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2018高考历史专题三中外工业化

中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一.专题含义工业化是经济近代化的体现,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二.专题涵盖的知识(一)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1.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①代表国:英美法德等②实现方式: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
③资金来源:通过殖民掠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④基础状况:人才、资金、技术雄厚。
⑤特点:从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开始。
⑥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⑦结果:英法、美德相继成为工业强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电气时代”,促进世界整体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2.社会主义工业化①代表国:苏联②实现方式: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完成。
③资金来源:国家调配资金,以牺牲农业、轻工业为代价。
④基础状况:相对薄弱。
⑤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⑥结果: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导致了农轻重比例失调,成为制约经济建设发展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3、近代中国工业化——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略)4、新中国工业化①前提: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②背景:与实施一五计划相同。
③起步:一五计划实施(1953——1957)。
④曲折发展:(1957——1978)历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化建设,但由于我党对自身错误的纠正和政策调整,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大庆油田建成,电子、航天、原子能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
⑤进入新时期(1978年后)历程: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稳步向工业化迈进。
⑥发展原因:a、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b、中共正确领导。
C、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d、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f、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
G、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
⑦制约因素:基础薄弱;环境污染;农业发展水平制约;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提高;技术人才缺乏。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事件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事件有哪些在漫长的世界历史长河中,经济事件如同璀璨繁星,照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
其中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
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英国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能源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大大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工厂不再依赖于水力或畜力,而是依靠煤炭燃烧产生的蒸汽动力。
纺织业、钢铁业等行业迅速发展,商品产量大幅增加,成本降低,价格下降,商品开始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新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
新大陆的发现也是影响深远的经济事件。
15 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随后欧洲国家开始了对新大陆的殖民和开发。
这一事件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
欧洲人将农作物、家畜带到新大陆,同时从新大陆带回了玉米、土豆、烟草等作物。
这些新物种的引入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农业结构和饮食结构。
新大陆的金银矿产资源被大量开采,大量的金银流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新大陆的开发也为欧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1944 年,44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固定汇率制度得以确立。
这一体系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美元危机频繁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在 1971 年解体,但它在战后初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经济史第十三章 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一、法国大革命前的经济改革
在杜尔阁被免职之后,内克接任财政总长。内克不再关 心制度改革,一心解决财政问题。18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政 府也进行了工业化的尝试,但是它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却陷 入技术革命的误区,专注于引进英国的技术和机器,聘请 英国的工厂家和技术工人。法国的棉纺织工业高效地模仿 英国模式。1790年前后,法国已经有几家巨大的纺纱厂。 但是很多投资建厂的人因为市场狭小和资金短缺遭到失败 。
一、法国大革命前的经济改革
杜尔阁的改革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遭到
各方面的抵制和反对:僧侣与贵族不肯纳税,官
吏不肯减俸,包税人不肯放弃自己的权利,农民
对麦子自由流通不理解,常常发生暴动,高等法
院对他的法令每加抵制,许多权贵围攻他。由于 路易十六昏庸无能,1776年5月杜尔阁被免职。
第二节 法国的工业化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二、瑞士的工业化
瑞士也是较早开始工业化的国家, 它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很快就自行 走上了技术革命的道路。到19世纪上
半期,瑞士完成了工业革命。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二、瑞士的工业化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为瑞士扫除了 封建束缚。法国的入侵加速了各个州统一的进程,
