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导学案课件
14.2《变形记》课件(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对象
课文语段
① “啊!”的一声惊呼——那声音听起来就 像大风呼啸似的;他耸着肩,嘴巴张得大 大的,扭过头来,将两眼朝向格里高尔。
协 理 ② 在格里高尔讲话时,他片刻也没停留……
③ 一个大步跨了好几个梯级,指听得“呼” 的一声便消失不见了,可他那声惊呼还在 整个楼梯间回响。
态度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协理发现格里高尔化虫并 逃跑的过程,表现了以协 理先生为代表的社会,对 丧失了劳动能力、毫无利 用价值的格里高尔的遗弃, 体现了社会的冷漠。
2.家人如何对待变形前的格里高尔?
家人爱格里高尔,感激他,依赖他,但也对他的辛苦 赚钱养家的举动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应当。他的父亲 在享受安逸的五年里发胖了,行动迟钝了。妹妹十分 亲近哥哥,和他讲些关于理想的知心话。
3.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周围的人们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变形 后的他持怎样的态度?
活动二:品味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小组合作探究)
1.变形前的格里高尔是怎样一个人?
他是一个旅行推销员,有一份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早上 很早就要起床赶火车,并且不断倒换班车,吃得差,活得累,还缺少 朋友。为了还清父母欠的债而克制自己的生活,谨小慎微,害怕被解 雇。工作勤奋,有责任感。 他内心有着一些愿望:尽早还清债务;时 来运转,炒老板的鱿鱼;筹款让深爱着的妹妹进音乐学院深造。从他 房间里挂着的那幅贵妇人的肖像上,我们还可以隐约看出他对物质生 活的某种设想。
卡夫卡的创作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 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 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 的象征意义很强。 卡夫卡笔下的都是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 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 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 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14.2《变形记》课件 (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文本探究
小说中人变形为甲虫的情节非常荒诞,为何还 能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呢?
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 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 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 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 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 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
2、欣赏作品中季度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 手法,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 物形象,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二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卡夫卡(l883~1924)
• 1883年7月3日,弗兰茨·卡夫卡生于奥匈帝 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首府布拉格。 • 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是一个犹太百 货批发商,性情粗暴专制,信仰“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和“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竞争规 则。他对于儿子的兴趣无法给予哪怕一丁点儿 的理解。 • 卡夫卡一生都受到结核病的折磨,又由于性 格的内向、孤僻和生理、心理的疾病,卡夫卡 一生未婚,他虽然曾经三次订婚,但又都主动 地解除婚约。强烈的孤独感缠绕了他一生。
人震惊和信服。
文本探究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
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从本质意义上讲,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意味着他人性的 丧失被异化为“非人”了。甲虫的大身躯、小足显示出格里 高尔不堪生活重负。甲虫行动缓慢,表明格里高尔对工作压 力大生活紧张的强烈逆反。甲虫是笨、卑贱的,却又是自由 的是格里高尔的自卑心理和人生理想的结合。甲虫是弱小的, 任人宰割的,反映出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掌握、把握的 恐惧。
丑陋、吓人的甲虫
《变形记》名师课件(共28张PPT)

我摇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那到底是……我冥思苦想,却仍然没有答案。这时,爸爸突然叫我:“走了 !你怎么还不来?”我只好怏怏地离开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晚上回到家后,我仍然在思考着这个未解之谜。后来我觉得自己想远了,这
只是个现代的展品,说不定是用电脑控制的。想到这后,我也就没有再思考
下去了。
3 我变成了一只蚂蚁
习作评改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习作,说说自己的建议。 2.根据同桌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习作评改
同学们,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习作吧!
1 课后小结
《变形记》是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
想象和创造,在写作中体验变形的奇妙和乐趣。
课 后 小 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通过阅读课文《变形记》了解了变形的故事情 节和特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分享,掌握了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确定之后,我开始分析:“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刚才没有这些光芒?这里
为什么只有这些骨头?”种种疑问围绕着我。“难道这是恐龙化石?”我小
3 我变成了一只蚂蚁
我开始转换思路:恐龙是古代生物,那这个空间也许是古代留下来的。但这
个想法很快被否定了:“这个地方是博物馆,怎么可能是古代留下来的?”
范 文 欣 赏
下角有几根零零碎碎的骨头。
我的视线从罩顶上扫过,突然,我发现在这空荡荡的空间里,有一个亮晶晶
的东西在闪闪发光。“这不会是什么宝贝吧?”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发着
2 我变成了一只蚂蚁
怀着这样的心思,我准备离开这里。正当我要走时,我很好奇,还是忍不住
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只见那个罩子底部中间突然闪出了红色的光
合理选材
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 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 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课件(共18张PPT).ppt

变
导入课题
拓宽思路
动物
……
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你想变成什么呢?
