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简述依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简述依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简述依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引言:依恋是人类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个体的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不同阶段,探讨依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机制。

一、婴儿期的依恋发展在婴儿期,依恋是婴儿与主要照料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

婴儿通过与母亲或主要照料者的亲密接触和互动,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种安全依恋对婴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安全依恋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使婴儿能够建立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出积极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调节能力。

他们能够体验到爱、关怀和温暖,从而发展出积极的情感状态和对他人的情感反应。

1.2 安全依恋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使婴儿能够探索和认识周围的环境。

他们通过与主要照料者的互动和反馈,建立起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模型,培养出认知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

1.3 安全依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使婴儿能够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培养出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他们能够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从而促进社会交往和集体合作的能力。

二、幼儿期和儿童期的依恋发展在幼儿期和儿童期,依恋关系逐渐扩展到其他重要的亲密关系对象,如父母、亲戚和朋友。

这些关系对个体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亲子依恋对情感发展的影响亲子依恋是幼儿期和儿童期依恋的核心。

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能够促进情感的发展,使孩子能够体验到爱、关怀和支持,从而培养出积极的情感状态和情感调节能力。

2.2 同伴依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伴依恋是幼儿期和儿童期社会发展的关键。

良好的同伴依恋关系可以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培养出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同时,同伴依恋还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三、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依恋发展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依恋关系进一步扩展到异性恋爱关系和恋爱关系。

这些关系对个体的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恋爱依恋对情感发展的影响恋爱依恋是青少年期和成年期情感发展的关键。

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收稿日期:2009-12-26作者简介:张林(1972-),男,吉林长春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March,2010第23卷第2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Vol.23No.2 2010年3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一、引言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重要的社会关系,它对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依恋的研究一直受到发展心理学家的重视。

在依恋的研究历史上,鲍尔贝(J·Bowlby)于1969年最早提出了依恋(attachment)这一概念。

依恋指的是母—婴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情感联结[1]。

表现为分离时的紧张和寻找,重逢时的愉悦和轻松,并对陌生人形成一种排斥倾向,如恐惧感,可见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一种安全感。

Ainsworth(1979)基于儿童的表现差异把依恋分为三类:(1)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这类儿童在母亲在场时能安逸地游戏和探索,母亲离开时会出现情绪困扰,但母亲回来后又很快恢复平静。

他们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顺利地与陌生人交往。

(2)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

这类儿童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也并不表现出分离焦虑,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真正依恋。

(3)矛盾—抵抗型依恋(ambivalent-re-sistant attachment)这类儿童似乎离不开母亲,母亲离开时极度痛苦,但母亲返回后又表现出矛盾心理,既想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在母亲亲近时生气地拒绝和反抗[2]。

后经研究表明,回避型依恋的儿童易成长为具有反社会性和攻击性行为的个体,矛盾—抵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表现出退缩行为。

1990年,有的学者提出依恋的第四种类型,即混乱型依恋或不安全—解体型依恋(disorganized attachment)。

这类儿童在陌生情景中表现出杂乱无章和缺乏组织的行为,表现出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感,对抚养者表现出恐惧、过分任性。

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0142304004 心理1403班陈小莺1、依恋的定义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是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婴儿在不高兴时会趋近这个人,在陌生人引起焦虑时,婴儿喜欢得到这个人的照料,如果强迫同这个人分离,婴儿会表示不满。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它对于激发父母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儿是否与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2、依恋的发展依恋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养育条件的存在是依恋形成的首要前提,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依恋形成于婴儿6—8个月,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2.1依恋发展的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前依恋期➢出生~2、3个月➢以婴儿所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发展为标志—婴儿从出生起开始用哭泣信号来发动与他人的联系—第二个月开始则用微笑来进行联系➢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缺乏辨别不同个体的能力—所有人与婴儿接触,如拥抱、与他说话,都能引起他兴奋➢未形成对任何人(包括母亲)的偏爱(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3~6个月➢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这种反应则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更少,但是此时婴儿还没出现怯生(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依恋关系确立期➢6个月~3岁➢开始对母亲依恋,出现分离焦虑—母亲离开时,开始通过哭喊表示抗议(视频)—母亲在时,则安心地玩,探索环境,将其作为安全基地➢出现怯生现象,对陌生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警惕、戒备和退缩(4)伙伴关系阶段➢依恋关系成熟期➢3岁以后➢能理解分离的原因,容忍与母亲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越来越主动进行各种接触,逐渐善于与同伴和不熟悉的人进行交往2.2依恋理论每种依恋理论都对依恋的基础和相关行为有不同的看法。