贸易起着关键的作用。瑞士处在欧洲的中心,
是个内陆国,如果没有对外贸易,瑞士的工
业革命是不可想象的。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二、瑞士的工业化
总体来看,瑞士在工业化进程中没有
发生任何严重的社会问题或动乱,城市
没有出现日益扩大的现象,财富分散在
广大中产阶级手中。瑞士的工业化是世
界上进行得最轻快的工业革命。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世界经济史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俄国1861年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改革中农民缴 纳的赎金成为俄国工业革命的重要资金来源。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小商品生 产阶段、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和机器大工业阶段。
第三节 德国的工业化
一、关税同盟 背景 (1)德意志各邦经拿破仑战争后,被迫都进行了一些改
革,废除了农奴制。 (2)国家组织十分松散,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3)48道关税和入市线,使得国内的交通麻痹 普鲁士首先进行关税改革 ,完成经济统一的重任。 1819年各邦分别组织了不同地区的关税同盟,有南部关税
第四节 俄国的工业化
一、工业革命的准备 17世纪上半叶,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机器在个别部门的使用,可
看做是工业革命的准备阶段。17世纪后半叶,俄国出现了类似手工 工场的大规模作坊。 18世纪,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实行鼓励和扶植手工工场的政策, 使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 19世纪上半叶,法令正式允许把农奴劳动应用于工业中,政府实行保 护关税、币制改革、兴办专门工业学院等一系列有利的政策,使工 场手工业得到很快的发展。 在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俄国的个别工业部门运用进口机器设备, 开始了机器生产。 但直到1861年以前,手工作坊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法国大革命前的经济改革 杜尔阁对法国经济的改革。 主要的改革措施: (1)整理财政。 (2)开放麦禁,任谷物在国内自由买卖。 (3)限制行会与废止徭役。 (4)希望实行纳税公平的原则,规定不管业主是
否为特权者都一律缴纳地产附加税。 杜尔阁的改革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遭到各
方面的抵制和反对 ,1776年5月杜尔阁被免职。 精品文档
林,而且还要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在整个19世纪,法国工业都表现出资金来源紧张
【人类经济万年史—196】德国工业化

【人类经济万年史—196】德国工业化德国工业化德国继19世纪50-60 年代的工业高涨之后,从1870年初起,工业又出现跳跃式增长。
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3年,工业生产提高了4.6 倍。
其中,生产资料生产上升了6.5 倍,消费品的生产上升了2.4 倍。
从德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来看,1860-1870 年仅为2.7 %;1870- 1880年上升为4.1 %;1880-1890 上升为6.4 %;1890-1900 年为6.1 %;1900-1913年间仍达4.2 %。
德国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英、法两国,仅次于美国。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中,重工业和一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特别迅速。
1870-1913 年的43年间,煤产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30 万吨,增长了7 倍多;生铁产量从140 万吨增至1680万吨,增长了11倍;钢产量从20万吨增至1770万吨,增长了近87.5倍。
1913年德国的煤产量次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三;钢和铁产量都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
作为重工业基础的煤、铁、钢的迅速增长,对整个工业的增长起了巨大的作用。
机器制造是德国工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从19世纪90年代起发展特别迅速,其中发电机的制造和造船业的发展尤其突出。
1895-1910 年期间,电机产值从7800万马克增至3.68亿马克。
德国的造船业是在全国统一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1872年在不来梅创建了第一家造船厂' 韦泽尔' 股份公司,1878年又在汉堡建立了第二家造船厂' 布洛姆- 福斯' ,此后,在基尔、斯台汀等地相继建立船厂,从而使商船吨位迅速增长,1870年为98.2万吨,1900年194.2 万吨,1910年300万吨,1914年为510 万吨。
这时,德国的造船业不仅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还接受国外订货。
在重工业的发展中,德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占有突出的地位。
欧洲近现代的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

欧洲近现代的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近现代欧洲的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改革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在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机械化工业经济的转型,这种变革影响深远,至今仍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基础。
本文将从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欧洲工业革命的启示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欧洲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这个时期的英国是一个帝国和海洋霸权,工业生产不断上升,人口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繁荣。
18世纪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资本和技术的发展和工人数量的增加。
这个时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火车、工厂和矿山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经济提供了支撑。
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为工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机器生产,工人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次生产可以生产出大量的产品,这是传统手工生产无法达到的。
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也为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经济结构。
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转变为机器和工厂生产,资本主义得以兴起。