植物
事物
明确变化
变成蚂蚁后,新身份会有什么特点?
1.身体很小很小。 2.和朋友打招呼用触角。 3.喜欢吃甜食。 4.住在蚂蚁窝里。 5.很勤劳,团结。
还可能会遇见谁?发生什么故事?
变成路灯后,新身份会有什么特点?
发挥想象, 写出变形后
的经历。
有条理的 记叙。
重点部分 写详细
3.你想重点介绍什么?
构思习作
要想你变形后的故事吸引读者,一定要让 读者对你的“世界”感兴趣,不妨在构思上多 增加亮点,给自己的文章增加魅力值。
有趣的题目
有趣的故事
列提纲明重点
飘 在
开头
天 上
中间
故事一
故事二 重点写哪个故事?
的
故事三
日
子情节
人
一波三折
1.身体无法移动。 2.白天休息晚上上班。 3.站得高,看得远。 4.看到很多风景。 5.看到很多故事。
变成路灯后,发生了哪些故事?
突出重点
你觉得谁的想象最奇特,最难忘?为什么?
要怎么把这些精彩的情节写下来?
范文引路
分享交流
1.和小组同学说说,变形后你 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2.发生了哪些故事?
《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3)掌握作品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和道德思考;(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变形记》,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重点分析: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象征意义,以及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反映。
3. 写作技巧:探讨作品的写作技巧,如夸张、讽刺等手法,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变形记》的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
4. 重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
5. 写作技巧:教师举例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文本理解: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技巧: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练笔,评价其写作进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变形记》文本及相关评论文章;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阅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变形记》课件(共24张PPT)

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❶哎,人类真是太忘 人,把破坏地球变形为
身体衰弱,充满人情味
恩负义了!
的语言在开篇就引起读
现在,我身上的淡水,几乎全部都变混浊了。 者的共鸣。
人类不断地把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去,造成了我
身上内陆水域的污染,使病毒不断地蔓延, ❷只 ❷把大气层变形为大
有少部分人能喝到安全卫生的水,洁净的水成了 伞,把水污染变形为
注意:
不可胡思乱想,要符合 事物特征。
所写的内容要新颖独特。
要符合生活逻辑。
要写有意义的内容,使 文章有一定社会效果。
佳作在线:
写法品析
地球的自述
我是人类的载体,我的名字叫地球。50万年
前,我的身体是那样健壮,可是现在,我所哺育
❶变形的非常成功,抓 住了“地球”的特点展
的人类发达了,他们就开始对我进行破坏了,使 开联想,将地球变形为
同时,我发现我的皮肤正逐渐由以前的绿色
转变为黄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解开这个谜,❸象,紧通扣过变医形院之检后查的这形
我去太阳系超级医院作了检查。听大夫一说,我 一情境以及皮肤颜色
才明白了。原来,这是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不断
的变化等的描述写出 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变
地破坏,对草原过度放牧引起的后果。我身上的 化和严重后果,传达
《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记》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变形记》的作者弗朗茨·卡夫卡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主题引发学生对小说中主人公变形原因的思考1.3 教学活动播放《变形记》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步了解和期待1.4 作业布置学生预习《变形记》第一章,了解主人公及故事背景第二章:主人公变形原因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类似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变形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类似现象2.4 作业布置第三章: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3.1 教学目标了解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如生理变化、心理状态等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如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了解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3.4 作业布置第四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4.1 教学目标探索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4.2 教学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恐惧、孤独、绝望等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情感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4 作业布置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现实意义和启示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主人公变形的原因、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意义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5.4 作业布置第六章:小说中的象征元素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识别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分析象征元素对主题的暗示作用6.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虫子、镜子、房间等探讨象征元素如何暗示小说主题,如孤独、异化、人性等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识别并分析象征元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象征元素对主题的暗示作用6.4 作业布置第七章:与其他作品的比较7.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记》与其他作品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与《变形记》主题相似的其他作品,如《动物农场》、《1984》等分析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7.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品的相关内容,比较与《变形记》的异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比较阅读的收获7.4 作业布置第八章:小说中的角色塑造8.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塑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如主人公、家人、同事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来塑造角色形象8.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角色塑造的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角色塑造对小说的意义8.4 作业布置第九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9.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叙事技巧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技巧探讨这些叙事技巧如何增强小说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识别并分析叙事技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叙事技巧对小说的意义9.4 作业布置第十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4 作业布置第十一章: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1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11.2 教学内容分析《变形记》反映的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如社会阶层、道德观念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如何反映社会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小说的影响11.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与社会文化现象相关的描写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11.4 作业布置第十二章: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12.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1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家庭责任、人际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伦理道德问题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影响1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描写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影响12.4 作业布置第十三章:小说的艺术特色1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小说艺术鉴赏能力1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语言、情节、角色塑造等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探讨这些艺术特色如何体现小说的独特魅力1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艺术特色13.4 作业布置第十四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14.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4 作业布置第十五章:课程反馈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15.2 教学内容学生填写课程反馈问卷,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作业布置等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15.3 教学活动学生提交课程反馈问卷教师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15.4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程反馈问卷,积极参与课程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课程导入、主人公变形原因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小说中的象征元素、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小说中的角色塑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小说的艺术特色、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课程反馈与评价等环节。
