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描述外貌特征:该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身高、体型、面容、发型、穿着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例如:“他身材高大,脸上布满沧桑的皱纹,头上戴着一顶古旧的帽子,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
”
2. 刻画性格特点: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表情动作、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她总是笑
容满面,善解人意,给人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
”或者“他说话干练利落,不善言辞,总是带着一股丝丝不苟的严肃氛围。
”
3. 行为举止反映内心: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来透露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例如:“他看到一个流浪猫被车撞伤后,立
刻停下车来帮助它,展现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
”或者“她独来独往,总是低着头,似乎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感兴趣,透露出她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
4. 通过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展示形象:人物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价值观。
例如:“他总是
乐于帮助别人,和身边的同事以及家人之间保持着和谐融洽的关系,展现出他善于团结和社交的一面。
”
5. 内心独白或思考展示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思考,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贴近、了解人物。
例如:“她回忆起小时候的艰辛经历,决心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力
改变命运。
”或者“他默默地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对人生有着深深的追问和思考。
”。
怎么分析人物形象

怎么分析人物形象1.最简单的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着手。
肖像描写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
通过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
2.通过语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揣摩人们心理。
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人物思想、精神境界,心理活动。
以刻画其性格特点。
例如在巴金的《家》中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这是他专横性格的形象表现,有这句简短的话就可以看出他是这个家庭的统治者,是封建道德的化身,他是独断专横,凶暴3.可以通过动作描写通过人物行为和行为方式来观察人物,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以茅盾《子夜》为例“他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了抽屉,抓住一枝手枪来,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胸口。
……窗外是狂风怒吼,斜脚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
可是那手枪没有放射。
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持子里,手枪掉在地上。
”他的“狞笑”、“长叹”,他的歇斯底里的“拉”、“抓”、“对准”等动作,都有力地暗示着吴荪甫悲剧命运的认识意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逃失败的结局,4.从心理描写,分析心里描写就是直接描写人物心里活动,能够把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心理描写需要一定的揣摩,只有更深的了解人物的心理所想,才能更好的了解人物的性格,所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是祥子的希望破灭了,同时他也绝望了。
如何感悟人物性格形象

如何感悟人物性格形象概要:在教学以人物描写为主题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运用上面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这种阅读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鉴赏作品的能力,这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文中人物的形象。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一、看清人物的外貌,引导多维解读,充实人物形象在以人物描写为主题的文章中,作者对人物外貌描写往往是轻描淡写,粗略几笔带过,很容易让人忽略。
然而这简单的外貌描写却隐藏很多深义,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去逐一发掘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老人与海鸥》时,执教的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文章里有一句话是描写他的,请你找出来。
生:是第二自然段里写的。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被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投影出示句子)这句话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你们留意到吗?生:褪色。
师:出现几次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1:褪色在这就回话中出现三次了,我觉得老人平时肯定十分节俭,自己的衣服褪色了、旧了,都舍不得买新的衣服。
生2:我从褪色这词中体会到,老人家里并不富裕,他用来买鸟食的钱一定是他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由此看出老人对海鸥充满了爱心。
生3:我读了这句子,觉得老人已经不关心自己的穿着打扮了,他宁愿省吃俭用,也要给海鸥买鸟食,他可能已经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儿女了。
师:嗯!你们发现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吗?生:应该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師:对!你们看,简单的一句外貌描写,里面隐含着不少的“秘密”啊!大家今后在遇到外貌描写的句子是,请多留神,里面有“秘密”呢!的确,文章对老人的外貌描写是寥寥几笔带过,不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有哪些 语⽂教学中对作品中⼈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法,是提⾼学⽣阅读能⼒的有效途径。
今天⼩编给⼤家分享⼀些⼩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 1、关注主⼈公语⾔,感知⼈物形象。
什么样的⼈说什么样的话。
⼈物所具有的⼈⽂思想感情是寓于语⾔之中的。
在写⼈类⽂章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关注⼈物语⾔,通过对⼈物的语⾔分析感受⼈物形象。
⾸先是抓住⼈物⾃⾝的语⾔。
如《狼和⼩⽺》这篇寓⾔故事主要是通过狼和⼩⽺的对话展开的。
我们可以就狼三次“故意找碴⼉”设问:狼三次提问说了什么话,进⾏简要概括;想想狼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学⽣第⼀次从“你安的什么⼼?”这句话可看出狼是装出很有理的样⼦,应该是“很⽣⽓”的。
