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女作家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欧美女作家作品

欧美女作家作品

法国女作家介绍
• 妇女问题小说《安蒂 亚娜》《瓦朗蒂娜》 • 社会问题小说《安吉 堡的磨工》《康素爱 萝》 • 田园小说《魔沼》 《笛师》
乔治· 桑(1804-1876)
玛格丽特· 杜拉斯(1914-1996)
《挡住太平洋的堤坝》 (1944)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塔吉尼娅的 小马》(1953) 中篇《街心花园》《如歌 的中板》 《情人》(1984) 特色:自传性、情爱描写、 时序颠倒、多角度描写 等新技巧娜塔莉· 萨罗特 (1900-1999)
二、19世纪:女性文学的黄金时代
• 简· 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 爱略特 • 艾米莉· 狄金森、伊丽莎白· 白朗宁《奥罗 拉· 莉》 • 路易莎· 梅· 艾可特《小妇人》 • 多萝西· 华兹华斯、玛丽· 雪莱《弗兰肯斯 坦》 • 乔治· 桑、斯达尔夫人《论文学》 •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 凯特· 肖班《觉醒》、夏洛蒂· 吉尔曼《黄 色壁纸》
欧美女性作家作品赏析
总学时:32课时
萨福(公元前612?-?)
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
• 一、西方女性文学的滥觞 • 1、中世纪:朱丽安(1342-1416)、玛格丽· 坎 朴(1373-1438)、朱丽安娜· 伯纳斯(1388-?) • 2、文艺复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玛 丽· 西德尼· 赫伯特、伊丽莎白· 惠特尼、米丽 亚· 兰叶(1569-1545)、伊丽莎白斯· 卡丽 (1585-1639),《玛瑞姆的悲剧》、克里斯 蒂· 德· 皮桑,《女士城》
狼· 童话· 男人和女人
——评安杰拉· 卡特的《与狼作伴》 • 安杰拉· 卡特简介 • 《影舞》《英雄与歹徒》《新夏娃的激 情》 • 改编古老的童话为成人故事,如《蓝胡 子》《睡美人》《小红斗篷》 • 夏尔· 佩罗《小红斗篷》→《与狼作伴》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

《英美文学名著和电影赏析》期末课程测试《简·爱》名著和电影赏析姓名: 闫法轲学校: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专业: 会计班级: Z会计121学号: 2一.作品综述1.作者简介: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老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

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和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

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

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主要情节概述: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主要描写了简·爱的一系列遭遇以及和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

但是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及作品研究综述1. 引言1.1 简介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内心世界闻名于世。

生于1830年的狄金森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但却拥有非凡的文学天赋。

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命、死亡、爱情和信仰等主题的探索,展现出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

狄金森生平中很少离开家乡阿默斯特的狄金森家园,但却通过信件和诗歌与许多文学界人士保持着联系。

她独特的写作风格被认为是超越当时时代的,充满了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元素。

虽然她的诗歌在生前几乎未公开发表,但却在她去世后被发现,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狄金森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被广泛传播,她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学领域,还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诗人和作家。

她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其作品至今仍被人们珍视和传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狄金森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文学风格、影响与评价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贡献和成就。

2. 正文2.1 生平经历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诗人”。

她于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是一个富有且保守的家庭的长女。

狄金森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阿默斯特学院,并在那里展现出了她的文学天赋。

狄金森的生活十分低调,几乎没有离开过阿默斯特镇,整个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

她是一个内向而孤僻的人,几乎不与外界交往,甚至与家人之间也很少交流。

这种隐居生活使她有更多的时间沉思和创作。

狄金森在她的小房间里度过了大部分时间,每天都会坚持写作,直到她去世。

尽管生活如此隐秘,狄金森的诗歌却展现出了对生命、死亡、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她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运用奇特的形象和隐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狄金森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认可,直到她去世后,才逐渐被发现并受到赞誉。

简爱的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

简爱的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

简爱的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简爱的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篇1《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帝.勃朗特的代表作。

