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1

合集下载

1采薇节选

1采薇节选

1采薇节选
《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描述了一个女子采薇的情景。

以下为该篇的节选内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愧不忘,顾策所短。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如何,以夜难寐。

谁知我忧,谁知我惧。

采薇采薇,薇在野畔。

曰归曰归,原上草丰。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美子好,在公在私。

采薇采薇,薇摇黄鸟。

曰归曰归,岁亦华颠。

腾蛟起凤,灵鹫飞腾。

赋诗一篇,三百言左右。

以上节选内容表达了女子采薇的心情和所见所想。

她时常感叹岁月的匆忙,对自己的短处警醒提醒;她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为自己的心事而苦恼;她在野外见到了一个英俊的男子,暗自欣赏,同时也感慨时间的飞逝;最后,她将所见所想化为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 1 -。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采薇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采薇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采薇
《采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
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猗靡猗靡。

不遑启处,爰得我所。

```
这首诗的大意是:采薇啊采薇,薇草已经可以采摘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但岁月却不允许。

没有家没有房,我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


有闲暇停下来,终于找到了我的归宿。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背诵这首诗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诗意:首先,要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知道诗人在表达什么。

2. 注意节奏:五言绝句的特点是每句五个字,每两句一韵,背诵时要
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记忆生字:《采薇》中的生字如“薇”、“靡”等,要通过反复练
习来记忆。

4. 感受情感:通过背诵,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5. 练习书写:在背诵的同时,也可以练习书写这首诗,加深记忆。

通过背诵《采薇》,一年级的小朋友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诗词的韵律美,还能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1采薇课件(2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1采薇课件(22张PPT)

出发时是春光明媚之景,返乡时是冬 季,但在战场历经生死后能安稳回来,看 着眼前的万物肃杀之象,反而更生无限欣 慰。这种以相反的景物来衬托感情的写法, 常能获得更强的艺术效果。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 释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则,又。 【莫】没有人。
注 释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真劳累。满心伤感满 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课后 作业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像这 种“借景抒情”的诗歌还有很多,课 下找来读一读。
齐读古诗,体会语言特点,感受节奏之美。
合作探究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把你读懂的诗句 讲给同桌听,再标记不理解的诗句。
在回忆中,“我”要去哪里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从前,指出征时。
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 曳的样子。
诗中的“我”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所以, “我”要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我”即将出征时,路边除了杨柳,会不会有人来 送别“我”呢?
谁能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
诗歌大意:
回想起初出征时,柳丝轻轻随风摇。如今回 来路途中,大雪纷纭满天飘。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同学们,诗句为我们描画了“杨柳依依”“雨雪霏 霏”两幅动人的画面,我们能从中读到诗人复杂的 心情以及沧桑的心境。诗人将自己的这种感情融入 到生动的景物里,情融入景,景包含情,这是诗歌 的特点,也是诗歌的魅力。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再读 一读这首诗吧。
统编 六语下
1 采薇(节选)
1 采薇(节选)
薇,植物名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课本 所选的是最后八句,描写了征夫出征和归 来时的情景。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 2. 能 熟 读 并 背 诵 诗 文 。 能 借 助 注释,大体把握诗意。 3. 体 会 参 军 将 士 的 艰 辛 和 思 归 的情怀。

采薇原文注音及翻译

采薇原文注音及翻译

采薇原文及拼音《采薇》原文:【作者】佚名【朝代】先秦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内容品读: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古诗原文及翻译

采薇古诗原文及翻译

采薇古诗原文及翻译采薇古诗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薇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薇原文作者: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盬(gǔ)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1)蔽:一种野菜。

(2)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作:初生。

止: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3)莫:同“暮’,晚。

(4)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5)遑:空闲。

启:坐下。

居:住下。

(6)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7)聘:问候。

(8)刚:坚硬。

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

(10)盬(gu):止息。

(11)疚:病。

(12)尔:花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

(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交战,作战。

(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

(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

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

(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诗词鉴赏

采薇诗词鉴赏

采薇诗词鉴赏: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

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

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

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

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采薇》1

《采薇》1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 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采薇》: 鲁迅创作的《故事新编》篇章。
鲁迅在小说《采薇》并不是取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 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小说中叔齐和伯夷的不知变通表现在他 们口中时时挂着的话是“不合先王之道”,因为他们认为周攻 入商灭了纣王是改了文王的规矩便决定不吃周家的粮食而去山 上采薇草吃,最后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饿 死……
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
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 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 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 的标志。
二、“灞陵柳”。李 白诗云:“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 别。”唐人送别,折 柳相赠,意欲“挽 留”。以柳与“留” 谐音,象征友情绵 长,,永志不忘。清 人周志蕙名句“古渡 欲牵游子棹,离亭留 赠旅人鞭”,就是描 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 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 的可能性大些。 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
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
《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征人在回乡途中所咏唱的一 首歌谣。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找出这位征人的情感脉络。 3、这位征人在抒发情感时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 意象有什么作用?
形式 上:
为什么戍役难归?
每章后四句做了层层的说明: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究其根本原因:“玁狁之故”。 这三章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归途中追忆思归之情,二 是叙述难归的原因。

高一采薇原文

高一采薇原文

高一采薇原文高一采薇原文《采薇》这首诗所叙写的是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大家还记得吗?下面是课文原文,一起回顾一下吧。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全诗共六章。

