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制的新生

企业导师制的新生
企业导师制的新生

企业导师制的应用

“导师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广为人知的角度看,导师制与高等教育制度——如目前高校普遍推行的研究生导师制被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历史上的角度看,古今中外,都不乏“导师”的形象,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如中国的孔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欧洲的苏格拉底等,这些都是有着超凡智慧的“导师”。从直接渊源来看,手工业兴起时的作坊中都曾经诞生过学徒制度,而且都有严格的行规,就是依靠经验丰富的“师傅”来培养年轻“学徒”的方法。可以说,这就是最早的企业导师制雏形。总之,导师制的本质是一种知识传承的方式。

师徒制这种方式曾经在中国非常流行,即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当中的一种形势。曾一度成为新员工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过去新工人进厂,均由企业指定技能高超的师傅进行传帮带,学徒期满后,则由企业对其进行技能考核,确定徒弟的技能等级,达不到要求者还要延期出徒。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不断提升以后,同时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组织中知识传承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适应标准化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变成集中统一的培训培养方式,很多企业逐渐摒弃了学徒制。

但是近几年,随着企业环境业务环境、运作模式和人才环境的不断变化,一种新的师徒制形式——导师制又逐渐走入了企业的舞台,开始被众多企业所青睐,导师制又获得了新生。企业导师制在我国开始盛行的背后是什么原因?企业导师制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又是什么?企业推行导师制又该关注那些要点?

一、企业导师制兴起的背景

1.企业导师制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业务模式的变化,这几年组织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典型的一个趋势就是,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整体解决方案分量加重,标准化、批量化的需求减少,所以企业越来越多的面临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方式逐渐盛行。这个趋势的背后带来的就是集中化、统一化的培训培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盲区。常见的说法就是很多企业都觉得培训是失效的,培训满意度不高,培训效果不好。很显然,需要再原有的方式之上引入新的方式补充。

2.企业导师制的直接原因在于组织对于人才需求的要求。一方面人才的短缺直接引发了人才争夺战,人才争夺战的结果是人才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但同时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企业同时需要实现效益的日益提升。而当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趋于统一和稳定时,企业对人才这个要素的产出效益不断提升的要求显然是提高了。企业客观上需要缩短人才的成长周期,需要人才的投入产出不断提升,因此企业必须创新和探索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一方面则来自于企业人才队伍稳定性的挑战,如今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员

工的流动率是不断上升的,如果没有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员工流动率这个问题必然影响到组织的经营和发展。

3.企业管理必须适应员工群体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观念在不知不觉改变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80后"以及“90”后开始踏入社会并逐渐成为社会生力军,相比于过往人群,他们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更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注重追求个人兴趣目标和价值实现,强调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的发展。企业中的冲突日益演变为价值观的冲突、单边的劳动关系变成双向的职业选择、员工由忠实于企业变成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甚至更忠实于自己、由追求终身的职业稳定变成追求职业发展的舞台。传统的模式与方法,如以权威和层级制为基础上的组织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4.企业对人的主体性认识越来越深刻。归纳而言,就是在人才成长驱动上逐渐由组织驱动转变化为组织驱动+员工主题驱动,过往传统的以培训为核心的方法,其背后就是组织代替员工思考,组织规划好员工的发展、组织替代员工思考发展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组织发展和人员发展的需要。

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开始对员工管理或者说人才管理的模式必须进行反思和创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导师制逐渐走到了企业的前台。

二、企业导师制的定义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导师制呢?

