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2

合集下载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中地理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初中地理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了解其陆地面积的变化。

2.了解澳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主要特点。

3.知道澳门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4.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1.重点:澳门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2.难点:理解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相互促进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及自制PPT课件和相关资源;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澳门的图片及旅游景点。

【教学过程】(歌曲导入回望历史)播放视频歌曲《七子之歌》导入本课学习。

简单介绍七子之歌:这是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留学美国时所作组歌中的一首,本首歌曲主要唤起我们对当年澳门曾经屈辱的回忆。

(过渡承转)大家对澳门有多少了解呢?下面请看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读图分析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自然环境特征。

2.结合读图分析澳门地图的变化及原因。

3.运用资料分析说明澳门的主要经济特征。

4.举例说明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

5.举例说明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环节一(自主学习梳理基础)任务一“史说澳门”阅读“澳门回归”片段,完成下列问题:1.澳门曾经被哪个国家殖民占领统治?2.澳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3.查找资料解释澳门区旗、区徽的含义。

任务二“图析概况”读图7-15、7-16、7-18及P51的图7-23,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澳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找出:澳门有哪些组成部分?3.观察:澳门的面积有什么变化趋势?原因是什么?至2010年,澳门面积是多少?拓展延伸:结合资料(见学案)计算:香港及澳门的平均人口密度,比较说明澳门的人地特点?任务三“数析环境”阅读课本“海上花园”内容,及气候数据表(学案上有气候表),完成下列问题:1.澳门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特点如何?2.澳门为什么被称为“海上花园”?任务四“表解经济”阅读课本P50内容及经济数据表(见学案),完成下列问题:1.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哪些?2.澳门经济有什么变化?任务五“图说景点”旅游盘点大PK请各小组结合课本内容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介绍澳门的主要旅游景点。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2、掌握澳门的陆地面积组成、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3、了解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及发展变化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澳门文化的探讨,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从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澳门的地理位置和组成部分2、澳门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难点:澳门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五、教具:多媒体平台(PPT)六、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展示葡式蛋挞,简单讲述其来源与发展,引入新课:1989年英国人安德鲁将葡式蛋挞带到澳门,进行改良后广受欢迎成为澳门著名小吃。

【新授】(一)澳门的历史和设立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并成立为特别行政区。

澳门区旗和区徽中莲花是澳门的区花,五角星象征国家统一,三个花瓣代表三岛,大桥、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特点。

(二)地理概况1、展示澳门地区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澳门地理位置,并与香港进行对比,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西侧,北回归线以南,北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

组成部分: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其中澳门半岛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口。

活动:展示四幅澳门陆地面积变化图,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分析归纳。

澳门陆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变化的原因:澳门陆地面积在不断地扩大,原因是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和当地人民不断地填海造地,如1995年通航的澳门国际机场就是采取人工填海方式建成的。

(三)“海上花园”1、展示澳门市景图,分析澳门被称为“海上花园”原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终年绿树繁花。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doc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doc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面积和居民等地理概况。

能在图中迅速填出: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珠江口、珠海等地。

2.掌握澳门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征,了解澳门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

3.知道澳门的主要经济特征。

(二)能力目标1.通过澳门地图变化以及面积的逐步扩大,让学生了解人民改造大自然的成就。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澳门文化的探讨,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并能论证自己提出的设想。

从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1.通过对澳门特色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要发挥本地特色,坚持走独特的道路,才能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活力。

2.通过对澳门的深层理解,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识记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

五.教学难点理解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及发展变化特征。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歌曲导入,教师播放《七子之歌》。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播放一首歌曲,1999年有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请大大家认真聆听,并认真思考:1,是谁在呼唤“母亲,我要回来了!”2,回来了吗?3,如果回来了,那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学生回答: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教师讲述:1999年12月20日,澳门这个流浪的孩子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首充满深情的歌曲,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心声。

那位同学了解这个流浪儿的身世?由此引出<<澳门回归>>。

学生讨论,教师然后多媒体展示<<澳门回归>>阅读材料,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由于祖国的国力增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澳门回归了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统一,有利于澳门的稳定和发展,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教学目标1.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了解其陆地面积的变化。

2.了解澳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主要特点。

3.知道澳门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北接珠海市,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作为我国的又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历史和经济均具有特殊性。

本节教材包括“地理概况”和“海上花园”2部分内容,知识容量相对较小,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于本条“标准”的说明,请见上一节相关内容。

本节只涉及有关澳门的内容。

由于澳门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不大,因而教材重在说明它的旅游文化特色。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地理概况”部分安排了2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澳门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第2自然段讲述了澳门填海造地及陆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澳门在中国的位置”、“澳门半岛”、“澳门陆地面积的扩展”3幅地图。