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0142304004心理1403班陈小莺1、依恋得定义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就是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她瞧护人)所形成得情感联结,也就是情感社会化得标志、婴儿在不高兴时会趋近这个人,在陌生人引起焦虑时,婴儿喜欢得到这个人得照料,如果强迫同这个人分离,婴儿会表示不满。

依恋就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得身体联系得一种倾向。

它对于激发父母与照顾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与不信赖得个性特点有着重要得影响。

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儿就是否与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得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性格特征与对人交往得基本态度得形成。

2、依恋得发展依恋行为就是与生俱来得。

主要就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得基础上,养育条件得存在就是依恋形成得首要前提,情绪得发展与认知机能得提高就是依恋形成得基础,依恋形成于婴儿6-8个月,分离焦虑与怯生得出现就是依恋形成得标志、2、1依恋发展得阶段(1)无差别得社会反应阶段:➢前依恋期➢出生~2、3个月➢以婴儿所发出得各种信号得发展为标志—婴儿从出生起开始用哭泣信号来发动与她人得联系—第二个月开始则用微笑来进行联系➢对所有人得反应都就是一样得,缺乏辨别不同个体得能力—所有人与婴儿接触,如拥抱、与她说话,都能引起她兴奋➢未形成对任何人(包括母亲)得偏爱(2)有差别得社会反应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3~6个月➢婴儿对人得反应有了区别与选择➢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得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她熟悉得人面前这种反应则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更少,但就是此时婴儿还没出现怯生(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依恋关系确立期➢6个月~3岁➢开始对母亲依恋,出现分离焦虑—母亲离开时,开始通过哭喊表示抗议(视频)—母亲在时,则安心地玩,探索环境,将其作为安全基地➢出现怯生现象,对陌生人表现出更为明显得警惕、戒备与退缩(4)伙伴关系阶段➢依恋关系成熟期➢3岁以后➢能理解分离得原因,容忍与母亲之间得距离逐渐加大➢越来越主动进行各种接触,逐渐善于与同伴与不熟悉得人进行交往2.2依恋理论每种依恋理论都对依恋得基础与相关行为有不同得瞧法、每种理论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得解释依恋得复杂性。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长大后容易信任他人帮助他人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长大后容易信任他人帮助他人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长大后容易信任他人帮助他人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长大后容易信任他人、帮助他人。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长大后容易信任他人、帮助他人。

是儿童的本性善良。

在实验里面所做出来的行为表现是当父母离开孩子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他们还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可是当父母回来的时候,想要跟孩子进行接触的时候,孩子所做出来的表现却是一种回避的态度。

并且当这种类型的孩子在陷入焦虑,或者是处于情绪低谷的时候,都会“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他们会回避他人的帮助,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父母给孩子提供帮助去安慰孩子,孩子却没有一点反应。

在这类型的孩子会习惯性的回避别人对于自己的帮助,或者是别人对于自己的关心,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孩子处于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境的时候,他们会寻求父母的关注,但不会过分需要父母的陪伴。

一般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们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都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安全型的孩子他们也会有这样子的焦虑,但是他们相较于其他两种类型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更加的相信父母,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安全港湾,也更愿意去接受父母们的安慰他们面对父母的关心关爱都是会用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去接受,不会有其他两种类型的孩子的逃避或者抗拒的做法。

安全型依恋有哪些好处?第一,相较于其他孩子来说他们更加自信。

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变为安全型依恋人格的好处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的自信,其实他们的这种自信就是来源于他们对于其他事物的相信。

他们就是因为相信了这些东西,所以他们才培养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他们不容易因为一些事情的变化而让自己受到伤害,他们的抗压能力更加的强,并且他们在经历了一些变化以后,也能够通过自己或者是他人的帮助,迅速修复到之前的状态里面不容易陷入长期的情绪焦虑,情绪低落的,不好的状况中。

第二,会比较懂得取舍。

其实,安全型的孩子比较懂得取舍,这种特质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关注度,他们不会像另外两种依恋类型那么的“大”或“小”。

社会心理学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增长的离婚率和单亲家庭数量,以及父母因工作等原因而无法陪伴孩子成长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儿童的依恋关系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依恋是指人们在发展初期形成的一种情感联系,通常是与主要照顾者发展出一种长期稳定的情感联系。

依恋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依恋关系对其情感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通过自主行为的实践,儿童逐渐建立自己的个人意识和情感姓名。

婴儿在出生后会寻找自己的照顾者,逐渐建立起一种基于信任的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是婴儿独立自主意识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