1.明确导师制,企业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建立这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充分利用公司内部优秀员工的先进技能和经验,帮助新员工和部分转岗人员尽快提高业务技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这个概念发展到今天,导师的指导范围已经从专业技术扩展到管理技巧甚至一些个人问题,而且并不只是针对新员工,而是针对企业内每个人,认为每个人都要发展,都应该配备导师。导师制是在企业智力层面构建的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和机制,是一种依靠企业内部人才资源,快速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2.理解导师制需要正确理解导师的定位。导师不是改变提升新员工绩效的良药,但却对新员工成长负有重要职责;导师不是管理新员工的绩效,而是通过能力提升,间接帮助新员工提升潜在或者未来绩效;导师不是偶然的或者临时提供的一种建议,这个角色更多提供的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的协助和辅导。导师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基于权力之间的汇报关系,而更多是服务于提升新员工能力的共享工作关系。导师与员工之间工作关系的最主要目标(Goal)是帮助员工提升个人技能,从而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3.导师和直接主管、项目经理如何区分。以下图为例。

三、企业导师制的意义

那么企业导师制究竟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1.首先,对于组织和员工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的人才保障,解决了引进人才的“水土不服”问题,缩短了引进人才的“同化期”,保证企业的人才供应;第二,增强同事亲和力和团队凝聚力。导师制使新员工在感觉上回到了校园,同事之间像同学一样,前辈就像老师一样,这样的氛围无疑会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合作精神。第三,有助于隐形知识的转化。导师制就像以前的师父带徒弟一样,言传身教,把许多不能通过或者很难通过正式的渠道、显性的渠道表达的知识经验扩散开来。第四,便于使新员工融入公司的文化。

2.其次,对于导师也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从帮助其他人的成功中获得尊重感和成就感;升你个人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更好地理解年轻专业人士的心理和技能发展需求;从其他人身上拓展自己的视野;拓宽交际网络和建立友谊。

3.再次,我们对于管理者的管理而言也是很好的补充。有一个企业的调查显示,当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实际困难(包括实际发生的事实)时,最希望从同事/舍友及职业导师处获得帮助。对于职业导师的需求占比甚至高过对于直接主管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职业导师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新员工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价值,对于扫除管理者的“管理盲区”有独特的意义。

四、企业如何推行导师制

1.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稳定、清晰的企业文化系统。国内企业象江淮汽车推行“学习型组织”已经有十多年了,企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价值观和文化,在国外实行“导师制”的企业很多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只要这样才能保证由导师传达出来的价值观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2.导师制的推行要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作为导师的老员工和领导愿意去辅导和帮助下属成长,并且在下属的成长中能够体现作为导师的辅导价值。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安利公司的内部奖励考核制度,它充分保证了导师制所发挥出来的优势。

3.导师辅导技巧的培养。导师一般对于被辅导者来说有着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更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如何带好员工?如何与员工建立起信赖的教练关系?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思

考?如何让员工发挥智慧去创造更高的业绩?这些都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所缺乏的。

最终企业在推行导师制时,或者导师在辅导新员工时,一定要牢记一点,不是替代新员工思考,导师一定是一个辅助者和协助者,员工自己是真正的主体。正如德鲁克说的那样:“对一个人发展负有最大责任的并非上司,而是他自己。”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摈弃了。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

是风的细语、是雨的柔顺、斑驳了一道道古老的忧伤,刻在了灯火阑珊处?

是桥的沧桑、是石的痕迹、流年了一首首陈旧的诗韵,铭在了秋月三更天?

海棠红袖添香,墨迹染血苍凉。安静中,晨曦相伴花香,展一笺前世的千秋歌遥;

