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椎间盘交换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O I I d I ( ) 、 …t 、 …j u d g e s p i n a l c o r d f u n c t i o n .VA S s c o r e w a s a p p l i e d t o me a s u r e t h e p a i n d e g r e e o f n e c k .s h o u l d e r a n d
关键词 : 颈椎 ; 颈椎病 ; 人工椎间盘置换 ; O d o m 标准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5 ; R 6 8 7 . 3 ; R 6 8 7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2 8 7 ( 2 0 1 3 ) 0 6— 0 6 0 8— 0 3
Obs e r v a t i on o n t he c ur a t i v e e fe c t o f u s i ng a r t i ic f i a l c e r v i c a l di s c r e p l a c e me nt t o t r e a t c e r v i c al
异位 骨化 、 骨赘形成及假体松动 等情况 。结 果
患者 均获 随访 , 时间 3 0~ 4 8个 月。患者 神经功 能均恢 复满
意。O d o m分 级评 分 : 优1 8例 , 良 2例。脊髓 功能 J O A评分 与术前 比较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颈、 肩
…I l l l I I i m1 ) - l H w 川 | l s X— r a y【 ( 1 me a s u r e t h e p r o s t h e t i c i n t e ve r r t e b r a l d i s c s p a c e a n g l e, c e vi r c a l o v e r - l f e x i o n a n d t a b l e t s t l ( l i v i t y ,1 o o b s e r v e t h e h e t e r o t o p i c o s s i i f c a t i o n,o s t e o p h y t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l o o s e n i n g o f t h e p r o s t h e s i s . Re s u l t s Al l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or f 3 0 —4 8 mo n t h s .T h e r e c o v e y r o f 2 0 p a t i e n t s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w a s g o o d .O d o m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gaea dO o c e n drdo g a ( ryo edn , x n ig l n gt e d gpsin )f l -p rd n dm S a )a io c X- f n ig et d , e adr h bn i oios o o u sl a l l i a b e n t f i n t lw
效还需长期观察 。
B a y r n人 工颈椎 间
盘假体置换 术治疗颈椎间盘突 出症能 明显缓 解患者症状 , 持颈椎 近期正常 活动范 围和生理 曲度 , 维 但远 期疗 关键词 : 颈椎间盘突出症 ; 关节 成形 术 , 置换 , 颈椎间盘假体
中 图分 类 号 : 8 .3; 8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2 7 2 0 )2— 14— 4 R 6 15 R6 7 3 A 10 0 8 (0 8 0 00 0
第 1 月平 均 1. 个 4 1分( 9—1 ) 第 1 月平均 1 . 6分 , 2个 5 7分( 0~1 1 7分 ) 。置换节段 术前 和术后第 1 1 月活 、 2个 动范围分别 平均 是 : 前 77 ( . 。一9 1 ) 术 后 1个 月 5 5 ( . 。~7 8 ) 术 后 1 术 . 。 58 .。, .。 39 .。 , 2个 月 55 ( . 。~ . 。 40 78 ) . 。 。末 次随访 未发现异位骨化 、 体松动 、 假 脱落 、 下沉 和颈 椎生理 曲度 的改变 。结论
刘 国辉 , 张
摘要 : 目的
鹏, 述华, 杨 杜靖 远 , 郑启 新 , 德 皓 , 傅 邵增务 , 陈 东 , 建福 , 飞 朱 肖
探讨 By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 颈椎 间盘 突出症 的临床疗 效 , ra 总结其 手术操 作要点 并分 2 1例颈椎 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 B a 人工颈椎间盘进行颈椎 间盘置换 , y rn 术后常规予 以 所 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 解。术前 和术后第 1 1 、2个月行 J A评 分 ; O 摄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为 尽 可能避 免术 后 不 良并 发 症 的发 生 , 工 颈椎 椎 人 间 盘 置 换 术 ( rf i cria i rp a n , at c l ev l s e cmet i a i c d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手术 方法 及术 后处 理 .