第⼆次的语⾔中出现了“坏家伙”“背地⾥骂我”,这是狼别有⽤⼼的猜测,可以说是⽆中⽣有的;于是,它蛮横、凶恶的性格就显现出来。
最后说“你这个⼩坏蛋!”“反正都⼀样!”更是强词夺理。
于是,狼坏⼈的形象凸显出来。
⼀个为了达到不可告⼈⽬的⽽⼜掩饰⾃⼰的“坏⼈”形象就清晰起来。
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尝试着⾓⾊朗读,以粗⽽低沉的语调在读中感受狼的恶意,还可以在狼的语⾔和⼩⽺的语⾔对⽐中朗读感受狼的形象。
在⼈物语⾔赏析中,我们要让学⽣感受关键性词语,如《诚实与信任》这篇课⽂中出现⼈物的对话,可以引导学⽣感受两⼈在电话中的语⽓,想想这两⼈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其中“我打电话是向你表⽰感谢的”句中“感谢”就是⼀个关键性词语。
⾃⼰的车⼦被别⼈刮坏了,⾃⼰修好之后为什么还要打电话表⽰“感谢”呢?学⽣深⼊阅读,就能逐渐感悟这个⼩红车主⼈宽容⼤度,愿意与⼈为善,肯定诚实的品质。
2、抓住描写主⼈公语⾔,感知⼈物情感。
写⼈记事的⽂章中写⼈的形象是为了表现⼈物的精神⾯貌,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我们感受、理解⼈物形象,还要注意⽂中主⼈公语⾔之外表现⼈物的语⾔。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要素之一,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探讨人物性格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描写1.通过外貌特征描写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来暗示或直接表达人物的性格。
比如,高大健壮的体型、短发和剪短胡子可能表现出一个勇敢坚毅的性格;柔和的面容、悲伤的眼神则可能暗示人物内心的脆弱和敏感。
2.通过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反映其性格的重要线索。
比如,一个口若悬河、细腻入微的人物可能是一个善于思考、机智灵活的角色;而一个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人物可能有着内心的秘密和矛盾。
3.通过人物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描写人物与其他角色之间的相处方式和互动关系也能够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人物常常能够赢得众人的好感;而一个冷漠无情、专横跋扈的人物则可能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憎恨。
二、1.性格特点的正面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品可以向读者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勇敢、正直、善良的主人公往往能够激发读者的勇气与正义感,使人们思考并追求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一面。
2.性格特点的负面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可能带有负面影响,通过塑造复杂多样的性格特点,作品可以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审视。
比如,一个阴险狡诈、善于算计的角色可能引起读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同时也提醒人们警惕内心的阴暗面。
3.性格转变与发展一些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人物性格的转变和成长,展示了人物在逆境中的奋斗和成长过程。
这种刻画不仅能够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可以让读者在人物的成长历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启发人们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
三、人物性格分析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心理

◎ 课外中考经典语段演练
3. 选文两次写父亲的喘息声:第④段写父亲的
“喘气声越来越大”;第⑥段写父亲的“鼻息 变得忽粗忽细”。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两次喘 息时的心情。 ◎父亲大清早挑着柴火挨家挨户找买主,既担 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心里 焦急。 ◎因为买主的做法使父亲感到气愤,他很想拒绝, 但是同时他又想到我急需用钱,心情复杂为接受 与拒绝而犹豫不决,感到伤心、屈辱、愤怒(意 对即可)
◎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 故事情节 )的叙述和( 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 ( 情节 )、( 环境 )。 2、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 课内经典语段分析
◎ 课外中考经典语段演练
※阅读《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完成下面问题
1.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 文中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 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 特点? 3. 选文两次写父亲的喘息声:第④段写父亲的 “喘气声越来越大”;第⑥段写父亲的“鼻息 变得忽粗忽细”。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两次喘 息时的心情。
◎总结归纳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找出文中对人物的描写。 2、抓住具体事件分析。 3、抓住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分析。 4、抓住对人物的抒情议论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憨厚,有维护人格尊严 向往的普通农民(的人)。
◆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身份(的人)
※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首先搜索上下文,看文中是否有直接描写 人物心情的语句,如没有,就要根据文中发 生的事件或者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设身处 地地思考,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文学的人物塑造形象与性格的塑造技巧

文学的人物塑造形象与性格的塑造技巧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灵魂,而人物的形象与性格则是赋予作品生命的关键。
通过巧妙的塑造,作家能够使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本文将探讨文学中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塑造技巧。
一、形象的塑造1.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作家能够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直观的印象。
例如,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如眼神、身材、发型、肤色等,可以刻画人物的特色和氛围。
2. 行为举止人物的行为举止能够折射出其个性和特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
例如,通过人物的举止来展现其自信、自负、谨慎或懒散等特点。
3. 内心独白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作家可以利用直接的叙述或间接的暗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读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人物,并与其产生共鸣。