当儿童的依恋与他们关系最亲密的人发生了变化,比如离开或者经常缺席,儿童的情感状态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长期来看会导致其情感偏差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依恋对儿童的社交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依恋关系贯穿了人一生的成长阶段,特别是在早期发展阶段时,依恋关系影响了儿童的社交行为。

对于安全依恋的儿童来说,他们会对社会环境抱有积极的态度,更有信心与别人交往。

相反,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比较难以处理责任、竞争和挑战等问题。

因此,在发展早期的阶段,为儿童提供安全的情感环境非常关键。

依恋关系也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

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容易孕育乐于探索、尝试的创新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通常更勇敢地面对和学习新知识。

相反,不安全依恋的儿童通常表现出明显的抵触行为,对未知事物持怀疑的态度,甚至会拒绝学习、成长和发展。

四、依恋对儿童的情感调节影响依恋关系还会影响儿童的情感调节。

健康的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儿童感到悲伤、沮丧、失望和愤怒等情绪时,他们会寻找人来安慰和支持他们。

如父母和亲戚,通过这种支持和关怀,儿童可以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更好地适应和处理身边的事物。

总之,依恋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儿童依恋关系的培养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为他们营造安全、稳定、可靠的情感环境,加强与儿童的沟通,理解和关注他们的需要,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

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0142304004 心理1403班陈小莺1、依恋的定义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是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

婴儿在不高兴时会趋近这个人,在陌生人引起焦虑时,婴儿喜欢得到这个人的照料,如果强迫同这个人分离,婴儿会表示不满。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它对于激发父母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儿是否与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2、依恋的发展依恋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养育条件的存在是依恋形成的首要前提,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依恋形成于婴儿6-8个月,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2.1依恋发展的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前依恋期➢出生~2、3个月➢以婴儿所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发展为标志—婴儿从出生起开始用哭泣信号来发动与他人的联系—第二个月开始则用微笑来进行联系➢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缺乏辨别不同个体的能力—所有人与婴儿接触,如拥抱、与他说话,都能引起他兴奋➢未形成对任何人(包括母亲)的偏爱(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3~6个月➢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这种反应则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更少,但是此时婴儿还没出现怯生(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依恋关系确立期➢6个月~3岁➢开始对母亲依恋,出现分离焦虑—母亲离开时,开始通过哭喊表示抗议(视频)—母亲在时,则安心地玩,探索环境,将其作为安全基地➢出现怯生现象,对陌生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警惕、戒备和退缩(4)伙伴关系阶段➢依恋关系成熟期➢3岁以后➢能理解分离的原因,容忍与母亲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越来越主动进行各种接触,逐渐善于与同伴和不熟悉的人进行交往2.2依恋理论每种依恋理论都对依恋的基础和相关行为有不同的看法。

简述依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简述依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简述依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引言:依恋是指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情感连接,它在个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恋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情感发展,还对个体的认知、社会和情绪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依恋对婴幼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个体发展的影响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探讨依恋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婴幼儿期:依恋对婴幼儿期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社会和认知方面。

情感方面,婴幼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对其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安全依恋的婴幼儿在情感表达、情绪调节和情感交流方面更为积极和健康。

与此相反,不安全依恋的婴幼儿则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因此,婴幼儿期的依恋关系对其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社会方面,依恋关系对婴幼儿的社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安全依恋的婴幼儿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社会关系,表现出更高的合作性、分享性和友善性。

而不安全依恋的婴幼儿则更容易出现社交困难、孤立和攻击行为。

因此,婴幼儿期的依恋关系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认知方面,依恋关系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也有显著影响。

安全依恋的婴幼儿更容易表现出更高的探索性行为和认知灵活性,对新环境更有适应能力。

而不安全依恋的婴幼儿则更容易出现认知发展滞后和学习困难。

因此,婴幼儿期的依恋关系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期:依恋对儿童期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社会和自我认同方面。

情感方面,儿童期的依恋关系对个体的情感健康和情绪调节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容易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儿童期的依恋关系对个体的情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社会方面,依恋关系对儿童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表现出更高的合作性和社交技巧。

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更容易出现社交困难和人际关系问题。

因此,儿童期的依恋关系对个体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
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安全型依恋是一种高质量的依恋,最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影响儿童的探索欲和能力的发展
安全依恋的儿童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他会把父母作为“安全基地”,积极而愉快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提高智力和能力水平。

