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度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精选】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山西光村村居文化放异彩梁冬①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落。

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五彩缤纷,耀眼夺目,获名光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11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②有着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20世纪40年代③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

它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④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皆为一百二十丈。

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约四丈,车马可以环行。

东、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子午为轴,南北呼应。

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近似..黄金分割。

竖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意。

⑤西北,乾元门。

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的重要。

东南,照是耀射。

“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

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广汉门。

广者宽大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

光村始建于北齐可排除汉朝说(天河),又可引申为地上的江河。

西南,大武门。

提醒本村后辈,弃燕雀之小志,学有用之大技,干利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⑥“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难事,并不多见。

⑦因此,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⑧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

该院始建于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不论面阔几间,皆用通檩;奇三,整个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奇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或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呼之欲出。

八下说明文阅读八下说明文作文

八下说明文阅读八下说明文作文

八下说明文阅读八下说明文作文在我八年级下学期的学习生涯中,说明文就像一个熟悉又有点儿神秘的小伙伴,时不时地跳出来,给我带来各种挑战和惊喜。

说起说明文阅读,那可真是一场奇妙的知识探险。

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发了一篇关于“太空探索”的说明文。

文章一到手,我就被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种专业术语给吓住了。

“航天器”“轨道参数”“星际物质”,这些词对我来说就像是来自外太空的密码,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硬着头皮开始读,读得磕磕绊绊。

一会儿要停下来查查字典,一会儿又要反复琢磨那些复杂的句子。

但慢慢地,我好像找到了一些窍门。

我发现,说明文其实就像是一个严谨的建筑师,它先给你搭好一个框架,然后再一点点地填充细节。

就拿这篇“太空探索”来说吧,作者先介绍了太空探索的历史背景,从人类最初对星空的好奇,到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再到载人航天的突破,这就像是给整个故事搭好了一个时间的框架。

然后,作者又详细地描述了航天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什么推进系统、生命保障系统,这就像是在框架里填充了一块块结实的砖头。

我开始仔细地分析每一段的主旨,把重要的信息标记出来。

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结合上下文去猜,或者和同学讨论。

慢慢地,那些原本陌生的知识开始在我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

我仿佛能看到航天器在太空中翱翔的样子,能感受到科学家们为了探索宇宙所付出的努力。

当我终于读完这篇文章,做完后面的题目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我发现,说明文阅读虽然一开始让人觉得头疼,但只要你有耐心,有方法,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发现里面隐藏的宝藏。

再来说说八下的说明文作文。

写说明文可不像写记叙文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抒发感情。

写说明文得老老实实、一板一眼,把事物或者事理说清楚。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智能手机的发展”的说明文。

这可把我难住了,我天天用手机,可真要把它的发展历程写清楚,还真不容易。

我先是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了解了智能手机从最初的简单通讯工具到如今功能强大的智能终端的演变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森林是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因此,森林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的两大功劳是吞水吐雨器和吞碳吐氧机。

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是森林被采伐和毁掉,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是使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达森林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森林消失的速度,“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森林消失的程度。

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的生态环境还会出现水土流失、生物物种灭绝等问题。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人类对彗星的观测和发现数量。

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其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当彗星受到外来碎块撞击时,便成为“游子”,并产生美丽的大尾巴。

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摇篮”中的彗星“婴儿”和彗星的形成过程。

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

科学家们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文章第三段主要讲述了彗星释放X射线的原因和关于地球水来源的假设。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这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彗星的形成过程。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相照应。

拭目以待,并期盼XXX”指的是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人们期待着这次探索的结果。

彗星是一种小行星,由冰块、石块等物质组成,绕着太阳运行,当靠近太阳时,会产生美丽的大尾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说明文阅读(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说明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8 说明文阅读★知识划重点★说明文是以解说事物或事理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阅读考点及解题策略:考点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1)看题目(2)在首段中找(3)抓关键词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阅读(八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阅读(八篇)

(一)纬度决定了你什么?础德科学家发现,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基本上纬度越低,身高越矮,而湿热地区是身高最低的地区。

比如,世界上最矮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赤道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其次分布在中美洲和中国广东、浙江、四川等湿热地区,而北部非洲由于其气候非常干燥,所以身高普遍不矮。

随着纬度的由高到低,人的身高也相应地由高到低,这是世界各地的共同规律。

居住在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的人,大多身材高大魁梧,男性平均身高可达178厘米左右;往南到了纬度稍低的中欧国家,身高便有所下降;再往南到了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南部和希腊南部的地中海地域,人的身材便更矮,男性平均身高170厘米左右。

就我国而言,如果留心一下,你会发现,随着纬度的升高,人群的身高出现递增的趋势。

南方人普遍个子矮小,而北方人则个头高大。

气候为什么会影响人的身高呢?这是因为气候影响人体生长的速度和人体发育的时间,如果气候比较暖,人体新陈代谢就快,人体发育早,则人体骨骼生长的时间相对来讲就会缩短,骨骺闭合就早,骨骼生长就会停止,人体就不容易长高。

如果气候比较冷,人体新陈代谢就慢,人体发育迟,则人体骨骼生长的时间相对来讲就会延长,骨骺闭合就迟,骨骼生长时间就会延长,人体就容易长高。

但是也有特例,比如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男子平均身高才一米五。

印度比中国的四川要炎热,但印度人身材比四川山区的汉族要高。

纬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民族性格。

越趋于寒带,阴霾越重的地区,民族性格越严谨、缜密;反之,越是温暖晴朗阳光普照的地区,其居民的性格就越是任性、浪漫。

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人类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物种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人类运用智力创造更适合于自己的环境,相比之下,生活在高纬度的人比生活在低纬度的人要面对更多因为寒冷所造成的不利,这迫使他们在文明化的过程中更为理性,例如爱斯基摩人就被称为“永不发怒的民族”。

