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资料

合集下载

第27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固氮

第27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固氮

谷氨酰胺
合成酶
α –酮戊二酸
脱氢酶
谷氨酸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
还原 环化 还原
α –氨基己二酸
脯氨酸
赖氨酸
天冬氨酸族(草酰乙酸族)
6种AA
天冬氨酸半醛
二氨基庚二酸
草酰乙酸
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
激酶
合成酶
天门冬酰胺
天门冬氨酸磷酸
脱氢酶
天门冬氨酸半醛
脱氢酶 激酶
赖氨酸
合成酶
高丝氨酸
转酰基酶
高丝氨酸磷酸
苏氨酸 异亮氨酸
第27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固氮
一.生物固氮
二.氨的同化作用
三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一)、谷氨酸族
(α –酮戊二酸族)
(二)、天冬氨酸族(草酰乙酸族) (三)、丙酮酸族
(四)、磷酸甘油酸族
(五)、芳香族
(六)、组氨酸合成
谷氨酸族 (α –酮戊二酸族)
5种AA
α –酮己二酸
α –氨基己二酸 赖氨酸
AKⅠ AKⅡ AKⅢ
天冬氨酸半醛 高丝氨酸脱氢酶
HSDHⅠ HSDH Ⅱ
Lys Met
高丝氨酸
Thr
Ile
氨基酸衍生物及其生物功能
氨基酸
Lys Gly,Arg Tyr
氨基酸衍生物
肉碱 磷酸肌酸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γ-氨基丁酸 (GABA) 组胺
生物功能
脂肪酸跨线粒体膜运输 储能 神经递质, 激素 神经递质
琥珀酰高丝氨酸
合成酶
丙丁硫醚
裂解酶 甲基转移酶
高半胱氨酸
甲硫氨酸
丙酮酸族 3种AA
原料
3-磷酸甘油酸族 3种氨基酸

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化学物质单位。

它们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还参与许多生物活动。

本文将探讨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一、氨基酸的分类根据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根据侧链的极性:氨基酸可以分为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

极性氨基酸的侧链中含有带电的氨基或羧基,使其具有极性。

非极性氨基酸则不含这些带电基团。

2. 根据侧链的酸碱特性:氨基酸可以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的侧链具有酸性,可以失去氢离子。

碱性氨基酸的侧链则具有碱性,可以接受额外的氢离子。

3. 根据侧链的结构:氨基酸可以分为疏水性氨基酸和亲水性氨基酸。

疏水性氨基酸的侧链主要由非极性或低极性氨基酸组成,不与水相互作用。

亲水性氨基酸则具有极性侧链,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分为多个步骤,下面以蛋氨酸为例进行说明。

1. 脱羧酶反应:通过脱羧酶作用,将天冬酰胺酸转化为半胱氨酸。

该反应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

2. 羟基酸转移酶反应:通过羟基酸转移酶作用,将半胱氨酸转化为丙硫氨酸。

该反应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

3. 磷酸化反应:通过磷酸转移酶作用,将丙硫氨酸转化为磷酸丙硫氨酸。

该反应需要ATP参与。

4. 磷酸酸化反应:通过磷酸转移酶作用,将磷酸丙硫氨酸转化为磷酸胞嘧啶酸。

该反应需要ATP参与。

5. 含硫酸转氨酶反应:通过含硫酸转氨酶作用,将磷酸胞嘧啶酸转化为蛋氨酸。

以上仅是举例说明一个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其他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也涉及各种酶的参与和辅酶的作用。

总结:本文论述了氨基酸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根据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侧链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分类为不同的类型。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复杂而精细的,在生物体内通过多个步骤和多种酶的参与完成。

对于深入理解氨基酸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其分类和合成途径十分重要。

氨基酸的生物化学特性和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的生物化学特性和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的生物化学特性和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生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作为代谢产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作为合成其他生化物质的前体。

本文将介绍氨基酸的生物化学特性以及生物合成途径。

一、氨基酸的生物化学特性1. 化学结构:氨基酸一般由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侧链基团组成。

