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的分类和受力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山西建筑的特点和科学原理

山西建筑的特点和科学原理

山西建筑的特点和科学原理山西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环境对建筑形式的影响、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传统建筑技术的传承和发展等。

这些特点既是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古老智慧的结晶。

地理环境对建筑形式的影响是山西建筑特点的重要方面。

山西位于中国的北方,四面环山,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由于地势的起伏和山势的阻挡,山西的建筑形式多呈现出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形成了独特的山西建筑风格。

比如,山西的古建筑多在山脚或山洞、大院中建造,以便抵御风沙和保持室内的稳定气候。

另外,山西的建筑材料多采用当地的土木石,如华岳和黄土构成的“木、石、砖、瓦”等。

这些独特的材料和形式使得山西的建筑在外观上更为坚固耐用,并能很好地融入自然环境。

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也是山西建筑特点的重要表现。

山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的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汉、蒙、回等多个民族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山西风格。

比如,山西的民居和庙宇常见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反映了汉族的传统住宅风格。

而蒙古包和回民清真寺则展示了蒙古和回族民族的特点。

除此之外,山西的独具特色的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装饰手法,也为山西的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使得山西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情。

传统建筑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是山西建筑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建筑历史和丰富的技术积累。

山西的建筑技术在传统建筑结构、施工工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

比如,山西的传统建筑多采用木构建筑,通过斗拱、重檐、装饰雕刻等手法来加固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此外,山西的建筑还采用了许多科学的原理,如利用山间的自然地势分层建筑,以保持室内空间的稳定温度;利用池塘水体的保温性,使得室内温度更加宜人;利用窗户的设计来调节室内光线等。

这些科学原理的应用既体现了山西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为山西的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特点。

山西民居的分类和受力特点研究

山西民居的分类和受力特点研究

山西 民居 的分类 和受力 特点研究
孔 帅
700 110 ( 延安 大 学西安创 新 学院 建工 系,陕西 西安 摘
要 : 文主要 从 山西 民居 的 不 同分 类方 法和 受力特 点的 角度来分析 山西 民居 。 类方 法介 绍 了两 本 分
种, 一种是根 据 形式 不 同分 为 窑洞和 平房 , 另一种 是根据 建 筑材料 不 同可 分为 土质 结构 、 砖石 质砌 体 结构 、
面 , 成平平 的墙 根 。 切 即单坡平 房 , 就是用 建筑 材料 将 屋 顶 修筑 成 前低 后 高 ,以便 雨水 向前 流 淌 的房 屋 。两 出水 瓦房指 的是 屋顶沿 着 轴线方 向 中间高 、
1窑洞 主要 分 布在 晋 北 、 西北 地 区 , 分 为 . 晋 又
以下几种 类型 :

第 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 这几种 窑洞 , 里面大都要盘炕 , 上木框架门窗 , 是在平地上
盖 的窑洞房 。
木, 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 中。晋商
宅院结构严谨 , 一般呈封闭结构 , 有高大围墙隔离。 其实不仅仅晋商宅院, 整个山西 的建筑风格都有着
自己 的特 点 , 体现 了山西 的文化 特色 。
这两种房屋在山西的农村较为普遍 。 这类 民居
的 主要 特 点 是冬 暖夏 凉 , 是 有 一定 的缺 点 , 但 由于
4 混合结构 。在 山西的混合结构中以土石结 . 构、 砖石结构 、 木石结构 、 木结构及土木结构为 砖 主, 也有 多种材料组合结构 , 中土石结构和砖石 其 结构的房屋最为常见 。 这种结构 的房屋以石材做房
型的平房 , 瓦房很少 , 即便有 , 也是解放前遗 留下来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征研究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征研究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征研究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山西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特征而闻名于世,深受学者和游客的喜爱。

本文将通过对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展示山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特征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多为四合院和平房,采用木结构搭建,独具特色。

其建筑形式简洁大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传统的山西民居建筑通常遵循天人合一、风水相宜的设计理念,建筑结构稳固,功能布局合理,内外相连,形成庭院式的建筑格局。

山西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取、雕刻和涂饰等方面也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1. 木雕艺术山西的传统民居建筑中,木雕艺术是一大特色。

山西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风格古朴、凝重,常常体现着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

在山西的民居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门窗、格栅等地方都雕刻有精美的木雕,包括花鸟、虫鱼、人物、吉祥物等等,无一不体现着文化的魅力。