*讲述了一位从小变为孤儿的英国女性简.爱在各种世俗的磨难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赞颂了简爱敢于追求平等和争取自由的精神。

简爱从小被寄养在舅父母家中,饱受其歧视虐待。

因此,她从小就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与不公,然而她并不屈服于这种对于人格践踏的行为,而是保持反抗。

此后她进入了孤儿院,在孤儿院中遭受非人的待遇,这使她历炼出一颗坚强勇敢的心。

经过8年,简爱作为一名家庭教师被应聘至桑菲尔德庄园,在那她遇到了宿命君子:罗切斯特。

两人相爱,但简爱由于无法接受罗切斯特已婚的事实而离开了他,在途中简爱遇到了一名牧师并与他在一起生活。

后来当她打探到罗切斯特落魄的消息时,她毫不犹豫地回到他身边照顾他,两人最终获得了幸福。

整本书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简强大的人格魅力,她对罗切斯特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吗......我是用我的灵魂在与你对话,就仿佛两人穿过坟墓,一同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人与人之间不以差异而分等级,每一个人都是以平等的形式活在世上的。

”简爱无视社会不公的规则,诠释了一个干净的、受尊重的灵魂。

正是如此,罗切斯特被她正直、高尚的灵魂所感染,越过阶级的鸿沟,真心爱慕着她。

书中两人的爱情并不一帆风顺,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婚的事实后,毅然离去,这是她对自己的尊重以及独特的爱情观,相爱是无需羁绊的。

但在得知罗切斯特不幸的消息后,她却回到了他身边,抛却一切世俗的眼光与之永远相伴。

至今为止,《简.爱》给我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光辉一直未被埋没,不论经历多少尘埃,那个鲜明的简明的简爱的形象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她让我在越过人生之桥时始终保持自己的那一份人格,守护心中的信念。

她的精神鼓舞着我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以一颗坚强、独立、不谕的心来面对。

《蝴蝶梦》赏析

《蝴蝶梦》赏析

浅析《蝴蝶梦》中的冷色调因素文学院2010级9班29号王丽萍《蝴蝶梦》是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该书自问世以来,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并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熠熠生辉。

该书通过描写“我”到曼陀丽庄园的举止表现和心理感受引出另一位女主角——吕蓓卡,她虽然是一位未出场,已经死去的人物,但仍让人感到她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宛若幽灵般无孔不入,颇富神秘色彩。

笔者读完此书,对其中的冷色调感慨颇多,现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冷色调的具体表现1、题目的虚无缥缈感这部作品的题目是“蝴蝶梦”,它易使人联想到中国的庄周梦蝶,在意象选择上作者有意识的选择了“蝴蝶”和“梦”这一轻盈飘渺,转瞬即逝的物象,给人以空灵虚无,朦胧而神秘的感觉,并且它们都美好且易支离破碎,这就为作品笼罩上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2、阴冷幽暗的气氛渲染文章反复写到教堂外青苔丛生的石阶,大海凄神入骨的涛声,关的严严实实的玻璃窗和百叶窗,鹅卵石被击打后低沉而悲怆的淙淙声。

这些描写在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压抑的氛围。

在塑造曼陀丽的沧桑,沉寂上起到了以动衬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3、季节性因素的合理应用作品中的众多情节都以冬季为背景,如“我”和迈克西姆在旅馆的不期而遇,吕蓓卡的沉船事故,迈克西姆的罪行险被暴露等故事均发生在寒冷的冬天,作者选取这一季节,实则别有用心,它很好的烘托了吕蓓卡的神秘,也为整部作品营造了低沉感伤的冷色调氛围。

4、以虚写实手法的成功应用文中的吕蓓卡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死去,她从未出场,但作者通过“我”对她的好奇,猜测,遐想,让人感受到吕蓓卡像一个幽灵般无处不在,在偌大的曼陀丽庄园中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当我在一次晚会中无意的穿着吕蓓卡曾经穿过的服装时,众人惊诧的表情,这件事让人无限制的去想象吕蓓卡的真实模样和她的品行,为本来就寂寥,阴沉的曼陀丽庄园平添了积分神秘的氛围和压抑恐怖的色彩。