侧链基团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特性和功能。

2. 光学活性:除了丙氨酸外,其他氨基酸都存在手性中心,存在两种光学异构体,即L-和D-型。

在自然界中,生物体主要合成和利用L-型氨基酸。

3. 酸碱特性:由于存在氨基和羧基,氨基酸显示酸碱特性。

在中性pH条件下,氨基酸呈现出等电点(pI),即其电荷净值为0。

4. 缓冲作用:由于氨基酸具有酸碱特性,它们可以在生物体内起到缓冲作用,维持体内pH的稳定。

5. 水溶性:氨基酸具有不同的水溶性,与侧链基团的性质有关。

极性侧链的氨基酸溶解度较高,非极性氨基酸溶解度较低。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脱氨酶途径、反应序列途径和转氨基酸途径。

1. 脱氨酶途径:脱氨酶途径是氨基酸合成的主要途径,通过脱氨酶酶的作用,从酮酸骨架上去除氨基团,形成氨基酸。

例如,谷氨酸脱氨酶催化谷氨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和游离氨。

2. 反应序列途径:反应序列途径是通过多个酶催化氨基酸的合成,其中每个酶只催化整个反应序列中的一步。

例如,鸟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就包括丝氨酸合成酶、半胱氨酸合成酶等多个酶的催化。

3. 转氨基酸途径:转氨基酸途径是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在不同的氨基酸之间进行转化。

例如,天冬酰-丙酰谷氨酸转氨酶催化谷氨酸和苹果酸转化为天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

除了通过合成途径合成氨基酸,细菌和植物还可以通过自养合成氨基酸,这些生物体内拥有完整的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

综上所述,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物化学特性,其生物合成途径丰富多样。

了解氨基酸的特性和合成途径,对于进一步理解蛋白质合成和生物代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笔记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生物化学笔记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一、概述20种基本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阐明,其中人类不能合成的10种氨基酸,即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氨基酸的合成途径主要有以下5类:1. 谷氨酸类型,由a-酮戊二酸衍生而来,有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和精氨酸,蕈类和眼虫还可合成赖氨酸。

2. 天冬氨酸类型,由草酰乙酸合成,包括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细菌和植物还合成赖氨酸。

3. 丙酮酸衍生类型,包括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为异亮氨酸和赖氨酸提供部分碳原子。

4. 丝氨酸类型,由3-磷酸甘油酸合成,包括丝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

5. 其他,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

二、脂肪族氨基酸的合成(一)谷氨酸类型1. 谷氨酸:由a-酮戊二酸与氨经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合成,消耗NADPH,而脱氨时则生成NADH。

2. 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合成酶可催化谷氨酸与氨形成谷氨酰胺,消耗一个ATP,是氨合成含氮有机物的主要方式。

此酶受8种含氮物质反馈抑制,如丙氨酸、甘氨酸等,因为其氨基来自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可在谷氨酸合成酶催化下与a-酮戊二酸形成2个谷氨酸,这也是合成谷氨酸的途径,比较耗费能量,但谷氨酰胺合成酶Km小,可在较低的氨浓度下反应,所以常用。

3. 脯氨酸:谷氨酸先还原成谷氨酸g-半醛,自发环化,再还原生成脯氨酸。

可看作分解的逆转,但酶不同,如生成半醛时需ATP活化。

4. 精氨酸:谷氨酸先N-乙酰化,在还原成半醛,以防止环化。

半醛转氨后将乙酰基转给另一个谷氨酸,生成鸟氨酸,然后与尿素循环相同,生成精氨酸。

5. 赖氨酸:蕈类和眼虫以a-酮戊二酸合成赖氨酸,先与乙酰辅酶A缩合成高柠檬酸,异构、脱氢、脱羧生成a-酮己二酸,转氨,末端羧基还原成半醛,经酵母氨酸转氨生成赖氨酸。

