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次讨论我们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揭示城镇化过程中的真正需求和发展目标, 进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1.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存在虚高问题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3.9%,低于与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55%的平均水平。

同时,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快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同这些国家在它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城市人IZl增长率相比,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却相对较低。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和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比同等城镇化水平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服务业发展也远为滞后。

按现在的统计口径,虽然有很多人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公共服务不足等原因,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成果。

严格地说,这些人不属于被城市化了的人口。

如果剔除这部分人,则中国城镇化水平更低。

2. 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

除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开始形成。

2006年, 我国城镇人口5. 77 亿人, 城镇化率43. 9%。

由于各地基础不同, 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从区域来看, 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东部沿海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低。

浅谈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内容提要: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它带来的是社会面貌的革新,其实质就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潜力很大,进一步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如何看待并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

关键词: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水平现状城市化问题解决方案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深入理解我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城市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何为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口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地带不断集中,是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尽管就城市本身的成因和发展看,它并非是工业化的结果,但就城市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与工业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灵魂,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同时它又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现代化标准是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的现代化的十一条准则,其中一条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0%以上”.城市化亦称人口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社会过程,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社会过程。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复杂过程。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中国城市化发展极为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5年的43.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我国城市化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资料,200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47%,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在50%以上,高收入国家为79%。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全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我国城市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从城市数量看,2000年全国667个城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300个、247个和120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98%、37.03%和17.99%。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问题严重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及人口,但由于工业的粗放型发展和人口的高度聚集,污染物的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大气污染、垃圾满城、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噪音不绝和光磁污染等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的生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从水资源来看,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

同时。

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 城市化的双刃剑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不少烦恼。

你想啊,原本在乡下,早上起来一出门就能看到蓝天白云,现在呢,早上出门就像走进了一锅汤,空气中满是汽车的尾气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城市的繁华让人眼花缭乱,但随之而来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也让人倍感压力。

想象一下,早高峰的地铁,车厢里人挤人,像是一罐沙丁鱼罐头。

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偶尔抬头四目相对,那眼神里的无奈,简直能写成一本小说。

再说说空气质量,别说蓝天了,有时候连个清新空气的机会都没有,天就像被灰色的棉花糖盖住了一样,让人心情也跟着沉闷。

还有,房子贵得要命,年轻人买房成了一场“梦”,租房更是让人“心痛不已”,这个城市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1.1 交通拥堵首先,交通拥堵真的是个“老大难”问题。

每天早晨和晚上,城市的街头就像一锅煮沸的水,热气腾腾,车流不息。

你会发现,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都在和时间赛跑,结果却常常是在路上被“堵得死死的”。

想要在大城市里赶个会、上个课,那真是要有“开天辟地”的勇气。

1.2 环境污染再说环境污染吧,城市的“霓虹灯”下,其实隐藏着不少“黑暗面”。

工厂的排放、汽车的尾气,让我们的呼吸都变得有点“犹豫”。

尤其是小孩子,肺部发育尚未完全,空气质量差,真让人心疼。

我们常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可城市再华丽,若是空气浑浊,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啊!2. 解决措施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有!首先,咱们可以考虑改善交通系统。

比如,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走路或者乘坐公共交通。

你知道吗?骑车出门不仅环保,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行共享单车,骑上一辆小黄车,风吹在脸上,感觉像是在享受生活。

2.1 提升公共交通然后,提升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公交、地铁的投资,增加班次,减少等车的时间。

再说说城市的交通规则,严格执法,减少违法行为,大家都能安安心心地上班。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的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的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

人 口向大城市集中 ,表现为大城 市的数量越来越多 , 大 城市 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 如果以 1 0 0万人 【 _ = l 规模作 为大城市
的最 低 标 准 , 那 么, 这 样 的 大 城 市 在发 展 中 国家 增 长 得 很 快 ,
教训 , 对我国的城镇化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发展 中国家 的城市化起步 较晚 ,但近些 年发展速度 很 快 。自 1 9世纪始 , 伴随着工业化的广泛展开 , 欧美 国家 的城 市化开始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 到1 9 0 0年 , 英 国的城市化 水平 已提 高到 6 7 . 6 %, 但 当时的世界城市化水平大约也就是

要: 当前 , 中国城 镇 化 进 入 快速 发 展 阶 段 , 中国政 府 也提 出将城 镇 化 作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重要 动 力 。 但是 , 对城 镇
化过程 中可能会 出现的诸 多 负面问题应该足够重视 。很 多发展 中国家的城 市化 率很 高, 但城 市发展 中的问题 丛生甚 至积重难返。 中国应该汲取教 训 , 避免 陷入 同样 的困境 , 使我 国的城镇化健 康发展。因此, 总结发展 中国家城镇化 中出 现 的主要 问题 , 并针对 中国的情 况提 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城市 中, 发展 中 国家 至 少应 占其 中的 2 5个 。 在大 城 市 人 口大 量 增 长 的 同 时 , 个 别 城 市 的人 口在 一
所未有 的水平 。 世界城市人 口在 2 0世纪 , 特别是该世纪的下 半 叶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是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 的大发展 。 在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 1 2 %上升到 3 2 %,
经济研究导刊
EC ONOMI C RE S E ARC H GU I DE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城市化发展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趋势之一,城市的规模、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扩张,而这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角度,探讨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城市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同时,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城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城市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的涌入,使各种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和利用。