二、性格的塑造1. 语言表达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展现其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
通过人物的言辞和口吻,读者可以了解其智慧、幽默、激情或冷漠等性格特点。
例如,直接的言语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而幽默的对白则能够使人物更加生动有趣。
2. 行为反应人物的行为反应能够展现其性格特质和情感变化。
通过人物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行为和思考,读者能够揣摩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例如,一个活跃开朗的人物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勇敢面对,而一个胆怯内向的人物则可能会退缩或逃避。
3. 人物关系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读者能够观察到人物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
例如,人物之间的冲突、友谊、爱情等关系可以揭示人物的善良、狡猾、善变等品质。
三、塑造技巧的运用1. 互文性的运用作家可以通过引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为自己的人物增色。
通过与其他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比或联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符号象征的运用作家可以通过运用符号象征来塑造人物形象与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人物形象分析技巧人物形象分析技巧一般说来,文章的情节往往围绕人物展开,结构根据人物性格和命运安排,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为人物性格服务.在现代文阅读当中,属于重要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主要从四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一、从肖像描写上分析,肖像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
通过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
请看《一面》,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肖像作了三次集中描写。
这三次集中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抓住“瘦”的特点,突出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同时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彻怀念之情。
文章中心也因之而得以具体表现。
二、从行动描写上分析。
行动描写,就是通过人物行为和行为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最后一课》中“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从韩麦尔先生的行动上,我们深彻地感受到他对自己的祖国那种强烈的爱国和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体现了韩麦尔老师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终将战胜敌人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
《柳叶儿》第8自然段行动描写具体写出“我”上树爬高的本领最大,同时一个活泼淘气的儿童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低处柳叶儿已被大人们抢光,从而揭示了过去年月饥荒的严重,表现了主题。
三、从语言描写上分析。
语言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思想、精神境界,心理活动。
以刻画其性格特点。
如《羚羊木雕》当得知我把珍贵的羚羊送给好朋友万芳后,妈妈、爸爸、奶奶各说了一段话,我们先看妈妈的话,内容上,她认为羚羊木雕贵重,不该送人,要“我”讨回,一个重财轻义之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说话语气上看,她是非常严厉之人,“现在就把它要回来!”毫无商量的余地。
爸爸说话比较讲究技巧,他在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上异于妈妈,但这也掩饰不了他轻义重财的性格,他同妈妈属于同一类型之人,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爸爸的话语之中透着冷酷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探究
方法二:从正面描写,人物的角度(肖像、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入手,把握人物性
格。
例: ①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 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都德《最后一课》 ②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 偷”,“多乎哉?不多也。”—鲁迅《孔乙己》 ③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④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都德《最 后一课》
例: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 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 适《我的母亲》 从中我们可看出作者的母亲是一个好脾气、 待人接物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慈母。
实战演练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见《全品》 听131页《洋葱》)
分析人物形象 揣摩人物性格
方法探究
方法一:从典型事例入手,揣摩人物性格。
例: ①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 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 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 ② 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头,“我”很失望,双喜 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表现了大哥 哥般的亲切体贴; ③ 他敢于负责,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 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④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劝止大家“再多 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又表现了他 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鲁迅《社戏
例: 《范进中举》(吴敬梓) ① 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② 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 托范进飞跑的疯狂; ③ 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 股疯劲,一处处衬托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方法探究 方法四:从作者评价入手,把握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