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操作考核标准
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评分标准(打印版)

医师资格考试评分标准考站考试项目分值考试时间(分钟) 考试设备考试方法第一考站病史采集15分35分10 21 试题卡笔试病例分析20分11第二考站基本操作技能20分38分11 21 医学教学模拟人操作口试体格检查1 18分10 体检模特或考生(男女考生分开进行)第三考站体格检查2 心脏听诊5分27分 4 8 多媒体多媒体考试肺部听诊5分 4X线片小项目3分2 8大项目4分 2心电图小项目3分 2大项目4分 2医德医风3分 2 2合计100分60考试内容(临床医师)病史采集:测试项目(症状)20项病例分析:测试项目(病种)35项体格检查:测试项目24项基本操作技能:测试项目21项心电图:测试项目13项X 线片:测试项目13项CT片:测试项目3项医德医风:医疗道德、医患关系、医疗作风第一考站(一)病史采集:测试项目:20项(症状)提供主诉,要求采集和记录现病史和相关病史(二)病例分析测试项目:35项(病种)提供病历摘要,要求写出诊断及其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项目、治疗原则。
(一)病史采集1. 发热2. 疼痛(头、胸、腹、关节)3. 水肿4. 呼吸困难5. 咳嗽与咳痰6. 咯血7. 皮肤粘膜出血8. 恶心与呕吐9. 呕血与便血10. 便秘与腹泻11. 黄疸12. 消瘦13. 肿块14. 心悸15. 惊厥16. 意识障碍17. 眩晕与晕厥18. 少尿、多尿、血尿19. 尿频、尿急、尿痛20. 休克一、问诊内容(13分)(一)现病史(10分)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分)(1)发病诱因,有否足癣,皮肤破损等1分(2)发热情况、具体体温,有无寒战?2分(3)下肢皮肤发红、痛的特点,如范围、边界是否清楚,有否肿胀、流液,疼痛性质,对步行有否影响2分(4)伴随症状:有无全身中毒症状2分(5)二便、饮食、睡眠1分2、诊疗经过(2分)(1)是否到医院就诊?作过哪些检查?1分(2)治疗用药情况?1分(二)相关病史(3分)1、有否药物过敏史1分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类似发作、有无糖尿病、肝病、丝虫病2分二、问诊技巧(2分)(一)条理性差、不能抓住重点0.5分(二)没有围绕病情询问0.5分(三)问诊语言不恰当0.5分(四)暗示性问诊0.5分(二)病例分析1.支气管哮喘2.慢阻肺、肺心病3.肺炎4.肺癌5.结核病6.高血压7.冠心病8. 心力衰竭9.消化道溃疡10.消化道肿瘤11.病毒性肝炎12.肝硬化和肝癌13.急慢性肾炎14.泌尿系统感染15. 慢性肾衰16.贫血17.白血病18.甲亢19.糖尿病20.SLE21. 急性中毒22.细菌性痢疾23.化脓性脑膜炎24.脑卒中25.胆囊胆管结石、胆囊炎26. 急腹症27. 腹部闭合性损伤28. 异位妊娠29. 尿路结石30. 胸部闭合性损伤31.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和大关节脱位32. 骨关节病33. 闭合性颅脑损伤34. 小儿腹泻35. 性传播疾病。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标准

一、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小项目)1、血压(间接测量法)(6分)(1)检查血压计(1分);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1分);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分);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5) 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2分);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6分)(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2分).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6分)(1)颈部淋巴结检查(2分)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
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1分)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操作实践技能第一站:临床基本操作技能(3项)【体格检查,急救技术;20min,25分】体格检查:站在病人右边一、身高: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高度。