但是,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人口过度集聚、环境污染、社会隔离等。

二、城市化发展的问题1.人口过度集聚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呈现出激增的趋势。

这样的集聚会使得城市的人口密度过高,城市内部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环境污染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工业企业和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大量的废气、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工业企业和人口的涌入也会加剧城市的交通压力,使交通拥堵严重,进一步加剧环境的污染。

3.社会隔离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过快,使得人口进入城市的行为相对单一,主要是工作和生活,很难充分融入到城市的社会文化中。

这使得城市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隔离现象,城市间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也随之加剧。

三、城市化发展的对策1.优化城市规划要优化城市规划,尽量避免城市人口过度集聚,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生态环保水平。

同时,规划当中也要协调好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的水、电、路、暖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工作。

2.加强环境保护要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企业和人口涌入,减少城市的废气、废水排放,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亦在不断发展。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今天我们将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和对策。

一、城市化带来的问题1.城市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工业生产和交通出行对空气、水源等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2.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下水道、垃圾管理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城市拥挤程度加剧,影响了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3.城乡差距拉大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但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落后,使得农民难以享受到城市的优越条件。

4.房价问题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房价不断攀升,使得普通居民难以在城市内购买房屋。

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的对策1.把生态与城市化结合起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环保,控制污染和碳排放,推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建立绿色低碳的城市管理模式。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和质量,完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保证城市运转的顺畅。

3.加强社区建设注重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改变单纯的规划、建设形式。

激发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达到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4.处理好城乡关系建立健全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个交易平台机制:一个是农民工的流动与就业机制,另一个是两地货物的交流与配送机制。

5.处理好房地产问题完善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提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速度,发展租赁市场,使普通居民能够在城市里安居乐业。

总之,针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政府需要制定更好的政策,推进城市发展;市民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建和谐社会。

只有这样,城市化进程才能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体现,让城市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doc.do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doc.do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内经有以下特点:1.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一是不同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二是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2.城市化模式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来考察,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分成四种模式,即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都是同步城市化。

逆城市化也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则主要是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

3.在城市布局方面,发达国家大多形成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经济联系密切。

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一个或几个主要的中心城市在人口、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分布方面中显著优势,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步,主要表现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瑞士,但该国1993年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4%,高于瑞士的60%,过度城市化的问题突出。

而城市化验室滞后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1950-1980的30年间,墨西哥城人口由于不足300万增加到1500万。

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加之发展中国家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滞后,造成了环境恶化、失业严重、犯罪率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口过分集中于大城市还导致经济布局的高度集中,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如2001年仅阿概廷首都的工业产值就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

3.城市化速度过快。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速度过快,欧洲城市人口由占总人口的40%提高到60%经历了50年,拉丁美洲实现相同水平的跨越仅用了2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城市化的程度是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日渐加快,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经济和工业化程度没有跟上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加速城市化的重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来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前言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二战过后,随着旧的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其速度远超发达国家。

例如,美国城市化率从40%提高到75%经历了90多年的时间,同样的城市化率的提高韩国和巴西分别用了20年和30年的时间。

从195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城市化人口比重增幅为42.7%,而发展中国家却高达141.3%,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强劲势头。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除少数的拉美国家之外,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城市发展不合理等。

二战结束初期,我国由于长期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的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尽管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在速度上远超发达国家,但其实质上还是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有以下特点:1.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一是不同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三大发展中地区来看,城市化发展水平从高到低的排列依次是拉美,非洲和亚洲,而且拉丁美洲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亚洲和非洲。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拉美国家较早取得民族独立,因此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先于亚洲和非洲,到1900年,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高达20.3%,甚至超过的某些发达国家。

1980年,拉丁美洲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4%,而非洲和亚洲同期则分别只有约23.5%和25.3%。

二是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巴西,尽管它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中较大,但是其中从城市中有大量的贫民窟,还有我国,许多现代化城市中存在着“城中村”这样的现象。

2.起步晚,发展快在二战结束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殖民的状态,还有的国家仍处在封建专制社会甚至农奴社会统治之下。

他们有的是殖民地的附庸,城市的发展主要是殖民统治者的需要;而处于封建专制条件下的国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城市只是统治者的权力中枢。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了拉美国家以外,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基本没有起步,但当时的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极大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走上了发展本国经济的道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并发展迅速,由于起点低,加上他们的总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又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尽管发展速度上比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发达国家快,但是由于它们工业体系不完善,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支持不足,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又称为虚假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大大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为没有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化。

