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合集下载

感恩之心:让小学生懂得珍惜和回报

感恩之心:让小学生懂得珍惜和回报

感恩之心:让小学生懂得珍惜和回报一、引言感恩之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体现着对他人关爱和帮助的感谢,更反映出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培养小学生的感恩之心,不仅有利于其个人成长和发展,更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感恩之心的重要性1. 感恩是道德修养的基石感恩之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弟子规》中强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告诫我们要孝敬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促使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以善良的行为回馈社会。

2. 感恩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能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

当我们学会感恩时,我们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并对生活充满期待。

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抱怨和不满,那么幸福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3. 感恩是个人成长的助力感恩能够激发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让我们更加关注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

它也能够培养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并不断追求进步。

4.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感恩是一种社会公德,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构建一个充满爱和善意的社会。

当每个人都怀着感恩之心,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和繁荣。

三、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 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尚未定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在这个阶段,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行,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现阶段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薄,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父母、老师和周围人的付出。

这种现象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

3. 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小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教育

小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教育

小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教育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于他们来说,感恩与责任是重要的人生价值观。

在孩子的成长中,教育家和家长都需要重视他们的感恩与责任教育。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教育。

一、感恩教育1. 感恩父母:在小学生的成长中,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也是对小学生最广泛的支持。

众所周知,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是无私的和无条件的。

我们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表达感激之情。

2. 感恩老师:老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孩子的朋友。

老师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成为了孩子心中的榜样。

感谢老师,孩子应该以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3. 感恩同学:小学阶段社交圈子扩大,同学们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是很重要的。

孩子应该学会珍惜友谊,感激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

4. 感恩自然:自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帮助者。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 感谢自然,及时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

二、责任教育1. 教育他们尽责:作为小学生,承担责任是很重要的。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做事负责任是件好事,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逐渐养成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2. 打造一个爱担当的心理:教育孩子们应该珍惜时间,用心做事,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当孩子们担任某项任务时,他们应该尽全力完成工作,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培养自觉性:我们需要养成孩子们独立自主,自觉自愿做事的习惯。

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自己吸收知识,自觉行事。

三、小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教育的方式1. 通过课程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和责任的认识:从小孩子们就应该了解感恩和责任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到感恩及责任的含义,并让他们明白这些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通过讲故事来加深对感恩和守责任的认识:讲故事是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呈现感恩和守责任的理念。

孩子们喜欢听好故事。

通过讲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的行为更趋向守责任,好感恩。

学会感恩 让小学生懂得回报与付出

学会感恩  让小学生懂得回报与付出

学会感恩让小学生懂得回报与付出学会感恩:让小学生懂得回报与付出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让孩子学会回报和付出,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品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明白回报与付出的重要性。

一、正确认识感恩的含义在教育小学生学会感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保他们对感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感恩并不仅仅是口头上说声谢谢,而是一种真正的内心感激和对他人付出的回报。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真实案例等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和理解感恩的含义。

例如,我们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鸟帮助大象的故事。

小鸟为了感恩大象的庇护,每天都会帮助大象清理身上的害虫。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可以明白感恩并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要通过付出回报他人的善意和帮助。

二、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要想让小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至关重要。

共情是指能够理解他人感受、关心他人需求的能力。

通过培养共情能力,孩子会更加关心和体谅他人的付出,从而懂得回报与付出的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互助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一起参观抚养动物的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工作人员对动物的无私关爱。

在接触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询问他们觉得如何回报这些对动物的付出。

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渐渐明白回报的重要性,懂得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三、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为了让小学生深入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

首先,可以组织感恩日,邀请父母或社区的志愿者来校,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感恩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感恩演讲、亲子互动游戏、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感恩的力量。

其次,可以鼓励孩子们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捐赠物品等方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的快乐。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活动,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家庭、感恩社区。

小学生感恩实践教学设计(3篇)

小学生感恩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 知道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人与事,包括父母、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好心人。

2. 能力目标:- 学会表达感恩之情,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向他人表达感谢。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内涵2. 感恩的对象3. 感恩的方式4. 感恩的实践三、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PPT课件、感恩故事卡片、感恩名言卡片2. 学生:准备好向他人表达感恩的方式和礼物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感恩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感恩。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感恩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1. 感恩的内涵:- 教师讲解感恩的定义,通过PPT展示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感恩?2. 感恩的对象:- 列举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人与事,如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上的好心人等。

- 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感恩这些人?3. 感恩的方式:- 教师介绍几种表达感恩的方式,如口头表达、写信、做礼物等。

- 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用过的感恩方式。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分发感恩故事卡片和感恩名言卡片,让学生选择一张卡片,分享卡片上的故事或名言。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表达感恩。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实践活动1. 感恩实践:-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恩对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恩。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感恩实践。

