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意识、觉知与觉醒
奥修禅卡全套解说

奥修禅卡全套解说目录全部图例 (5)一、彩虹套系 (8).心智圆熟 (8)2.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 (9)3.引导 (10)4.守财奴 (12)5.局外人 (13)6.妥协 (14)7.等待 (15)8.平凡时机 (17)9.成熟 (18)10.四海一家 (19)←.慢下来 (20)→.冒险 (22)↑.财富 (23)↓.开花 (24)二、红套系 (26).源头 (26)2.可能性 (27)3.正在经验 (28)4.参与 (30)7.压力 (34)8.旅行 (35)9.精疲力尽 (36)10.压抑 (37)←.强烈 (39)→.游戏的心情 (40)↑.创造者 (41)↓.分享 (42)三、蓝套系 (44).顺着流走 (44)2.友谊 (45)3.庆祝 (46)4.转入内在 (47)5.执着于过去 (49)6.爱情梦 (50)7.投射 (51)8.放手 (53)9.懒惰 (54)10.和谐 (55)←.信任 (56)→.了解 (57)四、灰套系 (62).意识 (62)2.精神分裂 (63)3.封闭 (65)4.延缓 (66)5.比较 (67)6.重担 (69)7.政治手腕 (70)8.罪恶感 (72)9.悲伤 (73)10.再生 (74)←.抗争 (76)→.头脑 (77)↑.控制 (78)↓.道德律 (80)五、紫套系 (81).师父 (81)0.傻瓜 (82)Ⅰ.存在(宇宙的整個存在) (84)Ⅱ.内在的声音 (85)Ⅲ.创造力 (86)Ⅵ.爱人 (90)Ⅶ.觉知 (92)Ⅷ.勇气 (93)Ⅸ.单独 (94)Ⅹ.改变 (96)Ⅺ.突破 (97)Ⅻ.新的洞见 (98)ⅩⅢ.蜕变 (100)ⅩⅣ.整合 (101)ⅩⅤ.制约 (103)ⅩⅥ.雷电 (104)ⅩⅦ.宁静 (105)ⅩⅧ.前世 (107)ⅩⅨ.天真 (108)ⅩⅩ.超越幻象 (109)ⅩⅪ.完成 (111)全部图例一、彩虹套系.心智圆熟草和花之間的差別就跟你不知道你是一個佛和你知道你是一個佛之間的差異是一樣的。
奥修禅塔罗牌介绍说明

奥修禅塔罗牌0.奥修塔罗牌-傻瓜0 傻瓜一个傻瓜是一个继续在信任的人;一个傻瓜是一个继续在信任所有他的经验的人。
你欺骗他,而他信任你;然后你再骗他,而他信任你;然后你再骗他,而他信任你。
那么你将会说他是一个傻瓜,他不去学习。
他的信任是很大的;他的信任是如此的纯粹以致于没有人可以腐化他。
以道家的感觉、以禅宗的感觉来做一个傻瓜。
别试着在你的周围创造一道知识之墙。
不论什么经验来找你,就让它发生,然后继续抛弃它。
继续不断地清理你的头脑;继续死于过去然后你就留在现在、此时此地,就像你刚出生一样、只是一个婴儿。
在刚开始它将会是非常困难的。
这个世界会开始占你的便宜…让他们占你的便宜。
他们是可怜的家伙。
即使你被欺骗和被抢夺,就让它发生,因为那个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无法从你身上被抢走,那个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没有人可以从你身上偷走。
而每一次你不让情况来腐化你的时候,那个机会将会变成一种内在的整合。
你的灵魂将变得更结晶化。
Osho, Dang Dang Doko Dang, Chapter21.奥修塔罗牌-存在I存在你不是意外的。
存在需要你。
没有了你在存在之中某种东西将会被错过而没有人可以取代它。
那就是给你尊严的东西,就是整个存在将会想念你。
星星和太阳和月亮、树木和小鸟和地球—宇宙中的每一样东西都会觉得有一小块地方空掉了,而那除了你以外无法被任何人填满。
这会给你一个很大的喜悦、一种满足,那就是你是和存在相关的、而存在也关心你。
一旦你是洁净的与清楚的,你就可以看到很大的爱从所有的层面落在你的身上。
Osho, God is Dead: Now Zen is the Only Living Truth, Chapter 12.奥修塔罗牌-内在的声音II内在的声音如果你在你自己身上发现了你的真理,那么在这整个存在当中就没有别的东西要去寻找了。
真理经由你而发生作用。
当你睁开你的眼睛,是真理在睁开它的眼睛。
当你闭上你的眼睛,是真理在闭上它的眼睛。
观照,静心的灵魂——奥修

然后,开始觉知你的思想,对思想必须是同样那么做,它们比身体更加微妙,当然也更加危险,而当你变得觉知你的思想,你会被你的内在所进行着的感到吃惊,如果你将在任何时候所进行着的一切记录下来,你会大吃一惊,你将不会相信,这就是你内在所进行的事。
过十分钟后,你读它——你会看见里面有一个发疯的头脑!因为我们并不觉知,这整个的疯狂不断地涌动着,就像一股暗流。无论你在做什么,它影响着你,或者你并不做什么,它也影响着你,它影响着一切,而它的全部总和就将是你的一生!所以这个疯子必须被改变。而觉知的奇迹就是除了只是变得觉知以外,你无需做任何事情。