山西民居建筑中的木雕多为浅浮雕和深雕,色彩多样,线条流畅,富有生动的艺术效果。

木雕不仅是对建筑艺术的完美补充,还是山西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2. 建筑装饰中的砖雕在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砖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艺术。

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盛产黄土,因而当地的建筑多使用砖瓦。

古代山西的砖雕工艺技术发达,山西的砖雕精美绝伦,形式多样,雕工精湛,是我国砖雕艺术中的翘楚。

在山西的传统民居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砖雕,其内容包括了花鸟、人物、神兽、神话传说等各种形式,这些砖雕都能够在枯燥的建筑表面上脱颖而出,为建筑增添了无限的生气。

3. 彩绘艺术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还常常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彩绘艺术,这是山西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彩绘内容多为吉祥图案、传统花卉纹样、装饰性图案等,色彩斑斓、形式生动。

这些彩绘不仅美化了建筑表面,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祝福寓意,富有文化内涵。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因其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民居而闻名于世。

这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华建筑艺术的珍品。

本文将就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点、装饰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作一综合评析。

一、建筑特点1.1 结构布局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结构布局多呈“四合五天”、“四合六院”等形式。

“四合五天”是指四面围合、中部为天井,房屋分布在围合之中;“四合六院”则是指四边为围墙,中部为中院,分布有六个小院。

这种布局既能满足家庭生活对私密性的要求,又具备一定的通风采光效果,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的人文关怀。

1.2 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瓦砾为覆盖,多为典型的仿木结构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在古代中国极为常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木结构的“挑檐飞檐”和“斗拱”结构。

这些建筑在雨雪天气中可以有效地排水防潮,适应了山西省的气候特点。

1.3 装饰手法在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中,装饰手法的运用十分讲究,主要表现为雕刻、彩绘、砖雕、窗棂等。

这些装饰手法在保持建筑整体风貌的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艺术韵味。

山西的窗棂也十分有特色,多为木质或砖石制作,造型精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

二、装饰艺术2.1 木雕木雕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装饰艺术中最为精湛的一种形式。

木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大多采用木雕工艺,这些木雕包括了房梁、门楣、窗棂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木雕的题材以花草鸟虫、人物题材为主,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展现了当地木工匠人的高超技艺。

2.2 彩绘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彩绘艺术也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墙面、梁柱、门窗都被精美的彩绘所点缀,这些彩绘主题多为吉祥图案、古代传说、人物故事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彩绘艺术通过艳丽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为建筑增添了不少活力和韵味。

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砖雕装饰也颇具特色。

砖雕从屋檐到地面,从门窗到庭院,无处不在,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艺术功底。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山西位于中国的北部,素有“三晋之乡”的美誉。

山西的民居特色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既受到历代政权的影响,又受到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山西民居的特色和演化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山西民居的特色1.城堡式建筑:山西地处黄河以北,历来是军事要地,因此许多山西民居都具有城堡式建筑的特点。

这类建筑多为高墙围合,有城门和城楼,内部有坚固的护城河和堡垒,保护居民免受外来侵害。

同时,城堡式建筑还有利于居民互相交流和防御。

2.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山西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由四个独立带院墙的住宅围成一个中心庭院,形成四方相对的布局,寓意着天地四象的完美结合。

四合院以敞亮、通风和采光好为特色,屋内多为木制结构,装饰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室内装饰:山西民居的室内装饰非常注重细节和艺术性,常常使用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来进行装饰。

尤其是木雕,在山西民居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实用作用。

木雕种类繁多,有门窗雕花、梁柱雕刻、壁画等,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二、山西民居的演化历史1.宋代:宋代是山西民居建筑演化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山西的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田开垦扩大,需要大量的居住空间。

于是,四合院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民居类型,受到人们的欢迎。

同时,由于战乱频繁,城堡式建筑也开始出现,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性。

2.明代:明代是山西民居建筑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山西民居的规模更加恢宏,建筑风格更加繁复。

四合院的布局更加规整,室内装饰更加精美。

同时,建筑采用了更多的砖木结构,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3.清代:清代是山西民居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四合院,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如戏楼、庙宇和街道建筑等。

这些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魅力。

一、山西明清时期民居的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硬榻梁、厚墙体等建筑特点,同时也在样式、结构、装饰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地方风貌。

1. 样式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主要分为四种样式:园林式、庄园式、四合院式和客家式。

园林式又称“中州流水式”,双进左右对称,中心围有花园、水池等景观。

其风格轻盈、优美,体现了汉文化的园林精髓。

代表建筑有山西出名的平遥古城。

庄园式又称“江南水乡式”,建筑多分散布于开阔地带,显得开朗自由,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临汾市的羊圈岭古建筑群。

