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大肠主要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大肠分泌黏液保护黏膜
大肠黏膜能够分泌黏液,保护黏膜不受食物残渣的刺激和 损伤。
大肠蠕动促进排便
大肠通过蠕动将粪便推向肛门,促进排便,维持肠道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食管
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部。
小肠
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并将 其输送到血液和淋巴系统。
肝、胆囊和胰腺
分泌消化酶和胆汁,帮助 消化食物。
消化系统的功能
01
02
03
消化食物
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如 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以便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吸收营养
通过小肠绒毛吸收食物中 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 葡萄糖、脂肪酸和矿物质 等。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9-2人 体的消化和吸收
目录 CONTENT
• 消化系统概述 • 人体的消化过程 • 营养物质的吸收 • 消化系统疾病与健康 • 消化系统的自我保护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负责咀嚼食物,初步消化 淀粉。
胃
主要负责消化食物,通过 胃酸和酶的作用将食物分
解。
大肠
主要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消化不良治疗
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 心理治疗等。
胃炎
胃炎定义
01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胃炎原因
02
胃炎的原因可能包括饮食不卫生、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
等。
胃炎治疗
03
胃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定义
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肠道健康的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 合征等。
大肠分泌黏液保护黏膜
大肠黏膜能够分泌黏液,保护黏膜不受食物残渣的刺激和 损伤。
大肠蠕动促进排便
大肠通过蠕动将粪便推向肛门,促进排便,维持肠道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食管
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部。
小肠
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并将 其输送到血液和淋巴系统。
肝、胆囊和胰腺
分泌消化酶和胆汁,帮助 消化食物。
消化系统的功能
01
02
03
消化食物
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如 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以便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吸收营养
通过小肠绒毛吸收食物中 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 葡萄糖、脂肪酸和矿物质 等。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9-2人 体的消化和吸收
目录 CONTENT
• 消化系统概述 • 人体的消化过程 • 营养物质的吸收 • 消化系统疾病与健康 • 消化系统的自我保护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负责咀嚼食物,初步消化 淀粉。
胃
主要负责消化食物,通过 胃酸和酶的作用将食物分
解。
大肠
主要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消化不良治疗
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 心理治疗等。
胃炎
胃炎定义
01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胃炎原因
02
胃炎的原因可能包括饮食不卫生、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
等。
胃炎治疗
03
胃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定义
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肠道健康的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 合征等。
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ppt课件

总管大量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成分为胆盐、 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最有消化意义的是胆盐,其作 用是:①加强脂肪酶的活性; ②乳化脂肪; ③促进脂溶性
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 (二)小肠内的消化液 肠液:呈弱碱性,pH值7.6。成人每日分泌1-3L。小肠液中
易地接受食物而不引起胃内压力的增大。 紧张性收缩:使胃腔内有一定压力,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 协助推动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 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物以适合小肠消
化和吸收的速度向小肠排放。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 淡黄色、透明酸性液体,pH为0.9~1.5 ,成人每日分泌
(2)胃仅能吸收酒精、少量水分和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
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
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 生理意义。
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
一、吸收部位
因消化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各部位被消化的程
度和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异,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差异 很大。 (1)口腔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但有些药物,如硝 酸甘油含在舌下可被口腔粘膜吸收。
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此外还常混
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 作用: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
质。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四、大肠 无重要消化活动,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贮存残渣。 大肠液:少量碱性液体,pH值8.3-8.4,主要成分为黏液蛋 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 • 大肠内容物受细菌的分解作用。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 与植物纤维素分解。如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对蛋
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 (二)小肠内的消化液 肠液:呈弱碱性,pH值7.6。成人每日分泌1-3L。小肠液中
易地接受食物而不引起胃内压力的增大。 紧张性收缩:使胃腔内有一定压力,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 协助推动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 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物以适合小肠消