观照,静心的灵魂——修
观照,静心的灵魂
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神秘家之一,他每天早上都去散步,有一个邻居常常跟着他去,但是那个邻居知道老子是一个沉默的人,因此有很多年的时间,他都跟着他去作晨间散步,但是他从来不说任何话。
静心是冒险,是人类头脑能承受的最伟大的冒险,静心只是存在,不做任何事——没有行动,没有思想,没有情绪,你只是有在,它是一种全然的喜悦,当你什么也不做时,这个喜悦来自何方?它无处可来,或者,它来自每个地方,它也没有原因,因为存在就是由所谓喜悦这种材料组成的。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
贝尔·雪姆说:“我知道你好几次跟着我,因为夜晚是如此寂静,所以我能听见你的脚步声,而我知道每天你都藏在门背后,但这不仅是你对我的好奇心,我也对你感到奇怪:你在做什么呢?”
他说:“我做什么?我只是一个看门人”。
静心带来美德(奥修)

静心带来美德(奥修)静心带来美德(奥修)有个桑雅生(门徒)对我说,当他静坐的时候,他的父母,尤其是母亲,总是横加干涉。
她对他说:“为什么你坐在那里什么事都不做,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你装模作样地闭着眼睛,想糊弄谁啊?你最好还是读读《圣经》,或者去教堂做祈祷,或者去做些善事。
你这个所谓的“静心”,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行为。
”这个桑雅生问我该怎样回答。
这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理解。
首先,人在无觉知的状态下,不可能做任何善事。
良善、美德来自深深的静心。
当你实现了你的永生不朽的神圣本性,美德之花就会开放。
分享那个神圣本性就是美德,除此之外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美德。
但是所有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一直在强调:要做善事,不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那样太自私了。
我就不得不质问了:首先,当你取得成功,变为富翁的时候,没有人说那是自私的。
大家都称赞你。
当你成为一个总统或总理的时候,没有人说这是自私的,大家都祝贺你。
光是庆祝布什成功当选总统,就花了三千万美元。
成功了就不算自私——你们发现了没有?——成为超级富豪不算自私,制造军火破坏世界不算自私,聚积核武器不算自私...其次,你所谓的美德是什么?是毫无动机的吗?如果你是为了能上天堂享福而去救济穷人、病人或孤儿,这能叫做美德吗?这纯粹是在做生意。
谁能说这是美德?我想起一个古老的中国寓言...从前中国的水井没有围墙,在漆黑的夜晚,很容易发生人掉进井里的事情。
有一天果然有个人就掉进了井里。
他大声呼喊求救。
有一个儒士经过,听到了求救声,他过去安慰井里的人说:“不要担心。
我们的尊师孔子,已经在他的著作里提到了有关水井需要有围墙保护的问题。
我也正在为此事奔忙,此事一定会轰动全国的。
井里的人说:“等到你制造了轰动,等到全国的水井都有了围墙,我肯定早就没命了,先考虑考虑我吧!儒士说:“但这不是你我个人的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这就是孔子的观念,所有社会主义者的观念:个人跟社会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能量脉轮书》的经典名句欣赏

《能量脉轮书》的经典名句欣赏1、在无意识的状况里,和谐是不可能出现的。
和谐只可能发生在觉知的状态下。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有的和谐都会消失。
----奥修2、如果他开始对音乐愈来愈觉知,他会慢慢捕捉到那些较为柔和的部分,而当他的觉知更丰富时,他就能够聆听到音乐里最纤细微妙的部分。
----奥修3、要超越前面四个身体的层面并不困难,但第五个身体是非常困难的层面,一个人可能需要历经许多世的时间,才会开始对喜乐感到无聊,才会对自己感到无聊,对灵魂感到无聊。
----奥修4、觉知就是健康,而不觉知就是疾病;觉知就是放松,而不觉知就是紧张。
由于思想,以及你对头脑思想的认同,所以你一直生活在思想之中,而在你和自己真实的存在之间创造出了一道障碍。
----奥修5、在第五个身体的层面上,一个人经验到的是强烈的喜乐,而在第六个身体的层面上,一个人则会经验到存在。
在这里,连那个「我在」的感觉都消失了。