为引导学生了解澳门的历史和回归的时间,教材安排了“澳门回归”的“阅读”材料。

在“海上花园”这一部分,教材正文介绍了澳门宜人的气候、幽雅的环境和著名的人文景观,以及目前澳门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多样化特征。

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澳门市景”1幅照片和“大三巴牌坊”1则“阅读”材料。

“大三巴牌坊”材料是对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澳门土地资源紧缺性和当地人民填海造地壮举的认识,教材P.50安排了“活动”1。

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突出表现在旅游业方面,为了落实“标准”要求,并强化学生对澳门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认识,教材P.50安排了“活动”2。

三、教学提纲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与陆地组成2.澳门回归3.填海造地二、“海上花园”1.幽雅环境2.旅游发展3.经济特征四、教学建议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两者“标准”内容相同,地理位置和经济特征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精】《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

【精】《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组成、面积等地理概况,能在图中迅速找出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珠江口、珠海等并能准确填图。

(2)掌握澳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3)知道澳门的经济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澳门旅游特色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要发挥本地优势,坚持走特色之路才能经久不衰的观念。

【教学重点】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澳门经济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澳门回归》(学生观看视频)展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徵过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概况读图,描述澳门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澳门的组成部分及范围。

(学生读图描述)教师明确:地理位置: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与广东省珠海市相毗邻。

组成部分和范围: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陆地面积在不断变化,2010年,澳门陆地面积约29.7千米²。

过渡:澳门半岛集中了澳门的大部分人口,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地。

活动:读图观察澳门陆地面积有什么变化?分析导致澳门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明确:澳门的陆地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当地的人们不断填海造地,使得澳门的陆地面积逐渐扩大。

(二)“海上花园”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和澳门“气温和降水表格图”提问:澳门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明确:澳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2-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2-湘教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互相促进作用”。

由于澳门面积狭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不大,因而教材重在说明它的旅游文化特色。

祖国内地与澳门之间遵循国际经贸活动规则和惯例进行经贸往来,为澳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澳门为内地的改革开放也做出了贡献。

澳门是著名的自由港,博彩业、旅游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地理概况”部分安排了2个自然段正文内容,第1段介绍了澳门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第2段讲述了澳门填海造陆以及陆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澳门在中国的位置”、“澳门半岛”、“澳门陆地面积的扩展”3幅图。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澳门历史和回归的时间,教材安排了“澳门回归”的阅读材料。

在“海上花园”这一部分,教材正文介绍了澳门宜人的气候、优雅的环境和著名的人文景观,以及目前澳门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多样化经济。

教材安排了澳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大三巴牌坊”。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澳门土地资源紧缺性和当地人民填海造陆的壮举的认识,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为了落实“标准要求”,强调了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主要表现在旅游业上。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面积和居民等地理概况。

能在图中迅速填出: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珠江口、珠海等地。

(2)了解澳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主要特点(3)知道澳门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澳门文化的探讨,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并能论证自己提出的设想,从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2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2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澳门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理解澳门的经济特征,气候、环境与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教学重点1.了解澳门的陆地面积组成,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

2.掌握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以及变化发展的特征.教学难点分析澳门的地图变化及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

组成、范围的不断扩大等方面介绍了本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也从澳门的回归、主要经济支柱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等方面介绍和分析了澳门的人文环境。

因本节教材是接香港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在许多方面有共性,为了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材将部分内容省略.如:澳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与香港一致,气候类型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澳门与其相邻的经济特区珠海之间的联系类似香港与深圳的关系。

本节内容重在突出泱门的特色,澳门的人口集中在澳门半岛,澳门的经济支柱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博彩业.而对澳门旅游业的介绍也抓住了它的特点:一是澳门历史较长—现存的历史古迹较多、编者用阅读材料和照片介绍了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在澳门半岛图上也能找到澳门的其他历史遗存.二是澳门自然环境幽雅,终年花繁叶茂,有一海上花园之美誉.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

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

澳门与香港都有“填海造陆的城市扩建工程。

本节教材的最后安排了活动题,通过这些“活动”建议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识图的能力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案一:引导学生复习香港的自然环境特征,或利用“澳门地图”让同学们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概况。

方案二:组织学生欣赏或齐唱《澳门岁月》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和面积组成澳门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这从课本的阅读材料和课本三幅澳门地图的变化中可看出来,说明澳门人民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进行“填海造地"。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而我的灵魂,仍在这里,澳门!通过欣赏主题歌,引导学生进入澳门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二)呈现澳门地理位置及历史通过幻灯片和地图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澳门地理位置和历史,让学生了解澳门的组成部分和历史背景。

三)探究澳门的经济特征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及发展变化的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澳门地图的变化及原因,探究澳门经济发展的历程。

四)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包括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会展之城等方面的特点。