(二)天冬氨酸类型1. 天冬氨酸:由谷草转氨酶催化合成。

2. 天冬酰胺:由天冬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酰胺提供氨基,消耗一个ATP 的两个高能键。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谷AA
COOH CH2NH2
甘AA
COOH CH2 + CH2 C=O COOH
α-酮戊二酸
-
COOH 2 CH2NH2
甘AA
H2O
COOH
CHNH2
甘氨酸脱羟酶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 CH2OH
丝AA
▪ (2)碳架:EMP中的3-磷酸甘油酸
+NH3+CO2 +2H+ + 2e-
2、半胱氨酸的生物合成 (1)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半胱氨酸的合成途径-SH主要 来源于硫酸,硫酸要还原为H2S;在动物体内来源于高半胱氨酸。
甲硫氨酸
(天冬氨酸族)
赖氨酸
苏氨酸
糖酵解
甘油酸-3-磷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
(丝氨酸族)
丙酮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丙酮酸族)
糖酵解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赤藓糖-4-磷酸
戊糖磷酸途径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芳香族氨基酸)
色氨酸
戊糖磷酸途径 核糖-5-磷酸 组氨酸
无机氮和有机氮的相互代谢转化
无机界
某些微生物
同化作用 生物合成
N2 固氮作 用
NH3
氨基酸 核苷酸 叶绿素
反硝化作用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NO3-
绝大多数植物及微 生物
生物合成 有机界
蛋白质 DNA、RNA 多糖 脂类
分解代谢
生物体利用3种反应途径把氨转化为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物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CO2(以HCO3-的形式)及ATP合成氨甲酰磷酸,通过尿素循环合成精氨酸。 2、谷氨酸脱氢酶催化-酮戊二酸还原、氨化,生成谷氨酸。 3、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酰胺。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2 NH3
反硝化作用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NO3-
绝大多数植 物及微生物
氨基酸 核苷酸 叶绿素
生物合成
分解代谢
有机界
蛋白质 DNA、RNA 多糖 脂类
生物体利用3种反应途径把氨转化为有机 化合物,这些有机物进一步合成氨基酸。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CO2(以HCO3-的形式) 及ATP合成氨甲酰磷酸,通过尿素循环合成精氨酸。 2、谷氨酸脱氢酶催化-酮戊二酸还原、氨化,生 成谷氨酸。
从谷氨酸经转氨作用而来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的碳架来源
(1)非必需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a、由α-酮酸氨基化生成 b、由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转化而来 c、由某些必需氨基酸转变而来
(2)各族氨基酸的前体及相互关系
非 必 需 氨 基 酸 的 生 物 合 成
种 氨 基 酸 的 前 体 及 相 互 关 系
丝氨 酸族
His 和 芳香族
α-酮戊二酸
转氨酶
α-酮酸
氨基酸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催化氨转变为有机含氮物的主要酶
(普遍) 由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关系图
3、由谷AA
精AA
4、由谷AA
脯AA
5、L-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L赖氨酸的生物合成在不同生物有完全不同的
两条途径。覃类(和眼虫)L-赖氨酸的合成
以-酮戊二酸为起始物。细菌和绿色植物则是
丙氨 酸族
天冬氨 酸族 谷氨酸族
三、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一)通过终端产物对氨基酸生物合成的抑制
1、简单的终端产物抑制
2、不同终端产物对共经合成途径的协同抑制
3、不同分支产物对多个同工酶的特殊抑制——酶的多重性抑制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整理版]第九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氮循环氮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自然界中的不同氮化物相互转化形成氮循环。

生物界的氮代谢是自然界氮循环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固氮作用,将氮气还原为氨。

可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完成,自然界中由固氮生物固氮酶完成的分子氮向氨的转化约占总固氮的三分之二,由工业合成氨或其他途径合成的氨只有三分之一。