四合院式即“四合大院”,又称“四合院房”,形状呈正方形或矩形,大门迎面而开,中间有天井,屋顶呈硬山顶或硬梁檐结构。

其代表建筑有闻名遐迩的古县城大同市。

客家式,是流传于南方地区的建筑样式,主要特点是院子内部有别于皇家建筑朝向南面,则客家民居都是以家族祭祀为主,主入口则朝向东面。

其代表性建筑有运城市河津市。

2. 结构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大多数都是平房、硬山顶或硬梁檐的建筑形式,建筑厚重牢固,经久不倒。

其楼层多数很矮,一至二层,但平面结构条理分明,各房间布局合理,又保持了各自私密性。

3. 装饰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装饰偏重于简约气派,大多数只在门窗、墙面、山墙等几处做精致装饰,突出精神焕发。

凸显着时代感,特别是一些山墙上浮雕的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1. 坚固牢靠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特点就是建筑坚固牢靠,这是因为山西在明清时期属于边疆地区,经常遭受战火摧残,因此民居的建筑必须承受外在环境的考验,使民居建筑保持毁不灭的状态。

2. 显贵富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如同一座艺术宝库,它注重建筑的技术和装饰,外观富丽堂皇,充满了各种艺术形式。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1]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1]
·砖瓦四合院:大都存在于汾河盆地的小平原上,
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煤炭却是烧制砖瓦 的原料,这就造成它产生的有利条件。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1]
4、山西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与空间结合
1)·山西民居的主要
特点
· 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
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1]
二、不同视角的王家与乔家
2.从兴盛年代、建筑风格来看
乔家兴盛了200多年,建筑从 清乾隆年间开始延续到民国, 所以建筑中融入大量的欧式风 格。
王家兴盛了450余年,其 建筑是从明万历年间开始到嘉 庆年间为止,所以均为典型的 明清民居建筑风格。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1]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1]
3、山西居住方式
·山西地处内陆,多山干旱,民居也主要是依据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而建造,从南到
北山西民间的主要居住方式有:
·窑洞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
穴不易倒塌。窑洞又分两种,一种是在黄土高原的土落 千丈岸边挖进去的窑洞;再一种,是用砖石砌成的窑洞 。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1]
二、不同视角的王家与乔家
5、从内部格局上来看;
“中庸”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价值原则,是孔 子提出来的。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 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乔家大院从布局到装饰、从名称的命名 到各建筑物的组合,都体现了中庸思想。从命名 上看,乔家大院原来的名字叫“在中堂”,意为 “不偏不倚”,很符合儒家伦理思想的中庸思想 。从布局看,乔家大院从传统意义上归类于四合 院,其建轴中对称,每个的独立的院落为一个小 四合院,每个院中的建筑,院与院之间都平实序 ,和谐有序。整个建筑向平面展开,其建筑空间 序列重重叠叠、又井然有序,形成简洁而有序的 空间组合。它们的风格以群体的对称、协调、错 落有序来相互辉映,形成整体的和谐之美。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留下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这些民居形态各异,构造精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飞檐翘角。

飞檐是建筑物顶部的悬挑部分,有时会有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鸟、兽等。

翘角是指墙角向上翘起,像龙或蛇的形状,使建筑物更加具有飘逸的感觉。

这些飞檐翘角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遮防雨水流入室内。

山西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庭院。

庭院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供居民活动,种植花草,放置家具等。

山西的庭院一般由几个门厅、东西厢房和后厅构成,每个厅中间都有一个天井。

天井的中心常常种有一棵古树或太阳花,与庭院的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化了整个庭院的环境。

山西民居的建筑结构也是有特点的。

传统山西民房采用梁架结构,其特点是梁柱间距很大,梁和柱子都很粗,梁柱质量都比较好。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屋子宽敞明亮,比较稳固,也比较耐久。

而且,这种结构便于修建时的标准化,因此在山西地区广泛使用。

此外,山西民居的彩画和雕刻也非常精美。

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民居彩画常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色彩斑斓、艳丽。