使用前校对“”点,误差不大于0.1cm,立柱垂直,赤脚、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脚尖分开;三点(脚跟、骶骨部、双肩胛)靠立柱、两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水平板与头顶紧度适当;间隔30秒,连续测两次,结果应大致相同。
二、体重:人体各部分的总重量。
使用前校对,误差不超过0.1%,电子秤注意“”点至刻度尺水平位;赤足,男性身着短裤,女性身着短裤、短袖衫,站立秤台中央;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应校对砝码重量。
三、皮褶厚度:皮下脂肪厚度,皮摺厚度仪。
部位:腹部、肩胛下角部和肱三头肌。
使用前校对,是否有延迟现象;自然站立,暴露测量部位;右手持测量仪,左拇指示指指距3cm,以指腹捏起皮肤及皮下构造轻轻捻动皮褶,使之与肌肉星散,将测量仪两钳头置于手指下放夹住皮褶,待指针稳定后立即读数;读数误差小于0.1cm。
四、腰围:脂肪重量和脂肪分布。
部位: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经脐上0.5至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测腰围。
垂直站立,双足自然分开,平稳呼吸,用无弹性,最小刻度为1mm软尺,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平稳呼吸;测量值精确到1mm。
五、脉搏部位:桡动脉、颞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观察目标:频率、节律、强弱、紧张度、动脉壁弹性以及呼吸对它的影响。
安静或剧烈活动后休息30分钟再测,3个手指并拢,指腹平放桡动脉近腕处,力度适中,触摸桡动脉搏动,至少30秒。
六、血压计量检定合格,袖带大小合适。
测前患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
通常为右上肢,坐位平第四肋软骨,仰位平腋中线。
袖带均匀紧贴皮肤与上臂,气囊中部应对准肱动脉,听诊器膜形体件置于肱动脉上,软压之(体件不应塞于袖带与上臂之间),充气同时听肱动脉搏动声音,待声音消失后,再将水银柱升高20-30mmHg,恒速放气。
执业医师考试基本技能评分标准

执业医师考试-基本操作评分标准2007-06-14 20:51基本操作评分标准(一)(一)小项目(每项8分)1、手术区消毒(举例:胃手术在医学模拟人上操作)(8分)(1)消毒区域(范围)选择正确(2分);上至胸乳头连线,下至腹股沟、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前线之间范围。
(2)持消毒器械方法正确(2分);右手持卵圆钳夹住消毒纱球,浸蘸消毒液。
(3)消毒方法正确(4分)。
自手术区中心切口线两侧依次向外消毒。
2、清洁伤口换药(在医学模拟人上以脾切除术后为例进行操作)(8分)(1)取、开换药包正确(2分);(2)伤口处理正确(1分);(3)复盖消毒纱布及胶布粘贴方向正确,长度适中(2分);(4)整个换药过程操作流畅正确(2分)。
3、戴无菌手套(8分)(1)开包正确(1分);防止包内侧清洁面的污染。
(2)取手套正确(2分);从手套包内取出手套,捏住手套反折处。
(3)第一只手套戴法正确(2分);右手对准手套五指插入戴好,并将右手四个手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
(4)第二只手套戴法正确(2分);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手术衣袖口上。
(5)戴好手套后双手位置姿势正确(1分)。
双手、前臂置手胸前向上,不能接触胸腹部,防止污染。
4、穿、脱隔离衣(8分)(1)取衣正确(指挂在架上的隔离衣)(1分);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穿衣者。
(2)开衣、穿衣正确(1分);将衣领的两端向外折,对齐肩缝,露出袖笼。
右手持衣领、左手伸入袖内上抖,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
依法穿好右袖,两手上举将衣袖尽量上举。
(3)结领扣、腰带顺序及方法正确(1分);两手持衣领中央,顺边缘向后扣好领扣;双手分别两侧腰下约5cm处捏住隔离衣拉向前,用左手按住,右手抓住右后身衣正面边缘,同法,左手抓住左后身衣正面边缘,两边缘对齐,向后拉直并向一侧按压折叠,系好腰带。
