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内在:与你内在的小孩对话

合集下载

《内在小孩》中·同心圆的三个圈层心理模式

《内在小孩》中·同心圆的三个圈层心理模式

《内在小孩》中·同心圆的三个圈层心理模式在自我发展的心理和文化领域,内在小孩被认为是一个睿智的人的最高级别。

它是一种深度的心理状态,专注于生活的体验,并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内在小孩有三个圈层组成,分别是:渴望、爱心和深度。

渴望这一圈层是内在小孩的最外层,它把心理活动的兴奋程度确定为“渴望程度”,用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模式。

渴望向内在小孩中心渐进,它通过感官体验,如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和情感,来唤起人们的渴望和动机。

爱心这一圈层是内在小孩的中层,它表现为特定的相关情绪。

爱心通常来源于内心的温柔和慈爱,用来支持自我行为和沟通。

它通过爱的情感,来维系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彼此创造出爱与改变。

- 1 -。

与内在小孩和解读后感

与内在小孩和解读后感

与内在小孩和解读后感内在小孩是指每个人内心深处存在的一部分自我,它代表着我们的本真、纯真和无邪的一面。

与内在小孩和解是指重新与这部分自己建立联系,并以一种接纳、理解和照顾的态度对待自己。

当我们与内在小孩和解时,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渴望。

我们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并通过自我反思和情感表达来满足这些需求。

与内在小孩和解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与生俱来的天真和乐观,使我们能够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保持内心的平静。

与内在小孩和解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我们要意识到内在小孩可能有受伤的经历,如被人忽视、否定或伤害。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疗愈和接纳来治愈内在小孩的伤痛,让它感受到安全和被关爱的环境。

通过与内在小孩和解,我们能够重建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我们可以学会在自我关怀和他人关怀之间取得平衡,不再只是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需求。

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外部的成功和认可,更是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与内在小孩和解后,我感受到了一种与自己真实自我连接的喜悦。

我学会了重新发现并珍惜内心的需求和愿望,给予自己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与内在小孩和解不仅使我与自己的关系更加牢固,也促进了我的心灵成长和内在平衡。

通过与内在小孩和解,我深刻体验到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这种和解让我们能够发现内心的宝藏,展现真正的自我,以更积极、开放和有意义的方式生活。

总结而言,与内在小孩和解是一种对自己的善待和接纳,是与自己真实的自我建立联系的过程。

通过与内在小孩和解,我们可以恢复内心的平静、喜悦和自由。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内在小孩的存在,并用爱和关怀与其和解,让内心焕发出美丽而纯真的光芒。

回归内在的小孩

回归内在的小孩

回归内在的小孩《回归内在------与你的内在小孩对话》约翰布雷萧(JOHN BRADSHAW)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傅湘雯译《回归内在》是作者继《家庭会伤人》之后的又一力作。

知识照亮了幽暗之童年屋中那些遭人遗忘的小室,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我会在家里感到想家。

-------查斯特顿自我疼惜与自我照顾是一种负责任的心态。

当别人对不起我们时,至少自己要对得起自己,当别人无暇、不愿或不能给我们温暖时,可以不一意哀求对方,也可以收拾对别人的怨愤、反求诸己、反观自方,给自己深厚的拥抱。

这不是说要对别人封闭自己,而是要更优先地向自己开放。

导读郑玉英常听到有人失爱而久久不能释怀甚至自伤伤人的故事。

有人日日夜夜里脑中都是那个负心的人,渴望再见一面,再得到一个他的电话;也有人气得给他人身上浇了汽油再燃上火柴,却忘了自己全心系于对方,已经久久不曾静下来看自己一眼,爱护一下心头的孩子。