我们可以从电影艺术看出这种区别。

高纬度性格表现为严谨、缜密、有序,所以,绝望感就更为强烈;不少德国电影是这样的,还有一些北欧电影也是这样的,比如著名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就以其浓重的终极追问意味,而让人感觉质地十分紧密。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说明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说明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

2020—2021学年下期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练习题1. 阅读《〈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回答下列小题《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可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实用文档八下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分)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①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警测试可疑吸毒司机的有效工具。

②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

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③斯特拉斯克菜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

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

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

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法,早在 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

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起的,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和大规模的过滤。

比如,天花、肝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呼吸中诊断知道。

即使是麻疹,也有一种化学气味。

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

④目前,米尔斯教授正与他的合作人保罗.斯拉文一起致力人造鼻子的开发。

他说这种鼻子将由一系列排列的成分构成.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他说:这种显示将会说正常或者没问题或者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

接着它将有希望识别与其相关的何种疾病,但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恐惧。

他还说:它也许会说你得去看医生了。

但是在医院,它会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说我未曾看到过这种气味,除了患这种或那种疾病的病人之外。

⑤米尔斯认为,制造一种用于实验室和医院的台式机器,而且还是手提式的,这种机器虽谈不上高质量,但必须是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且不带有主观色彩,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都将是准确的。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说明文阅读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说明文阅读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说明文阅读新人教版(一)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①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

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

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

由于水温升高,一般来说水质也会下降。

气候变化对水短缺、水质量以及洪灾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都对水资源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管理较差的水系统在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脆弱。

④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6%,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

南方水多经常闹水灾,北方水少经常闹旱灾。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洪水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3,虽然现有的8万座水库有一定的蓄洪作用,但大部分洪水没有被利用就奔向了大海。

⑤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天然河流的年径流量整体减少。

特别是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辽河流域变化幅度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

⑥气候变化还会使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以增加15%左右。

因而,随着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多,气候变化将加大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和更加突出的供需矛盾。

⑦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增强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雪山、冰川、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让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中持久保存,永续利用。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第②段中“因此”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请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的文体。

它主要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解释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过程等。

因为说明文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所以它以客观介绍为主,一般不表示作者的主张和思想感情的倾向。

同时说明文的语言必须简洁、准确、明白,让人易懂易解。

它主要包含几个要素: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一、抓住事物特征
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

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

我们要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某一事物的全面特征,以便抓住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

例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则主要抓住其手工操作和制作过程中的繁复、精细的特点进行介绍。

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使文章详略不当,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

二、选择说明顺序。

要解释说明一种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才会显得条理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这说明顺序大致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具体讲解如下:
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一件事物。

如我要说明电视机的演变过程。

先介绍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再到90年代的彩色电视机,再到现在的液晶电视机。

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方向位置安排材料,或从左到右,或从外到里,或从局部到整体等来加以介绍。

采用这种顺序一般用在介绍建筑物或者一件具体的事物,或者某一个景点。

如,我要介绍一个建筑物,先从整体来介绍它的情况,再进到里面具体来写每一部分。

逻辑顺序
所谓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组织材料。

如分析说明一种事物形成的因果关系,或分析一种现象,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等介绍说明。

例如我要分析手机的功能,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种功能?它是遵从什么原理?等等。

总的来说,一篇文章选择哪种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的性质来确定。

如实物说明文:具有一定的形体,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知道的具体物品,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说明。

程序说明文:用来说明制作程序、使用程序等,可按制作程序或使用程序来写。

事理说明文:指的是说明某事物的成因、关系、方法、原理等,一般用逻辑顺序。

三、选择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1)举例子。

举出典型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但二者又有区别。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3)下定义。

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本质的一种方法.《看云识天气》中有较多的下定义的语句,例如说明“晕”: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作晕。

(4)分类别。

为了说明一个事物的总体特征,抓住几个关键的特点来说明,就要应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5)列数字。

说明文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常常用数字说话。

这种数字应该是精准无误的,不能凭空想象或估算;如果不能确定其数字,应该加上“大约”“左右”等词。

例如《故宫博物院》介绍故宫宏观布局时使用了不少数字,体会到文章的科学性、严谨性。

(6)打比方。

说明大家陌生的事物时,打个比方,能让读者更容易明白;说明大家并不陌生的事物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也可以打个比方。

例如《中国石拱桥》开篇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通过“虹”的比方,让人在脑海里马上产生石拱桥的大概形象。

(7)引资料。

为了让说明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资料,如名人著述、公式定律、谚语、典故等。

四、运用准确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要求是准确、简明。

(1)语言准确,就是表述符合实际情况或者科学规律,可采用以下技法:①用具体的数据体现准确;②使用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使语言准确,如果不是很准确的,可以用“大约”、“左右”等词语。

(2)语言简明,就是简单明白,尽量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而准确的意思。

作文训练
1、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

不少于200字。

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后,要抓住其特征,也就是中心,然后围绕这中心选择哪些内容?最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条理清楚。

2、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

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

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不少于600字。

提示: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比如一位长辈,他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或技术不太了解,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进行说明。

3、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的变化。

(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3)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