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之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传统文化【交友之道】学案

高中传统文化【交友之道】学案

高中传统文化【交友之道】学案一、学习目标1、诵读文本,积累掌握“相有、均薪、无将、冥冥、污漫”等重点词语。

2、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明确如何择友?朋友之间交往应该注意哪些原则呢?3、背诵经典名句,体会其内涵。

二、学习过程1、结合译文及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译文】统治人民的君主不可以不慎重地选取臣子,平民百姓不可以不慎重地选择朋友。

朋友,是用来互相帮助的。

如果奉行的原则不同,用什么来互相帮助呢?把柴草均匀地铺平而点上火,火总是向干燥的柴草上烧去;在平整的土地上灌水,水总是向潮湿的低洼地流去。

那同类事物的互相依随就像这样的显著,根据朋友来观察人,还有什么可怀疑的?选取朋友、和别人友好,不可以不慎重,这是成就德行的基础啊。

《诗》云:“别扶牛车向前进,尘土茫茫会脏身。

”这是说不要和小人相处啊。

—《荀子·大略》人即使有了资质的美好,而且脑子善于辨别理解,也一定要寻找贤能的老师去事奉他,选择德才优良的朋友和他们交往。

得到了贤能的老师去事奉他,那么所听到的就是尧、舜、禹、汤的正道;得到了德才优良的朋友而和他们交往,那么所看到的就是忠诚守信恭敬谦让的行为;自己一天天地进入到仁义的境界之中而自己也没有察觉到,这是外界接触使他这样的啊。

如果和德行不好的人相处,那么所听到的就是欺骗造谣、诡诈说谎,所看到的就是污秽卑鄙、淫乱邪恶、贪图财利的行为,自己将受到刑罚杀戮还没有自我意识到,这也是外界接触使他这样的啊,古书上说:“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就看看他的朋友怎么样,不了解自己的君主就看看他身边的人怎么样。

”不过是外界的接触罢了。

不过是外界的接触罢了。

—《荀子·性恶》君子和别人交往,欣赏对方但不狎昵,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称赞但不巧言谄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亲近但不逢迎,常常宽恕朋友过错,不讲朋友是非,所以没有轻易断绝的交往,也没有轻易背叛的朋友。

谨慎地开始,不怠慢地终结,就不会有窘迫之患(仔细、谨慎地开始动手做某件事情,至始至终毫不怠慢,就不会有窘迫之患。

幼儿园人际交往-交友之道教案

幼儿园人际交往-交友之道教案

幼儿园人际交往-交友之道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人际交往-交友之道教学目标:1.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友观念;2.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交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3.学习如何识别可靠的朋友,并培养幼儿间的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环节(10分钟)1.教师带出主题:“人际交往-交友之道” ,询问幼儿对于交友的看法。

2.向幼儿分享朋友的意义:“有了朋友,我们可以一起玩耍、分享快乐、互相帮助。

”3.请幼儿诉说自己悦耳的名字,借此引导幼儿互相认识。

二、教学主体(60分钟)1.交友方法有效性的讲解: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幼儿理解交友之道的重要性。

2.实际操作中介绍如何尝试与陌生人交往:引导幼儿迈出第一步,克服沉默和害羞。

3.帮助幼儿认识可信赖的朋友:指导幼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兴趣爱好和相似性,来判断是否和对方成为朋友。

4.启发幼儿注意言行表现:培养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意识。

三、巩固训练(30分钟)1.游戏:利用“躲猫猫”的形式来测试幼儿快速制定决策和策略的能力以及同伴信任合作的能力。

2.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小组,让幼儿结成小伙伴,共同完成打扑克牌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商能力。

四、评价反馈(10分钟)1.教师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和“小组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

2.对幼儿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

3.教师总结并评价课程,并寄语幼儿争取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和合作。

教学材料:1.课本或者幼儿百科类书籍2.半透明画纸3.文具类制品(如笔、纸牌等)4.课堂上用的音乐盒教学提示:1.教师要具有适当的把握,发起式提问,引发幼儿兴趣。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小组活动等多种方法,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

3.及时反馈,引导幼儿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教学反思:在课程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幼儿对于许多重要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例如友情、合作和尊重。

交友之道(说课稿)2022-2023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通用版

交友之道(说课稿)2022-2023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通用版

交友之道前言在人类社会中,交朋友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通过与朋友的交往,我们可以获得快乐、支持、帮助以及成长。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交友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交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正文一、建立自信心首先,孩子们需要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交友的基础。

只有有自信的孩子,才容易赢得其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但是,建立自信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赞扬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孩子们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这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自信心。

二、学会倾听在与别人交往中,我们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需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他们有时候可能会忽视别人的感受,或者不太理解别人的想法。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学会倾听。

