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感情真挚

合集下载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顺序合理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顺序合理

写作导引版记叙文写作基础之顺序合理写作目标写记叙文,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是很关键的。

只有把写作顺序安排得当,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叙述才能条理清楚。

写作时,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本着服务于文章结构的完整和条理性,服务于文章的生动性原则,需要选择不同的写作顺序。

要注意,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会让读者产生“空山新雨后”的感觉。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常用的是前三种。

顺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记叙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与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人入胜。

插叙对文章的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技法精讲一、根据文章立意,选择写作顺序。

二、初学写作者适合运用顺叙的写作方法,把事情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楚明白,能使读者感到自然有序,线索清晰。

初学写作者在使用顺叙的方法时,必须注意材料的取舍和叙述的详略,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显得平淡,乏味。

顺叙只适用于叙述情节简单的事件,对于头绪比较多或比较复杂的事件,往往要配合其他叙述方法,才能把事情交代清楚。

三、运用倒叙的写作方法,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千万不能不看内容,只追求形式的创新。

运用倒叙的写作方法不要光为了倒叙而倒叙,而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和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有必要的文字过渡,衔接要自然,否则就会脉络不清,头绪混乱。

四、在运用插叙的写作方法时,要根据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需要,插入相关的叙述文字。

待到插叙结束后,就应该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插叙和倒叙并没有绝对的分别,有时候插叙部分和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无关,只是为了对上文说过的话加以诠释、说明,或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下文的意思,先作一些交代,不得不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一段话进去。

五、运用补叙的写作方法,必须使其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对全文起烘托作用,产生令人振奋的效果。

补叙和插叙有相似之处,都对文章中心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延伸版 忌选材造作内容空洞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延伸版 忌选材造作内容空洞

写作延伸版 忌选材造作内容空洞写作目标  “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华丽,它引以为豪的是内容,不是虚饰。

”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个写作的真谛:文章的美决定于内容的美。

可是大部分同学作文时却很容易出现文章内容不充实的情况,会出这种情况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积累不足,空洞无物。

  学生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材料过于陈旧贫乏,写作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即使拼凑出来,作文内容也是平淡、枯燥,满篇假、大、空。

  2.选材不善,主次不分。

  写记叙文时,由于叙述多件事且无主次详略之分,导致所有内容都不具体充实;议论则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典型事例和精确的理论依据,或者只是论据的简单罗列,未加入自己的深刻感悟。

  3.雕琢不够,枯燥无味。

  只是简单地叙事,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叙述没有中心,东拉西扯,使得故事不完整;议论空泛,只罗列名人名言或事例,缺少自己的见解;列举或编造虚假事例,缺乏典型性。

  技法精讲  永远的铃声  □王焜昱  (题目改为“永远的问候”,这样更有助于表达主题。

而且,浓浓的亲情从题目中就能散发出来。

)  虽已入冬,可这几天仍阴雨连绵,增加了一丝寒意。

(开篇比较好,用环境描写来渲染一种气氛,为下文爷爷的电话埋下伏笔。

但是,入冬的天气应该是冷的,我们不妨在“增加了一丝寒意”前增加一个“更”字,这样,更合乎情理。

)  “丁零零……”电话响了。

“喂——”我拿起电话,“焜焜啊,这几天冷空气南下,要注意保暖啊。

”(在对话中,要渗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应加入对爷爷话音的描写,让人产生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  “爷爷,这几天我们要进行期中考试,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

”“你……你妈妈在家吗?你要听她的话,这么晚了就别出门了。

”“好的,爷爷你就别操心了。

”我准备搁下电话。

  突然,我听到听筒那边的爷爷的声音:“唉,今天吃完晚饭想下楼去走走,不小心滑了一下……咳,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延伸版 忌记叙描写百曲同调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延伸版 忌记叙描写百曲同调

写作延伸版忌记叙描写百曲同调写作目标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有同学很难把记叙和描写区分开来,或是单纯记叙缺少生动的描写,或是记叙描写混乱,百曲同调。