一项以孤儿院的19个月的发展落后孤儿为实验对象的实验研究表明,改变他们的抚养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对温柔的充当代理母亲的阿姨形成依恋,4年后实验组平均智商提高32分,而在孤儿院中的对比组落后21分。

20年后追踪调查发现,实验组中有三分之一进了大学,而对比组的大多数儿童则不超过三年级水平,可见依恋关系的确立可以提高智力水平。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父亲对自己的婴儿越是关心、照顾,婴儿以后就可能越聪明、机灵、好奇、愉快,其智商往往也高。

另外,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儿童把父母作为安心学习语言的“语言基地”。

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如能在这一阶段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和条件,不仅能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儿童口语表达的质量。

在这一阶段,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就意味着父母与婴儿交往的时间多,与孩子说话,逗他玩的时间多,这有利于刺激婴儿调动各种感官感知父母的语言,积极地模仿父母的语言,父母自然就成为婴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基地,在敏感而热情的父母的关注和有意的教导下,儿童的语言技能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研究也表明:母亲亲切的拥抱,热情的对待早期婴儿的程度预示了2岁时这批婴儿在认知、语言能力上的发展程度。

而在孤儿院成长的婴儿因缺少父母充满关爱的精心照顾,婴儿多有语言发展迟滞或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问题。

由此可见,婴儿需要成人的精心护理和教导。

(二)影响儿童性格的发展。

儿童在2岁左右显露出性格的萌芽,对父母的爱有依恋感。

4岁左右具有想独占父母并讨父母欢喜的感情,6岁左右,孩子初步形成性格的特征。

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难改变。

因此,儿童早期形成的性格往往可能成为他一生性格的雏形。

早期亲子之间的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首先,安全依恋的建立,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从而形成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能够毫无惧怕地离开母亲,自如地到处探索,他相信可供他依赖的人不会丢弃他,并在他需要的时候和他在一起并为他提供必要的保护。

这样,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并由此推及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信任,儿童就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如果婴儿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影响他以后对待周围的人的方式。

其次,安全依恋的建立,会促进儿童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从而会帮助其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研究者发现,对父母或幼儿园阿姨依恋较强的儿童,其自我认同感也较好。

如果儿童缺乏依恋感,他往往很少与大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他的一些想法和行动也就难以得到大人的理解和支持,最后连他自己也会对这些想法和行为产生怀疑。

缺少自我认同感的孩子,很难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有的甚至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恐惧心理。

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行为退缩,产生自卑的性格特征。

(三)影响儿童情绪的发展。

婴儿是以情绪的方式同世界发生联系的,婴儿不是“知觉的人,认知的人,而是一个体验焦
虑,快乐和愤怒的人”。

早期持久的情绪经验对其一生情绪的发展至关重要。

婴儿期能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儿童具有稳定而快乐的情绪。

“情绪是早期婴儿适应生存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婴儿生理需要的满足最初是通过向母亲发出情绪信号得以实现的。

如果母亲能对信号作出迅速的反应,母婴之间积极而又愉快的相互作用将得以保证,安全的依恋关系将发展起来。

处于安全状态中的婴儿,他是快乐的,富有爱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而缺乏依恋安全感的婴儿,经常担心母亲离开而处于焦虑、恐惧、不安状态中。

或者由于需要延迟满足而遭受挫折感,产生失望、愤怒等负性情绪,长此以往,儿童就会情绪多变,甚至成为感情冷漠的人。

(四)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模式。

婴儿期的人际交往对象首先是父母或亲近的成人,1岁以后出现与同伴的交往,早期儿童的依恋会对儿童以后的人际关系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是儿童在与周围人和物不断复杂化的交往中形成的反应方式与决定这种反应方式的认知方式逐渐沉淀定型,形成最初的“内部工作模型”,即儿童对自己、重要他人(如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及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稳定和认知模式安全依恋有利于儿童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技能,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

具有依恋安全感的儿童,对父母有信赖感,这样,父母就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

父母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就自然成为儿童的榜样,儿童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也可以学到许多行为规则和交往的技巧。

同时,儿童也乐意接受来自父母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积累成功的交往经验和掌握交往技巧。

其次,有安全依恋感的儿童所具有的健全人格特征,为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研究表明,儿童的合作、友善、亲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成正相关,而攻击与破坏行为则导致同伴拒绝。

大多数研究也得出了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的相关较为一致的结论。

总之,早期儿童的依恋质量会对儿童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是现实的,又是长远的,它“建构了婴儿终生适应的特点”,为使婴儿终生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

因此,应该创造良好的抚养环境和条件,提高儿童的依恋质量,促进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