雕刻则是山西民居的另一重要特点。

山西的木雕、砖雕等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是根据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设计,既有形象逼真的神鬼、动物,也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山西民居宽敞明亮,美轮美奂,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卷 第 12 期 2011 年 12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科 学 教 育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cience & education)
Vol. 3 No.12 Dec. 2011
山西民居的分类和受力特点研究
孔帅
(延安大学西Leabharlann 创新学院 建工系,陕西 西安 710100)
2.这一带的平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普通农家的平房,即土墙平房和砖 墙平房,这类房屋屋顶是平的,顶上可以晒粮食、存 放谷物。这种平房主要在晋中的大部分地区。 还有一种是有瓦脊的瓦房,但不是二层楼,所 以也可称之为平房。瓦房中,又分为一出水和两出 水两种。晋西北一带老百姓的旧瓦房,有许多是一 出水的。这种一出水的瓦房,是一面瓦,瓦脊的另一 面,切成平平的墙根。即单坡平房,就是用建筑材料 将屋顶修筑成前低后高,以便雨水向前流淌的房 屋。两出水瓦房指的是屋顶沿着轴线方向中间高、 前后低,便于雨水由前后两面排泄的瓦房。 晋中、太原、阳泉一带农村人住的是第一种类 型的平房,瓦房很少,即便有,也是解放前遗留下来 的。 (二)根据建筑材料来分,有土质结构(包括土 坯)、砖石质砌体结构(包括石砌窑洞)、木质结构及 混合结构 1.土质结构的民居中,主要包括土质窑洞,此 外还包括土坯为砌块修筑的房屋。 这两种房屋在山西的农村较为普遍。这类民居
3.木质结构。山西的木质结构房屋主要分布在 晋西北一带,尤其在应县和五台县居多。
木材作为一种永恒的建材,既古老而又现代, 彰显人文特点。本身的天然材质使建筑具有一种特 别的亲和力,消除建筑本身作为外来物的冰冷感 觉,木结构建造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发挥个性化、人 性化特点。此外还有工期短、稳定性高、耐久性强、 隔热隔声性能好的特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 防腐、防潮、防虫。
- 45 -
中。在这种建筑中,两个构件需要结合依靠榫连接 组合在一起,主要就是受剪作用。在受剪作用的同 时,还受到了挤压作用,因此剪切作用和挤压作用 是伴随发生的。最常见的要数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实木结构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 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 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种形式在我 国传统木质建筑和家具中达到了很高的技艺水平。 受剪作用就通过构件的凹凸表现出来。各种榫卯做 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 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版社,2009. 〔3〕 周 涛.浅 谈 山 西 民 居 风 格 缘 起 [J]. 山 西 建 筑 ,2005
(8). 〔4〕 朱 向 东 , 王 思 萌 . 山 西 民 居 分 类 初 探 [J]. 科 技 情 报
开发与经济,2004(9). 〔5〕李前程,安学敏.建筑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
- 46 -
的主要特点是冬暖夏凉,但是有一定的缺点,由于 建筑材料主要为粘土及粉质粘土,因此容易吸水。 这种结构的建筑用在山西,主要与山西的气候条件 有一定的关系。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 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 直差异较大。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 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 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正是 由于这些原因,在这三个地区很少有土质结构的房 屋。
2. 以砖和石材为材料的砌体结构在山西的民 居中也占一定的比例,主要包括包括石砌窑洞和砖 石结构。
砖石结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结构,从古至今, 一直被广泛应用。在这种结构中,砖和石材是土木 建筑的主要材料。砖石结构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 耐火性、耐久性好以及施工简便易于普及等优点, 在房屋建筑中主要用作墙体、柱子、基础、拱壳、锅 台、铺地、砌门楼、垒炕沿等受压结构。
三、山西民居的受力特点 山西民居主要以低层建筑为主,因此在建筑结 构上多为砌体结构。这种建筑一般是 1~3 层建筑 物,如平房、别墅等。低层房屋一般建筑结构简单, 施工期短,建造成本低廉,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空 间尺度优于高层,人们特别喜欢以此为住宅。但是, 低层房屋占地多,土地利用率低。在山西,如果是窑 洞,窑洞内部也会用砌体结构将其碹一层。因此不 管是窑洞还是平房主要的受力方式是受压、受弯和 受剪三种形式。 (一)受压作用 无论是砌块修筑的砌体结构,还是由木材做柱 子的木质结构,砌块和木柱都受到压力的作用。这 里的压力主要指的是轴心受压,也就是说它们受到 的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作用线(材料轴 线)上的两个力的作用,同时在这种受力状态下将 产生压缩变形。在古代修筑过程中没有现在建筑行 业的各种“标准”和“规范”,所以承受压力的大小完 全按照当地的经验。 (二)受弯作用 在山西民居中的受弯构件主要在屋顶。在包含 木质结构房屋的屋顶和由砌体结构碹起的窑洞的 顶部主要受力形式为受弯。木质结构的屋顶主要由 梁、檩、椽构成,它们在顶部起到了骨架作用,相当 于我们力学中常提到的简支梁。受到的主要是在垂 直于轴线的方向上顶部的外力 (可以是分布荷载、 集中力和集中力偶)和自身的重力(通常可以看成 均布荷载)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受弯。在承受这种外 力的情况下,三种主要构件的轴线由直线变成曲 线。 (三)受剪作用 受剪作用主要是用在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建筑
- 44 -