其原因都可归结为没有分清各种表达方式的功用,不能加以适当应用。

记叙文中的记叙主要用来叙述事件的原委始末,写出人物活动的过程,把人物和事情概括地介绍给读者。

对于记叙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理清记叙顺序,只有这样,才能叙述得条理,文脉才会清晰。

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大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我们看一篇记叙文能不能打动人,跟有无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息息相关。

如果文章通篇都是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写亲身经历过的事,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我们写文章好比旅行,那么其中的记叙就是旅行中的“浏览”,而描写就好比是旅行中的“驻足观赏”,如果我们只是匆匆走过,而没有用心观察周围的美景,就无法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要想让文章动人,就必须在记叙中插入必要的描写,尤其是能激发读者情感、引起读者共鸣的细节描写,要让其成为抒发感情的聚焦点。

技法精讲捕蝉曲□刘思佳盼望着,盼望着,快乐的暑假终于到来了。

(开篇写出了对暑假的盼望之情,模仿朱自清的《春》,缺乏新意。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捕蝉了。

(简洁的叙述引出下文,若能加点细腻的描写,文章会更生动。

)我和哥哥带着长长的竹竿,顶着炎炎烈日的烘烤,踩在火炕般的大地上,向那片丛林进发了。

树叶反射着正午的阳光,我们放慢了脚步,把竹竿从肩上卸下,垂直了手臂握在手中,避免竹竿打到树叶,惊走林蝉。

进了树林,就觉得林里与林外是两个世界——一边是烈火,一边是海洋。

可是,蝉鸣声把人的耳膜震得轰轰响,辨不清是哪儿的声音,铺天盖地直灌耳朵。

哥哥在一棵树旁停下了,放下手中的竹竿,取下背包,蹲下了。

我也慢慢凑了过去。

哥哥把一团白乎乎的东西粘在竹竿上。

(文章的题目是“捕蝉曲”,此处在写捕蝉的准备活动时,可再详细些,把这一动态过程写出来)只见他慢慢把竹竿往上伸,伸到了叶间,看不见了,只有一团白影隐隐晃动着。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延伸版 忌结构华而不实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延伸版 忌结构华而不实

写作延伸版忌结构华而不实前车之鉴老师,我想对您说□吴小明尊敬的老师:您好!我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对您说,可我又不知如何开口。

但不说,我内心又十分痛苦。

一年来,我们的关系日趋紧张,我想您一定也有同感。

我今天要说这些事就是想请求您的理解。

(本段有点啰唆。

)3月10日(这种小标题的形式不周正,给人一种结构不严谨的印象。

)这一天,数学课上我睡觉了。

我知道我不对!可是,学习委员张海也睡觉了。

您对我们的评价却让我不明白乃至对您产生了恨意。

您还记得您当时的话吗?“大家看,小明学习时间都在睡觉,这怎能学好?再看看人家张海,睡觉也在学习!”老师,我学习是不如张海,可是您的一番话却让我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老师我还不信了,他张海睡觉就一定是在学习吗?老师,我尊敬您,但我不理解您!4月8日课间操时,我没有及时赶到操场。

您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我责骂了一顿,我现在想起都觉得委屈。

因为,那天我们教室里的桌子很乱,我担心做操后,同学们快速返回会碰倒桌椅,就把它们摆好了。

老师,您为什么不给我解释的机会呢?老师,您难道认为您的学生就那么坏,是有意旷操而让您受学校的扣分吗?老师,这件事让我更加不理解您啦!6月10日初三班快要中考了,您的压力肯定很大。

但令我不解的是,您怎能把烦躁发泄在我们这些初一学生的身上呢?那天我与赵磊抬水时,我们也不明白木棍会突然中断而跌坏了水桶。

我们是没有及时扶住水桶,但我们也被溅了一身的水呀!您怎能认为是我们有意折腾坏的呢?老师,要不是听说您带的中考班工作压力大,我当时就想问您个为什么。

尊敬的老师,这些事这些话压在我的心里已经很久了。

我原本不想同您讲的,但为了您以后不再轻易误解学生,也为了我能得到您的理解,我还是要说。

老师,请您理解一点:我们差生非常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关爱。

祝好!(此处改为“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更好些。

)您的学生:小明2010年6月15日误区警示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人们对其结构方面的研究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气象,但具体在写作中却由于一味求新,易导致形式不能为内容服务。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叫《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这本书里呀,有好多好多精彩的故事。