多少人饥渴地向外求爱,却不知自己也可以爱自己;多少人气愤别人的吝于给予,执着地要,却使内在小孩再度受创于自己疏忽之中。

内在小孩是什么?那是源自儿时经验而存于我们之内的一个心理实体,既是心理实体就不是物理性的存在而是心理性的存在。

是一些情绪经验与需要的组合,因为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环境与当年与特殊需要重要他人的互动而具有个人特色地存于记忆当中,不止是知识性的认知系统里,还会情绪性记忆于神经系统与身体之中。

我知道我圣诞节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要重拾童年。

但没人会给我这件东西,我知道这并不太合理,但是圣诞节又有什么时候是合理的?我最先研究艾瑞克波恩的著述,他是建立交互分析理论的大师。

交互分析很重视“孩童的自我状态“,所指的就是我们都一度经历过的自发性天生小孩。

内在小孩治疗法内在小孩治疗法(Inner Child Therapy)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心理治疗方法,Swain (1995)甚至将之称为内在小孩运动(inner child movement)。

NLP学习书目

NLP学习书目

一生必看NLP书目1 《改变现状的行家手册》[美]理查·班德勒、威尔·麦可达纳德世茂出版社2 《改变你的未来》[美]理查·班德勒世茂出版社3 《改变未来续集》史提夫·安祖康尼瑞儿·安祖世茂出版社4 《改观——重新建构你的思想、言语及行为》上下[美]约翰·葛瑞德理查·班德勒世茂出版社5 《神奇的结构》英文版上下册6 《激发心灵的潜力》[美]安东尼奥·罗宾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7 《唤醒心中的巨人》[美]安东尼奥·罗宾安徽文艺出版社8 《NLP简快疗法》[香港]李中莹世界图书出版社9 《重塑心灵》[香港]李中莹知识出版社10 《生命金字塔》[中]尚致胜海天出版社11 《NLP及格执行师讲义》[香港]李中莹12 《专业执行师文凭课程》13 《NLP简快疗法班文凭课程讲义》14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美]John J·Emerick,Jr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5 《教与学相长》席德·杰克森世茂出版社16 《思考如何思考》乔瑟夫·伊格世茂出版社17 《构建心灵宽带网》舒俊琳广东经济出版社18 《升级你的大脑》舒俊琳广东经济出版社19 《能说会道》[英]彼得·汤姆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 《唤醒内在天才》[美]派翠克·波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1 《超级影响力NLP致胜行销学》[中]尚致胜22 《NLP实践指南》[美]哈瑞·阿德尔经济管理出版社23 《自己就是一座宝藏》[台湾]陈安之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24 《激发潜能——NLP成功法则》[英]苏·奈特机械工业出版社25 《再造自我》[英]苏·奈特机械工业出版社26 《NLP学习突破的捷径》[英]黛安娜·皮弗中国商业出版社27 《NLP实践指南》[美]哈瑞·阿德尔经济管理出版社28 《NLP高级管理教程》[英]戴维·莫尔登经济管理出版社29 《十倍速学习法》[瑞士]薇蕾娜·施坦纳南海出版公司30 《双赢轨迹》[英]安德鲁·布拉德伯里上海远东出版社31 《创造你的最佳表现》[中]胡谢骅中国经济出版社32 《24小时改变你的一生》[中]李珊璟海天出版社33 《最大化你的魅力》[澳]德斯蒙德·吉尔福尔中信出版社34 《催眠式销售》这事实上是一本NLP的书籍。

与你内在小孩和解读书心得

与你内在小孩和解读书心得

与你内在小孩和解读书心得1. 哎呀呀,读了《与你内在小孩和解》这本书,我真的感触好多啊!就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扇一直被我忽略的门。

比如有时候我会莫名地焦虑,这是不是我的内在小孩在捣乱呀?我得好好和它聊聊啦!2. 哇塞,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我们内心都藏着个小孩呢!就像我们小时候喜欢躲猫猫一样,它也藏在我们心里的某个角落。

我之前总怪自己不够好,现在想想,是不是对内在小孩太苛刻啦?3. 你们知道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个久违的朋友聊天。