第二步:硝化作用,将氨转化为硝酸盐。

在土壤中含量丰富的硝化细菌进行着氧化氨形成硝酸盐的过程,因此土壤中几乎所有氨都转化成了硝酸盐。

第三步:成氨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氨态氮。

植物体所需要的氮除了来自生物固氮外,绝大部分还是来自土壤中的氮,它们通过根系进入植物细胞。

然而硝态氮并不能直接被植物体利用来合成各种氨基酸和其他有机氮化物,必须先转变成为氨态氮。

第四步:同化作用,氨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同化为谷氨酸。

这些有机氮化合物可随食物或饲料进入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体的含氮化合物。

第五步:分解作用,各种动植物遗体及排泄物中的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无机氮。

这样,在生物界,总有机氮和总无机氮形成了一个平衡。

第二节固氮作用1、大气固氮:闪电和紫外辐射固定氮约占总固氮量的15%。

2、工业固氮:氮气中的氮氮三键十分稳定,1910年提出的作用条件在工业氮肥生产中一直沿用至今。

500?高温和30MPa条件下,用铁做催化剂使氢气还原氮气成氨。

约占总固氮量的25%。

3、生物固氮:是微生物、藻类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固氮酶复合物把分子变成氨的过程。

自然界通过生物固氮的量可达每年100亿公斤。

约占地球上的固氮量的60%。

固氮生物的类型有自生固氮微生物和共生固氮微生物。

前者如鱼腥藻、念球藻,利用光能还原氮气,好气性固氮菌利用化学能固氮;后者如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其专一性强,不同的菌株只能感染一定的植物,形成共生的根瘤。

在根瘤中植物为固氮菌提供碳源,而细菌利用植物提供的能源固氮,为植物提供氮源,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利共生体系。

氨基酸的化学合成

氨基酸的化学合成

氨基酸的化学合成
氨基酸合成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由其他化合物合成各种氨基酸的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

并非所有生物都能自身合成全部氨基酸,能在生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生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则称为必需氨基酸。

动物不能合成全部氨基酸,昆虫不能合成甘氨酸。

人类最多只能合成20种标准氨基酸中的11种,成年人体内不能合成其余9种包括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氨基酸。

(也有研究认为必需氨基酸应是以上8种再加组氨酸,共9种)。

婴幼儿时期的人类体内也能合成少量精氨酸与组氨酸。

精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和酪氨酸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是人类的必需氨基酸。

(例如, 成人可利用尿循环urea cycle合成出足够的精氨酸但孩童却不能.)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途径比必需氨基酸的较为简单。

几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途径的概述见下:
谷氨酸由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还原氨化产生。

丙氨酸由丙酮酸经转氨作用合成。

天冬氨酸由草酰乙酸经转氨作用合成。

谷氨酰胺由谷氨酸与氨合成。

天冬酰胺的合成方式和谷氨酰胺的类似,由天冬氨酸与氨合成。

脯氨酸和精氨酸都由谷氨酸产生。

丝氨酸由3-磷酸甘油酸形成,是甘氨酸及半胱氨酸的前体。

酪氨酸由苯丙氨酸(一种必需氨基酸)经羟化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1-(5‘-磷酸核糖)-ATP
N1-(5‘-磷酸核糖)-AMP
嘌呤类合成
5‘-磷酸核糖-4-羧酰 胺-5-氨基咪唑核苷酸
N1-5‘-磷酸核酮糖亚氨甲基-5-氨基 咪唑基羧酰核苷酸
N1-5‘-磷酸核酮糖亚氨甲基-5-氨基 咪唑基-4-羧酰核苷酸
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2、组氨酸的生物合成 9种酶参与催化,经历10步反应
四、丙酮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这类主要有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 1、丙氨酸生物合成:由丙酮酸和谷氨酸在谷丙转氨 酶的作用下形成。 2、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3、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五、丝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这类主要有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 1、丝氨酸的生物合成
磷酸丝氨酸转氨酶
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丝氨酸磷酸酶
苯丙酮酸 CH2COCOO氨基转移酶 谷氨酸
NH3+ H2C CH COO-
分支酸
苯丙氨酸 -酮戌二酸
变位酶
CH2 || O--C--COO-
脱水酶
H2O+CO2
-OOC
脱氢酶
HO
NH 3+
CH 2COCOO-
NAD+ NADH+CO
2
氨基转移酶 谷氨酸
H 2C
CH COO-
预苯酸
酪氨酸
OH
-酮戌二酸
丙酮酸族:包括Ala、Val、Leu;
芳香族:包括Phe、Tyr、Trp;
组氨酸族:包括His;
6条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