(4)脱衣操作正确(1分);解开腰带活结,再解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袖下,尽量暴露双手前臂;双手消毒后,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袖口内,拉下衣袖包住手,用遮盖着的一手握住另一衣袖的外面将袖拉下过手。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在实践技能的考试中,第二站中基本操作里,中医操作经常考查的内容无非就是涉及针灸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在考试中常考的是哪些内容呢,在此,根据往年考试常考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实践技能考试中,针灸操作技术常考查的内容汇总:1.毫针刺法:此部分内容常考察的的有体位选择,对于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哪些部位的腧穴适宜何种体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颜面何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行针手法:此部分内容要掌握基本的手法提插法及捻转法的基本操作情况。
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药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药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6种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要知道其具体的内容。
)捻转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技能考试-体格检查(第二站考试内容)

第1节⾎压 1. ⾎压的测量⽅法有哪些? ⾎压测量有两种⽅法:①直接测量⽅法,即将特制导管经穿刺周围动脉,送⼊主动脉,导管末端经换能器外接床边监护仪,⾃动显⽰⾎压数值。
此法优点是直接测量主动脉内压⼒,不受周围动脉收缩的影响,测得的⾎压数值准确。
缺点是需⽤专⽤设备,技术要求⾼,且有⼀定创伤,故仅适⽤于危重和⼤⼿术病⼈。
②间接测量法,即⽬前⼴泛采⽤的袖带加压法,此法采⽤⾎压计测量。
⾎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压计。
以汞柱式最为常⽤。
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不需特殊的设备,随处可以测量。
缺点是易受周围动脉舒缩的影响,数值有时不够准确。
由于此法是⽆创测量,可适⽤于任何病⼈。
2. ⾎压测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病⼈应在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采取仰卧位或坐位,被测的上肢(⼀般为右上肢)*露, 肘部应与⼼脏同⼀⽔平,上臂伸直并轻度外展,袖带⽓囊部分对准肱动脉,紧贴⽪肤缚于上臂,袖带下缘应距肘弯横纹上2-3厘⽶。
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轻压听诊器胸件与⽪肤接触,不可压得太重,不得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在袖带下。
然后,向袖带内充⽓,边充⽓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20-30mmHg(2.6-4.0kPa)后,开始缓慢放⽓,两眼平视汞柱缓慢下降,听到第⼀声响时的数值为收缩压,声⾳消失时数值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3. ⾼⾎压、低⾎压的判定标准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1.⾼⾎压收缩压达到140mmHg(18.7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90mmHg (12.0kPa),称为⾼⾎压。
尤其是舒张压,如达到此标准,不论收缩压如何,均为⾼⾎压。
也有舒张压正常,⽽收缩压达到上述⽔平者,称为收缩期⾼⾎压。
⾼⾎压主要见于⾼⾎压病即原性⾼⾎压,亦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肾上腺⽪质和髓质肿瘤、肢端肥⼤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颅内压增⾼等,称继发性⾼⾎压。
2.低⾎压⾎压低于90/60mmHg(12.0/8.0kPa)时,称为低⾎压。
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