区、平川都有。当地人所以要碹这种窑洞,主要原因 是因为窑洞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这种窑洞,又可 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全砖碹成的窑洞;二是全部 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洞; 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这几种 窑洞,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是在平地上 盖的窑洞房。
图 1 圈椅扶手榫卯结构连接图[8]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山西民居在其建筑风格上有着自己 的特色,这些与山西当地的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 系。
第一,由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为世界最大 的黄土堆积区之一。黄土厚 50~180 米, 气候较干 旱,有着良好的地质条件,“梁”和“峁”组成的黄土 丘陵为修筑土质窑洞创造了条件。窑洞的顶部主要 考虑到受弯作用。
业出版社,2009. 〔6〕/view/30073.htm. 〔7〕/craft/craft-c.htm. 〔8〕/a0_24_61_010000000
00000119086133394924_jpg.html.
山西的建筑不仅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风土人 情,而且在建筑结构和建筑特色上也大大显示出了 山西人民的智慧和能力。 — ————— ———— —————— — —— 参考文献: 〔1〕 王 金 平 等 . 山 西 民 居 [M]. 北 京 :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社,2009. 〔2〕 朱 向 东 等 . 晋 商 民 居 [M]. 北 京 :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摘 要:本文主要从山西民居的不同分类方法和受力特点的角度来分析山西民居。分类方法介绍了两 种,一种是根据形式不同分为窑洞和平房,另一种是根据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土质结构、砖石质砌体结构、 木质结构及混合结构。受力特点主要包括受压、受弯和受剪三种作用。
关键词:山西民居;分类;受力特点 中图分类号:TU3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231(2011)12-0044-03
一、概述 提起中国民居建筑,向来有“北在山西,南在安 徽”之说。山西省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晋商宅院可 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体现了山西民 居甚至北方民居的精华,同时,它也是晋商 500 年 兴衰史的见证。山西民居涉及到的一砖一瓦、一石 一木,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晋商 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 其实不仅仅晋商宅院,整个山西的建筑风格都有着 自己的特点,体现了山西的文化特色。 二、山西民居的分类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文化都十分丰富,但 是民居的形式是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相契 合的,具体有如下几种分法: (一)根据形式,山西的民居可以根据地域不同 分为窑洞和平房 1.窑洞主要分布在晋北、晋西北地区,又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在黄土高原的土落差较高的地势下挖 进去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山区比较多。挖进去的窑 洞一般是一明两暗。在挖进去的窑洞中,又可分为 几种情况:一种是挖进去后在墙壁上抹上一层白 灰、盘上炕便居住下来的。当然门窗要用木框架做 成,上面糊纸安玻璃。另一种便是在挖进去的窑洞 内砌上一层砖,然后抹灰、盘炕、上门窗居住的。还 有一种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 窑洞的。 第二种,是用砖石砌成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山
以圈椅扶手的连接为例,如图 1 所示。基本做 法:两片榫头相搭接,同时榫头上的小舌伸入另一 榫头的槽中,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口中部 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 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动即可。在 榫头连接处,垂直于扶手轴线方向,即沿横截面方 向受到剪切作用;沿着轴线方向,两个榫头的横截 面上受到挤压作用。
在山西,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木质结构是应县木 塔。应县木塔,也叫应州塔、释迦木塔、应县释迦塔。 该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 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塔建造在 4 米高的台基上,塔高 67.31 米,底 层直径 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 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 5 层 6 檐,各层间夹设暗层, 实为 9 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 6 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 24 根柱子,内有 8 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 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 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 3000 立方,约 2600 多 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 重庄严。
第二,当地的粘土为烧结砖和烧结瓦提供了良 好的原料。因此,在山西民居中砖砌体的平房占大 多数,而这类砌体结构中的屋面均为烧结瓦。而砌 体结构的房屋主要受力特点是受压。
第三,太行山自然景色雄伟壮丽,资源十分丰 富。这里林木茂密,有着全国的重要林场,所以,为 木质结构房屋创造了物质条件。木质结构中的连接 方法主要为榫连接,榫连接主要是受剪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