从发达国家来看,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但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城市化水平大大高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工业化的发展给城市化打好了基础,才会使得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呈同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没有发展良好的工业化做基础,只是人口大量的往城市迁移形成的人口城市化,使得城市化水平远超工业化水平,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导致过度城市化的出现。

比如,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除外)的城市化水平达到21%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40美元,而欧洲大陆城市化水平大道21%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高达650美元,这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的进程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4.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首位度高城市首位度,也称首位城市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的城市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间的比值,它通常用来反应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上的偏差,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出现发达国家那种序列性规模的城市结构,而是出现了所谓“单一支配性城市”,造成发展中国家城市规模的分布很不合理。

在城市布局方面,发达国家大多形成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经济联系密切。

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一个或几个主要的中心城市在人口、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分布方面中显著优势,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各种弊病。

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和不便,对城市的运行带来了一些影响。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从经济方面来讲,城市化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由于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市政建设、住宅建设、环境建设、交通建设等不完善,与城市化水平不同步,从而导致城市病的发生。

其次,过度城市化也是导致城市病的一个因素,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使得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才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时候就发生了,再加上,城市首位度过高,给那些大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其他较小的城市却得不到发展。

结果,城市化不但没有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另外,历史因素导致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大城市的政策失当,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住房、工资福利等方面实行向大城市大幅度倾斜的政策,人为地增加了大城市的吸引力。

比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后富的理论,使得一些大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却没有起到带动小城市发展的作用,导致我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日益显露。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工业化是否顺利来讨论,第一种是工业化进行顺利的,即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大致总是同步进行的,比如韩国和中国台湾。

第二种是工业化进行不顺利的,即城市化往往与工业化不同步。

要么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要么城市化超前工业化,前者是过度工业化,后者滞后城市化。

(一)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城市化水平却高于发达国家。

阿根廷的城市化水平甚至高达92%。

过度城市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农村的贫困,城市化发展过度、人口膨胀,主要由推力因素而非拉力因素引起,正是农村贫困而不是城市高收入发挥着关键作用。

②城市现代部门创造就业能力有限,流入城市的劳动者很难在正规部门谋到职位,而不得不在非正规部门临时工作,这些发展中国家,乡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有人把这种城市化称为“维持生存的城市化”。

③拉美国家不平等的土地占有制度作为一个重要推力因素迫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土地制度是庄园制,农民占有少量或根本没有土地。

为了谋生,大量农民不得不去城市寻找工作。

(二)滞后城市化滞后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

城市化之后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非农业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一直高于城市人口比重,尽管近几年有所缩小,但城市化滞后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滞后城市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中国自1958年以来实施城乡分割管理制度,通过户籍管理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②改革开放前实施计划经济制度,限制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都控制在政府手中,离开政府分配无法生活。

③历史原因,粮食短缺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由于农业生产率很低,粮食短缺,需要严格控制城市人口;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主要是依赖大规模投资,对劳动需求较少,就业机会有限;只重视工业,认为服务业不创造价值,商业和服务业萎缩,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形成,以户籍管理为特征的城乡分割制度逐渐放松。

尽管从表面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走上正轨,但究其深层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并不能真正反应城市化实际状况,中国的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国的城市水平;市管县和县改市管理体制使城市人口包含大量郊区农村人口;小城镇也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其缺乏城市的基本功能;2亿多农民工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但不具有城市居民的身份,随时有可能返回农村。

不仅如此,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比如:1.资源短缺和环境不断恶化。

人口涌入,工业集聚,城市人口密度、排放污染增加,超过自然界吸纳能力,造成环境恶劣,疾病发生和生活质量退化;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对水尤其是饮用水的需求成倍增加,与污染导致水体的恶化一起,是城市水资源短缺甚者枯竭,中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个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对土地需求与日俱增,土地供给刚性致使土地紧缺和土地价格飞涨,房价居高不下。

2.失业与两极分化突出。

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别扩大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却无法提供足够就业岗位,结果造成大量失业;城市失业难以有效解决,导致两极分化,现代化摩天大厦与贫民窟并存,造成了社会阶层分裂,治安环境恶化,威胁到社会稳定。

3.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度高,城市面积延伸,出行空间距离越来越远,家庭汽车普及,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严重;交通拥挤约束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生产成本上升和与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4.城市贫困问题突出。

城市中贫困人口多,城中村现象严重,导致大部分人处于贫困线下,享受不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国民感情隔阂,一些贫困地区为黑社会所控制,成为城市犯罪的窝点。

5.超低生育率和人口绝对下降。

新城市病,即超低生育率。

老百姓生活压力大,养育子女成本居高不下,生育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