比如当我面对困难想退缩时,那不就是内在小孩在害怕嘛,我得抱抱它呀!4. 嘿呀,与内在小孩和解真的太重要啦!就好比一辆车要想跑得稳,每个零件都得好好的呀。

我以前总忽视内心的声音,现在可不能啦!5. 哎呀,这本书真的让我恍然大悟!想想看,我们总是对别人宽容,对自己却那么严格,这不就是没照顾好内在小孩嘛!就像我们会给朋友温暖,也得给自己温暖呀!6. 哇哦,与内在小孩和解原来是这种感觉啊!就跟找到丢失的宝贝一样惊喜。

以前我生气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现在知道啦,是内在小孩在闹情绪呢,我得好好哄哄它!7. 哈哈,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内在小孩多需要我们的关注呀!就像花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我之前总是忙这忙那,把它给冷落了,真不应该呀!8. 哎呀呀,这本书简直是打开我心门的钥匙!比如有时候我特别固执,是不是内在小孩在倔强呀,我得和它好好沟通一下呢!9. 哇,真的是太有意思啦!与内在小孩和解就像是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按摩。

我以前总逼自己做到完美,现在想想,内在小孩也会累的呀!10. 嘿嘿,读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要怎么对待自己啦!就像爱护小动物一样爱护自己的内在小孩。

以后我可不会随便对自己发脾气啦!我的观点结论:与内在小孩和解真的太重要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爱自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与内在小孩的连接方法

与内在小孩的连接方法

与内在小孩的连接方法一、前言内在小孩是指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它代表着我们的本性、纯真、善良和敏感。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它的存在,甚至把它深埋在心底。

为了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建立联系,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二、认识内在小孩1. 内在小孩是什么?内在小孩是指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它代表着我们的本性、纯真、善良和敏感。

2. 为什么要认识内在小孩?认识内在小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且更加自信和幸福。

三、与内在小孩建立联系1. 坦诚面对自己要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建立联系,首先需要坦诚地面对自己。

不要逃避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不要试图控制或压抑它们。

2. 给予关注和爱护给予关注和爱护可以让你的内在小孩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你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听音乐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也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来鼓励自己。

3.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之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可以让你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 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让你更加开放和敏感,从而更加容易与内在小孩建立联系。

四、与内在小孩沟通1. 倾听内在小孩的声音倾听内在小孩的声音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你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地倾听内在小孩的声音。

2. 与内在小孩对话与内在小孩对话可以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你可以写下问题并回答它们,或者直接与内在小孩进行对话。

3. 借助艺术形式表达情感艺术形式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情感和沟通内在小孩的方式。

你可以通过画画、写诗、弹吉他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五、总结与内在小孩建立联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探索。

认识自己、给予关注和爱护、接受不完美、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以及与内在小孩沟通都是建立联系的重要方法。

希望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且与内在小孩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条据书信 成功学书籍