全麻下患 者仰 卧位 固定 , 持 颈椎 中立 位 ( 伸 保 过 过屈位均影 响术后假 体 的位 置及 功能 ) 。取 右侧 颈 中 部横切 口, 胸锁乳 突肌前缘经 颈血 管鞘 与食管 气管 在 鞘之 间分 离组织 至颈前筋膜 , 颈椎 前 部 。C形臂 显露 x线 机透视确认 目标椎 间盘 , 尖刀 和刮匙 切 除病变 用 椎 间盘 , 般 至 两 侧 钩椎 关 节 及椎 体 后 缘 后 暂停 减 一 压 。用球 形磨钻磨 去相邻终 板前缘 的骨 赘 , 表面平 使 整 。用椎 间撑 开棒 逐级 撑 开 椎 间隙 至 85mm, . 用横 向中点定 位仪确定椎 体前缘 横 向中点并 标记 , 将矢状 位楔形定 位器 的弧面 中心对 准横 向 中点 插入椎 间隙 , 确认其 停止柄 与 下位 椎 体前 缘 紧密 接 触 。将 双 通 道 打磨 导 向器安 放合 适 , 固定 在椎 体 上 , 钻 测 深 并 用磨 尺测 定椎体深 度 , 取 相应 长 度 的柱 状 磨钻 削 磨 上 、 选 下椎 体终板 , 用 相应 直径 的盘状 磨 钻 削磨 上 、 椎 再 下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丢失 , 未见 假 体 周 围异 位 骨 化 , 症状 均 明显 缓 解 , 髓功 能改 善 , 脊 J A评 分 由术 前 的 平 均 8 O . 8分 ( —2分 )上 升 至 平 均 1. 71 5 2分 (3 ~7分 )O o 1. 1 5 ;dm评 级 8 例优 , 例 良, 良率 8. 5 优 6 %。置换 节段 7 前屈 、 伸活 动范 围 明显得 到 改善 。 型 病例 术前 、 后影像 学变 后 典 术 区疼 痛 、 感染 等 。 患者 常常不 得 不接 受二 次手 术 。 为解 决异 常应力 化见 图 1 6 -。 作用 于 融合 邻近 节 段 的 问题 。颈 椎人 工椎 间 盘 置 换技 术 应 运而 生 , 已在 临床 取得 一 定 的效 果 【 。我们 于 20 年 1 ~0 9 并 08 O月 20 年 1 月 应用 B yn 工 椎 间盘 系 统 治疗 脊 髓 型颈 椎 病 和神 经根 2 r 人 a 型颈椎 病患 者 1 例 , 5 近期 疗效 满 意 , 总结 报 告如 下 。 现 l 临床 资料 本组 1 例 患者 1 个 颈椎 节段 , 中男 l (1 节段 )女 5 7 其 O例 1 个 , 5 ( 个节 段 ) 龄 3一 5 ;4 为 慢性起 病 , 程 2 7 , 例 6 ; 年 l5 岁 1 例 病 ~ 年 另 图 1 3显 示 : 56椎 间 盘 突 出症 术 前 x线 片 及 MR — 颈 / / 1 为外伤 诱发 。查 体 : 例 以颈髓 受 压表 现 为主 , 例 合并 神 经根 性 3 症状 , 除运动 神经元 性 疾病 。 排 术前 J A评 分 为 7 1 分 , O — 2 平均 8 . 8 分 。 前影像 学资 料 : 组 患者术 前均 行 X 术 本 线和 M I R 检查 。 x线平 片显示 受 累椎 间隙 高度均 无 明显丢 失 ,部 分病 例病 变节段 椎体后 缘存在轻度 的骨赘增 生 ;相 邻两个 椎 间隙 同时受 累者 2 , 个椎 例 1 间隙受 累者 1 例 。 3 颈椎 动态 x线 片显示 , 受累 节段均无 明显不稳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0例临床分析

颈椎 曲度、 置换节段功 能活动 度、 置换节段 上下位椎体 椎 间隙高度得到保 持。 假 体未见下沉 或偏 移,未见异位骨化 。 结论
颈 椎人 工椎 间盘 置换 术在 维持节段运 动功能 的同时, 可 取得 良好 的神经减 压效 果 , 人 工椎 间盘 置换术 的短中期疗 效 是令
人 满 意 的。
、
my e l o p a t h y c 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l O c a s e s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现状_王剑敏

3.1 Bryan假体 Bryan假体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
颈椎间盘 。 该假体由 2个钛合金外壳和聚氨酯髓核 构成 , 类似于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产生于上 、下金属 壳与核之间 。假体上下终板接触面有钛微孔喷涂层 以利于骨长入实现生物固定 , 上下终板之间是人工 髓核 , 为高分子复合材料 , 具有耐磨性 , 最外层是由 具有半透膜性质的材料组成 , 连接上下终板 , 将髓核