清雨深巷幽笛,挥洒寒月银装。情浓处,夕阳西落桃源,留一篇今生的婉艳霓裳。

挽轻风拂墨,泼洒一秋雨红,拨开海棠的花事,聆听花瓣细语呢喃,深情里,香醉十里桃花,溪留百亩婉蓝。

摇曳的风铃,恍惚的倩影。沉月入水禅心未改,凝霜了一夜烟波的伤梦。灵润如玉的杏花黄似菊染的丝雨,阵阵飘莹、落琴弦瑟。

拂墨轻风,笔尖莹绕了一圈年轮,轻轻的描出了圆圆的印迹,淡色中,雅致的轻雨,穿巷飘过,留下了一串串流香的诗花。模糊的撇捺、不清的横竖,送走着残血的时光。

摘一支轻雨,铺一笺墨迹,在灯火阑珊处窥探一叶棂窗,熟悉的倩影淡淡一笑,倾城了岁月的柔情,暖雨中蜜意了情侣的梦香。

一杯轻风,半壶墨迹。捧着安静的角落,独饮墨香,留韵素白。轻风拂过,开满了一园禅意,一片樱花。

轻风缓缓,墨香袭袭。长长的倩影里,柔软了风韵的味律,洒脱的静悟中遥远变成了传说,把爱定格在一瞬间。

这第一段似乎是着重描摹春的美丽,可起首有“多事的东风”一句,暗示着有人恼春,于是有个人物忽悠地闪了一下,桃红“醉依在封姨的臂弯里”,一下子就不见了。但“多事”里隐蕴着的愠意,因封姨的出现有了着落。春天写足了,那位对春天怀着恨意的人物便在作者的笔下十分不情愿地亮相了。“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这就是封姨了,她“才从青春之梦醒过来”,茫然不解这眼前发生的一切。作者笔下的她原来是一个芳华已失的女人!眼前的春天只是她过去的影子。

大一新生职业规划

大一新生职业规划(一) 作为大一新生来说我们很多时候都处在迷茫中,尤其是对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就更应该对我们将来的职业有个规划,才会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所以先要树立理想,认真学习,努力成才。首先,谈谈我对职业规划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第一,自我分析 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认定自己想做什么。兴趣是来自个人内部最好的驱动力,兴趣与成就之间是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平常,我很喜欢跑步、打篮球、爬山、独自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的小路上听听音乐,想我的朋友、想起在家的幸福时光、喜欢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看书、喜欢安静的地方、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我并不善于交际,不善于在大众面前展示我自己,这是我最需要锻炼的。在生活中我试着关心我身边的同学、舍友但是很多时候别人并不领情,我不在乎,我不喜欢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我不喜欢像一些势力的人一样,如果他知道你家里很有钱、有势力、他就会对你很恭敬,你说什么他都会拍马屁,我讨厌这样的人,虽然我家没有太多的钱,我不自卑,我喜欢做真正的自己,我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认定的事我就会把他做好,也许这些原因我的朋友很少,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影子,更不是拍别人马屁,所以我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一辈子的朋友。对于陌生的人来说,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是我能用微笑去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人、任何事。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有自己的个性。我一直自信地认为这是我的一大优点。乐观地生活是时时刻刻给自己的精神上的享受。我是学计算机的对于我的目标--成为软件工程行业的一员,职业规划更需要的是我的耐心、细心和毅力,了解到了我需要什么,能做什么,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为实现我的目标而努力。我为自己划出了一条大道,即使这一路上出现许多艰难险阻,充满太多的荆棘,我也要努力克服决不退缩,我不在呼,我也要追我的梦,我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会成功! 第二,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只有确立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才会找到人生的航标! 第三,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压力很大,如果学的不好,或者学得不深,找工作是很困难的,如果自己好好的学,考了一些很有含金量的证书,找个4000-5000元的工作应该没什么问题,现在社会需要的高层次的软件、络方面的人才,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是目前最流行的两个开发环境之一(另一个是微软的。NET),现在很多软件,尤其是手机软件都是由Java写的,如果你将来从事软件开发的话这会是很重要的一门技能。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是关于理论计算机的,理论研究用的。个人觉得你将来如果不专门做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个是不会用到太多的。 计算机图形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一种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科学。其实就是研究计算机如何处理和表现图形的。单片机原理和

高中德育导师工作计划(精选4篇)