化和吸收的速度向小肠排放。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 淡黄色、透明酸性液体,pH为0.9~1.5 ,成人每日分泌
(2)胃仅能吸收酒精、少量水分和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
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
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 生理意义。
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
一、吸收部位
因消化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各部位被消化的程
度和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异,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差异 很大。 (1)口腔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但有些药物,如硝 酸甘油含在舌下可被口腔粘膜吸收。
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此外还常混
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 作用: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
质。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四、大肠 无重要消化活动,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贮存残渣。 大肠液:少量碱性液体,pH值8.3-8.4,主要成分为黏液蛋 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 • 大肠内容物受细菌的分解作用。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 与植物纤维素分解。如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对蛋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分两大类:消化道及相连的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和 肛门七个部分。 消化腺:消化腺又分两部分(大消化腺和小腺体) 大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 胰腺 :分泌胰液 肝脏 :分泌胆汁
小消化腺——胃腺:分泌胃液 肠腺:分泌小肠液
食物消化的四个过程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由外界摄 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的来源。以满 足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 陈代谢活动的需要。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及排泄是食物用以 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热能需要,构成机体在消化器官内进行分解的过程,称 为:消化。 也就是说把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变成小分 子,把复杂的分解成简单的,不溶性的变 成为可溶性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器官进入血液循环的 过程,称为吸收。 消化和吸收是相辅相成的,是紧密联系 的过程。
排泄:消化和吸收后,不能消化的食物残 渣.水和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 为排泄。
一:人体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外界摄入的食物进行 物理和化学性的消化,消化分解的产物通 过消化道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由血液 循环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供给细胞利用。 不能被吸收利用的食物残渣,则由消化道 的末端排出体外。
吸收过程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有物理和 生理两个方面, 物理的有:过滤,扩散,渗透等作用 生理的过程主要是小肠壁上皮细胞膜的 主动运输作用。
糖类(碳水化合物):以单糖的形式在小 肠内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经门静脉送到肝 脏,储存于肝脏或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 身,供各身体组织利用。(一般葡萄糖和 半乳糖吸收最快,果糖吸收较慢)
蛋白质 胃蛋白酶 多肽 肠肽酶 氨基酸 肠蛋白酶 胰肽酶
运动生理学课件消化吸收与排泄

改善消化酶活性
运动能够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食物的消化过程,有助于提高 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调节胃酸分泌
适量的运动能够调节胃酸分泌,维持胃肠道的酸碱平衡,有助于 预防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合理运动对营养吸收的改善
提高营养素吸收效率
运动能够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提高吸收效率,有助于更好 地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吸收营养
从消化分解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氨基酸、单糖、脂肪 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供身体细胞使用。
排泄废物
将消化后无法吸收的食物 残渣和废物排出体外,保 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道
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和其他 消化器官。
小肠
主要负责吸收营养,并继续进 行化学消化。
口腔
负责物理破碎食物,并开始消 化过程。
改善肾脏功能
运动能够改善肾脏功能 ,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 出,有助于预防尿路感 染和肾脏疾病。
调节水分代谢
运动能够调节身体的水 分代谢,维持水平衡, 有助于预防水肿和脱水 等健康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胃
主要负责化学消化,通过胃酸 和酶分解食物。
大肠
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并最终将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运作机制
机械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食道的输送 ,将食物物理破碎成小块。
化学性消化
通过胃酸、酶和其他化学物质 将食物分解为可被身体细胞吸 收的小分子。
吸收
营养物质从消化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来,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 液或淋巴系统,供身体细胞使 用。
促进肌肉合成代谢
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合成代谢,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身体对蛋白 质等营养素的需求。
调节能量代谢
运动能够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食物的消化过程,有助于提高 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调节胃酸分泌
适量的运动能够调节胃酸分泌,维持胃肠道的酸碱平衡,有助于 预防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合理运动对营养吸收的改善
提高营养素吸收效率
运动能够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提高吸收效率,有助于更好 地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吸收营养