①丙氨酸族
②丝氨酸族


③谷氨酸族 ④天冬氨酸族 ⑤组氨酸 ⑥芳香氨基酸族
二、谷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这一族氨基酸有Glu、Gln、Pro、Arg、Lys。 1、由-酮戊二酸合成谷氨酸
五、丝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2、甘氨酸的生物合成
丝氨酸转羟甲基酶
丝氨酸
甘氨酸
五、丝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3、半胱氨酸的生物合成
丝氨酸
半胱氨酸
β-丙氨酸
丝氨酸 O-乙酰丝氨酸 半胱氨酸
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Phe\Tyr\Trp只能由植物和微生物合成,这3种氨基酸的 合成途径有7步是共有的,合成的起始物是赤藓糖-4-磷酸 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最后形成分支酸,再由分支酸形 成二条途径,一条形成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另一条形成 组氨酸。
4、由-酮戊二酸合成精氨酸
+氨甲酰磷酸Cit
二、谷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5、由-酮戊二酸合成赖氨酸
赖氨酸在不同物种中的合成途径差别较大。
蕈类和眼虫中赖氨酸的合成以-酮戊二酸为起始物。 合成过程参见P347
三、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这类主要有Asp、Asn、Met、Thr、Lys、Ile。 1、天冬氨酸生物合成
( 1 )自生固氮 利用光能进行氮素还原:鱼 腥藻、念珠藻等蓝藻,红螺菌、红色极毛杆菌、 绿杆菌等。 利用化学能进行固氮:如贝氏固氮菌、德氏 固氮菌、厌气性的巴斯德梭菌、兼厌气性的克氏 杆菌。 (2)共生固氮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蓝藻与蕨类植物红萍 。
共 生 固 氮 根 瘤
固氮根瘤 (Nitrogen-fixing Nodules)
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赤藓糖-4-磷酸
PEP
3-脱氧-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
3-脱氢奎尼酸
3-脱氢莽草酸
莽草酸
分支酸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
莽草酸-3-磷酸
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COOCH2 || O--C--COOHO H H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不能固氮的禾本科植物也能象 豆科作物那样固氮,可望提高产量。 A:把豆科植物的结瘤基因导入其它作物,使之对固氮菌 的感染作出恰当反应; B:改变根瘤菌的遗传结构,使之能与非豆科植物的根结 合形成根瘤,即扩大根瘤菌的寄主范围; C:直接导入固氮基因。
3、固氮生物类型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等原核微生物。
七、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1、通过终端产物对氨基酸生物合成的抑制
(—)
(—)
酶的多重性抑制
如由赤藓糖-4-磷酸和PEP 形成3种芳香氨基酸的途径。
E
A
BCD
(—)
FGH
(—)
连续产物抑制 或称逐步反馈抑制
如由赤藓糖-4-磷酸和PEP 形成3种芳香氨基酸的途径。
(—)
E FGH
ABCD
高等植物有能力合成自身所需的全部氨基酸。
有关氨基酸合成的两个问题
(1)氨基酸碳骨架是怎样形成的?
(2)氮经怎样的途径流入氨基酸分子?
(1) 氨基酸碳骨架的形成
源于糖代谢的三条“主要干线”的代谢中间产物 ①柠檬酸循环 ②糖酵解
③磷酸戊糖途径
糖代谢主要途径中与氨基酸合成密切相关 的化合物是氨基酸合成的起始物。
H2 C
N H
色氨酸
烯醇式L-(O-羧基苯氨基)-L-脱氧核酮糖-5-磷酸
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PEP
H2 C NH3+ CH COO-
Ser
N H
PRPP (5‘-磷酸核糖-1’-焦磷酸)
赤藓糖-4-磷酸
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2、组氨酸的生物合成
5‘-磷酸核糖-1’-焦磷酸
游离氨
二、谷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2、由-酮戊二酸合成谷氨酰胺
二、谷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酮戊二酸也可在谷氨酸合酶作用下接受谷氨酰胺 的酰氨基形成谷氨酸。
二、谷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3、由-酮戊二酸合成脯氨酸
谷氨酸激酶
谷氨酸脱氢酶
二氢吡咯-5-羧酸还原酶
自动环化
谷氨酰--半醛
二、谷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OH
4-羟基苯丙酮酸
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COOCH2 || O--C--COOHO H H
COO
氨基苯甲酸合酶
COO NH2 氨基苯甲酸磷酸
核糖转移酶
-2 O3 P O H2 C NH
Gln 分支酸
Glu
邻氨基苯甲酸
O
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
八、由氨基酸合成的物质
一氧化氮(NO)-1998年Nobel prize
谷胱甘肽 肌酸 血红素 ……
NO, 细胞内部及细胞之间的信号分子,血管 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舒张因子 Viagra(万艾可, 伟哥)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nitric oxide as a signalling molecule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2)氮经三条途径流入氨基酸分子
①形成氨甲酰磷酸(耗2ATP)
②形成谷氨酸(耗NADPH or NADH) ③形成谷氨酰胺(耗1ATP) N的来源:N2,NH3
生物体利用3种反应把氨转化为有机物,有利于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①形成氨甲酰磷酸机制
催化酶: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调节物:N-乙酰谷氨酸(由谷 氨酸在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的 催化下与乙酰-CoA合成。)
岩浆源的 工业固氮 固定氮 固氮生物
蛋白质 动植物 硝酸盐还原 反硝化作用
火成岩
生物固氮 动植物废物 死的有机体