条据书信 成功学书籍

成功学书籍本文由nemtg6307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本文由lisongjia123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生必看的成功学书目成功学书目●NLP类1《改变现状的行家手册》[美]理查?班德勒、威尔?麦可达纳德世茂出版社2《改变你的未来》[美]理查?班德勒世茂出版社3《改变未来续集》史提夫?安祖康尼瑞儿?安祖世茂出版社4《改观——重新建构你的思想、言语及行为》上下[美]约翰?葛瑞德理查?班德勒世茂出版社5《神奇的结构》英文版上下册6《激发心灵的潜力》[美]安东尼奥?罗宾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7《唤醒心中的巨人》[美]安东尼奥?罗宾安徽文艺出版社8《NLP简快疗法》[香港]李中莹世界图书出版社9《重塑心灵》[香港]李中莹知识出版社10《生命金字塔》[中]尚致胜海天出版社11《NLP及格执行师讲义》[香港]李中莹12《专业执行师文凭课程》13《NLP简快疗法班文凭课程讲义》14《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美]JohnJ?Emerick,Jr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5《教与学相长》席德?杰克森世茂出版社16《思考如何思考》乔瑟夫?伊格世茂出版社17《构建心灵宽带网》舒俊琳广东经济出版社18《升级你的大脑》舒俊琳广东经济出版社19《能说会道》[英]彼得?汤姆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唤醒内在天才》[美]派翠克?波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1《超级影响力NLP致胜行销学》[中]尚致胜22《NLP实践指南》[美]哈瑞?阿德尔经济管理出版社23《自己就是一座宝藏》[台湾]陈安之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24《激发潜能——NLP成功法则》[英]苏?奈特机械工业出版社25《再造自我》[英]苏?奈特机械工业出版社26《NLP学习突破的捷径》[英]黛安娜?皮弗中国商业出版社27《NLP实践指南》[美]哈瑞?阿德尔经济管理出版社28《NLP高级管理教程》[英]戴维?莫尔登经济管理出版社29《十倍速学习法》[瑞士]薇蕾娜?施坦纳南海出版公司30《双赢轨迹》[英]安德鲁?布拉德伯里上海远东出版社31《创造你的最佳表现》[中]胡谢骅中国经济出版社32《24小时改变你的一生》[中]李珊璟海天出版社33《最大化你的魅力》[澳]德斯蒙德?吉尔福尔中信出版社34《催眠式销售》这事实上是一本NLP的书籍。

内在小孩治疗法简介

内在小孩治疗法简介

内在小孩治疗法简介内在小孩治疗法(Inner Child Therapy)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心理治疗方法,Swain (1995)甚至将之称为内在小孩运动(inner child movement)。

其主要治疗目标在於提升案主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怜自恨、增进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让来访者:爱自己!提升自我价值!依笔者的实务经验,以下几种情形的当事人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的效果特别好:(1)没有具体的原因,却觉得生活无聊、不愉快、缺乏活力;(2)只是有一种模糊的难受的感觉,却找不到任何与此感受有关的记忆;(3)隐约觉得和人有距离,无法亲密,难以体会被爱或感动;(4)觉得心理疲倦、对现在的生活及未来感到缺乏意义;(5)因为个人禁忌,不便或不愿说出事件的经过,但仍然因为感到痛苦而需要被帮助;(6)在团体中因担心泄秘或被批评而拒绝陈述问题内容的成员;(7)目前生活的困难牵涉层面甚广,一时难以解决,需要学习在困难中生活。

(8)创伤后疗愈不过,内在小孩治疗法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或方法,不同的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宣称并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以下仅作一初步的整理与介绍。

代表人物或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最早讨论内在小孩概念的是容格(Carl Gustav Jung),他於1940年首次出版「儿童原型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中,以「在里面的小孩」(child within)指称儿童原型;而第一位正式使用「内在小孩」(inner child)这个词汇的则是Missildine(Corrin,1994),他在1963年出版了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一书(中译书名为「探索你内心的往日幼童」,彭海阳等译,雅歌出版),以整本书讨论内在小孩概念及治疗方法[user10]。

柯林(Corrin,1994)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整理出七个与内在小孩概念有关的人物或理论:一、米西迪(W. Hugh Missildine):1、於1963年出版了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一书,是第一位正式使用inner child一词并以整本著作讨论内在小孩概念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内在:与你内在的小孩对话HOMECOMINGJOHN BRADSHAW 约翰布雷萧著“人类走出创伤的幽谷,途径有许多,在这许多走向康复的途径上,找到内在小孩是一种跨越问题形态的方法。