大量的工业产品被制造出来,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工业革命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工业化带来的就业机会和高效生产让很多人变得更加富裕,而底层阶层的劳动条件恶劣、工资低廉和生活状况恶劣的问题也愈演愈烈。
工业革命的强劲推动了性别、种族、阶级和地理的不平等现象,引发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工业革命伴随的市场化的发展相似,欧洲也经历了由封建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程。
封建主义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生产方式,经济生产在封建领主的家庭经济中进行,商品交换的范围和方式也受到了严格限制。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封建主义的特点开始逐渐褪色,市场经济开始显现。
从18世纪中叶到下世纪中叶,欧洲的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指基于市场交易和价格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
世界经济史与工业化财务知识分析(PPT39张)

罗马帝国的繁荣与衰落
第三章 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
第一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第二节 希腊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希腊化世界的经济 第四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第五节 罗马帝国经济 第六节 罗马帝国的衰落
第一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古代西方经济形态的起起源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
希腊大殖民运动
城邦奴隶制经济
第
1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第
4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一、早期罗马的社会结构 贵族 矛盾 斗争 赛尔维乌斯·土利乌斯改革 百人团 库里亚很快消失 平民
矛盾 斗争
新贵 骑士
第
4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结论 二、奴隶经济的发展
通过长期的对外侵略和掠夺战争,罗马奴隶的数量大大增加,奴隶
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这就使罗马经济成为典型的奴隶制经济。
奴隶的来源:
手工业
不少城邦的手工业很发达,并且在公元前5世纪时达到相当高的
水平。
雅典在公元前6世纪成为希腊的手工业生产中心。
特点:
雅典的手工业规模都不大,但分工精细。 奴隶占有制小作坊是希腊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但使用 奴隶的作坊主有时同奴隶一起劳动。
第
2节
希腊的经济发展
二、商业与对外贸易
国内商业
通过陆路进行的内陆和城邦之间的贸易规模不大,也 不占主要地位。
主讲:XXX
世界经济史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篇 古代世界经济 • 第二篇 中古世界经济 • 第三篇 资本主义的兴起 • 第四篇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第五篇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 第六篇 战后世界经济
第三章 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三、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英国工业化 美国工业化 德国工业化 日本工业化 韩国工业化
1、英国工业化 、
世纪60年代 ①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 年代,迄今工业化过程已经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 世纪 年代,迄今工业化过程已经200 多年; 多年;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从纺纱、织布、印染, 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从纺纱、织布、印染,陆续发展 为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在蒸汽机应用后, 为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在蒸汽机应用后,棉纺织业有了巨 大发展; 大发展; 世纪中叶, ③18世纪中叶,在蒸汽机动力应用中,机器制造业得到发展, 世纪中叶 在蒸汽机动力应用中,机器制造业得到发展, 进入机器制造机器时代;而后进入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铁 进入机器制造机器时代;而后进入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铁 海运); 路、海运 ; 世纪30年代末 ④19世纪 年代末,英国基本完成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 世纪 年代末, 全面进入大机器工业进程; 渡,全面进入大机器工业进程; 此后,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大力发展煤气、 ⑤此后,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大力发展煤气、 电力、机械、汽车。二战后重工业成为英国主导产业(石油 石油、 电力、机械、汽车。二战后重工业成为英国主导产业 石油、 化工、航空、电子等领域); 化工、航空、电子等领域 ; 传统轻纺工业发展趋缓,资源落后型产业发展受到抑制(钢 ⑥传统轻纺工业发展趋缓,资源落后型产业发展受到抑制 钢 煤炭)。 铁、煤炭 。
5、韩国工业化 、 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 ①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是工业水平较高的发展 中国家; 中国家; 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化革命 ②从20世纪 年代开始进行工业化革命,工业化进程 世纪 年代开始进行工业化革命, 历时30年左右 是迄今工业化时间最短的国家; 年左右, 历时 年左右,是迄今工业化时间最短的国家; 最初以食品、纤维、皮革、 ③最初以食品、纤维、皮革、服装等产业为工业发展 方向; 方向; 世纪70年代进入重化工年代 ④20世纪 年代进入重化工年代,重点发展钢铁、造 世纪 年代进入重化工年代,重点发展钢铁、 汽车、金属、电子、石油化工、水泥等; 船、汽车、金属、电子、石油化工、水泥等; 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工业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⑤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工业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后,保护农业的做法得到延续 (2)工业发展迟缓又反过来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存在 (3)地产的升值使农民更加珍惜自己的土地,拿破仑法典保障 农村的小土地所有制,规定农民的既得权利可以永久保持。这些 因素加强和稳定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主讲:XXX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世界经济史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篇 古代世界经济 • 第二篇 中古世界经济 • 第三篇 资本主义的兴起 • 第四篇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第五篇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第十三章 欧洲•大第陆各六国的篇工业战化后世界经济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Hale Waihona Puke 瑞士等小国工业化的特点(3)48道关税和入市线,使得国内的交通 麻痹