《傲慢与偏见》反讽赏析

《傲慢与偏见》反讽赏析

018 大观 2015.09
大观 文艺评论
当代文学视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新移民文学
侯君 (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新移民文学在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按照自身的特定轨迹向前推进,并演绎出清晰可见的发展脉络。本文从共时的 横向关联上,就新移民文学的特质加以探析,从中探寻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这样兴许更好,因为跟女儿们比起来,她们 的容貌没有哪个都不能强得过你,你一去, 宾利先生没准看中你哩。
这段话话也选自第一段:贝纳特太太听 说有家境富裕的单身汉来到自己的村庄,顿 时十分兴奋,觉得这给自己的女儿们提供了 一个绝好的机会。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她 极力想劝说丈夫去拜访宾利先生。然而,为 了逗弄自己的太太,贝纳特先生故意卖关子, 尖酸刻薄地氛围讽刺她一番。
新移民文学从破土而出至繁华于世,按 其时间线索以及文学表现内容的变化,大致 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积淀期。改革开放后第一批 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负载着创伤、贫困等种种 记忆。尽管他们大都怀有向往新生活的理想, 但在骤然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遭 遇两种文化的强烈冲突时很容易陷入迷失之 中。这一批出国者 的生存体验从初踏上异域 土壤时的狂喜继而转向面对生存问题的无奈
和窘迫,此时新移民文学的书写充满了困惑、 漂泊、焦虑的主题。期间主要的代表作有苏 炜的《背影》,查建英的《丛林下的冰河》, 周励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曹桂林的《北 京人在纽约》等等。在这一时期,大批移民 迫于生计不得不远离文学,经济实力不足迫 使海外华人作家群体暂时走入沉寂。尽管新 移民文学在这一阶段尚处在稚幼期,数量上 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但是作品中书写的新 移民形象,他们在异域文化中勇于拼搏开拓 的精神却极具鼓舞他人的励志作用。

英TS艾略特诗选

英TS艾略特诗选

英TS艾略特诗选TS艾略特(T.S. Eliot)是一位对现代英语诗歌产生巨大影响的美国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刻探讨了人类的存在和现实。

本文将重点介绍TS艾略特的几首代表作,并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一、《荒原》《荒原》是TS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

这首诗以流动的碎片化表达方式展示了社会的破碎与人类的孤独。

诗中充满着对现代生活的讽刺和对空虚的揭示,同时也带有宗教和文化的象征与隐喻。

通过对现实的剖析,艾略特对社会的警示与反思呼之欲出。

二、《罗丹的寓言》《罗丹的寓言》是TS艾略特的戏剧作品,展示了他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和对精神困境的揭示。

该剧以一种模糊的方式,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人性的多样性与混乱展现出来。

剧中人物的心理状况和行为都暗示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挣扎和迷茫。

通过对现实的审视,艾略特探讨了人类精神的分裂和对真实的追求。

三、《四个季节》《四个季节》是TS艾略特的诗集,以四个不同的部分展示了诗人对时间和人生的反思。

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主题和意象,通过对时间的探索,艾略特思考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时间的流逝对人类的影响。

诗集中运用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象征,使诗歌具有深度和博大的意义。

四、《荒漠之歌》《荒漠之歌》是TS艾略特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以对话的方式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寂和沉寂。

诗中描述了城市的冷漠和人们的空虚,反映了现代文明对人类生存的冲击。

艾略特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焦虑和迷失。

总结:TS艾略特是一位对现代英语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诗歌作品展示了对现实的深入观察和对人类存在的反思。

通过各种诗歌形式和风格,他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苦闷,呼唤人们对真实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TS艾略特的诗选是现代诗歌的杰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女性主义角度赏析伍尔芙《到灯塔去》