无论目前遭遇的问题困难是什么,当年的创伤是哪一种,寻找内在的小孩均是有助益的做法。

成长是一生的事,追寻、接触、关照内在小孩也是持续进行的事,不要操之过急。

在着眼于内在世界,情绪趋向,过去经验之时,不要疏忽了眼前的外在现实的生活,才是内外兼修,情理并重的生活方式。

”(郑玉英)天主就临在人的内心深处,可人到处寻找他。

若望和安德肋肋真的认真等待着。

于是忽然有一天,当洗者若翰正在讲道时,他抬起眼,看到了祂。

「看!看那边!就是他。

」若望和安德肋跑去,跟随在耶稣后面。

耶稣转过身来,问他们,也问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记载上,这是耶稣第一次对门徒所说的话——「你们要什么?你们找什么?」我们的回答呢?若望是个聪敏的年轻人,他要的是全部。

「师傅,你在哪里?」他没要求其他事,他只想与天主同住。

耶稣答说:「来看看吧。

」于是他们跟随了耶稣。

也许若望和安德肋所期待的是,耶稣将领他们至某间屋子或茅舍内,在那时,他们可与耶稣在一起,明了真正的幸福与属神的智慧等奥秘。

但很快地他们发现,狐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而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若望忠诚地跟随了耶稣三年。

他仔细聆听祂说过的每一句话。

他逐渐知道自己是耶稣所爱的门徒——如果我们也能多花些时间与耶稣在一起,我们也会发觉自己是祂所爱的。

最后,一个重要的晚上来到了。

若望和安德肋的兄弟西满备办了一顿特别的晚餐。

起初,若望并不知道这事的重要意义。

在晚餐中,耶稣对若望和其他门徒揭示祂的圣心,这是祂从前未曾作过的。

此时,祂终于回答了若望第一次向耶稣所提的问题。

「那爱我之人,父和我将住在他内。

」若望,我住在哪呢?我住在你内。

这便是天主在这世界上最喜爱的居住地:你我之内。

天主无处不在,这是当然的。

但祂「住」在哪里呢?若望和耶稣所使用的这个「住」字,有它特别的含义。

它不单指「在哪里」或「住在哪里」,还意味着与所爱之人或家人同在的亲密关系。

天主住留在我们内。

祂想与我们亲密地分享生活上的一切。

这便是祂创造万物的原因。

「一切都是你们的,而你们属于基督,基督属于天主。

」天主住留于我们内。

祂总是在。

只是,唉,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不在。

人类寻找天主与寻找自我是同一条路。

一位男子朗读他内在小孩(INNER CHILD)写给他父亲的信:亲爱的爸:我要你知道,你以前怎样的伤害了我。

你给我的处罚必你陪伴我的时候要多。

要是你当初愿意花点时间跟我一起,那我也比较能忍受得住那些责打了。

我渴望你的爱,超过我所能表达的。

要是你告诉过我,你爱我……该多好!我要你爱护我。

一旦大家认领也爱护了自己内在那名受伤的小孩以后,通常那个天生奇怪小孩就会发出他的创造性精力。

只要能予以适当的整合,这小孩就会成为一股重生与新活力的力量。

卡尔容格(CARL JUNG)把这个天生小孩(NATURAL CHILD)称为“奇妙之子”–是我们探索,敬畏与创造性本质的内在潜能。

第一篇:童年创伤的问题一.童年创伤给人生的影响当一个小孩的发展受阻,感情被压抑(特别是愤怒或受伤的感觉),他便会带着一个愤怒,受伤的小孩在他自己里面一起长大。

而内在这个小孩也将不由自主地污染到这个小孩的成人行为。

所以我们会说:这个大人很幼稚。

这个来自过去的受忽视,受伤的内在小孩,正是人类主要的受苦原因。

一直到我们能够寻回并且顾惜那名孩子之前,他将持续主导并污染我们的成年生活。

二.儿童心灵是如何受伤的孩子天生充满惊奇与赞叹之心,随心所至,活在此刻:WONDERFUL 孩子的天性:W – WONDER 令人赞叹O – OPTIMISM 乐观N – NAIVET’E 天真无邪D – DEPENDENCE 依赖E —EMOTIONS 情绪R —RESILIENCE 韧性F – FREE PLAY 自由的游戏U – UNIQUENESS 独特L – LOVE 爱所有那些会使奇妙之子受伤的方法,都能归纳成为这种我存在(I AM-ness)意识的丧失。

