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合集下载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总结
总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用人原则。这个原则强调 了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性,也表明 了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高效、有凝 聚力的团队,就必须遵循这个原 则。我们应该只使用那些我们信 任并且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同时 也要给那些我们选中的人足够的 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建立一个高效、有凝聚力的团 队,实现我们的目标
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是说,当我们决定使用一个人时,就不应该再怀疑他。我们应 该相信他的能力和判断力,给他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挥他的才能。如果 我们一直在怀疑一个人,就说明我们对他的能力和判断力没有足够的信心, 这可能会导致他失去信心和动力
因此,"用人不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应该给那些我们选中的 人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能力。如果我们 发现某个人不能胜任工作或者不值得信任,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我们的用人 策略,而不是继续支持这个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仅是一 种用人策略,更是一种领导智慧。 作为领导者,需要具备识人、用 人、信任人的能力,才能打造一 个高效、有凝聚力的团队
首先,疑人不用是领导者必须遵 守的原则。在选择人才时,领导 者需要谨慎考察,对候选人的能 力和品质进行全面评估。如果对 某个人有疑虑,或者对其能力和 经验不够信任,那么就不应该将 其纳入团队。否则,不仅会影响 团队的整体效率,还可能导致其 他成员的不满和流失
20XX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总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1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用 人原则
2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相信并重用那些

用人要疑,疑人也用立论稿

用人要疑,疑人也用立论稿

用人要疑,疑人也用立论稿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在场观众,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所谓用人,不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是指一个单位或者企业,对人才的任用,它关乎到一个集体的利益,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

疑,就是不百分之百确定,有所质疑。

用人要疑,并不是要无端的猜疑,而是要通过合理的监管机制将疑量化,公开化,客观化。

而疑人,是指在合理公正的制度监管下,用人者仍心存疑虑的人。

疑人也用,是指任何人才都不会因为主观的猜忌而被弃之不用。

今天,我们比较哪种用人理念更合理,是要看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哪种用人理念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我方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用人要疑”体现了用人时一种谨慎、理性的用人态度,不盲目相信,这是对企业、对集体的负责。

用人者通过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将自身的疑客观化,标准化,让监管机制成为维护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常态机制。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的品性,观念,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

而现代社会充满诱惑和陷阱,在种种的诱惑面前,人才是否经得住考验,单靠个人的自我约束是往往不够的,企业必须给予严格的检查监督。

否则人才玩忽职守或者无所作为不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和纠正,这样就极有可能把企业推向深渊,不利于企业发展。

其次,“疑人也用”是一种负责的用人态度,也是用人者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智慧体现。

因为“疑”毕竟还只是疑,并非已经是事实,在人才的人格、知识、能力等还未确定的情况下,就置之不用,那么,人才极容易的就会被埋没,这对人才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负责的。

负责的态度是有所疑也要给予使用,在使用中给予了解、观察和考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通过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让其过而改之,我们为什么要弃之不用呢?其实,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当然是希望这个企业这个集体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而“用人要疑,疑人也用”这种用人理念,不仅体现了对人才的负责,更是对集体的负责,它营造了企业中人人能够严于律己,认真做事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保护好人才,激发人才的热情和忠诚,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有效的局面,推动企业的良性稳步发展。

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2)

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2)

反方:用人要疑,疑人也用正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反方:疑人也用用人要疑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对方立论中的几点错误:正如我相信世界终会和平并不代表现实中真的能天下太平一样,正方观点中的信任并不等同于确定,只是一种美好的期望,甚至有时只是为了激励人心的善意谎言,那样的信任真的值得提倡吗?而对方一再将“疑”定义为极具主观色彩的贬义词“怀疑”,是不是有失公允呢?下面我将重申我方疑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不了解,二是不相信,而在这个辩题中则引申为质疑。

用人则指通过授予职位等方式任用某人。

因此,疑人也用是说管理者应该敢于启用自己并不十分了解或质疑的人,而用人要疑是说在任用过程中管理者应不忘质疑,对下属进行恰当的监管,其核心思想是公私分明,公事公办。

我方认为管理者应该采用“疑人也用用人要疑”的管理理念,理由有三:第一,从人性特点角度看,该理念具有客观必要性。

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不仅仅是说人性无常,下属可能会犯错误,也是在提醒我们自己的感情判断可能会出现差错。