在第五个身体的层面上,消失的是「我」,然而一旦你超越了第五个身体时,那个「我在」也马上消失了,一个人只会感到「存在」,只会感觉到「一切如是」。
----奥修6、迟早有一天,他必须面对神,面对这整个存在的中心,或者面对存在所提出的问题:「你是怎么错过的?存在给了你这样一个能够成长发展的基础,你拥有这样的潜能,你原本能够去滋长,让它开花绽放的。
为什么你错过了?」----奥修7、某种程度说来,一个达成自性的人已经结束了他的旅程。
第五个身体的状态是一种解脱的状态,如果他对自己感到满足的话,他可以永远停留在那个状态里,因为那里没有痛苦,也没有欢乐,没有牵绊也没有烦恼,有的只是一个人的存在。
第五个身体的状态不是整体的存在,也不是宇宙的存在,一个人可以永远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直到他开始对宇宙与整体产生好奇。
----奥修8、在这里,你的单独应该是全面性的单独,不论是文字、概念、理论、哲学或教条,不论是上师还是经典,不论是基督教或印度教,也不论是佛陀、基督、克里希纳还是马哈维亚,在这里,你必须是单独的,否则任何东西都会变成一面镜子。
奥修的静心语录

奥修的静心语录2、真正天真的人象一个小孩子:他不知道关于好的或坏的的事情。
他处在一种未经算计的生活里。
无计划的,从一刻到另一刻。
——奥修《左巴佛陀》3、如果人们想要经验丰富的生活,他必须学会如何不一致,如何维持不一致,如何从一个极端移到另一个极端,有时候深根入地,有时高飞在天空,有时做-爱,有时静心。
——奥修《智慧之书》4、如果你没有在做梦,神就是唯一的存在。
如果你在做梦,那么你的梦就占据了你的内在空间。
它们变成了神进入你的阻碍。
这种梦我们称为马雅。
马雅的意思是一场魔术表演、一场梦境的表演。
当你处在一种无梦的状态时,真-相就被透露出来了。
——奥修5、记住,年轻是存在的品质。
如果你能不用头脑看着世界,你就会永远永远保持年轻。
——奥修《隐藏的和-谐》6、基-督教活在各种谎言里面。
所有宗教都活在谎言里面,但是基-督教的谎言非常明显。
——奥修《禅的宣言》7、静心就足够解决你的难题,但是在它里面还欠缺某些东西……慈悲。
如果慈悲也存在,那么你就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他们的难题。
——奥修《般若心经》8、一般地,如果灵魂是潮湿的,在每一次关系之后,你都脏兮兮地出来。
关系不会净化你,它使你肮脏。
——奥修《隐藏的和-谐》9、佛陀不让任何女人接近他,她必须在八步之外。
这是成道吗?怕成这样、慌成这样,连一个女人接近,你都感到害怕?这是压抑,这不是成道。
——奥修《奥修传》 10、这整个生命……只是一种如何回到家、如何死、如何消失的训练。
因为你当消失的那一刻,神会出现在你的身上。
你的在是神的不在;你的不在是神的在。
——奥修11、任何一个想要拒绝死亡的人,只是活在生命的一岸而已,他的意识之流无法完全。
他将会缺少某些东西;某些非常美好的东西。
他的生活将会很肤浅没有深度。
没有死亡在里面就不可能有深度。
——奥修《奥修的文-化-大-革-命》12、你直到现在为止都活在小小的屋子、小小的格子之中,你无法相信一个人能够活在如此绝对的自由之中。
你失去了变得自由的能力。
觉知与意识的哲学思考

觉知与意识的哲学思考在人类的意识中,觉知和意识是两个核心概念。
它们似乎相互依存,却又有着微妙的差别。
觉知通常被理解为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而意识则是对内心的自我认知和思维活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哲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觉知和意识的本质,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清其中的奥秘,但这不妨碍我们进行一些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觉知。
觉知是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当我们看到一朵漂亮的花时,感受到太阳的温暖,或者闻到一杯咖啡的香气时,我们的觉知在工作。
觉知是我们与外界对话的方式,它让我们能够体验生活的各种方面。
觉知原本是一种本能反应,但随着人类的进化,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更加复杂的心理过程。
然而,意识又是什么呢?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当我们思考问题、做决策或者回忆过去时,我们的意识在起作用。