在孩子需要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练习等方式来帮助他们。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三、尊重别人不管是孩子们还是成人,与别人交往,都需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孩子们尊重别人。

在交往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社交礼仪,不要无视别人的感受。

同时,我们也需要帮助孩子们学会对别人的错误行为抱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当孩子们遇到别人的错误行为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性对待,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产生过度的不满和憎恨。

四、保持积极态度在与别人交往中,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否则,我们可能会因为不断的消极情绪而影响到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孩子们保持积极的态度。

如果孩子们遇到了困难,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先放下负面情绪,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以避免一些误解和陷入不必要的纠纷。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字音和词义。

2、了解作者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结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在交友的过程中要学会宽容朋友,学会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用事实说理,用名人名言做道理论据的论证方法。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3、让学生珍惜友谊;懂得交友之道。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师激情导入)有人说,朋友间的友谊就像一轮明月,我们感受着他的清辉,淡淡的却很温馨;有人说,友谊像一块绿洲,静谧而不喧嚣,虽然没有更多的人驻足于此,但那里的却是一派生机,展示着生命的蓬勃。

有人说,友谊是涓涓溪流,慢慢滋润;友谊是浩瀚的海洋,宽厚深沉;也有人说友谊是一首歌,是一杯茶,是一幅画……不论怎样的比喻,人们传递出的是一样的信息:友谊是美好的,它是人们精神领域不可缺少的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交友之道》。

【板书并释题“道”什么意思?结合”策之不以其道”】二、新课讲授1、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荀子鲍鱼华歆素昧2、词语理解芝兰之室鲍鱼之肆素昧平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风靡一时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②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③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④利则相攘,患则相倾4、整体感知,出示课件:①自学指导一:用典型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常见的写法。

课文列举了那些事例?他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述交友之道的?生回答,师点拨。

事例有:管宁与华歆绝交,它从“交友要慎重”角度论述交友之道;孙少述结交王安石不为权贵,它从“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角度论述交友之道;歌德与席勒的忘年交令人称道,它从“交友要有宽广的胸怀”角度论述交友之道。

师总结:作者引据经典,可谓随心所欲。

他深谙“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辅证自己的见解。

交友之道(教案)2022-2023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通用版

交友之道(教案)2022-2023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通用版

交友之道(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交友的重要性,了解交友规则和积极态度。

2.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增加与人的亲密关系。

3.通过交友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1.什么是交友以及交友的重要性;2.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3.如何与人交流和沟通;4.交友的原则和规则;5.参加交友活动,培养与人的亲密关系;6.体验交友的乐趣。

教学方法1.讲解引入: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交友的重要性;2.阅读理解: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交友规则;3.个案辅导: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其存在的沟通与交友困难,进行个案辅导;4.交友活动:进行团体活动、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与人的亲密关系和沟通技巧,让学生体验交友的乐趣。

课程重点难点1.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2.学生在交友中的原则和规则;3.学生如何与人沟通和交往。

课程评价1.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在交友活动中的表现和个人表述,测评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否得到改善;2.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在理论课程和交友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课程知识的消化程度,来评估学习效果;3.统计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以便检验和完善课程设计。

教学流程课程引入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交友的重要性和需要遵守的规则;2.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一次成功的交友经历并高度评价其重要性;3.提醒学生另一面的事实,即交友若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

学习内容展开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1.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并用共鸣的方式,搭建和学生联结的桥梁;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的各种活动,通过成功的体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如何与人沟通和交往1.给学生提供基本的沟通技巧,如目光接触、肢体语言、倾听等;2.通过反复实践,增强学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信心和能力。

交友的原则和规则1.安利交友原则,如友谊需要互相、交友不分贵贱、信用和忠诚等;2.讲解交友中的误区,如五十步笑百步、以貌取友、为虎作伥等。

7、交友之道 教学设计

7、交友之道 教学设计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句的背诵和翻译2、疏通文意、理解内涵3、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懂得如何同朋友相处,学会珍惜友谊。

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句的背诵和翻译2、疏通文意、理解内涵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交友的重要性,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刘向在《后汉书》中也说:“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为友,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品行不端、碌碌无为的人为友,也能对人产生极大的负能量。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古圣先贤的“交友之道”。

看看,该如何择友,朋友交往又该注意哪些原则呢?二、经典学习(一)文段一1.PPT出示课文中片段,先请一名学生读一遍,老师对个别字音进行纠正。

2.老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段1的文意3.学生总结该段先贤所想要阐明的道理。

4.让学生带着感悟再读文段(二)文段二5.PPT出示课文中片段,先请一名学生读一遍,老师对个别字音进行纠正。

6.老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段2的文意7.学生总结该段先贤所想要阐明的道理。

8.让学生带着感悟再读文段(三)文段三9.PPT出示课文中片段,先请一名学生读一遍,老师对个别字音进行纠正。

10.老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段3的文意11.学生总结该段先贤所想要阐明的道理。