因此,只有秉承质疑的态度,勇于承认人性缺陷的存在,才能让有才之人不会因管理者的一时偏见而惨遭埋没,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管理者最大限度地件减少因用人不当带来的损失,从而真正的选贤任能。

第二,从社会背景角度看,该理念具有切实可行性。

正方所说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产生并广泛应用于以“人治”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一个人的用于不用全取决于当权者一人之言。

一旦当权者有了疑心病或是对下属过度信任都会造成不当后果,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管理思想,是糟粕而非精华。

而眼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管理者不能随心所欲;下属也要小心行事。

相对完备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可以让我们质疑有度,进而有效规避个人倾向带来的风险,让我们疑的放心,疑的舒心。

第三,从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角度看,该理念具有公平合理性。

以最典型的大学生就业为例,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实习经验来证明自己的真实工作能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旧观念很可能让他们在应聘阶段就败下阵来,耽误前途。

用人要疑 疑人要用

用人要疑 疑人要用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用人不疑”和“疑人不用”这两条古训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也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是封建统治者进行“人治”统治的一种冠冕堂皇的、自欺欺人的谎言与愚弄百姓的工具。

在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君主专制的臣民社会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用人的标准是以统治者的好恶为取舍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忘”。

统治者疑的人,即使再有德性,再有才华,都会排挤在外不得重用,所以古代出现了许多隐士就是这个缘故。

对统治者阿谀奉承、言听计从的奴才、亲信、七大姑八大姨,即使是蠢才、庸才,也会做到照用不误,而且还会用而不疑。

“疑人”与“用人”是对立的统一,用人是目的,疑人是方法、手段。

疑人是为了用人,用人要疑是为了更好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保护人才。

疑人要用是前提“举贤不避亲”也是“疑人要用”的体现,血缘不是“关系”。

员工向自己的公司推荐熟人,一般都会被认为另有所谋;领导任用熟人,更是很可能被扣上“任人唯亲”的帽子。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自己家的人不能用,但是“双星”公司却鼓励亲朋好友一起上。

“双星”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打仗,打仗谁能打赢用谁。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己家有人才,完全可以吸收,打仗不应受血统限制,关键是要做到用人制度平等,考核管理规范。

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有合理性。

蓬勃发展起来的双星,在当初创业时只是一家面积20多平方米的小店,如今巳经发展到1000多个双星连锁店,近几年该公司改制时,许多人都不敢冒险买断双星经营代理权,在汪海的鼓励下,许多职工的亲戚大胆了买断连锁店,也因此走上致富路,成为“百万富翁”,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

疑人要用,疑是主观的认识与看法,人才却总是客观的存在,用人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行为及结果。

因为:一方面,疑者的看法、认识不一定准确、全面;另一方面,被疑者既是有某方面的缺陷、不足,也不应该就此全盘否定。

疑人的目的是在用人时择其优点、长处,避其缺点、短处,而不是稍有缺点就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甚至就弃而不用。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人才 利用 的金 科 玉律 , 而 与 当今 实际 然
才 、 惜 更 多 的 人 才 : 一 方 面 , 观 爱 另 主
上 我 们 对 人 才 持 疑 ,但 不 能 忽 视 人 才
的客 观 存 在 性 。 则 , 否 我们 是吸 引小 了 和挽 留不 住 人 才 的 。 历 史 上 楚 汉 之 争 时 , 信 是 个 人 韩
手 ,取 得 了一 系 列 外 交 上 的成 就 … … 因 此 , 们 完 全 可 以说 . 疑 人 要 用 ” 我 “ 是
剑 ” 所谓 人 尽 其 才 , 先 就 得 搞 明 白 。 首 这 个人 “ ” 何处 , 观 念 、 识 是 否 才 在 其 知 跟 得 上 发 展 的 步伐 , 否 与 时俱 进 , 是 是 否能 开 拓 创 新 。 另 一方 面 ,现 代 社 会
广 开 门 路招 纳 人 才 的 明智 之举 。
在 用 人 上 持 疑 ,并 非 为 疑 而 疑 , 而 是 通 过 疑来 达 到不 疑 。 人不 疑 , 用 常 常 会 导 致 集 体 因 为个 人 的能 力 和 人 品
的突 变 而 坏 死 : 人 不 用 , 往 往 会 埋 疑 也
而 打 了一 个 又 一 个 胜 仗 :唐 朝 的魏 征 原 是 唐 太 宗 政 敌 那 边 的人 ,但 太 宗 却
能 大胆 起 用 . 臣合 力 造 就 了“ 观 之 君 贞
情况 对 照看 , 是一 种基 于 封建 思 想和 这
封 闭状 态之 上的 比较 片面 的用 人观 著 名 的英 闷 巴林 银 行 , 1 9 年 2 于 95 月 2 日倒 闭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银行 7
规 格
凡事 问管仲
人 才 , 让 管 仲 当 我 的 臣下 。既 然 交 才