断针的处理
01
方法﹕针体露出皮外可用镊子钳出,若断针残端与皮肤相平,但能见残端者,可用左手拇、食两指于针两旁按压皮肤,使针端露出皮肤之外,然后拔除。全部没入皮下的断针需外科手术处理。
02
艾柱无疤痕灸
03
方法﹕将小或中艾柱置于皮肤上,上端点燃、当燃剩2/5时,患者感到热时,用镊挟去,换柱再灸,一般3~7壮,局部红晕为度。
提插补泻法
1
针刺入应刺深度的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再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将针提至上1/3。反复操作三次。
烧山火法
计刺入应刺深度的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下1/3。反复操作三次。
3.间接叩诊法(指指叩诊法) 注意点﹕(l)板指指节紧贴被叩部位。 (2)用腕指关节运动叩击,叩 指打击后立即抬起。 (3)同个部位、同样时间间隔、 同样力量、重复数次。 4.肺部的叩诊法 顺序﹕由健侧开始,自上而下,两侧对照。 肺上界﹕锁骨上3cm, 肺下界﹕锁骨中线第六肋,腋中线第八肋, 腋后线第十肋。
04
艾条温和灸法
方法﹕点燃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约2 ~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约5~7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对于神志不清者或小儿,医生可用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热度,以防止烫伤。
闪火法拔罐
方法﹕用镊子持95%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注意勿烧热罐口,以免烫伤。
透天凉法
2
晕针的防治
弯针的处理
方法﹕停止操作,已刺之针迅速起出,平卧头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给予热茶水或糖水。重者可选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水沟等穴指压或针刺,亦可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二站技能考点的总结

心脏触诊: 心脏触诊的内容有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
检查者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注意心尖搏动的位置和有无震颤。
示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范围,是否弥散,有无抬举性搏动。
用手掌在心底部和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触诊,注意有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震颤的具体位置,判定收缩期还是舒张期。
触诊心包摩擦感时,在患者取坐位前倾呼气末时较明显。
注意触诊时按压在胸壁上的力量不宜过大,因用力按压可降低手掌触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以致触不到震颤或心包摩擦感。
应适当地调整按压的.力量,以求得到最正确的效果。
昏迷复苏后的开通气道:首先使患者仰卧于巩固的平地或平板上,使头颈部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
假牙松动时也应取下,用手指清理口咽部,解开患者衣扣,松开裤带。
再将手置于患者前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示、中两指放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仰头抬颏法),使下颏角、耳垂与平地垂直。
伤口换药:〔1)移去外层敷料,将污敷料内面向上,放在弯盘内。
〔2)用镊子或血管钳轻轻揭去内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生理盐水润湿后揭下。
〔3)一只镊子或血管钳直接用于接触伤口,另一镊子或血管钳专用于传递换药碗中物品。
〔4)75%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去伤口内脓液或分泌物,拭净后根据不同伤口选择用药或适当安放引流物。
〔5)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示指夹持被检查者中指,稍向上提,使被检查者腕部轻度过伸、掌指放松微屈,然后以右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中指甲背。