《变形记》ppt课件

习作范文
我变成了一只海豚
心中充满了焦急。当找到它安然无恙时,我们又都满心欢喜。 我和伙伴们在海底打造了属于我们的奇幻场景。在深深的海
底着重峡描谷述人里物,的有容貌着、一衣着座、由体发型等光外的在特贝征壳,堆突显积人而物的成独的特宫之处殿。, 那 里 住 着 善 良的海洋精灵,我们经常和精灵们一起玩耍。
要吃掉我,我赶紧缩进壳里,等大青蛙离开后,我才继续朝着聚 会的地方爬去。
习作范文
我变成了一只海豚
在奇妙的想象世界里,我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变形之旅,这次 我选择了成为一只在海洋中畅游的海豚。
着重描从述独人特物的的容变貌、形衣视着、角体来型看等外,在大特征多,数突人显人可物能的独会特向之往处。变 成 鸟 儿 在 天 空翱翔,而我却对神秘的海洋充满好奇,海豚可以在海洋深处自 由穿梭,去探索那片人类难以触及的领域。
练习三
假如你变成了一只小狗,描述一下你在被主人误解时的情感 变化。
当我变成一只小狗时,被主人误解我偷吃了食物, 我一开始感到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围着主人 转着重圈描述圈人,物的想容貌要、解衣着释、体,型可等外是在特主征人,突却显人不物听的独,特之这处时。 我 心 里 充 满了难过和无奈。
练习四
单元 作 文 系 列
写作技巧之 《变形记》
一 导入新课
二 写作技巧
三 写作公式
目 录
四 练习巩固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一个奇幻的时刻,你不 再是你,而是拥有了全新的形态?那会是怎样的 一种体验呢?是像一朵花在清晨感受阳光温暖的 抚摸、微风的轻拂和泥土的芬芳,还是像一只孤 雁在雁群远去后心中充满孤独与惆怅呢?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内容,如何通过变形写出一篇 生动且独特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 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 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 现出来的。
• 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 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 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 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 但他的心理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 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 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 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 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 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 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 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 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 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 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 高压下,人被异化为 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 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 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 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 3.小说的内在主线是什么?
• 提示: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 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一情感流动的过程, 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 说的主体。
• 4.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 的手段有哪些?
•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 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 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 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 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 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 2.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格里 高尔失业在家,过着甲虫生活,只能爬来爬去、 但是,他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还想着给妹妹实 现“美梦”。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 妹妹还只有 17岁。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 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他“受到 了自责和忧愁的压抑”,“最后在绝望中,他 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 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 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 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 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 行死 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 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二.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 3.受重伤后,被亲人厌弃而绝望,心态走向平和。 一只苹果砸在背上,身受重伤,格里高尔终于被妹 妹厌 弃。妹妹一再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格
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 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 意见还坚决呢”。格甲高尔异常冷静,他在绝望而 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
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 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格里 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 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 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 最终在无条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一死亡。
• 四.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所刻画的格里高尔的 心理经历,有何表现意义?
作者及作品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 (1883~1924),奥地利 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 庭,生前默默无闻,死后 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 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 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史 上的杰出人物”,“传奇 英雄和圣教徒式的人物”。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 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 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 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 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
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卡 夫 卡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 “巨
大的甲虫”。 第二部分:通过心理描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了格里高
尔变形为甲虫后的惊慌、恐 惧,以及变形为甲虫的原因。 第三部分:家人催他起床以及家人对他的 态度。 第四部分:格里高尔经过几次努力终于下 了床。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讨论) ★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
• 六.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 来加以分析。
• 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 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也引起读 者同情。
• 三.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怎样 的?
• 提示:1.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 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 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父亲发现他变成 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 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 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篇也均未写完。 1924年, 他像一个民间的小人物, 默默无闻地病死于维也纳
近郊的疗养院。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 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 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 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 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
卡夫卡铜像
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 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 一阵的"卡夫卡热"。卡夫卡 是曾经活在世上的人中,最 纯粹的写作者,他只为自己 的内心写作,他在逝世前最 后遗言是,要求把自己的全 部东西烧掉。幸运的是,没 有人这样做,幸运的是,人 们终于渐渐发现,卡夫卡是 20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 ——巴尔扎克
• 五.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 的深意是什么?
• 提示: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 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 了,从挣 钱还 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 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 善良变成 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 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