疑人也用 用人也疑

疑人也用 用人也疑

当初英国的巴林银行对驻新加坡的里森“用人不疑”,结果他三年来一直做假帐隐瞒亏损,最后造成8.27亿英镑的损失,迫使有200年历史的老牌巴林银行破产。

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也是向经营者放权,而且什么也不管,放手让经营者去干,结果,公司财务混乱不堪,巨额损失达数亿元。

疑和用本来就是一对矛盾,诸葛亮用魏延难道不疑?既然疑为什么还要用他?“取其勇也!”《三国演义》中甘宁曾在黄祖处任职,黄祖以“宁可劫江贼”而不重用他,后甘宁投奔东吴,破黄祖而立大功;田丰为袁绍手下的谋士,由于袁绍听信谣言疑而不用,还杀了他,最后招致大败。

疑人,是主观的东西。

人才却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稍有怀疑就不用,那世间还有什么人才可用呢?一位很有名望的CEO曾经这样说,企业领导人不是除暴安良的独行侠,更不是道德君子;他不会也不能抱有童贞的“善”与“恶”的尺度去遴选人才,而必须学会与狼共舞。

管理学家王育琨在中国经理人网分析企业中各种类型的人群,他说:“企业中多是被物质欲望充盈起来的人,为了在既定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物质利益,他们往往会铤而走险;企业中也有些精神性很强的人,他们把企业运作成功当成体味幸福快乐的途径,梦牵魂绕的是怎么运作会更有效;企业中也有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他们会讨好所有那些靠近领导的圈子,而不去管对企业运作的好与坏;企业中还有一些卑贱的灵魂,他们靠传递虚假消息、靠制造事端来突出一己的位置,并从中谋得好处。

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体味生命愉悦的方式。

”一个企业领导人眼中的“恶”与“善”是随时漂移的。

“恶”与“善”不是通常道德意义上的,而更多是从企业成功运作角度上划分的。

真君子大丈夫,并不一定就是企业中必需的人才;而那些“恶”人或是小人,却往往可以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砥柱。

海尔的张瑞敏用人的观点是:用人要大胆,在位要控制。

可以说的深得现代管理的精髓。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权利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利产生腐败”所以对于人才,管理者要大胆地去招纳。

怎样理解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怎样理解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请问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出自《三国志·魏术·郭嘉传》,这句话反映了一种对待人才的基本思想,很有它的可取之处:
(1)“用人不疑”,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信任,能够放手给人才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对于吸引和使用人才都是好事.
(2)从另一方面说,强调“用人不疑”,只是从主观上去判断人才的好坏,而没有一个细致量化的考核标准,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程序,从总体上来说,人才的流失就不可避免。

用人时,应从制度上防范人才的流失,而不是主要依靠主观判断.
(3)总的说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人才使用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制度和思想环境的变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有它需要改进之处。

在实际工作中,对待此类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展新的适应时代的理论.。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立论版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立论版

《用人要疑,疑人也用》立论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在座的同事们:大家好!对方辩友主张的,用人就不要去怀疑,怀疑就不要用是一种信任与怀疑的对立用人态度,而我方主张的观点: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是信任与怀疑的平衡应用;主张善用人才、小心监督。

用人要疑,并不是要无端的猜疑,而是要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监督所用之人。

疑人也用,是指任何人才都不会因为主观的猜忌而被弃之不用。

今天我们比较哪种用人理念更合理,对此,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来剖析我方观点:一、“用人要疑”体现谨慎、理性的科学用人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

1995年拥有200年历史的英国贵族银行——巴林银行,信任没有任何前科的新加坡总裁里森,用人不疑的结果就是里森做假账使银行亏损83亿,巴林银行宣告破产;新中国的人民信任曾浴血奋战的胡长青,用人不疑的结果就是造就新中国腐败第一人。