2. 分享交流:-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恩实践经历。

-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继续用行动表达感恩。

(三)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小学生感恩教育教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教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3. 提高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3. 学会珍惜和回报4. 亲社会行为与责任感5. 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含义、意义以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感恩。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

4. 实践操作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关于感恩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活动道具:准备一些用于实践操作的活动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恩故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 讲解感恩的含义与意义:阐述感恩的概念,解释感恩的重要性。

3. 分析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人和事,认识到他们的价值。

4. 讨论如何学会珍惜和回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实践操作:设计一个“感恩行动”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感恩。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的感悟文章,加深对感恩的认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与责任的关系,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具体行动。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七、教学内容:1. 感恩与责任:探讨感恩如何引导我们承担社会责任。

2. 实践感恩: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恩。

3. 感恩的表达:学习如何用言语和非言语方式表达感恩。

4.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景,练习表达感恩的技巧。

八、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感恩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实际操作表达感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内容

小学生感恩教育内容

小学生感恩教育内容一、引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重视孝敬、感恩之道。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品质的重要一环。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将能够理解和感激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并懂得回报和传递正能量。

感恩之心的培养将使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他人的付出,更能体会到荣辱与共、互助共赢的意义。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感恩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重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将明白自己应该承担起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培养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

3. 培养孩子的宽容心态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宽容的心态。

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将学会宽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理解并接纳他人的差异,形成一个友善和谐的互助环境。

三、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1. 学会感激父母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生活的一切需求和关怀。

在感恩教育中,孩子们应该学会感激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家庭作业、感恩日记等形式,让孩子们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并培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行为。

2. 学会感激老师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积极地传授知识,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在感恩教育中,孩子们应该学会感激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育关怀。

可以通过班级表演、写感谢信等方式,让孩子们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增强孩子们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3. 学会感激同学同学是孩子们一起成长的伙伴,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在感恩教育中,孩子们应该学会感激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比赛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之间的友谊,让每个孩子懂得分享和关爱。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在当今社会,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不懂得感恩父母、老师、朋友以及社会的关爱。

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培养感恩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活动主体全体小学生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学校内及部分校外场所六、活动准备1、成立活动策划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收集感恩教育相关的资料,如故事、图片、视频等。

3、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如感恩卡、鲜花等。

4、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七、活动内容及形式(一)宣传发动阶段1、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感恩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向全体学生发出感恩倡议。

2、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二)活动实施阶段1、开展“感恩父母”主题班会(1)讲述父母养育之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付出。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感恩父母,如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写一封信等。

(3)鼓励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记录下来。

2、举办“感恩老师”演讲比赛(1)组织学生撰写感恩老师的演讲稿。

(2)在班级内进行初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决赛。

(3)通过演讲比赛,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开展“感恩社会”志愿服务活动(1)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等地进行志愿服务,如打扫卫生、陪伴孤寡老人等。

(2)让学生在服务中体会社会的关爱,培养社会责任感。

4、制作感恩卡(1)指导学生亲手制作感恩卡,写上对父母、老师、朋友或其他想要感恩的人的祝福和感谢的话语。

(2)将感恩卡送给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三)总结表彰阶段1、组织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小学生感恩教育内容

小学生感恩教育内容

小学生感恩教育内容感恩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往往缺乏感恩之心,他们习惯于索取而不懂得回馈,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因此,小学生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回报。

首先,小学生感恩教育要从家庭入手。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的社会化环境,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榜样,让他们在家庭中学会感恩。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关心爱护他人、分享家务劳动等方式,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之心。

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感恩主题的影视作品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校园中,老师们可以通过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懂得感恩。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感恩教育相关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感恩。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感恩的故事、进行感恩日记的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此外,社会也应该为小学生感恩教育提供支持。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宣传活动、举办感恩教育主题比赛等方式,引导小学生懂得感恩。

同时,社会还可以通过设立感恩奖励机制、推广感恩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小学生在社会中懂得感恩。

总之,小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感恩品质,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关注小学生感恩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在感恩中茁壮成长。

感恩教育,从小抓起,让感恩成为小学生成长的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作者:————————————————————————————————日期:
浅谈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内容摘要】开展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是培养良知唤起学生觉悟的人性教育的需要。

通过知恩感恩教育能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健全的人格、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形成学生的感恩行为。

【关键词】感恩教育文明修养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作者简介】吴成洪一级教师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和谐相处的基点,是每一个人文明与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

对小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教育,能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健全的人格,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学生的感恩行为。