高中德育导师工作计划一:黎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导师制工作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为指导,以“全员育人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为要求,依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原则,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还要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骏 副组长:施兰红宋耕 成员:钱黎明王晓许桦全体班主任等 三、常规制度 1.导师聘任制度。德育导师实行动态管理,一般一学年一聘。 2.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表现、考试成绩等逐一记录,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变化曲线。 3.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制度和不定期的家访联络制度,导师经常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之策。 4.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与学生进行一次个别谈心,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生活学习情况汇报。 5.会诊制度。有德育出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年级德育会议,本年级的所有导师一起交流、讨论,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四、操作方法 (一)导师职责 1.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 2.深入调研,建立受导学生基本档案。 3.领导每月调研一次,并汇总班级工作情况,完善策略。 4.每周至少和受导学生沟通一次,每月家访一次,并做好记录工作,同时做好过程评价。 5.德育导师,每月培训一次,并积极撰写德育导师工作案例和小结,学期结束,由领导小组统一评价和考核。 (二)导师和受导学生双向选择 导师与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1.向学生提供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名单。 2.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 3.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困难学生)。 4.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和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比3左右。 五、考核评估

最新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计划

南麻西台小学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工作计划 为贯彻《县教体局关于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南麻镇教育体育管理办公室关于实施“35101”工程,全面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意见要求,根据上学期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落实三个计划 1、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校工作计划 将学生成长导师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好学校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计划,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教师会,学习学校导师制工作计划方案,班主任教师提供本班特殊学生名单(留守儿童、孤儿、家庭贫困生、品行不良生、精神或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学困生、特长生等),确定导师聘任名单及与受导学生的结对名单。 2、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导师的导育工作计划 每位导师要制定好学生导育工作计划,计划可以表格式简明重点的落实以下四方面内容:对导师工作的认识、被导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导育目标、拟采取针对性措施。 导师职责落实“六导”,导育计划要体现“六导”: 思想引导,主要是对受导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并施以纠正,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心理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有针

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 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学业辅导,主要是按因材施教的原则,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完成学习任务。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特长督导,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特长的学习,使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人生向导,引导受导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学生生命成长的起点。 3、制定被导学生成长计划 被导学生成长计划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可以表格形式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基本信息;成长的迷茫、困惑;预达到的思想心理、学习、特长等方面的成长目标和拟采取的保障性措施、办法。 二、落实好五个记录 1、受导学生信息记录:包括学生姓名及个性、爱好、特长;父母姓名、职业、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概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联系电话、导师姓名等。 2、师生谈心交流记录:交流可以是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附件2 本科生导师指导 记录手册 学生姓名: 所在部部院系: 专业: 年级: 导师姓名: 所在部部院系: 职称: 学年:20 —20 学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导师需知 一、实施新生导师制的目的 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 二、导师的基本职责 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知识结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特点、学习要求以及自身发展潜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 2.注重学生的人生导引。充分发挥导师的启迪与濡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人生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3. 制订指导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导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制订并填写导师指导计划表。原则上每学期导师指导学生不少于6次。指导方式包括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以及通过学校“导师工作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校内外参观等。主动联系、指导学生,关注学生学业和思想的发展动态。对有特殊学业需求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需知 一、实施新生导师制的目的 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 二、学生选择导师与接受指导注意事项 1.珍惜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与机会,根据自身需求,认真选择导师;每位学生在一年级均需选择一名导师指导; 2.通过“导师信息库”选择导师,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意愿、兴趣和发展在本部部院系或跨部部院系选择导师; 3.主动联系导师,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获得导师的帮助与指导。 三、导师的指导方式及与导师的联系方式 导师将根据师生双方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通过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开设新生研讨课,以及通过学校“导师工作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校内外参观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引导。 四、填写导师指导手册的注意事项 学生在接受导师指导后需及时填写《导师指导记录手册》,记录导师的指导过程、内容及自己的收获,学期末送交部部院系教务员;可登录学校导师工作交流网络平台,与导师进行实时交流。