从女性主义角度赏析伍尔芙《到灯塔去》

g肴弄I文化与教育从女性主义角度赏析伍尔芙《到灯塔去》杜丹妮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的开拓者之伍尔芙的经典小说作品《到灯塔去》,借助于莉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阐明了女性主义的真谛,为当时社会背景中的妇女解放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部小说中,揭示了以男权为核心的社会环境中的女性生存现状,表明了作者希望建立一个生态平衡,两性和谐的社会构想。

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莉的人物形象,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到灯塔去》;赏析一、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芙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受到了诸多关注,而她的《到灯塔去》可以说是女性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之作。

女性主义思想自其诞生之日开始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掀起了第二股浪潮,随后伍尔夫就着重研究关于女性主义思想的问题,将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让其很多作品都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女性精神,也具备更加深层次的社会内涵。

但应当认识到的一点是,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不单单和当时社会背景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伍尔芙的父亲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学者,所以家中也常常组织学术聚会,她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多学者先进思想的影响,让她的眼界得以开阔。

因为伍尔芙天资聪慧,为我们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小说作品。

但伍尔芙一生却是坎坷的,她在年幼时受到同母异父兄弟的侵犯,这对于她的人生也造成了非常大的阴影,从而让其对性与婚姻都表现出较大的恐惧,但是负面情绪并未对她的创作带来较大影响,反而让其能够更加沉浸在写作中,真实客观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因此她的小说作品中也能够更多的包含了当时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基本权利的丧失,而这些也充分展示了当时女性的悲剧以及之后女性主义的觉醒和发展。

二、《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思想(_)拉姆齐夫人---男权维护者拉姆齐夫人是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在伍尔芙的笔下,将拉姆齐夫人刻画成了“屋中天使”的形象,她作为哲学教授的妻子,同时也是八个孩子的母亲,其外表具有高贵的气质与出众的容颜,但她的日常生活却是非常枯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米莉·勃朗特
罗切斯特 圣·约翰 劳渥德学校 桑菲尔德庄园
呼啸山庄→辛德雷→哈里顿 凯瑟琳→凯蒂 画眉山庄→林顿 伊莎贝拉 希茨克利夫→小林顿
乔 治 · 爱 略 特
乔治·爱略特:写实的理想主义
• 生平简介 • 主要作品: 早期:《教区生活场景》(《牧师情史》 1858)、《亚当·贝德》(1859)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1860)《织工 马南》(1861) 晚期:《米德尔马契》(1872) • 风格特色
德莱布尔的实验性小说
• 《夏日的鸟笼》(1962)《金色耶城》(1967) • 《瀑布》(1969) •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 • 双关语的使用:do make have She was his, but by having her he had made himself hers .… for her, for himself, he had done it. • 词语的多义性和模糊性:lie I lie to you because I lie with you
19世纪女作家 世纪女作家 对女性的自我界定
• 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我不是天 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 我就是我自己” 使,我就是我自己” • 男子优越论神话的破产:自尊、优 男子优越论神话的破产:自尊、 秀、富有才智的女性形象 • 矛盾的女性观:坚持婚姻生活中女 矛盾的女性观: 性的传统角色
弗 吉 尼 亚 · 伍 尔 夫
娜塔莉·萨罗特(1900-1999)
• • • • • • • 1939《向性》 1948《无名氏的肖像》 1953《马尔特罗》 1956新小说宣言《怀疑的时代》 1959《天象仪》 60-70年代《金果》《生死之间》等 特色:反小说、潜对话、短句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 研究对象:女性形象、女性创作、女性 阅读 • 现实背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 • 思想来源: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 的屋子》、西蒙·波伏娃(1908-1986) 《第二性》
颜色的应用及其象征性
• 红、黑、白、绿、橙黄分别发出情欲、恐怖 和死亡的光束。 • ……一只野兽,就那么一只,在寂静的黑夜 嚎叫……在漆黑的夜里,狼的眼睛发出橙黄、 血红的光芒,……走夜路的人只要在黑色的 灌木丛上发现这种象服饰金属贴片似的、可 怕的绿色闪光时…… • ……夜色中,你看不见这些杀手……象梦魇 中灰色的人群。 • 只要看一眼他那双发出磷光的眼睛,你就知 道你遇上了狼人。
英国经典女性文学
• 18世纪末“哥特小说”女作家
一、瑞德克利夫(1764-1832),《奥多 (1764-1832) 芙的神秘》 二、玛丽·雪莱(1897-1851),《弗兰 肯斯坦》
简·奥斯丁(1775-1817)
简·奥斯丁的乡间喜剧
一、生平情况 二、作品介绍 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 《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 导》 • 代表作《傲慢与偏见》 • 三、风格与成就 • • • •
安德雷亚·德沃金在《妇女恨》