前五章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对昔日服役思归的回忆;第六章为第二大部分,写戍卒归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况。

两部分互相映衬,互相生发。

根据《诗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遗戍役,以守卫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⑵了解《诗经·采薇》的思想内容及重章叠唱等艺术特色。

⑶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反复诵读,感知课文。

⑵小组合作探究,积累相关字词,理清课文大意。

⑶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了解诗歌中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经历。

⑵通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把握戍卒的形象,领会其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2、体会本诗中融情于景、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及其作用。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

那么,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生:《诗经》。

师:嗯,很棒!那么对于《诗经》,你们又了解多少呢?查过资料吗?生答:······师:好,老师这里有一道练习,一起来做做看。

课件出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总集。

收入时期的诗歌首。

汉以前被称为或。

内容(体例):;手法:;形式:。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

2、师:《诗经》中的“雅”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采薇》就是选自“小雅”里面的一篇经典之作,可谓千古绝唱。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二、检查预习1、自读一遍课文,勾划出你认为要注意的字音。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同桌间相互指点2、聆听朗诵,把握节奏。

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3、齐读课文,注意重音和节奏。

4、翻译课文(结合注释)。

三、整体感知1、概括本诗内容:明确:本文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诗中抒情主人公感情极为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走在回乡的路上也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沉的悲哀压着。

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对战争的不满以及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孰轻孰重。

2、理清思路:采薇思归──疆场思归──归家之哀四、赏析课文1、研读第一部分:⑴作者怎样写征夫渴望回家的?通过时间推移来表现他内心的渴望。

⑵怎样看出时间推移?从文本中找。

明确:开头两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绽放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⑶你能描绘出士兵采薇的画面吗?提示:诗歌一开始展示了一幅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摘野菜,一边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那种情感是焦急忧伤的。

明确:是啊!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

这里用比兴的手法,说明时光的流逝,戍卒思归。

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回家呢?思家之情随时间的流逝一步步加深。

⑷体会重章叠句的手法及作用: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重章叠句形式的一般作用①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②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写戍卒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诗歌的前三章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让我们感受到了戍卒强烈的思归之情。

六、课堂练习1、分析两首诗歌在形式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fú y ǐ) 掇(du ō) 捋(luó) 袺(jié) 襭(xié)《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题解:《芣苢》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只爱一点点》每一节都以“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开头,结尾的也都采用“别人……,我……”的句式,重章叠句的运用成功地增强了节奏,成为统一诗章的基本手段。

在反复吟唱中蕴藏变化,形式的整齐与内容的差异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附:板书设计采薇思路: 采薇思归──疆场思归──归家之哀起兴重章叠句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齐读,体会音乐美和士兵的情感。

二、研读第二部分:1、回顾前三章所写的内容,分析四、五章。

(1)提问:作者除了上文写征夫思归外,第四、五章还写了什么?明确: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2) 提问:描写边境生活的内容有哪些?写了哪些细节?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

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

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

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就像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豪迈的吟唱:“战地黄花分外香”。

(3)你还读出了什么?提示: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了艰难的征途。

他们南征北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十分凶恶的敌人。

(4)提问:戍卒把怨愤归结于周王室了吗?明确:没有。

他们虽有怨愤之情,当面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时,他们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

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热爱祖国、厌恶战争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这样看来,字面上并没有写思归是不是离题了呢?(讨论)明确:当战士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挣扎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乱箭的时候,当他们日夜不得安歇的时候,怎能不加倍向往安宁和平的生活呢?边疆生活的艰辛,恰恰衬托了征夫们的思家和渴望和平生活的情感。

(5)四读,齐声读出高昂的爱国情感。

2、研读第三部分:⑴提问:是啊,在疆场奔波的日子的确让人度日如年呀!那么,他回到家乡了吗?心情如何?明确:回到了。

提问:战士的心情是不是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狂喜?明确:不是,而是很哀伤。

⑵提问:作者如何表现这种哀伤的?有直接描述的句子吗?从文本中找。

提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⑶提问:除此之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表现此时的心情?有一句被东晋谢玄称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明确:作者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三、合作探讨,品味重点语句最后一节是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历来为人称颂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人王夫之这样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你是如何理解的?(鉴赏、评价)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

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

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

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

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多媒体展示:韦凤娟在评论中写到:“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

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叶天蔚有篇很有韵味的随笔──《刺痛感觉的那一句》,她说:一次,她读《采薇》,读到末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一种痛感传自心底,忧伤填塞胸腔,禁不住潸然泪下。

那是苦涩,是孤独的滋味。

自读最后一段,认真体会其中的韵味。

四、理清全文情感变化的思路忧伤焦急──慷慨雄壮──痛苦悲伤五、五读全文,把握情感基调──悲怨,注意音调的变化:低缓──高亢──低沉六、课堂小结有人说:诗歌是心灵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诗人用心灵浇灌它,“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读《采薇》,我们被那浓浓的乡愁深深地打动了。

其实,乡思情结有丰富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每个人都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入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故土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的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台湾作家余光中说:“烧我成灰,我的汉唐魂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可见,乡愁是离家在外的游子们美好而深情的恋歌。

七、布置作业1、完成资料书相关练习。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愁的作品与同学们共同欣赏。

情感变化:忧伤焦急──慷慨雄壮──痛苦悲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