从消化分解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氨基酸、单糖、脂肪 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供身体细胞使用。
排泄废物
将消化后无法吸收的食物 残渣和废物排出体外,保 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道
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和其他 消化器官。
小肠
主要负责吸收营养,并继续进 行化学消化。
口腔
负责物理破碎食物,并开始消 化过程。
改善肾脏功能
运动能够改善肾脏功能 ,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 出,有助于预防尿路感 染和肾脏疾病。
调节水分代谢
运动能够调节身体的水 分代谢,维持水平衡, 有助于预防水肿和脱水 等健康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胃
主要负责化学消化,通过胃酸 和酶分解食物。
大肠
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并最终将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运作机制
机械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食道的输送 ,将食物物理破碎成小块。
化学性消化
通过胃酸、酶和其他化学物质 将食物分解为可被身体细胞吸 收的小分子。
吸收
营养物质从消化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来,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 液或淋巴系统,供身体细胞使 用。
促进肌肉合成代谢
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合成代谢,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身体对蛋白 质等营养素的需求。
调节能量代谢
第9章 消化、吸收与排泄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9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0
21
一、肾脏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与血液循环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2
二、尿液的生成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滤过膜的通透性 和滤过面积
有效滤过压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3
二、尿液的生成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2020/5/6
25
三、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一)肾脏在保持H2O平衡中的作用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6
三、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二)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7
四、运动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1.尿量 2.运动性蛋白尿 3.运动性血尿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6
二、吸收
(二)小肠吸收的特点
小肠
粘膜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微绒 毛
小肠
环形 皱襞
和淋巴管;食物在小肠停留的 时间较长;食物在小肠已被消
化为小分子物质。
绒毛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7
二、吸收
(三)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第九章 消化、吸收与排泄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

微绒毛 细胞内 分泌小管
向胞质内凹陷形成。腔面有
许多微绒毛。 微管泡系统:即管泡状的滑
面内质网。
功能: 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微管泡 系统
3.颈黏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含黏原颗粒,分泌 酸性黏液。 4.未分化细胞:可分化成其 它三种胃底腺细胞。 胃内分 泌细胞
5.胃内分泌细胞:与肠道的
2. B细胞 占75%,分布于胰岛中
央。 功能:分泌胰岛素 (insulin),可降低血糖
。
3. D细胞
占5%,分布于A、B细
胞之间。
D细胞
功能:分泌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能抑制的腺,占体重的2%。有很多重要的生 理功能。 一实质性器官,表面覆有致密结缔组织被膜。 结缔组织从肝门深入肝实质,将肝分成50-100万 个肝小叶。
泡心细胞
小叶内导管
闰管
(二)内分泌部
即胰岛(pancreatic islet)
为散布于腺泡之间的
岛状细胞团。每个胰
岛由数个至数百个内
分泌细胞组成。细胞 主要有A、B、D三种 细胞。
胰岛
A细胞
1. A细胞
占20%,分布于胰岛周 围部。 功能:分泌高血糖素 (glucagon),可使血糖 升高。
B细胞
固有层: L.C.T 黏膜肌层:一层,厚,纵行平滑肌
黏膜下层:L.C.T,含食管腺(黏液腺) 上段:骨骼肌 肌层:内环外纵
中段:骨骼肌 + 平滑肌
下段:平滑肌 外膜:纤维膜(L.C.T)
五、胃(stomach)
消化管的膨大部分。分为
贲门、胃底、胃体及幽门
四部分。 功能: 暂储食物,初步消化, 下排食糜,部分吸收。
人体的消化吸收

(四)胃的消化作用
胃是膨胀能力最强的器官,由三个部分组成:胃底、 胃体、贲门幽门。
胃细胞:每天分泌200ml分泌物 PH:1.5-2 胃分泌物的主要成分: 盐酸—水解少量的蛋白质,造成酸性环境,活化酶和
激素。 胃蛋白酶原—盐酸激活后水解蛋白质 胃凝乳酶—凝结乳中蛋白,延长消化时间(成人胃液
1、机械性消化又称物理性消化:是指人体通牙齿、 咀嚼、胃肠蠕动、磨碎、混合和转运食物的过程。
2、化学性消化:主要由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 脂肪酶、肠脂肪酶唾液、胰淀粉酶、蔗糖酶、麦 芽糖酶一系列的酶来完成。
3、微生物消化是指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食物 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微生物的消化主 要发生在大肠部位。
在胆囊中(300ml)排出量与食物成分有关。
胆汁的性质:深黄绿色液体 胆汁的成分: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 胆汁并不与脂类共同转移,有些物质被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
肝脏,并经过胆进入小肠,又被小肠吸收,然后再被肝分泌出 来。
胆汁的作用:能溶解和吸收膳食脂肪,并帮助排泄一些废物, 如胆固醇和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
从小肠内的容物进入盲肠、开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逐次将水分 和无机盐等吸收,就变成了固体的粪便。当粪便被蠕动进入直肠 时,通常相当于25-50毫升粪便积存时,就可引起便意。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是将大分子的物质变成低 分子的物质,其中多糖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 分解成脂肪酸、单酰甘油酯等。维生素与无机盐则在消化过程中 从食物的细胞中释放出来,过小肠黏膜进入血循环。
于成年人食物通过胃的速度为4-6h.
肠与十二指肠处;胰脏所分 泌的消化液通过胰脏管直接进入小肠,1000-2000ml/d
第九章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
其他营养
3.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 小肠内表面有皱 襞 ,皱襞上有小肠绒毛,这些结构使吸 1.小肠很长,约5-7米。是身高的 3倍。 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吸收营养。 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扩大了 600倍。
大部分的甘油、脂肪酸
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A.口腔
B.胃
C.肝
D.小肠
用嘴吸蛇毒,施救者会中毒吗?