• 教诲简单明了,我辈领会深刻——男人和女人是 绝对的对立体。英勇的王子决不能同灰姑娘、白 雪公主或睡美人等女人厮混在一起。这样的女子 不可能有王子那样的作为,更谈不上能比他干得 出色……他站着,她躺着。他醒着,她睡着。他 主动,她被动。如果一旦发觉她站着或醒着或主 动,那么,她就是个邪恶的女人,就必须消灭。 对女人有两个界定。一类是好女人。这类好女人 就是受害者。另一类是坏女人。这类坏女人必须 消灭。好女人必须被占有。坏女人必须杀掉。好 女人也罢,坏女人也罢,都得不到尊重。
伊丽莎白、达西 丽迪亚、韦翰 夏洛蒂、柯林斯 吉英、彬格莱 曼丽
勃朗特姐妹: 苦难与激情的自我写照
一、生平与创作 夏洛蒂:《教师》《简·爱》《谢利》 《 爱 《维莱特》《爱玛》 艾米莉:《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安妮:《艾格尼丝·格雷》《女房客》 二、风格与成就
夏洛蒂·勃朗特
法国派女性主义批评
• 朱莉亚·克莉丝蒂娃:“符号学”解构父 权制二元对立 • 埃莱娜·西苏:描写身体、身体写作 • 露丝·伊瑞格瑞:女性谱系、女人腔
其他女性主义批评
•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巴巴拉·史密斯 • 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
三、20世纪的女性文学
•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 • 贝蒂·傅瑞丹《女性的奥秘》、凯特·米勒 特《性政治》 • 多萝西·理查逊《人生历程》、弗吉尼 亚·伍尔夫、梅·辛克莱尔《三姐妹》 • 格特鲁德·斯泰因《三个女人》、娜塔 丽·萨洛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安吉 拉·卡特、克丽斯塔·沃尔夫《卡珊德拉》 •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艾丽斯·沃克 《紫色》
二、19世纪:女性文学的黄金时代
• 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爱略特 • 艾米莉·狄金森、伊丽莎白·白朗宁《奥罗 拉·莉》 • 路易莎 梅·艾可特《小妇人》 路易莎·梅 艾可特 小妇人》 艾可特《 • 多萝西·华兹华斯、玛丽 雪莱《弗兰肯斯 玛丽·雪莱《 玛丽 雪莱 坦》 • 乔治·桑、斯达尔夫人《论文学》 •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 凯特·肖班《觉醒》、夏洛蒂·吉尔曼《黄 色壁纸》
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
• 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 凯特·米勒特《性政治》 • 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卡普兰《现代英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莫尔斯《文 学妇女》、吉尔伯特和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 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像》和肖瓦尔特《她们自 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性小说家》 《女性之病:妇女、疯狂与英国文化,1830-1980》 • 80年代中期以后 肖瓦尔特《姐妹们的选择:美国妇女写作的传统和变 化》
欧美女性作家作品赏析
总学时:32课时
萨福(公元前612?-?)
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