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一学生,就读于XX理工职业学院,是该学院XX级金融与证券(证券投资)班的一名学生。本学期的寒假作业要求写一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为了做好这份规划书,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等各方面的情况,作出了以下的规划。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对画画和教书十分执着。性格开放、自由,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喜欢和各种各样有特色的人做朋友。对未来有美好的期望,愿意为未来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就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大三期间,找到好的公司实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社交能力,以便将来出来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大学校外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通过打寒假工、暑期工来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工作来做,比如:我对教书十分有兴趣,因此会找一些和自己比较熟的老师帮自己找一下与家教有关的工作,一来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二来可以给自己赚取一些生活费,三来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兼职,那对将来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五、成功标准: 一个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目标,经过了努力奋斗,有了正面的收获,就是成功。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六、最后: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校根据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以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德育精神,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了“香樟树下”德育导师工作计划,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注定了“学校无闲人,人人皆育人”。长期以来,班会、队会、晨会、思想品德课被视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理所当然,班主任也就成了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久而久之,任课教师便将德育工作束之高阁,只注重埋头教书。学生间发生了什么事,“找班主任去!”自然而然成了任课教师的口头禅。班级管理出现了问题,“我又不是班主任!”成了一块万能“挡箭牌”。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学生遵纪守规,课堂教学效果好,而不少任课教师则在抱怨学生越来越不听话。这些情况正说明了我们任课教师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香樟树下”德育导师工作计划不仅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助于建立师生关系。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所分配的12名德育辅导对象的基本情况: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的本学期末辅导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其次教给他良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针对薄弱学科,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生活,促使他们学习成绩循序渐进增强,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最后,让他们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尊重老师,形成像朋友一样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想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进行电话或实地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过去,根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找出他的“症结”,对症下药,促使他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并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关注动态并进行沟通,强化他们的中考意识,制定目标,奋力前行,不留遗憾。 另外,关注每个学生的优点,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学习。扬长避短,在调动受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下功夫,多表扬鼓励他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结合家长进行督促严格要求。 其次,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多找他谈心,反复教育他,不能歧视他,还要有耐心地反复教育他,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

导师制报告

健全导师制度,促进新型教学 ——关于我校导师制现行状况分析及发展前程问卷 摘要: 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重点分析了我校学生对于导师制的看法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加强交流,并强化指导的质与量,减少学生生活、学习以及人生的规划问题的选择的迷茫,争取做出符合自己未来的选择 关键词:导师制交流导师辅导导师制宣传 一.调研目的 导师制是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目的是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导师制在我校实行时间不长,还在不断发展和改善阶段,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导师制在我校施行的矛盾,在学校内建立一种完善的新型教学制度。本文从导师制的落实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出发,探讨导师制的落实情况,完善的方向,学生接受导师指导后的反馈情况及要求,由此提出问题和建议。 二. 调研对象 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法律系全体学生 三.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本次调研人口学特征: 1.1象的年级结构 通过对样本中人口学特征数据统计可知:大一的有67人,在该层中的比例为27.13%;大二有44人,占该层的17.81%;大三的有95人,占该层的38.46%,;大四的有36人,占该层的14.57% 2、学生对我院导师制(全称: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背景与目的的了解