定 , 使其既保持良好的微动 , 又有较好的稳定性 。 其 内藏微动式立体化设计 , 使假体成为一整体 , 置入过 程为整体一次性置入 , 在标准化置入器械及试模引 导下置入十分方便简捷 ,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 该 假体已通过美国 FDA认证 , 在欧洲通过了 CEMARK 认证 。 Pimenta等 [ 14] 进行了为期 1年的研究 , 于 53 名患者植入 82 个人工颈椎间盘 。 术后 SF-36测量 指标均明显提高 , 术后 1周 80%患者取得非常好的 效果 , 术后 1个月即上升至 90% 。 3.5 其他类型的假体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国外 Katsuura、Matsuzki 及国内阮狄克等学者先后展开了新鲜冻存同种异体 椎间盘移植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阮 狄克等[ 3, 4] 报 道了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 5 年疗效观察结果 , 认为 除了轻度的椎间盘变性 , 能够保持脊柱的活动和稳 定性 , 所以是一种治疗椎间盘变性的有效办法 。 但 此技术目前主要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存在同种异 体椎间盘来源问题 , 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 。
颈椎人工椎间 盘置换术 (artificialcervicaldisc replacement, ACDR), 亦称颈椎间盘成形术 (cervical discarthroplasty, CDA)。 随着人工髋 、膝关节置换术 取代了导致关节功能严重丧失的髋 、膝关节融合术 , 且腰椎人工椎间盘广泛 、成功运用于临床 , 为了解决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由于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 失所造成的相邻节段的过度运动和应力集中而导致 相邻节段退变加速 ,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医务工 作者投入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之中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3 P tir , u k F,c n ie ,ta. ai ttl ic e lc me t ci ia a d a iga hc l e ut fe n v rg olw— f 7 . uze M F n J S h ed r e 1 Ch rt oa ds rpa e n :lnc l n rdo rp ia rs l atra a ea e flo up 0 l  ̄ s
yas ] u pn ,0 6 1 ( ) 13 15 er[. rS ieJ2 0 ,5 2 :8 — 9 . JE 4 u D,u n D C o H,ta. tretba i l gat gi iea nm d l] l to ,9 7 3 7 1— 6 .L k K R a K,hw D e 1ne r rlds al r i n a bpd la ia moe[. i Or p 19 ,3 :3 2 . I v e c of n l JC n h 5 u D,u n D L S e aFeh f zn itretba ds lga igi ie a a i l moe[ .pn ,0 3 2 ( )8 4 80 .L k K R a K,u D ,t 1 rs r e ne r rl i a or t na bp d nma d l] ie2 0 ,8 9 :6 — 7 . . o v e cl f n l JS
失败 。 们正 在进 一步研 究 运动 功能是 否会 因解 剖结 构 的重建 而得 到恢 复 。 我 第二 , 至少 4 %移 植椎 问盘 0 的髓 核 在 5年 后 随访 磁 共振 检查 T 2像 呈高 信 号 , 现 了 间盘 的正 常代谢 及 水合 作用 。除此 之 外 , 体 临床