• 一、西方女性文学的滥觞 • 1、中世纪:朱丽安(1342-1416)、玛格丽·坎 朴(1373-1438)、朱丽安娜·伯纳斯(1388-?) • 2、文艺复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玛 丽·西德尼·赫伯特、伊丽莎白·惠特尼、米丽 亚·兰叶(1569-1545)、伊丽莎白斯 卡丽 伊丽莎白斯·卡丽 伊丽莎白斯 ),《玛瑞姆的悲剧》、克里斯 (1585-1639),《玛瑞姆的悲剧》、克里斯 ),《玛瑞姆的悲剧》、 皮桑,《女士城》 蒂·德·皮桑,《女士城》 德 皮桑,《女士城
……姑娘披上厚厚的、鲜血色的斗篷,戴着头 巾……她象朵含苞待放的花,是个小美人…… 她身上……寒冷的空气把她呼出的气凝成一缕 缕青烟。 “你要什么?”她问。“我要一个吻。” 她低下她的眼,脸红了。…… 这些食肉的野兽,你只虚看一眼它们的眼睛, 就能认出它们。……象是伤口流出的血,怪吓 人的。 ……他那双又大又圆的眼睛象是从体内发出的 光,象旧时海战中燃烧剂点燃的火,象炼狱中 的烈火。
美国女性作家
• 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 《汤姆叔叔的小屋》 • 伊迪斯·华顿(1862-1937) 《快乐之家》《伊坦·弗洛美》《天真 的时代》 • 格特鲁德·斯泰因、赛珍珠等女作家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8)
玛格丽特·米切尔和《飘》
• 生平简介 • 人物:郝思嘉、卫希 礼、白瑞德、韩媚兰 • 卫希礼的感情世界 • 结局:一切 Gone with the wind ?国女 作家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 生平传略与创作思想 • 论文、随笔和书评 • 主要作品 《达罗卫夫人》和早期作品 成熟时期:《到灯塔去》 《浪》和后期作品
狼·童话·男人和女人
——评安杰拉·卡特的《与狼作伴》 • 安杰拉·卡特简介 • 《影舞》《英雄与歹徒》《新夏娃的激 情》 • 改编古老的童话为成人故事,如《蓝胡 子》《睡美人》《小红斗篷》 • 夏尔·佩罗《小红斗篷》→《与狼作伴》
法国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介绍
乔治·桑 乔治 桑(1804-1876) )
• 妇女问题小说《安蒂 亚娜》《瓦朗蒂娜》 • 社会问题小说《安吉 堡的磨工》《康素爱 萝》 • 田园小说《魔沼》 《笛师》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
《挡住太平洋的堤坝》 (1944)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塔吉尼娅的 小马》(1953) 中篇《街心花园》《如歌 的中板》 《情人》(1984) 特色:自传性、情爱描写、 时序颠倒、多角度描写 等新技巧娜塔莉·萨罗特 (1900-1999)
暴风雪过去了,山上山下留下茫茫一片 白,……万籁俱寂。寂静吞没了山野。 那凄厉、拖曳的狼嚎……即使是房门紧 栓,……象森林般无尽头,如冬夜般漫 长。 室内的落地大座钟滴滴答答地送走她所 余不多的时光,打响报时的钟声。 这是一个白夜——白色的月,白色的 雪。……象100支烛光。
多丽丝·莱辛(1919-)
3、17-18世纪
• 阿芙拉·贝恩(1640-1689),《奥鲁诺 可》、玛丽·沃尔斯顿克拉夫特《为女权 辩护》 • 拉法耶特夫人(1634-1693),《克莱芙 王妃》 • 德拉瑞维尔·曼蕾(1663-1724)《瑞维拉 历险记》、伊莱莎·海伍德(1669-1756) 《多余的爱情》、范妮·伯尔内(17521840)《伊夫莱娜》、安·瑞德克科夫 安 瑞德克科夫 奥多芙的神秘》 《奥多芙的神秘》
• 《青草在歌唱》(1950)《金色笔记本》(1962) • 《这是老酋长的土地》(1951)、《五篇》 (1953)、《爱的习惯》(1957)、《回乡》 (1957)、《暴力的儿女们》 (1952-1969) • 《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1979-1982): 《什卡斯塔》、《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 《天狼星实验》、《八号行星代表之构成》) • 《简·萨默斯的日记》(1984)、《好恐怖分子》 (1985)和《第五个孩子》(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