五)探讨澳门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并能结合自己提出的设想。

通过这样的讨论,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六)总结课堂内容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澳门的特色文化和经济发展趋势,树立城市的发展要发挥本地特色,坚持走独特的道路,才能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活力的价值观。

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歌曲,唱出了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儿子的心声。

这首歌曲引出了澳门的历史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历史悠久。

1535年,明朝地方官府辟为外贸港口。

南宋末开始有汉人定居,渐成渔村,属香山县至清代。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也是澳门发展的新起点。

一、地理概况1.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海市,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2.在地图上标注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并标注广东省和珠江口。

3.香港和澳门都临珠江口,香港在东侧,澳门在西侧,香港和澳门都邻内地的经济特区,香港邻深圳,澳门邻珠海。

澳门陆地面积的扩展图显示了澳门范围的变化。

30年来,澳门的范围逐渐扩大,这是通过填海造地实现的。

澳门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填海造地可扩大土地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澳门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理解澳门的经济特征,气候、环境与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教学重点
1.了解澳门的陆地面积组成,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

2.掌握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以及变化发展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澳门的地图变化及原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

组成、范围的不断扩大等方面介绍了本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也从澳门的回归、主要经济支柱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等方面介绍和分析了澳门的人文环境。

因本节教材是接香港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在许多方面有共性,为了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材将部分内容省略。

如:澳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与香港一致,气候类型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澳门与其相邻的经济特区珠海之间的联系类似香港与深圳的关系。

本节内容重在突出泱门的特色,澳门的人口集中在澳门半岛,澳门的经济支柱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博彩业。

而对澳门旅游业的介绍也抓住了它的特点:一是澳门历史较长—现存的历史古迹较多、编者用阅读材料和照片介绍了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

在澳门半岛图上也能找到澳门的其他历史遗存。

二是澳门自然环境幽雅,终年花繁叶茂,有一海上花园之美誉。

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

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

澳门与香港都有“填海造陆的城市扩建工程。

本节教材的最后安排了活动题,通过这些“活动”建议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识图的能力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引导学生复习香港的自然环境特征,或利用“澳门地图”让同学们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概况。

方案二:组织学生欣赏或齐唱《澳门岁月》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

讲授新课
(一)地理位置和面积组成
澳门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这从课本的阅读材料和课本三幅澳门地图的变化中可看出来,说明澳门人民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进行“填海造地”。

结合香港的内容以及已学知识,可让学生做对比:
位置:香港—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澳门—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
组成: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澳门—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人口密度可见澳门和香港一样均属于地狭人稠的地区,因此澳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与香港相同的情况。

1.老师可让同学阅读教材的正文,并设计以下的一组讨论思考题:
2.澳门的经济特点如何?请依照上述方法列出有关香港和澳门经济特点的对比表。

(从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趋势等多方面对比。


参考:
香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贸易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澳门—以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以及服务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

点评:香港整体要比澳门活跃,除了占据重要的地理为知之瓦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也为香港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澳门的经济特征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二)“海上花园”的美誉和经济的发展
1.澳门在16世纪已成为一个国际商业港口,澳门的对外贸易早于香港,为什么经济发展落后于香港?
参考:(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南面和西面有诸岛屏障,风平浪静,适合船队停泊。

最早辟为渔港,在明代海上帆船运输时期,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港口。

到了现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澳门附近海域水浅,国际贸易地位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澳门经济的发展。

而香港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点评:老师在香港和澳门的比较中,可适当补充史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澳门和香港的异同点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既然澳门与香港存在着发展中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澳门将如何发展?(澳门应同香港一样,同内地共繁荣,
加强和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合作。

)澳门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澳门素有南海之滨“海上花园”之称,这里有山,有水,有古老的寺院、教堂,也有20世纪崭新的建筑群,环境幽雅,景致别具特色,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古城。

它也是世界上宗教建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及伊斯兰教建筑林立。

澳门旅游景点众多:氹仔岛有菩提园、住宅博物馆、赛马场;路环岛有黑沙湾、竹湾两驰名海滩和郊野公园;澳门半岛有三大巴牌坊、白鸽巢公园、妈阁庙、大炮台、东望洋山灯塔。

澳门的博彩业吸引了很多旅游者。

澳门是自由港,有“购物天堂”之称。

讨论:
(1)在“澳门半岛”图上找到上述的有关景点。

(2)对比说说澳门和香港的旅游业各有何特色,旅游资源有什么不同?
老师在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可安排小组讨论:对比香港和澳门的地理概况,找出两者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共同点。

通过小组竞赛看哪一组找到的共同点最多。

课后活动:搜集资料,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图案及寓意。

教学后记
教案主要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对比,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通过讨论的方式,有效地督促学生积极查找相关资料,扩充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