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人 工椎 间盘 的 非融合 作 用将 被认 可。 幸的是 。 多针 对颈椎 椎体 间固定 融合后 相邻 节段 应 力 变化 的 生 不 诸 物力 学测试 结 果并 未得 出相 同结果 。载荷 控 制与位 移控 制试 验模 式 下所反 映 出的相 邻节段 应 力状 况相 差甚 远 。 加上 试验 条件 与试验 方 法不 同等 因素所 造成 的影 响 , 得 生物 力学研 究 结果仍 然存在 不 确 定 再 使 性 。迄今人 们 还难 以根 据 生物 力 学研 究结 果对颈椎 椎 体 间融合 术和 颈椎人 工椎 间盘 置换 术 的利弊 和优
科 医生寻求技 术 改进 的 重要 途径 。 颈椎人 工椎 间盘 置换术 正是在 上述 背景 下被 设计 并产 生 出来的 。 无论 较早 问世 的半 限 制型 假 体 B y n ds. 是 后 来 出现 的 限制 型 假 体 P o S- 从 设 计 理 念上 都 试 图最 ra c 还 i rd C C. i 大限度地 模拟 正 常人 体 颈椎 间盘 的形 态与 功能 。 2 颈椎 椎体 间融 合的 生物 力学 测试 结果
维普资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 0 8年第 1 8卷第 1 期 C ieeJunlfS i n hn s o ra pn ad o e
C r 2 0 ,o. , o1 od,0 8 V 1 8 N . 1
5
雹
对 颈 椎 人工 椎 间盘 置 换 术现 状 的认 识 与思 考
椎 间关 节) 动功 能 的作 用 ; 运 不尽 相 同之 处在 于 : 更 重要 的使命 是要 防止 既往 由于颈椎 椎 体 间 融合 所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什么是颈椎病?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长期低头工作者、头颈部活动量大等容易患颈椎病。
通过非手术治疗对大部分类型的颈椎病症状均能缓解,但同时也存在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
下述情况者需考虑手术治疗:(1)经长期非手术疗法无效、且严重地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2)神经根型颈椎病:剧烈疼痛、影响睡眠与正常生活者(3)脊髓型颈椎病:走路踩棉花感者;(4)其他型:如因骨压迫与刺激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保守疗法无效者。
什么是颈椎间盘置换?
颈椎之间通过椎间盘连接起来,当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引起颈椎病时,将病变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切除,解除对脊髓、神经根等周围结构的压迫,然后在椎间盘部位植入自体骨或填充有自体骨的融合器从而使相邻椎体达到骨性融合。
全椎间盘置换术(total Intervertebral disement,TDR)的设计在于保留运动、避免融合术的缺陷并允许患者很快恢复日常活动。
在颈椎
应用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引起患者症状的局部病灶之后恢复椎间盘高度和节段运动。
第二个目的就是保留颈椎相邻节段的正常运动,这在理论上可以预防以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変这一问题。
颈TDR可以避免取骨区并发症,还可以避免诸如假关节形成,颈椎前路钢板相关问题以及颈椎制动的副作用。
哪些患者适合接受颈椎间盘置换术?
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保守
治疗无效,节段位于颈3-胸1之间,不超过3个节段,没有下述禁忌症者均可考虑。
禁忌症包括:急慢性全身、脊椎或局部感染;系统性或代谢性疾
病,骨质疏松,骨软骨病及严重的骨质丢失;内外科伴随疾患可妨碍
脊柱手术的疗效;椎管狭窄、神经根性颈椎病;影像学显示严重的关
节突关节病变或退变、节段不稳、脊柱畸形、滑脱大于25%;妊娠
肥胖、药物依赖、吸毒或酗酒、不配合者;对内置物材料过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