程度 对于学生对我院导师制的了解程度,我们了解到不太了解的占首位,有91人,占总数36.84%;基本了解的有90人,占总数36.44%;比较了解的有50人,占总数的20.24%;完全了解的最少,仅有16人,占总数的6.48%。出现这种调研结果的原因,我们也将在调研结果总结中具体分析。 3、导师实际指导次数 在第3题中我们对导师的指导次数进行了调查,发现多为见面一次或两次,分别有82和85人,分别占33.2%和34.41%,另外还有21人未曾见面的,占8.51%。 4、学生建议导师指导人数状况 通过第四题,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生建议导师辅导人数为10人以内的占绝大多数,有204人,占总数的82.59%,体现学生对导师辅导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单独的心理特点。 5、指导途径的选择 谈到指导途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指导的人数最多,占31.58%,其次是通过个别辅导,占总数25.9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800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800字(共3篇) 一、导言 现在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我适合在人际友好、环境轻松的氛围中与各式各样的人一起工作,对要求工作环境与我最看重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喜欢能充分发挥新颖独特的想法的工作,需要自由的环境和别人的支持。 2、职业能力:我本人对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具有独到的远见,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错的,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偶尔有时固执己见,以至于较难与别人达成共识。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将复杂事物简化。 3、个人特质:喜欢追求各种不明确的目标;观察力强,工作自觉、热情,能够吃苦耐劳;主张少说多做;爱学习;喜欢独立工作。 4、职业价值观:基于家庭条件,首先考虑待遇较高的工作,对所选择的职业要有能从中不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工资收入限制,我会先考虑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同时考虑这份工作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后,也考虑这份工作我是否合适去做,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等等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5、胜任能力: 1)能力优势:头脑灵活,有较强的发展、提升意识,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有注重团体精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具有探险精神、创造意识以及克服 困难的勇气,独立自主,能以个人工作,并且全神贯注,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交际能力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有强烈的上进心。 2)能力劣势:做事过于依赖直觉,不喜欢按传统的、公式化的方式来办事、一旦有自己的主张就会贯彻到底,会不听别人的意见。自己性格偏内向,交际能力较差,又过于执着固执,积极主动性不够。 自我分析小结:我认为自己明确职业兴趣,有一定的能力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不够的能力。平时要多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的训练。譬如,多看一些课外书,多与

班主任导师制实施细则

“班主任(导师)制”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真正形成我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经院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自2007年3月起在我院全日制本科学生中实施“班主任(导师)制”,班主任(导师)由全院在职在岗专业教师担任。 “班主任(导师)制”是在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而政工干部相对偏少的新形势下,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的新的探索。一方面,由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政工干部的相对不足,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力量;由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文化与价值的多元化带来的大学生心理、思想的复杂性,也迫切需要专业教师给予具体地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创新意识、成才意识与创业意识的增强,他们中产生的大量的心理、思想问题愈来愈与这一成才过程高度相关,专业教师在此过程中毫无疑问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心目中特有的形象和地位,也决定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班主任(导师)制”在我院应运而生。实践证明,“班主任(导师)制”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一、“班主任(导师)制”的实施程序 每年九月或者三月,由院学生工作小组按照自然班级分组、配备班主任(导师),并以“聘任班主任(导师)”的形式书面通知各教师;分别召开学生和教师大会进行动员;班主任(导师)参与学生一至三年级的全程指导工作;班主任(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进入毕业年级后由院学生工作小组安排新生递补。 根据年级、专业、班级、情况分成班级,指派班主任(导师)对每个班级进行指导。按自然班级分配班主任(导师)。 二、主要职责 我院对班主任(导师)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有: 思想教育,包括个别谈心、思想辅导、释疑解惑,尤其是专业思想教育等;

高中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完整版

编号:TQC/K902 高中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完 整版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co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oice of appropriate way, in order to achieve low cost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计划资料适合用于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推出各项具体执行方案。主要特点是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和不乏灵活性,同时考虑费用支出事项,根据自身力量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实现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高中德育导师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按市教育局“全员育人与个别辅导相 结合”德育工作体系要求,坚持“每一个 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进一步深化我校德育内涵,贯彻我校教育 与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扎实提高我校德 育工作实效性。 二、操作方法 (一)导师职责 1、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

大学导师个人工作计划(新版)

大学导师个人工作计划(新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195

大学导师个人工作计划(新版) 【篇一】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4名学生,其中有17位女同学,7位男同学。经大学一年级下来,我班总体情况良好,班内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被评为苏州市文明班级。现在我班已经进入了大二阶段,在班级管理上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不抓紧,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良。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参加补考的学生进一步