氧化亚氮
亚硝酸 硝酸盐
入地下水
生物固氮
1、概念:指某些微生物或藻类通过其体内的固氮酶 复合体的作用把分子氮转变为氨等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 2、意义 可增加农作物的氮肥来源,而且可节约大量能源 (少施化肥),减少环境污染(工业污染)。
谷草转氨酶
谷氨酸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三、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2、天冬酰胺生物合成
天冬酰胺合成酶
Asp + Gln Asn + Glu
三、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
3、细菌和植物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见P349
4、甲硫氨酸生物合成 见P351 5、苏氨酸生物合成 见P351
6、异亮氨酸生物合成 见P352
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
反应过程:1.首先由谷胱甘肽对AA转运(不转运Pro) 2.其次是谷胱甘肽的再合成,由此构成一个循环
本章小结
氨基酸合成碳骨架的来源?三个代谢途径 20种氨基酸依据碳骨架来源分为哪六族? 氮进入氨基酸分子的三条途径?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方式?
还没有结束!!!
氮素循环
大气固氮 大气氮素
第十四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14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生物合成概述 个别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一、氨基酸生物合成概述 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人类必需氨基酸:
Review
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苏氨酸、 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组氨酸、精氨酸——幼体必需);
氨甲酰磷酸参与尿素循环的精 氨酸合成及嘧啶生物合成。
②形成谷氨酸
谷氨酸脱氢酶既可利用NADH作为其辅酶,也可利
用NADPH作为其辅酶。
③形成谷氨酰胺
各种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各异,但其碳骨架的 形成却具有共性,主要来源于几条代谢途径的中间产 物,如柠檬酸循环、糖酵解、戌糖磷酸途径等。根据 氨基酸合成途径的相似性把它们归为六大族: 谷氨酸族:包括Glu、Gln、Pro、Arg 、Lys ; 天冬氨酸族:包括Asp、Asn、Met、Thr; 丝氨酸族:包括Ser、Cys、Cys-Cy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