阳性反响为除中指外的其余四指轻微掌屈,多见于颈髓病变。
脉诊: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用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
先用中指定关〔掌后高骨内侧),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
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用指目感觉灵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操作考核标准第一部分基本操作技能一、开髓术 20分一)评分项目细化表1、操作过程 5分器械选择分握持方式及支点 2分操作动作及程序分2、开髓结果 15分开口的位置;洞形及牙体组织量 7分髓室顶去净 3分髓腔边缘形和髓室底完整 3分定位根管口 2分注:如髓室、侧壁或髓室底部穿孔则考试项目为0分二)评分标准细化表器械选择:高速涡轮机、慢速手机、裂钻、球钻、探针、10°或15°根管挫等分握持方式及支点:1、左手将离体牙固定握持,操作中颌面始终朝向上方不能随意旋转 1分2、右手握笔式握持机头分3、右手以无名指做支点分操作动作及程序:1、点磨,钻针方向始终与牙体长轴平行分2、于颌面中央窝进入,逐渐扩大,加深开髓窝洞制成一近髓深洞分3、穿髓、揭髓顶,休整髓室侧壁和根管口,如牙本质领分4、定位根管口探查根管分开髓结果:开口位置洞形:下磨牙:颌面中央偏颊侧的椭圆形或类长方形上磨牙:颌面中央窝圆三角形或斜梯形1、牙体组织量 7分1)位置正确洞形标准,洞缘线圆缓,未额外损伤正常牙体组织 7分2)位置正确洞形欠佳,开随口较大或较小对正常牙体组织有所损伤 3分 3)位置不正确洞形差,对正常牙体组织损伤大,剩余牙体组织过少 0分2、髓室顶去净 3分1)探针小弯端不能勾住髓室顶边缘 3分2)探针小弯端能勾住少数部位髓室顶边缘 1分3)探针小弯端能勾住各个部位髓室顶边缘 0分3、髓腔边缘形和髓室底完整 3分1)髓质侧壁与根管口和根管室没有直线相连,髓室底完整 3分2)髓室侧壁不直,存有牙本质领货磨除较多,髓室底磨损 1—2分4、定位根管口1)所有根管口暴露清楚,持根管器械开髓口可直线顺畅探入根管 2分2)所有根管口暴露尚清楚,但不能自开髓口顺畅探入根管 1分3)遗漏根管口,不能直线探入根管 0分二、立体磨牙及复面洞制备术 20分一)评分项目细化表1、操作过程 5分操作方式及支点 2分操作程序 2分操作动作 1分2、备洞结果: 15分邻面部分 3分颌面部分 7分壁、角、线 2分窝洞形态各个壁位置和深度 3分注:如有穿髓孔则该考试项目为0分三、口内缝合术 20分考官将橡皮片套入口内模拟缝合器内,用11号手术刀将橡皮片中央行2cm的直线切口一)评分标准细分表1、体位与准备 1分术者站立位,一手持镊子,另一手握持持针器 1分3、进针出针 7分用镊子夹住一侧皮片的中份拉起 2分在距切口2~3mm处垂直进针 2分旋转进针 2分再行另一侧皮片拉起进针,旋转进针 1分4、拉线打结 5分用左手持针,缓慢拉线后,用持针器打结分再手握持针器,用左手食指推进结头,控制好缝线的松紧度,再用持针器反向打结后再打3个结。
如未打第3个结,扣1分分5、追加缝合 5分在切口中央缝合后,两侧各追加缝合。
进针、拉线、打结同上 3分缝合时针距和边距对称、均匀 2分6、剪线 2分拉紧缝线并剪除,保留线头5mm 2分四、上颌中切牙拔除 20分1、爱伤观念 1分操作中的动作应轻柔,敏捷,时时与病人交流,处处体现爱伤观念 1分2、体位 3分病人体位:上颌咬合平面与地平面呈45°角。
其高度应在医生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之间 2分医生体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平稳站立,全身放松 1分3、病史询问和适应症判断 2分1)认真检查病人或根据病历核对患牙,判断该牙拔除的必要性或适应症 1分2)仔细询问病人全身病史,除外拔牙禁忌症分3)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分4、器械的准备 2分1)口腔检查器,口腔黏膜消毒缸、棉签分2)口腔黏膜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分3)牙龈分离器、靠墙外科专用刮匙分4)上颌前牙拔牙钳分5)棉球、棉卷等敷料分5、局部麻醉 3分1)一般选用拔除牙的唇腭侧局部浸润麻醉 1分2)以左手手指或用口镜提拉口唇,用干棉球擦干,消毒注射区黏膜,牵引注射处黏膜,使之绷紧,以减少穿刺时疼痛 0. 