比如说,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子找朋友的经历。

小兔子一开始总是孤零零的,它找呀找,碰到了好多小动物,有的小动物嫌它跑得慢,有的小动物觉得它太胆小。

小兔子可伤心啦,但是它没有放弃,终于找到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的好朋友。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就像“春天来了,花儿笑了,小草伸了伸懒腰”,读起来是不是特别美?
而且呀,读了这本书,还能让我们学会怎么写作文。

它会告诉我们怎么把一个事情说得清楚明白,怎么把一个人描写得活灵活现。

小朋友们,快去读一读《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吧,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本很棒的书,那就是《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书里有好多有趣的文章,就像有一篇写了一个小朋友去游乐场玩的事儿。

他坐了摩天轮,从上面往下看,感觉自己像一只小鸟在飞。

还玩了碰碰车,和其他小朋友碰来碰去,笑得合不拢嘴。

还有一篇文章写了秋天的公园,金黄的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红红的枫叶像火苗在燃烧。

读了这本书,我们能学到好多好多写作文的小窍门。

比如说怎么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怎么让我们写的东西更吸引人。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翻开《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延伸版 忌中心含混主旨不明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延伸版 忌中心含混主旨不明

写作延伸版忌中心含混主旨不明写作目标很多同学写作文总是“目中无题”,导致行文扣题不紧,做不到根据文题的“题眼”与命题的意旨来确定行文的重点,安排文章的布局,充实凸显主旨的内容,从而使得文章内容不丰厚,主旨不鲜明,意蕴不深刻。

具体表现为:1.未审清文题,没有明确写作重点。

作文要想出彩,反复扣题,突出中心是关键。

2.铺陈叙事的描摹不生动。

比如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要细腻刻画,大事铺陈,反复渲染,掀起全文的高潮,使之成为全文动情的亮点。

3.句子的运用上没有反复凸显主题。

在文章主体的各段落里运用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点明题目,形成反复,彼此呼应,相互勾连,便能旗帜鲜明地凸显文章的主旨。

技法精讲希望在前方等着你□张舒颜希望就在前方,梦想插上翅膀,我们飞向太阳,期待着蓝色的梦想,为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飞翔!班级篇(这种小标题不醒目,不生动,不足以凸显文章的主旨。

)班长在讲台上慷慨陈词:“同学们,加油呀!还有三个星期就要一检了,打起精神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于是,课堂上,大家踊跃发言,不耻下问。

课后,少了大家的嘈杂声,却多了一些研讨声,宿舍里,少了一些讲话声,多了一些写字看书声,大家走路似乎都更快了些,我们本着“为班级争光”、班级荣誉属于大家的精神而奋发图强,因为我们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本段没有紧扣文题加以议论点化。

)操场篇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已经到了,瞧,那个如脱缰的野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正是我们班的长跑健将——小A。

凭着他的恒心和耐力,一步步地冲向终点,我们的拉拉队也不甘示弱,加油呀!小A加油!你是最棒的,那声音波涛澎湃,一浪高于一浪,Oh,我们赢了,小A 终于第一个冲到了终点。

(本段中的细节描写不到位,中心不突出,不能传神地表现小A的顽强拼搏精神。

)于是,我们的教室里又多了一张醒目的奖状,我们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本段同样缺少巧妙点题的议论句子。

)宿舍篇“听说了没,又要评比文明宿舍了。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

写作导引版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写作目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制成一件合体的、漂亮的外衣。

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增强文章的魅力。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身临其境;写人时,神形皆备,让人如见其人;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感染力量。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能做到把围绕主题所选取的材料先在心中反复酝酿,尽量立体化,如一幅美图出现在脑海中,再用恰当的语言、灵活的方式描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必定会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而这“恰当的语言”的使用,“灵活的方式”的采用则是本专题训练的重点。