意识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它使得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活动。
意识与觉知紧密相连,它们构成了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综合认识。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觉知和意识的关系呢?觉知和意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塑造。
觉知可以被视为意识的基础,因为没有觉知,我们无法接收外界信息,也就无法进行思维和认知。
然而,意识也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觉知。
例如,当我们专注某个任务时,我们对其他外界刺激的觉知可能会减弱。
意识充当了一个过滤器,帮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物上。
此外,觉知和意识还与我们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它让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通过自我意识,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欲望、目标和价值观,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自我意识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它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社会联系。
然而,要深入理解觉知和意识,我们还需要思考它们的本质。
觉知和意识是否仅仅是生物学过程的产物?还是它们包含了某种超越物质的意义?这其中的问题很复杂,远超出本文的范围。
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意识可能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它以某种形式贯穿于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意识、觉知与觉醒

从平常的无意识的行动跳跃到觉醒是困难的,这是可能的,但是艰难的。所以,在两者之间加上一个步骤是有帮助的。如果一个人从觉知、有意识的行动开始,那么,跳跃会变得容易一些——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主体,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客体,根本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活动而跳跃到觉醒。这并不意味著觉醒不是意识,它是纯净的意识,但是没有人意识到它。
所以,这就是三个步骤:意识、觉知、觉醒。但是我们存在的地方是最低的一级:那就是无意识的行动。无意识的行动是我们的头脑的状态。
通过意识,你可以达成觉知;通过觉知,你可以达成觉醒;而通过觉醒,你可以达成"没有达成"(no
achievement),可以达成那已经达成的一切。在觉醒之后,没有什么东西存在。觉醒是终极的。
意识、觉知与觉醒.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意识、觉知与觉醒.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 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意识、觉知与觉醒
觉醒是灵性进展的终点,无觉醒是开始。无觉醒意味著一种物质存在(materialexistence)的状态。所以,无觉醒和无意识并不是相同的。无觉醒意味著物质。物质并不是无意识的,它是无觉醒的。
动物的存在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头脑的现象——百份之九十九是无意识,百份之一是有意识。这个百份之一的有意识意味著:你是百份之一地意识到你自己的百份之九十九的无意识。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意识变得有意识,那么,那百份之一会继续增长,而那百份之九十九的无意识会继续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修:意识、觉知与觉醒
觉醒与觉知有什么不同?