由此不难看出,在社会充满各种诱惑和陷阱的客观现实下,“用人要疑”成为必然选择。

人性有善、恶两面,疑人、用人皆需监督。

“用人要疑”,可以科学地界定可靠的人加以重用或托付责任,同时最大程度的预防错误和规避风险,也可以最快地发现和纠正错误,从而保障企业的最大利益。

二、“疑人要用”,体现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智慧用人观疑人要用,就是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还不成熟的人的时候,本着对这个人负责的态度,疑问在先,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疑人要用,更是在其人格、能力尚不确定、或者曾经有过犯错但已改过自新的情况下,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目的,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这符合现代企业“海纳百川”的大胆用人观。

美国的法兰克.威廉虽然曾是诈骗分子,但美国政府不计前嫌的聘用他,后来才有打击诈骗网络的破案天才;诸葛亮虽知魏延有造反之心,但对疑人慎用,又让蜀汉增添了一位猛将;曾经的俘虏杨业,正是先帝的果断启用,才有了杨家将的世代尽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

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哪个老板“疑人不用”,那么,在他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

凡是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他们都是口是心非者,根本做不到。

这是很多老板的心头针,因此,现实的做法应该是:用人一定要疑,疑人也要充分任用。

到底该如何做,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

有位某企业的李老板在北京请客,席间有老板熟识的一位教授、某杂志社的主编以及跟随李老板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吴先生。

在用餐快结束时,李老板有事提前离开的酒席,离开时他交待由他的副总吴先生买单。

结帐时,服务员说一共消费者了590元,吴先生竟然当着教授和那位主编的面就说:“请帮我开 770元,税由我承担。

”晚上回到家里,老教授总觉得不对劲,应该给李老板一个电话。

于是,他们拔通了李老板的手机说:“李总,我今天看到一问题,我觉得很严重,我认为我应该告诉你,否则,我会睡不着觉的。

但我又很为难,不知道当不当说,是关于你的副总吴先生的问题。

”“有话就直说吧,他是我多年的部属了,不管有什么问题,我想我应该能解决好的。

”“那我就说了,你知道吧,今天晚上你请我们吃饭只花了590元,他却吩咐服务员开了770元的发票。

我觉得他是你身边的一条蛀虫啊,这个人用不得。

”“嗨,就这事啊,这不是什么大事。

他为什么不多开一千两千的?他不敢!这一两百元,就当奖励他吧。

他不但会开票,而且还很会做事,工作能力特别强。

我只怕哪些只会开票不会做事的人,而且那些连票都不会开的人,我根本就看不上。

这叫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案例中的吴经理知道李老板对他有疑,也知道李老板会用他。

所以他的行为总是在李老板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不敢越界。

老板知道有些员工喜欢利用职务之便占些小便宜,想杜绝也不可能,如果因为有这些怀疑而不用能干之人,公司将会失去得更多。

因此,他“疑人也任用”。

如果老板从不对员工有疑,就会让坏人有机可乘,让公司失去控制。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过:“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


因此,当企业在试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还不很成熟的人时,“用人要疑”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但是企业对这个人负责,而且,还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而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目的,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

至于如何很好地做到“用人要疑,疑人也用”,它需要企业有一套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

没有监督的权力会造成腐败,有了好的机制和制度,坏人不敢做坏事;没有好的机制和制度,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但过分的怀疑,没有制度上的空间,会造成人人自危,不敢做事,捆住手脚。

记得,也是一家山东企业,其老板也是我的朋友,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时他跟我说,他老婆很精明,精明得员工都不愿意出差了。

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老婆是公司的财务经理,每次给业务经理们报销差旅费时,总是亲自电话询问员工们出差所住的酒店,如果谁酒店住宿费一天是298元,发票上是300元,她也只给那位员工报销298元。

还放话出来说,谁也别想在她面前玩手脚。

因为公司规定只报销住宿费,不允许员工利用住宿之便使用宾馆电话或者在宾馆洗衣服,然后把这些费用开到房费中。

这不,现在好了,员工们都不愿意出差了。

看着这位老板一脸的苦恼,我只好说:“水至清则无鱼。

也许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吧!回去告诉你老婆,她该退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