12.让学生带着感悟再读文段三、讨论思考(一)怎样结交朋友(二)怎样和朋友相处(三)在平时,你是怎样与朋友相处的?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四、教师总结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赣县二中谢名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2、背诵课文中的经典名句。

3、准确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交友之道。

(二)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字,老师引领学生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2、采用点拨法、朗读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深刻感悟经典文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交友之道,了解交友要慎重、要讲究原则的道理。

2、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魅力,热爱国学经典。

3、通过对某些注释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交友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演绎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琴师俞伯牙和樵夫钟子期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

朋友,是这样的人:你幸福时让幸福倍增,你遇到困难时可以跟你一起分担,你孤单时能给你温暖,你落魄时能给你鼓励。

“高山流水觅知音”、“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都道出了友情的重要。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古圣先贤的“交友之道”。

(竖直板书“交友之道”加大括号)三、结交怎样的朋友PPT出示课文中《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1、师:,选择朋友的标准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看一看前贤的主张。

师范读,大家思考:孔子对“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论述使我们想到了哪些成语、俗语、谚语或格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语信任一位虚伪的朋友,增加一个敌对的证人。

——西班牙谚语)2、思考:课本对三种“益友”和三种“损友”的解释有没有可以商榷之处?(以下主要为教师引导,学生配合完成)(有些翻译不够准确。

“友谅”理解为“与诚信的人交朋友”当然可以,但还不够。

“正直”与“诚信”有意思交叉的地方,另外“谅” 在古汉语中还有“谅解”、“宽恕”的意思,所以,我把“友谅”理解为“与诚信、宽容的人交朋友”。

交友之道教案

交友之道教案

《交友之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澄清自己的交友观;初步学会交友的理念和技巧;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数字短片、组织小组讨论、现场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和澄清自己的交友观;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生命中朋友的感悟,树立积极健康的交友观。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和澄清自己的交友观。

难点:初步学会交友的理念和技巧。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PPT演示法、游戏体验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身活动播放数字短片《生命的列车》,提出问题,看了这部数字短片,大家有什么感受?认真观看数字短片,积极思考问题运用数字短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堂话题“朋友”导入新课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同学们回忆不同年龄段的自己对朋友的理解,提出问题“今天的你们,又在寻找怎样的朋友呢?”思考并交流、分享引入本节课主要内容,将在本节课中一起探讨关于交朋友的内容。

分享练习1、小组讨论:我理想中的朋友,要求每个小组提出三条对朋友的标准,并逐一解释2、情境体验:你怎样通过讨论对各自的标准进行取舍,最后保留三条并分享保留的理由积极讨论和回答,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朋友观,看看自己对于朋友的标准是来做真正的朋友?展示几个情境,请同学们说说看遇到这几种情况,你会怎么办?3、心理小测验:我的交友现状怎么样?5、讲解新知:黄金定律和白金定律说出自己这么做的理由现场进行测试,计算得分并得出结论认真听讲并跟随老师一起探讨两者的优劣点,并说说怎样利用这两个定律帮助自己交朋友否合理,同时也反思自己作为朋友有没有做到够好。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现在的交友情况,激发学生自我反思和积极完善自我的动机,以此掌握重点通过这两个定律介绍交友的理念和方法,更有说服力,以此突破难点课堂总结1、一起朗读交友十言2、教师寄语齐声朗读总结本课时结束课时1、布置作业:尝试去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并记录下彼此是如何认识,如何成为朋友的,下节课分享交流。

2、播放歌曲《朋友》随着旋律一起轻哼将知识扩展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检验课堂上所学理论和技巧重新燃起对于朋友的憧憬及勾起与朋友一起的美好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邯郸市涉县第五中学常月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⑵积累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举例等方法加深对本文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思考,培养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议论方法。

2.教学难点:对能证明本文观点的道理材料作拓展性探论。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本文的论证思路。

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导入:(播放《高山流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那么,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来交友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上海文汇报社记者潘益大的《交友之道》。

二、预习检测:读准字音嘤()鲍()鱼素昧()平生真挚()风靡()融洽()弥 ( )合三、解题:本文题目《交友之道》,是一个论点型题目,“道”指交友的原则和方法四、读文章,理脉络。

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明确: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

2、在论证这个观点时,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明确:①三国时,管宁割席的故事。

②宋代,王安石利孙少述之间纯洁质朴而又真挚感人的友情。

③近代德国,歌德和席勒的故事。

3、列举的三个人物能否顺序颠倒?明确:三个事例从古至今,由中到外;同时,三个事例都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证。

4、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小结。

(板书)思路:提出论点——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总结问题提出论题:由人们的普遍愿望谈到交友的重要性(1)。