每个小孩都迫切需要知道:A)他的父母很健康并且能够照顾他;B)对他父母而言,他十分重要。

被父母看重表示这孩子的特殊性使充分放映在他父母或其他重要照顾者的眼中的。

对孩子重视的程度,由他们花在身上的时间看出来。

孩子很直觉地知道,人是只会把时间花在他们所爱的事物上。

因此,父母既然不在子女身上花时间,就会让子女觉得被羞辱。

任何出自不正常家庭的孩子,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心灵创伤,如离婚的家庭,是酒鬼的父亲。

孩子期望被当成一个人来爱,并且也有人来接受他的爱。

如果这一期盼受到了挫折,这便会是他所能经验到的最大伤害了。

性,身体,情绪侵犯:被挨打,对孩子尖叫:笨蛋。

学校中的侵犯:分数,站在黑板前面,受到公开的羞辱,经济条件比别人差。

文化羞辱:男女的不平等,文化的差异,农村和城市的人所有这些虐待与侵害都会造成“有毒的羞耻感”---觉得自己有毛病,低人一等,达不到标准。

“有毒的羞耻感”是造成受伤孩子的核心因素。

第二篇:寻回你的内在小孩:庆祝浪子的回归三、处理原痛(ORIGINAL PAIN)作业一个人一旦有了“有毒的羞耻感”便会与其真实的自我失去接触。

羞耻感把我们所有的感受束于羞耻之下,以致不论我们感受到的是愤怒,沮丧,恐惧或是喜悦,都会一律觉得羞耻。

就连需要和欲望也是一样。

每次只要我觉得很需要人帮助,就会觉得很丢脸。

它造成了精神伤害是自我与自我之间的破裂。

一个人因而在他自己的眼中受到了痛苦的贬抑;他成了自己所藐视的人。

当一个人认定,他不能作他自己,那他就不再能与自己合而为一,自我分裂了。

说假话骗别人是难受的,自我分裂的。

人用各种自我防御的方法来达到麻痹痛苦的目的:否认:那没有真的发生压抑:他从来没发生过意识分裂:我不记得发生什么了投射:它是发生在你身上不是在我身上。

弱化:它是发生了,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自我防御是一些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把感受由所感觉的那种痛苦上移开的方法。

情绪是由直接经验所表现出的各种形式。

在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时,就是在与身体上的真实做直接的接触;因为情绪也是各种能量的外在表现。

功能失调的家庭所使用的规则之一,就是“没感觉”-- 阻止你内在小孩知道他的感觉是如何。

另一种是“不谈论。

”“不要情绪化。

”“不要哭了,哭也没有用。

”处理原痛:牵涉到实际去经验那些原始的受压抑情感--“揭开覆盖的过程。

”我要拥抱我原始的痛苦。

以处理悲伤之法来处理原痛:悲伤时医治性的情感。

如果能被允许去悲伤的话,我们就会自然地获得医治。

要使你内在那受伤的孩子走出来,他必须先得学会相信你真的会守在他身边,给自己时间,来承认他的被舍弃,被忽视,受虐待和被困扰。

承认你受苦的事实:你受苦越多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好,并且反而把父母过分理想化。

“他们会打我,是因为我真实坏透了,他们向我大吼大叫是因为我不守规矩。

是我有问题,不是他们不好。

”这种对父母的理想化是自我防御的核心,一定要把它拆掉。

我们的父母是不坏,他们也是受了伤的孩子而已。

哀伤最深处的核心感受是那种“有毒的羞耻感”和孤独。

唯一的出路是拥抱这些感受,迎向那个一直躲躲藏藏的自己,开始接触到最真的自己。

所有这些感受都需要被感觉和体会。

我们需要充分宣泄它们,任自己愤怒,哭泣和颤抖。

这些都要花时间,是个过程。

悲伤的过程或阶段可能会反反复复。

你不能医治那些你无法感觉到的情感。

当你能经验那些就有的情感,并且愿意为内在的小孩而留在那里,那么医治的工作便会自然发生了。

你最好找个关心和支持你的好友,或在团体中进行分享。

四. 重寻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的自己对以下的问题回答是或否,你感到有股强烈的力量要你回答是,你里面那名奇妙的婴儿期的孩子已经受了伤。