普鲁士首先进行关税改革 ,完成经济统 一的重任。
1819年各邦分别组织了不同地区的关税 同盟,有南部关税同盟、北部关税同盟 和中部关税同盟。
在普鲁士的努力下,全国性的关税同盟 于1834年元旦成立,采取了温和的保护 工业的政策,订立了盟约。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四、工业化的展开
法国废除了大陆封锁政策,恢复了与英国的经济 联系,大量的技术设备、技术人才流入法国 。
纺织业 是采用机器最快、最广泛的部门。 法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煤、铁不能自给。1815 年后国家支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2 第 节 法国的工业化
五、国际经济地位的下降
普法战争失败,不仅使法国丧失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而且 还要支付大量战争赔款。赔款所造成的资金短缺越来月 验证,影响到法国工业的发展。 投资者对工业部门的投资活动普遍谨慎,而感兴趣的是 海外市场和国内有政府背景的交通运输业。 总之,普法战争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战 争、政变与动乱不断,虽然工业化仍然在继续推进,但 是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是落后了。
3 第 节 德国的工业化
二、工业 基础
德国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工业 革命的迹象,当时主要的工业部 门有麻纺织业、毛纺织业、冶金 业和交通运输业,其中交通运输 业的发展最引人注目。
到1840年,比利时已经成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工业国之一。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1 第 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二、瑞士的工业化
瑞士工业化的背景 (1)拿破仑战争对瑞士封建制度的扫除。 (2)特殊的国家管理体制。 瑞士主要的工业部门是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和钟 表业。 瑞士工业化的进程中,对外贸易起着关键 的作用。 瑞士的工业化是世界上进行得最轻快的工业革命。
造;实行大陆封锁政策 。 (2)改革法国金融制度。 (3)废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其他障碍。 拿破仑的经济政策,保留了大革命彻底破坏封建专治制度的成果, 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和私有产权的发展。 但是政府的保护和鼓励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 了负面影响。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2 第 节 法国的工业化
法国的工业化进程
德国的工业化
重点问题
俄国的工业化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第二节 法国的工业化 第三节 德国的工业化 第四节 俄国的工业化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一般地,小国只要有一两个工业部门发展突 出,就能带动整个经济的飞跃,因此工业化 表现出速度快、代价小的特点。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第二节 法国的工业化 第三节 德国的工业化 第四节 俄国的工业化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3 第 节 德国的工业化
一、关税 同盟
背景
(1)德意志各邦经拿破仑战争后,被迫都 进行了一些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2)国家组织十分松散,仍处于四分五裂 的状态。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第一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第二节 法国的工业化 第三节 德国的工业化 第四节 俄国的工业化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2 第 节 法国的工业化
一、法国大革命前的经济改革
杜尔阁对法国经济的改革,主要的改革措施: (1)整理财政。 (2)开放麦禁,任谷物在国内自由买卖。 (3)限制行会与废止徭役。 (4)希望实行纳税公平的原则,规定不管业
主是否为特权者都一律缴纳地产附加税。 杜尔阁的改革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了 各方面的抵制和反对,1776年5月,杜尔阁被免 职。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2 第 节 法国的工业化
1
大内革克命对前法的国改经革济没的有改动革摇旧的制度,王权、行会牢牢控制着整个经济,掌握新 技术的他棉不纺再织关业心只制是度法改国革经,济一中心的解“决飞财地政”问。题。但是,他希望贵族和教士与 平民一起纳税的做法,同样遭到攻击,最后也被免职。以后的财政总长只能依 靠举债度日。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1 第 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一、比利时的工业化
欧洲大陆各国中,比利时是第一个 开始工业化的国家。
比利时工业化的原因
独立的经济联盟
英国工业革
古老的工业传统 命的影响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1 第 节 欧洲小国的工业化
1 比利时的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对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做出贡献的是英国人约翰·科克里尔。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2 第 节 法国的工业化
(1)小农经济阻碍了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阻碍大机器生产的
发展。 (3)阻碍了国内市场的
发展。
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对法国的工业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2 第 节 法国的工业化
三、拿破仑的经济政策
拿破仑主要的经济政策 : (1)鼓励法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倡使用机器,奖励发明创
18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政府也进行了工业化的尝试 ,专注于引进英国的技术和 机器,聘请英国的工厂家和技术工人。 棉纺织业高效的模仿英国模式。
第十三章 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2 第 节 法国的工业化
二、大革命时期土地问题的解决
1793年雅各宾派发布了三个法令,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大多 数农民分到了土地,法国成为一个小农经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