端正学习态度,多问、多做、多看,向优秀生学习。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系、学校活动,如卡拉OK、网页制作等比赛。我班有几位同学在文娱方面表现突出,鼓励他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参加校内外活动,把班级气氛搞得更活跃。 3、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为他们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础。这方面准备在这学期多开展主题班会,如演讲比赛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在校内要尊重老师,主动打招呼;在参加公众场合注意班级面貌,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期初,对原有的班委进行调整,每位班干部都认真写好工作计划,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6、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对象是对学习不重视和有谈恋爱倾向的,在这方面我准备多场地家长联系,双方共同来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或方案(参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切实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第二条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主要指在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推荐一些教师为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导向性和指导性服务。为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第三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分两阶段完成,一、二年级配备低年级导师,三、四年级配备高年级导师。 二、导师的资格 第四条入选的导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敏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2.熟悉学校有关学分制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3.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了解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态势。 4.高年级导师必须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初级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经推荐可作为低年级导师。 三、导师的职责 第五条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导向性和咨询性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学业进程设计和人生发展规划。 第六条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的专业思想。 第七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 第八条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根据实际

2017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2017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3)大四前考取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 4) 大三开始业余学习韩语,希望能用韩语和商务伙伴自如沟通. 5) 假期实习(和本人专业相符合的)积累社会经验. 2.大学毕业的五年:2017年~2022年(随机应变) 1)若考上研究生,则继续勤奋学习。 2)考公务员,去CDC工作 3)进科研院 4)去国外留学,学习本专业,继续深造. 5)去国外工作. 3.长期计划: 1)在努力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增长各方面见识。 3)坚持锻炼身体。 4)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5)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享受友谊。 二、写作格式封面 署上作品名称和年月日,可以在封面插入图片和警示格言 扉页 个人资料: 真实姓名:××

性别:× 所在学校及学院:××大学××学院 班级及专业:××级××专业 学号:×××××××××× 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E-mail:×××××××××××××××目录 总论(引言) 第一章认识自我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4.职业价值观 5.胜任能力 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小结 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职业目标的确定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第四章评估调整 1.评估的内容 2.评估的时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结束语 正文 总论(引言) 第一章认识自我 结合相关的人才测评报告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在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型(×分)、××型(×分)和××型(×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能够干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能力得分较高(×分),××能力得分较低(×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前三项是××取向(×分)、×

高中德育导师学期工作计划(最新版)

高中德育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最新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高中德育导师学期工作计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高中德育导师学期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按市教育局“全员育人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工作体系要求,坚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我校德育内涵,贯彻我校教育与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扎实提高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二、操作方法 (一)导师职责 1、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 2、深入调研,建立受导学生基本档案。 3、领导每月调研一次,并汇总班级工作情况,修正策略。 4、每周至少和受导学生沟通一次,每月家访一次,并做好

记录工作,同时做好过程评价。 5、德育导师,每月培训一次,并积极撰写德育导师工作案例和小结,学期结束,由领导小组统一评价和考核。 (二)导师和受导学生双向选择 导师与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1、向学生提供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名单。 2、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 3、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困难学生)。 4、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和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比3左右。 (三)评估方法 学校成立“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由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量化考核包括:导师自评+受导学生评分+导师领导小组评分+家长评分。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

导师工作计划

导师工作计划 导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化需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的重构和审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发生深刻地变化,进一步推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二、学生成长导师的职责: 学生成长导师必须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教育工作者。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所任年级和班级实际重点跟踪5-10名学生,并尝试让班级的优秀同学和他们结成伙伴关系,每学期结束时根据指导效果决定是否更换跟踪对象。成长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1、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注重经常与学生的交流。 2、经常与学生家长、其它科任教师联络,协调、指导家长和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3、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引领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4、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疏导学生的心理。 5、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伙伴制”的实施与操作要求 (一)工作原则 1、个性化原则。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 2、亲情化原则。以情感交流为手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 3、渐进性原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4、实效性原则。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效。 (二)工作制度 1、建立导师工作档案袋制度。通过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二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