觉醒(awareness)和觉知(witnessing)有很多不同。
觉知仍然是一个行为,是你在
做它,有自我在。
所以,觉知这一现象分成主体与客体。
觉知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觉醒则绝对没有任何主体性与客体性。
在觉醒中,没有一个正在觉知的人,也没有一个被觉知的人。
觉醒是一个整体的、完全的行为,主体与客体与它没有关系,它们被溶解了。
所以觉醒并不意味着某个人是觉醒的,也不意味着某个东西是被注意到的。
觉醒是整体的——整个的主体性与整个的客体性作为一个单独的现象,而在觉知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一个两分性(duality)。
觉醒是无为,觉知则暗示了一个做的人。
但
是通过觉知,觉醒是可能的,因为觉知意味着它是一个有意识的(conscious)行为;它是一个行为,但是有意识的。
你可以做某件事而没有意识——我们平常的活动都是无意识的活动,但是如果你在其中变得有意识,那么它就变成了一个觉知。
所以,从平常的无意识活动到觉醒,有一个空白,而它是可以用觉知填满的。
觉知是朝向觉醒的一个技巧,一个方法,它不是觉醒,但是,与平常的行动、无意识的行动相比,它是更高的一步。
某些东西已经改变了:行动已经变成有意识的,无意识已经被意识取代了。
但是还有一些东西必须被改变,那就是:行动(activity),必须被无行动(inactivity)取代。
那将是第二步。
从平常的无意识的行动跳跃到觉醒是困难的,这是可能的,但是艰难的。
所以,在两者之间加上一个步骤是有帮助的。
如果一个人从觉知、有意识的行动开始,那么,跳跃会变得容易一些——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主体,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客体,根本不带有任何有意识的活动而跳跃到觉醒。
这并不意味着觉醒不是意识,它是纯净的意识,但是没有人意识到它。
意识(consciousness)和觉醒(awareness)之间还有一个区别。
意识是你的头脑(mind)的一种品质,但它不是你的整个头脑。
你的头脑既可以是意识的,又可以是无意识
的,当你超越了你的头脑,那么就没有无意识,也没有相应的意识,只有觉醒。
觉醒意味着整个头脑都成了觉醒的。
现在,旧的头脑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一种有意识的品质存在着。
觉醒已经变成了整体,而头脑本身现在成了觉醒的一部分。
我们不能说头脑是觉醒的,我们只能富有含义地说头脑是有意识的。
觉醒意味着对于头脑的超越,所以,并不是头脑是觉醒的。
只有通过对头脑的超越,通过超出头脑之上,觉醒才变得可能。
意识是头脑的一种品质,觉醒则是超越,它超出头脑之上。
头脑最多是两分性的工具,所以意识永远不可能超越两分性。
它总是指意识到某个事物,或者某个有意识的人。
所以,意识是头脑的一个部分,而头脑,最多是所有的两分性、所有的分裂的源泉,不论它们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行动与不行动之间,还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
两分性的每一种类型都是头脑的产物。
觉醒是非两分性的,所以,觉醒意味着“没有头脑”(no mind,无念)的状
态。
那么,意识与觉知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觉知是一种状态,而意识是朝向觉知的一种手段。
如果你开始变成有意识的,你就会达成觉知。
如果你开始对你的行为变得有意识,对你的日常发生的事变得有意识,对围绕着你的每一件事物变得有意识,那么你就开始觉知了。
觉知是作为意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而来的。
你无法练习觉知,你只能练习意识。
觉知是作为一个自然结果、作为一个影子、作为一个成果、作为一个副产品而来的。
你越是变得有意
识,你就越进入觉知,你就越变成一个觉知者。
所以,意识是达成觉知的一个方法。
而第二步是:觉知将成为达成觉醒的一个方法。
所以,这就是三个步骤:意识、觉知、觉醒。
但是我们存在的地方是最低的一级:那就是无意识的行动。
无意识的行动是我们的头脑的状态。
通过意识,你可以达成觉知;通过觉知,你可以达成觉醒;而通过觉醒,你可以达成“没有达成”(no achievement),可以达成那已经达成的一切。
在觉醒之后,没有什么东
西存在。
觉醒是终极的。
觉醒是灵性进展的终点,无觉醒是开始。
无觉醒意味着一种物质存在(material existence)的状态。
所以,无觉醒和无意识并不是相同的。
无觉醒意味着物质。
物质并不
是无意识的,它是无觉醒的。
动物的存在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头脑的现象——百分之九十九是无意识,百分之一是有意识。
这个百分之一的有意识意味着:你是百分之一地意识到你自己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无意识。
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意识变得有意识,那么,那百分之一会继续增长,而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无意识会继续减少。
如果你变成百分之一百的有意识,那么你就变成了一个觉知者,你就达到了一个跳跃的点,从那个点上跳入觉醒就成了可能。
在觉醒之中,觉知者消失了,而只有觉知保留着;行为者消失了,主体性消失了,自我中心的意识消失了。
那个时候,意识保留着,但不带有自我。
圆周保留着,但不带有中心。
这个没有中心的圆周就是觉醒。
没有任何中心、没有任何根源、没有任何动机、没有任何出处的意识,一种没有来源的意识,就是觉醒。
所以,你从无觉醒的存在即原初物质①向着觉醒运动。
你可以称它为神圣的,神性的,或者不管你称它什么。
在原初物质与神性之间,区别总是属于意识的。
①原初物质(prakriti):又称原质,梵语原意为“源泉”。
印度哲学数论派用以
指萌芽状态的物质的性质。
——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