二、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 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2、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 拌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 分解的过程
二、食物的消化
化学性消化的帮手:酶
运动员为了比赛成绩,他们吃的必须是营养均衡的 食品。可是人体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构成的,那些大 块的食物是怎么进到我们体内的呢?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组成
唾液腺 口腔 咽 食道 消 化 腺 这是右边 肝 这是左边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 化 道
胰
唾液腺
口腔 咽 食道
消 化 腺 肝 胃 小肠 大肠
3. 胃对食物只具有物理性消化作用,没有化学性消化 作用。 (× )
用嘴吸蛇毒,施救者会中毒吗?
被毒蛇咬伤的人 如果施救者有口腔溃疡 蛇毒是一种蛋白质 .牙周炎的话也会出现轻微中毒症状。
• 目的:说明小肠结构特点。 • 器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剪刀、鸭小肠等。 • 指导: 1、剪开一段鸭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 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2、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 伸展开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皱襞和绒毛。 • 讨论:小肠的皱襞、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 吸收功能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
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 生理意义。
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
一、吸收部位
因消化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各部位被消化的程
度和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异,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差异 很大。 (1)口腔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但有些药物,如硝 酸甘油含在舌下可被口腔粘膜吸收。
节律性分节运用:由小肠环状肌的舒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蠕动: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进,由环状肌完成,但速度缓慢。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 (二)小肠内的消化液 小肠内的消化液主要由胰液、胆汁及肠液组成。
胰液:无色、无臭的弱碱性液体,PH值为7.8-8.4,可中和
糖类的吸收
• 单糖是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吸收的主要形式。
• 单糖的吸收不是简单的扩散而是耗Q 的主动过程,通过小
肠上皮细胞膜刷状缘的肠腔面进入细胞内再扩散入血。 • 因载体蛋白对各种单糖的结合不同,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 也就不同。 • 单糖的主动吸收需要Na+存在,载体蛋白与Na+和糖同时结
合后才能进入小肠黏膜细胞内。
易地接受食物而不引起胃内压力的增大。 紧张性收缩:使胃腔内有一定压力,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 协助推动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 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物以适合小肠消
化和吸收的速度向小肠排放。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 淡黄色、透明酸性液体,pH为0.9~1.5 ,成人每日分泌
口腔内的消化主要是机械性消化, 少量的化学性消化。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成分:日分泌量1000~1500ml,水分占99%有机物有粘蛋 白,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无机物有Na-、k+、氯化物等。 唾液的生理作用: • 湿润口腔和清洁口腔;
• 润滑食物便于吞咽;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二、尿液的排泄 (二)尿液的形成和重吸收
滤过膜
血浆
原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选择性重吸收
终尿
肾脏功能正常时,可通过测定尿液中成分的变化,来推测机
体的物质代谢和营养状况。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三、汗液的排泄 汗液是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在皮肤表面以明显的汗滴形式 排泄水分而引起蒸发散热的一种形式。
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细胞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同时也 利于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参与碳 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 (二)小肠内的消化液 胆汁:金黄色或橘棕色的弱碱性液体,味苦,成人每日分泌
0.5~1升。非消化期贮存在胆囊,进食时由肝脏及胆囊经胆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一、粪便的排泄 (一)粪便的形成与成分
分解蛋白质 细菌 (腐败式分解)
食物残渣
分解糖及脂肪
发酵膳食纤维
(发酵式分解)
成分:食物残渣、脱落的消化道细胞、细菌、有机体代谢后 的废物、重金属等。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一、粪便的排泄 (二)粪便的排泄
便意和排便反应
受意识控制 抑制 便秘 损害健康
构特异性。易化扩散还具有饱和现象。
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
二、吸收形式 (二)主动转运 营养素必须逆着浓度梯度的方向穿过细胞膜,这一过程称为
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需耗能量及载体协助。物质主动转运中的载体是一 种脂蛋白,它具高度特异性,所以各种物质吸收的速度便不 相同,以几种己糖为例,吸收速度依次为:半乳糖>葡萄糖> 果糖>甘露糖,而戊糖又慢于己糖。
• 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与脂肪的水
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进一步聚合为脂肪微粒,通 过胆盐微粒“引渡”到小肠黏膜细胞的刷状缘,以扩散 方式被吸收。
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
• 小肠和大肠的各个部位都可吸收无机盐,吸收速度取决于
多种因素:载体、pH、饮食成分等。
水分的吸收
• 小肠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在吸收其它物质过