论证论题:择友的态度(2—3);交友的态度和择友的标准(4);如何与朋友相处(5—6)。

总结问题:再次强调交友的重要(7)。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深入理解事例论据与道理论据相结合的写法;2、深入浅出,透彻析理的写作特色。

教学步骤一、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1、知识链接:我们在第三册学过了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在第四册中,我们学过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文中列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特征。

在《交友之道》这篇课文中,作者同样举了三个例子,读一读课文中关于这三个例子的内容,与《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中国石拱桥》比较,这三个事例在本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三个事例都围绕着交友这个问题,且各有侧重。

①管宁割席的故事告诉我们择友的态度:应该严肃认真,应该慎重;②王安石利孙少述的友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视为知己,才算得上真正的朋友,即交友的态度和择友的标准;③歌德和席勒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相处需要博大的胸怀,即如何与朋友相处。

由于文体不同,文中例子的作用也不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事例是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品质和精神;《中国石拱桥》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本文是议,文中的三个事例是为了证明论点的论据。

2、除了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之外,文中引用了一些句子,找出来,讨论引用这些句子的作用。

①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作用:由鸟儿鸣叫实在寻友引出本文的所要谈论的话题。

②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荀子。

作用:主要说怎样交友。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作用: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的决定性的影响。

④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利则相攘,患则相倾。

——苏浚。

作用:阐述应该叫什么样的朋友。

⑤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是以获得友谊最为重要的。

——培根作用:谈交友的重要。

这些句子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支撑作者的观点,与事例论据相辅相成。

3、此外,为了使论证过程更加严密,作者还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如第3 自然段中正面是管宁割席的故事,反面则从青年人只讲义气,不重志向交友的严重后果这个角度,使论证过程更加严谨。

二、对接生活,体验情感1、“管宁割席”的故事历来被人们看成是交友的范例,你怎样看待管宁的做法?(引导学生认知分析,各抒己见)提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应该过分夸大这种影响。

一个人是否保持优秀的品质,关键在个人。

假如,“华歆”能够知错就改,我们就不用离开他了。

因为“人无完人”,我们不要求全责备。

2、除了本文中的例子,你能再举出一些吗?(正面和反面都行)(让学生学会用一句话概括事例。

)如:向秀在嵇康被司马氏集团强加罪名杀害的情况下,不畏权势,毅然写下了《思旧赋》,表达对嵇康的哀悼之情。

3、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重友情,爱交友的青少年。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在交友这个问题上有哪些认识和体会呢?(学生应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三、拓展迁移1、关于交友,孔子有言: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有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的交友之道有道理吗?请说说他给你的启发。

2、直击中考。

下面是关于交友的名人名言,试为本文中的观点选择合适的道理论据。

①择友的态度。

()②如何与朋友相处。

()A 士为知已者死B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张汪玉C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E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小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王通F 处世之道,贵在礼尚往来。

如果想获得友谊,要多为朋友效力。

——爱默生G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

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梁实秋H 宽恕可以交友,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罗兰I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塞内加四、交友趣谈。

布衣之交:指普通百姓相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不得欺,况大国乎?”——布衣时易交,一布衣变锦衣后再难与之交。

盖因“三句话不离本行”,已无共同语言也。

刎颈之交: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怎么会有这样的傻子?!君不见,当今多少“同林鸟”的夫妻,大难来时尚“各奔东西”,“识时务者为俊杰”啊!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

《北史·司马膺传》:“所以游集,尽一时名流。

与邢子才、王景等并为莫逆之友。

”——所谓“莫逆”,不妨是有目的的伴装的伪造的滥竽充数以假乱真的。

人生本是一场戏,只要大家“交”得高兴,又何必那么计较和认真,非要揭穿它呢。

忘年之交:指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南史·何逊传》:“南乡范云见逊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之交。

”——在崇尚领导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当代,也是“长者”们为自己和亲友预留下一条后路的有效“交友”手段,何况还可得“平易近人”的佳名呢。

君子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诸子·山林》:“君子之交淡如水”。

——白开水有什么好喝?还是喝可乐好!金石之交:指交谊深厚、如金石之坚固。

《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今足下自以为与汉王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放眼今天,深以为是!金兰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

《世说新语·贤嫒》:“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亲兄弟”还“明算帐”,何况朋友?!只不过“契若金兰”罢了!肺腑之交:指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寄韵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那只不过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愿望罢了。

君不闻“逢人但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祸从口出”、“沉默是金”啊!贫贱之交:在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呵呵,宋弘一定未闻“贫在都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雪中送炭无,锦上添花来”,或者他根本就是伪君子。

知音之交:指互为知音的朋友。

源于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

——太难!太难!!太难!!!君不见,“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推心置腹待青衿,怎料伊人不共鸣。

‘好友’易交心难印,高山流水有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