技法精讲一、语言要有画面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文字作画。

朱自清在评价孙福熙的散文时说:“他的文几乎全是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

人家说‘诗中有画’,孙先生是文中有画;不但文中有画,画中还有诗,诗中还有哲学。

”(《山野掇拾》)朱自清自己的散文更是如此,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一文中的片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多么鲜明的一幅春花图啊,真是可感、可触。

我们作文时也要有作画的意识,脑海中应有清晰的画面。

二、语言要有流动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流动的。

要想使你的作文语言流丽清脆,让读者读后感觉像吃了一口甜脆的鸭梨那样,感到清脆爽口,就要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这样,才能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种流动感体现在作文中,就是用字要稳,表达方式和句式运用要灵活,要使每句话都像钉子钉在木头上那样铁定准确,又像一股清新的流水一般自由,流畅。

作文周刊(七年级 读写强化版)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表达方式运用好

作文周刊(七年级 读写强化版)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表达方式运用好

写作导引版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表达方式运用好写作目标1.在写作记叙文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在文章中主要是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描写则是具体刻画人物,抒情是指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议论是指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写作记叙文时,只用记叙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够的,要想使记叙文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表达方式的运用必须做到正确合理。

记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必须做到条理清晰,叙事明白。

描写是对记叙这一主要表达方式的“添枝加叶”,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情味。

而为了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饱满,这就需要议论和抒情了。

技法精讲在记叙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穿插使用的。

下面举一个例子:北方的春天,不过略露了露脸,夏天也没站多久,便和大雁匆匆去了南方。

十一月,领导同意耿玉亭出院了,同时给他换了房子,批准刘桂芬长期在家照顾他。

两个人坐在家里,对国家毫无贡献,却吃社会主义?这样的活着,丈夫不愿意,桂芬不愿意。

下了的决心,要是没有行动,那不成了骗人又骗己?大庆人从不干这码事!于是,两岁的孩子送到亲戚家里寄养,退掉了国家给的护理员。

(《离不开你》)这段文字主要叙述耿玉亭出院后的情况。

第一自然段写春天和夏天的时光过去得快,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第三自然段,作者既用自己的口吻,也用人物的口吻,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人物对于人生意义的认识,抒发了活着就要为国家作贡献的革命感情,议论和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种出自人物口吻的议论和抒情,实际上又是对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的最生动的描写。

这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具体运用技法:一、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导引版记叙文写作基础之感情真挚
写作目标
新课标要求七到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因此,初中学生作文要强调一个“真”字。

就是说真话、诉真情。

说真话,就要写真事、写实事,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说假话、套话,不胡编乱造。

诉真情就是写真情实感,写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写作,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亲情、友情,写乡土情、师生情。

不必限定什么重大严肃的主题或热门话题,也不要把情感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是作文的大忌。

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因此,同学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务必要做到感情真切。

技法精讲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来源于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人。

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作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三、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

虽不能说凡是具体的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服。

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

人,主要是姓名、年龄、相貌、性格、职业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

四、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的。

写作时,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味。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要用生活语言,正确、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五、露潜在意识。

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非常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潜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在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

因此,要想使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在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六、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

这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的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做呢?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范文引导
(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满分作文)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一考生
我曾以为,我可以冷漠,可以置身事外,但我似乎做不到。

今天,他们又吵架了,原因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们吵得很凶,从房里一直闹到大厅。

我站在一旁,像是在看一场已经看了几百遍的电影,想关掉,却找不到按钮。

同一场电影,同一个结局。

爸爸摔门而走,妈妈窝在沙发上哭,弟弟妹妹躲在阳台上的黑暗角落,可以想象出他们紧咬下唇、努力不发出声来的样子。

生在这种家庭,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这是上天对我的磨砺与考验吗?能换一种方式吗?
翻出电话簿,打了个电话给爸爸,告诉他回家来有事和他商量。

看着眼前坐在一起却不相问候的两个人,我的心突然开始下沉,以每秒一千米的速度坠落深渊。

整理好情绪,我平和地说:“你们离婚吧,这样不累吗?”他们愣了一下,似乎不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但从他们震惊的眼神中我依然可以看出,他们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