(2)胃仅能吸收酒精、少量水分和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
等。 (3)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 面大:表面积大 • 组织多:平滑肌、神经丛、毛细血管、淋巴管等 丰富 • 体长:有充分的吸收时间 • 酶多:有胰液、肠液等消化液
胃
小肠
绒毛
毛细血管 淋巴管
• 单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被吸收后 进入血液,经门静脉入肝脏,在肝内贮存或参加全身循环。
蛋白质的吸收
•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段。未经分解的Pro 一般不被吸收。 吸收机理与单糖相似,是主动吸收,需Na+的参与。
脂肪的吸收
• 脂肪经胆盐乳化在十二指肠中在胰液、肠液和脂肪酶消
化作用下水解为甘油、自由脂肪酸、甘油一酯及少量甘 油二酯和未消化的甘油三酯。
第一章 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
本章内容:基本概念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营养素的吸收
代谢物质的排泄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消化、吸收
及排泄的概念,掌握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
营养素吸收的方式,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消化(Digestion):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Absorption):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
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排泄(Excretion):吸收后的营养素在体内参与代谢,会产
生一些代谢物,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消化系统:按功能可分为消化道与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由不同的消化器官相延续而成,
• 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与脂肪的水
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进一步聚合为脂肪微粒,通 过胆盐微粒“引渡”到小肠黏膜细胞的刷状缘,以扩散 方式被吸收。
脂肪的吸收
• 脂肪经胆盐乳化在十二指肠中在胰液、肠液和脂肪酶消 化作用下水解为甘油、自由脂肪酸、甘油一酯及少量甘 油二酯和未消化的甘油三酯。
第三节 营养素的吸收
二、吸收形式 (三)入胞转运和出胞转运 入胞: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
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移向细胞内的
过程。 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 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移向细胞外的 过程。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人体排泄的四条途径: 气管、支气管及肺脏等呼吸器官的排泄:二氧化碳、水; 皮肤汗液的排泄:热量、水、氯化钠、尿素等; 肾脏尿液的排泄:水、尿素、离子等; 大肠粪便的排泄:胆色素、钙镁等。
呼吸过程中有少量的水分排出,每天为300ml。
• /v/b/31103791293711820.html(肾脏) • /v/b/402778911807500835.html(人体食物消化吸收) • /programs/view/DjP5mgDJZP 8/(1) • /programs/view/bxsz7yQXB1 M/(人的消化系统4) • /programs/view/vULVTmbd9_ 4/ (人体的消化系统15) • /v/b/3217434229306135.html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4)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二、尿液的排泄 (一)尿液的成分与排泄量
水 成 分 固体物
有机物:尿素、肌酐、马尿酸、尿胆素等
无机物:氯化钠、硫酸盐、磷酸盐、钾、铵等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一般为 1500ml。尿量的多少,与水的摄入量和由其他途径所排出的 水量。 正常人的尿液一般呈酸性,PH值介于5.0-7.0之间,受食物 性质的影响。
总管大量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成分为胆盐、 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最有消化意义的是胆盐,其作 用是:①加强脂肪酶的活性; ②乳化脂肪; ③促进脂溶性
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三、小肠消化 (二)小肠内的消化液 肠液:呈弱碱性,pH值7.6。成人每日分泌1-3L。小肠液中
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此外还常混
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 作用: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
质。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四、大肠 无重要消化活动,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贮存残渣。 大肠液:少量碱性液体,pH值8.3-8.4,主要成分为黏液蛋 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 • 大肠内容物受细菌的分解作用。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 与植物纤维素分解。如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对蛋
程。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食物在人和动物体内的消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1)口腔内消化 • (2)胃内消化 • (3)小肠消化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口腔内参与消化的器官主要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唾液腺: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分别为腮腺、颌下 腺和舌下腺。 分泌唾液(淀粉酶)
1.5~2.5升。主要成分有胃酸、胃蛋白酶、黏液、内因子等。
胃酸: • 激活胃蛋白酶原,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 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
• 进入小肠后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胆汁排出, 有助于小肠吸收铁和钙等。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 胃蛋白酶: • 对蛋白质进行简单水解; • 随着ph值升高,会迅速失活,最适 ph 值为2.0。 黏液:
• 溶解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 •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 • 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