下面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浅谈一下农村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一、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其基本内容可以从与小学生具有基本关系的三个方面进行考量:第一个方面的关系是血缘关系,即对家人亲友的感恩,重点是对父母的感恩;第二个方面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即对社会人士的感恩,包括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恩、对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恩、对党和国家的感恩,重点是对老师与同学的感恩,以及对党和国家的感恩;第三个方面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对自然环境的感恩。

为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感谢家人养育之恩教育;
(2)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教育;
(3)感谢同学帮助之恩教育;
(4)感激社会人士关爱之恩教育;
(5)感激党和祖国惠民之恩教育;
(6)感激自然赐予之恩教育。

二、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基本方式
这里仅仅从操作层面来讨论和说明。

(一)“知恩感恩”宣传教育活动
1、通过国旗下演讲向全体师生宣传学校感恩教育实施方案,全员发动。

2、各班开展《班级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学生签名活动,并在班
级宣传阵地张贴,创设感恩氛围。

3、各班办好感恩教育专题板报或手抄报,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4、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唱感恩歌曲。

[推荐歌曲如《妈妈的吻》、《念亲恩》、《长大后就成了你》、《感恩的心》、《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母亲》、《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为了谁》、《丹顶鹤的故事》、《五星红旗》、《春天的故事》等。

]
(二)“知恩感恩”行为教育活动
1、感谢家人养育之恩教育活动
(1)基本理念:自己的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自己的家人与自己血脉相连,对自己最为亲近。

感激父母和家人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和家人都不爱,就谈不上能爱同学、爱社会。

(2)推荐活动:
①开展以“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队)会。

算算自己从进入学校后,平均每天学习了多少小时,又浪费了多少时间,并对自己入学来的学习等方面的收获作出自我评价;算算将自己的学习费用、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家长为自己的投资;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②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每周利用双休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③与“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文化相结合,开展“孝心”活动,给长辈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等。

④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主题的“一封家书”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

⑤周末出门随时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活动内容。

走读生每天出门和回家时都要向父母道别和问好,以免父母挂念;住宿生每周给父母打两次电话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每周将自己最出色的作业本带回给父母欣赏一次。

⑥一学期为父母制作一件小礼物,问清父母的生日并在生日时说一句祝福的话(若是在校期间可以打电话)。

2、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教育活动
(1)基本理念: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因而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

(2)推荐活动:
①开展“老师颂”演讲比赛;“诵名句,承传统”读书活动;“知善恶,积善行”知耻感恩实践活动;“记进步,谈收获”知耻心评价活动。

②开展《我爱我师》征文活动。

[参考题目如《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或可自选题目。

]
③讲十字文明用语(谢谢、请,你好,再见,对不起)活动。

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

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友,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

④教师节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活动。

3、感谢同学帮助之恩教育活动
(1)基本理念:同学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几多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因而要对自己的同学感恩。

(2)推荐活动:
①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活动。

②回忆班内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一名同学,然后把他对自己的
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恩心情。

可利用班会课各班级搞演讲比赛或进行校内书信评比活动。

③开展以“同学如手足”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在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④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

体会班干部工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⑤与“学雷锋活动”、“六一庆祝活动”等相结合,开展关爱同学、帮
助同学自愿服务活动。

4、感激社会人士关爱之恩教育活动:
(1)基本理念: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自己总会得到社会的至关至爱。

宽敞明亮的教室是爱心人士捐款修建的,平坦的乡间小道是你不认识的人铺平的,当你不小心跌倒时是你从未见个面的人双手把你扶起来的,因而要对社会感恩。

(2)推荐活动:
①开展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主题教育活动。

②利用“学雷锋活动”形式,开展做好事等活动。

③利用“志愿者活动”形式,开展回报社会实践活动。

[如卫生清理活动、植树种花活动、乡村安全义务宣传活动等]
5、感激党和祖国惠民之恩教育活动
(1)基本理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强大和富裕的祖国,才有人民生活的安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要对党和国家心存感念。

(2)推荐活动:
①“我知道的党史”、“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世界”、“祖国之最”以
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收集展示活动。

②与“国庆节庆祝活动”、“心向党见行动教育活动”、“爱家乡教育活动”等相结合,组织“热爱党、歌唱祖国”艺术表演、绘画比赛等活动。

③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征文、办手抄报等活动。

④由学校组织开展看一部爱国影片活动。

6、感激自然赐予之恩教育活动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人和自热和谐相处是人生存的一个基本理念,每一个同学都应成为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

开展讴歌自然,爱护环境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植一棵树、养一盆花活动;认养保护一片绿地活动;描绘大自然的书画、摄影和演讲比赛等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进行感恩教育一定要“做好五个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代要求教育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