生群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出奇制胜。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一堂课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引入得当,引到学生的心坎上,引在教材的要点处,才能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题和条件,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法就是指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直接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指画出来,让学生直接了解学习的大概内容和教学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

一进课堂,可直奔主题。

如教学《我的母亲》时,可这样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

自古以来,有无数文人描写和赞颂母亲。

今天来看一下,胡适先生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何样性格的人?她对胡适有哪些影响?胡适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蕴含了何种情感?二、悬念导入法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所以悬念导课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可以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注意力能够迅速集中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事先出示了几道数学算式题让学生计算,学生饶有兴趣,然后问学生:这些计算的结果可能更改吗?学生说:不可能。

老师问:那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呢?你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再看一幅图。

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旧带新法即教师提示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要做到前后衔接自然,过渡平稳。

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会了你们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同学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出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领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吧!四、故事导入法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堂的导入部分则是整节课的开端,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

如何有效地导入语文课堂,成为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一、导入方法的选择在进行语文课堂的导入时,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比如问答、故事导入、情景模拟等,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

在选择导入方法时,首先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其次要考虑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最后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变通性,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根据需要和情况来选择和运用。

二、问答导入法问答导入法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法,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问答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比如“你们对古诗词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它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或者情节,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在进行故事导入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富有启发和感染力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通过讲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来导入,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对小说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一种模拟生活情境的导入方法,它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表达和思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是指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导入活动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前预热课堂气氛,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进行浅析。

导入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前期知识的复习。

通过布置问题或给出一组相关的图片或文字材料,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寻找与红楼相关的诗词等活动,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同时复习相关的文学常识。

导入方法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

通过设置一个情境或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感受,培养学生对文本背景的想象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西游记》时,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角色卡片,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生动地感受到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导入方法可以采用问题启发的方式。

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论语》时,可以通过提问“如何做一个好人?”来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对道德伦理的兴趣,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探究。

导入方法可以采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的呈现。

通过选用生动有趣的视频片段、声音记录或图片展示,直观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授《水浒传》时,可以播放一段与水浒故事相关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内容,为后续的文本阅读和讨论做好准备。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导入方法的关键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导入活动需要与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而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则是整堂课的开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成为了语文老师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进入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讲述一个故事或情节、制造一个小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疑惑感。

在讲解一篇古诗时,可以通过播放古诗的配乐、展示古诗的图片、讲述古诗的背景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融入到古诗的情境中去。

二、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通过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渐入主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及与课文内容的关联,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学习。

三、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故事的基础上,渐入教学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培养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讲解一篇古代文学名篇时,可以先讲述一些作者的传奇故事,或者讲述一些与散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名篇的兴趣和理解。

四、唱歌、朗诵导入唱歌、朗诵导入是通过音乐和声音的方式,使学生在听觉上、感官上沉浸使他们情感上进入教学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通常会引入一些经典诗歌或文章的朗诵,或者唱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主题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陶醉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和感悟。

在讲解一篇古代诗词时,可以先邀请学生朗诵韵律优美的古诗,或者播放一些诗词音乐,让学生在诗词的音乐中感受古人的情感,融入古代诗词的世界中去。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导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从讲解、提问、游戏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一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明确具体的实例等手段,对学生讲解一些常见词汇、语法知识、古文典籍等内容。

这种直观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学习对象,提升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提问法
提问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发散、引导、反问、深挖等技巧,促使学生在交流、探究、思考中深入了解学习对象,掌握知识点。

其中,提问要有针对性,不仅要满足教学要求,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错点。

此外,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感悟能力和理解深度有很大帮助。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以趣味性、互动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除了满足学习要求外,还能提供情感交流、体验感知等方面的多元化教学体验。

针对不同年段,可以设置翻牌游戏、词语接龙、分组比赛、语文PK等多种形式的游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不仅是学习目标的引领,更能为教学注入活力和趣味。

教师可以采用以上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认知和思考,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

而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导入,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导入方法的选择、导入内容的设计以及导入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导入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来进行综合考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可以采取多种导入方法,例如: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情境导入等。

故事导入是一种常见而且较为有效的导入方法。

故事具有情感化、情节化、形象化等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很好地契合课堂内容,有助于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导入也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知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展开做好铺垫。

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对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至关重要。

二、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内容导入内容的设计是课堂导入的关键。

导入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

在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来进行设计。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讲述古代文人的传奇故事或者介绍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展示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或者生动形象地描述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来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发表时间:2011-08-19T15:24:54.843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6期作者:王宇
[导读] 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山东成武镇中心中学王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往往不重视课文导入,或者只是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

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图片导入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章都可以用图片导入,如《故宫博物馆》、《桥》、《华南虎》、《海燕》等等,由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寻找罗布泊的具体位置导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马”字的转变导入《马》。

二、视频导入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视频导入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

如由鲁迅先生的故居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导入《黄河颂》,由铿锵有力的腰鼓导入《安塞腰鼓》,由优美的孔雀舞蹈导入《观舞记》,由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导入《观潮》,由婀娜多姿的莲花导入《爱莲说》…… 三、明言导入学习《伤仲永》时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动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之初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导入。

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许多至理明言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四、辩论导入学习《两小儿辨日》让学生辩论,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辨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组进行辩论。

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可以辩论,学习《敬业与乐业》也可以辩论导入。

五、戏曲导入由京剧《花木兰》中的唱段《谁说女儿不如男》导入《木兰诗》,由黄梅戏、秦腔导入《社戏》,由话剧《威尼斯商人》导入《威尼斯商人》…… 六、动画导入由田忌赛马的动画导入《田忌赛马》导入《马说》,由夸父逐日的动画导入《夸父逐日》,由斑羚飞渡的动画导入《斑羚飞渡》等等,古代的动画片很多,大多数可以用来导课。

课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一篇文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导入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因人、因文、因地而异。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教师的导入语言应该词汇丰富,出口成章,在重视导入方法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即讲究导入的艺术性。

首先,导入语言要彰显思想内涵。

通过教师的导入语,使学生接受不同程度的思想教育和或多或少的启迪感悟。

如《范进中举》的教学中,笔者的导入语设计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头悬梁,锥刺股’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叫苏秦,苏秦是一个说客,开始的时候去游说秦王,没有被重用,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

嫂子见了侮辱他、耻笑他,妻子不给他做饭,苏秦这才发愤读书,悬梁刺股,终于游说赵王成功,挂六国印而衣锦还乡。

这一次,嫂子爬着去见他,苏秦很奇怪,问嫂子何故。

嫂子回答:‘为叔叔的位尊而多金。

’”
故事讲完后,我叫学生猜这节课要讲什么课文,学生马上回答出是讲《范进中举》。

我马上接过话说:“对,在这篇节选小说里,范进是前恭后倨,而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是前倨后恭,两个人产生不同情况下的强烈对比,因为什么?就是因为苏秦嫂子所说的‘位尊而多金’。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这样的导语,对学生就有了思想上的教育作用。

其次,教师的导入中要注意包蕴一定的文化含量。

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更要如此。

笔者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这样设计导语:在古典诗词中,写风的句子不少。

比如写东风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写西风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写南风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这是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句子;写北风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子。

这样的导语,能起到良好的熏陶和示范作用。

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堂导入的优劣足见其备课的充分与否,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师除讲究导入方法的设计外,还要重视导语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的本性、本色和本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