1.你对自己满足本身需要的能力,是否觉得有信心?2.你是否觉得难以信任其他人?是否觉得你永远得掌握一切?3.你会不会觉得无法辨识身体上那些生理需要的信号?不饿得时候吃东西,不知道自己有多累?4.你是否常常觉得与人格格不入或没有归属感?你会不会觉得人们并不是真的欢迎或喜欢你在场?5.你会不会经常对别人显得凶狠,爱讥笑别人?6.你会不会很容易被骗?是不是常常接受别人的意见?7.你会独立自己而且很多时间是单独一个人的吗?你是否觉得与人建立关系是不值得的?8.在情况艰难的时候,你是否期望有人能告诉你该做什么?9.你是不是个很爱操心的人?10.你发现自己常常会跟长上冲突?11.你会为了避免冲突,而几乎愿意做任何事?12.你在拒绝别人时,会觉得有罪恶感吗?13.你常常会挑剔别人吗?14.你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否表现得很好,等他们走开以后又在背后说闲话或批评?15.你在达到成功以后,会不会觉得很难享受或不相信你自己得成就?16.你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并且觉得自己差人一等吗?不论做什么总是觉得不够好吗?17.你仍然毫不怀疑地遵奉你年轻时的宗教信仰吗?18.你会常常放言高论,谈一些你打算要去做的伟大事情,但却从来没有去做?⏹我们不是无条件地被爱,我们也没有发展出一种基本的信任感。

容易被骗的人,好像永远是刚出生的吃奶的婴儿。

⏹任何出自不正常家庭的孩子,都会感受到情感上的遗弃和剥夺。

当你没有爱你的人来陪你,认可你的痛苦,当你哭得声嘶力竭,为一切的不公平而愤怒不已的时候,也没有人来抚慰拥抱你。

于是为了生存,你最初的自我防御便发挥功能,也是情绪能量被冻结,没有获得解决。

你未获得满足的需要,从婴儿期以来,就一直在挣扎着争取满足:酒吧,感情。

⏹很多人讨厌上学,因为教育常常是一种精神创伤之源。

评分系统是相当让人感到羞耻和沮丧的原因。

它常会压迫孩子去强记,争取好得成绩,要求完美。

成绩不好时就会产生很打得痛苦:觉得差人一等,而且成了一种存在得伤害,我不对劲。

⏹世界上有不少勇敢,有创意,有关爱人的老师,但同样有许多易怒,爱侵犯人的老师。

有的老师把他们自己受伤有愤怒的内在小孩投射到了学生身上。

⏹青春期危机,青少年常常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对生命充满了恐惧。

缺乏父母亲的角色模范。

⏹有的神父/修女,穿上了黑色的会衣,这就得到了一个身份。

我是神父/修女了,是照顾人灵魂的人,是最高贵的工作,天主的工作。

而独身便是他/她的奉献。

选择了做神父/修女,令人成了家庭教友都鼓掌称赞的事。

它解决了人的职业恐惧,但在这个虚假身份之下,仍是一个孤独迷惑,又害怕的小孩。

重寻那名受伤内在小孩的第一步是:收集有关你家庭系统的所有资料。

你出生时发生了什么事?你的父母出自怎样的家庭?为不同发展阶段写下资料。

接着,找个人谈谈你回忆起的东西。

你有个聆听你的心声,并且承认你在婴儿期里所承担的最初的痛苦。

也可以找一名婴儿,或婴儿相片,花时间注视他,哭泣的小孩的相片让我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