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自我评估 金秋9月,迎来了我们新的学期。对于刚来到大学的我,一切都是新奇,充满吸引力的。全新的生活方式,新同学,还有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一下子深深迷住了我。大学,作为一个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读书圣地,这一刻,我感到十二年来的努力终于给了我回报。 然而,许多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大学生活相对于高中来说压力显然小了许多,课程安排也没有那么紧凑。可是,时间却似乎还是不够用的,校园里多姿多彩的活动深深吸引了我,各类组织社团的活动也占用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我不禁感到有些迷茫"我将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课余时间自己怎么安排?""我的专业学习该怎么计划?" 一下子从高中时代如上弦箭般的紧张沦落到无拘束的生活,人就很容易变得慵懒。习惯了高中时代的生活,上课、作业、考试及活动,都由老师或班主任统一安排。而到了大学,我们就像松了缰绳的野马,尽情玩乐,反而把最重要的学习丢一边了。所以,对于刚进大学的我们来说,要先把目标定下来,想想四年后的路我要决定怎样走?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步入这个环境的大学生,其实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作为一名新生,应该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识:独立自主,自己来规划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1、规划学习 虽然我们已经脱离了高中的教育制度,不再背负那么沉重的压力。但是,学习始终使我们的任务,这就要求,一定要把入门的基础学好。为以后打好基础。相比高中,大学中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明确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制定相关目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更多的参加社会的实践,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然后获得一些相关的证书,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熟悉环境 面对全然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我们要学习如何适应环境,懂得调节自己的心理,一定要把入门的基础学好。为以后打好基础。相比高中,大学中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明确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制定相关目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更多的参加社会的实践,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然后获得一些相关的证书,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调节心态 上了大学,对于很多的事物都会产生自己不同的看法,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活里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要扩展自己的人脉,同时调节好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明确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制定相关目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更多的参加社会的实践,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然后获得一些相关的证书,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德育导师个人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3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Problems,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德育导师个人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德育导师个人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计划文件可用于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它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影响。因此,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贯穿在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那么,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 一、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岳家庄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博学多思,健身强体,全面发展,自强不息”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自信教育、成功教育。 2、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政教处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教育办公室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组长:陈爱胜

同伴导师制——大学新生教育的有效形式

同伴导师制——大学新生教育的有效形式 摘要:发挥同伴导师的主体性、指导性和示范性作用,开展新生教育并形成教育机制,既有其理论依据,又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在实施大学新生教育过程中推行同伴导师制应做好同伴导师的选拔工作、培训工作、组建团队工作以及考核工作。 关键词:同伴导师;大学生;新生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了大众化教育的行列,更多的高校新生将跨入大学校园。 由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有的思想准备,往往会出现自身高期望值与适应能力较弱、从众学习心理与学业要求不符的现象,致使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为此,引入同伴导师制,让同伴导师参与新生教育,帮助大学新生确立新的目标,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为大学新生教育的又一有效形式。 一、同伴导师制的内涵 同伴导师制以同伴教育为其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和年龄的伙伴或群体,在一起分享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即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可接受性(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经济性(即花费少,效果好)等优点[1]。18世纪英国学者兰卡斯特创立了班长制度,就是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再教育其他学生。在美国,同伴导师(PeerMentors)是指那些有志于从事为新生服务的高年级学生,亦称“朋辈导师”[2]。鉴于此,作为大学新生教育的同伴导师制是在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同伴导师,充分挖掘同伴教育的资源,发挥大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初入学的大学新生为服务对象,从理想信念、专业学习、社交技能、活动参与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指引、塑造、培养和熏陶,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进行自我发展定位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二、同伴导师对大学新生教育的作用 1.主体性:凸显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受多元化思想的影响越发明显,自主的个性更加张扬,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影响作用越发弱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符合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而且顺应了高等教育由传统教育理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的需要。 同伴导师制正是基于现代教育的这个理念,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教育主客体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