我突然笑了起来,很夸张的那种。

妈妈看见我突然的笑,不知所措,顷刻后冲着我离去的背影连喊了两声,我没有理会,直冲出家门。

外面下着淅沥的小雨,像我哭泣时的泪水,无声无息,却能渗进心里,冰冻整颗心。

已经十二点了,这条繁华的街道此时也只剩几个醉酒的人与蜷缩在大楼角落里的流浪汉了。

我走了很久,却总在原地打转。

我一直在想,他们太自私了,因为相爱,想在一起,却因为无法相处,而让彼此都成了受害者。

他们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我努力甩了甩头,想抛开一切烦恼,但它们却像纠缠在一起的头发,千丝万缕,无法解开。

不觉间,我走到了一座电话亭旁。

亭子的另一边蜷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

我掏了掏口袋,只有一枚硬币,那是从今天早餐中省下的零钱。

把钱塞进投币处,然后拿起电话想拨号,脑袋却一片空白。

原来,我的朋友是如此的少,唯一记得的只有妈妈的号码。

“喂,是你吗,孩子?”那边传来的是妈妈沙哑而焦急的声音,“快回家吧。


眼泪突然落下,摔在地上,碎成几十瓣。

我只不过是一尾不小心跳到岸上的鱼,皮肤被晒得干裂,迫切希望有一朵浪花把我拉回大海。

原来,我坚强的外壳下是一颗如此脆弱的心。

原来,我那么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

爸爸妈妈,你们能给我一个幸福的家吗?
推荐理由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个与十几岁年龄不相称的懂事早熟的孩子的内心所承受的“生命之重”,读来不禁让人动容。

这篇文章叙事具体,通过细节描写真实地写出了“我”的言行举止,“我”的所感所想。

“我”被磨炼得可以冷静地打电话给父亲,平和地劝父母离婚;在淅沥的雨中走上街头,见到了几个醉酒者、流浪汉,还有电话亭旁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电话那头妈妈的呼唤,刹那间才让“我”发现了自我——原来我冷漠、平静的外表下是一颗脆弱的心,那里藏着一份对幸福的家的渴望。

作者在文章中展现的自己冰冷的心,相信会引起读者深沉的思考。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情感真实,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佳作示范
一个真实的故事
□陈莉莉
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请你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

因为,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题记
年华似水,岁月如梭。

一转眼,我已由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女。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事情都一如秋日林间的落叶一般飘零,只留给我模糊的背影,但有一件事我却一直铭刻在心。

(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自然引出下文。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入选了学校的舞蹈队,那年的元旦联欢晚会我参加了舞蹈《庆丰收》的演出,小演员们的家长也应邀到大礼堂观看演出,所以我的母亲也陪同我一起去了。

演出非常成功,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问母亲:“你知道舞台上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母亲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知道。

”我感到非常奇怪,就追问道:“我是哪一个呢?”母亲说:“左边第四个。

”我更加惊奇了,本来嘛,舞台上共有十个大头娃娃,服装、头饰都一模一样,连动作也被教练调教得如出一辙,母亲是怎么认出我的呢?母亲看出了我脸上的狐疑,便对我说:“在台上,你的手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快结束时我看见左边第四个人微微甩了甩手。

你平时被东西扎着时就是这个样子。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观察细致,突出她对女儿的爱)我愣住了,小小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我悄悄地低下了头,看着母亲牵着我的那只手。

我暗想,如果有十位母亲同时伸出一只手,我能辨认出哪一只手的纹络是属于我的母亲的吗?(通过母亲的言行反思自己,说明“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儿女的爱和母亲的爱的出发点、延伸线与着落面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是母亲,是纯净的海,而我们只是小小的船,永远也驶不出她的海域。

(通过议论,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母爱的深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请你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

因为,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总评
母爱无声,滋润心田。

“以情动人”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过描写恬适而又感人的生活细节,刻画出了母女间真挚、无私、朴实的人间至情。

在真实委婉的叙事中,以小见大,融情于事,将真挚、伟大的母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结尾的议论,寥寥数语而旨意尽达,凸显出“寸草心、三春晖”的母女真情。

“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一语,乃是作者对母爱的真切感悟,字里行间充满感激,富于韵味。

此文可以给中学生作文一个重要启示:写记叙文,一定要动情,只有自己动情,才能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