5分3)先告知病人注射之初可有微痛,在拟拔除牙的唇侧前庭沟及腭侧距离患牙龈处进针,在进针过程中,注射针不能碰触其他组织,如颊舌牙等 1分4)当注射针头刺入根尖平面的骨膜上后,应有明确回吸动作,酌量注射麻醉药液~2ml,麻药推注速度应缓慢平缓,退针速度应快而流畅分6、牙的拔除 6分1)拔牙之前应仔细与病历和患者核对牙位 1分2)清除大块牙石,消毒患牙牙龈,检查麻醉效果分3)分离牙龈,使用牙龈分离器,应有支点分4)安置牙钳:放置牙钳时,钳喙长轴应与所拔除牙之长轴平行,钳喙应充分向跟方伸展,夹紧患牙 1分5)牙脱位:应先作扭转动作,一定程度松动后再做直线牵引,拔出时应注意牙龈和临近牙进行适当的保护 2分7、拔牙窝的处理: 1分1)拔除患牙后仔细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分2)使用刮匙探查取出拔牙窝内残片、牙石、肉芽组织等,但不能作剧烈的搔刮动作分3)令血液充满拔牙窝,使用棉卷和纱布对牙槽窝的复位,最后使用棉卷令病人咬紧,压迫止血分8、术后医嘱: 2分1)压迫止血的时间20~30分钟,术后24消失不能剧烈漱口,尽量减少对拔牙创的刺激,不要吮吸拔牙窝,进食温凉,术后24~48小时唾液中少量血液为正常现象。
1分2)如果出血不止,应该用纱布咬紧后,迅速来医院就诊分3)说明拔牙后修复的时间或复查的时间分五、下颌中切牙的拔除术 20分1、爱伤观念 1分操作中的动作应轻柔,敏捷,时时与病人交流,处处体现爱伤观念 1分2、体位 3分病人体位:下颌咬合面与地平面平行。
其高度应在医生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之间 2分医生体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平稳站立,全身放松 1分3.病史询问和适应症判断 2分1)认真检查病人或根据病历核对患牙,判断该牙拔除的必要性或适应症 1分2)仔细询问病人全身病史,除外拔牙禁忌症分3)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分4、器械的准备 2分1)口腔检查器,口腔黏膜消毒缸、棉签分2)口腔黏膜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分3)牙龈分离器、靠墙外科专用刮匙分4)下颌前牙拔牙钳分5)棉球、棉卷等敷料分5、局部麻醉 3分1)一般选用下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1分2)以左手手指或用口镜提拉口角,用干棉球擦干,消毒注射区黏膜,牵引注射处黏膜,使之绷紧,以减少穿刺时疼痛 0. 5分3)先告知病人注射之初可有微痛,先行下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cm,颊脂垫尖处。
注射器与中线呈45°角,进针位于对策前磨牙区,注射针高于下牙颌平面1cm,在进针过程中注射针不能碰触其他组织分6、牙的拔除 6分2)清除大块牙石,消毒患牙牙龈,检查麻醉效果分3)分离牙龈,使用牙龈分离器,应有支点分4)安置牙钳:放置牙钳时,钳喙长轴应与所拔除牙之长轴平行,钳喙应充分向跟方伸展,夹紧患牙 1分5)牙脱位:应先作扭转动作,一定程度松动后再做直线牵引,拔出时应注意牙龈和临近牙进行适当的保护 2分7、拔牙窝的处理: 1分1)拔除患牙后仔细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分2)使用刮匙探查取出拔牙窝内残片、牙石、肉芽组织等,但不能作剧烈的搔刮动作分3)令血液充满拔牙窝,使用棉卷和纱布对牙槽窝的复位,最后使用棉卷令病人咬紧,压迫止血分8、术后医嘱: 2分1)压迫止血的时间20~30分钟,术后24消失不能剧烈漱口,尽量减少对拔牙创的刺激,不要吮吸拔牙窝,进食温凉,术后24~48小时唾液中少量血液为正常现象。
1分2)如果出血不止,应该用纱布咬紧后,迅速来医院就诊分3)说明拔牙后修复的时间或复查的时间分六、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术 20分1、爱伤观念 1分操作中的动作应轻柔,敏捷,时时与病人交流,处处体现爱伤观念 1分2、体位 3分病人体位:上颌咬合平面与地平面呈45°角。
其高度应在医生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之间 2分医生体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平稳站立,全身放松 1分3.病史询问和适应症判断 2分1)认真检查病人或根据病历核对患牙,判断该牙拔除的必要性或适应症 1分2)仔细询问病人全身病史,除外拔牙禁忌症分3)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分4、器械的准备 2分1)口腔检查器,口腔黏膜消毒缸、棉签分2)口腔黏膜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分3)牙龈分离器、口腔外科专用刮匙分4)上颌前磨牙拔牙钳分5)棉球、棉卷等敷料分5、局部麻醉 3分1)一般选用拔除牙的唇腭侧局部浸润麻醉 1分2)以左手手指或用口镜提拉口唇,用干棉球擦干,消毒注射区黏膜,牵引注射处黏膜,使之绷紧,以减少穿刺时疼痛 0. 5分3)先告知病人注射之初可有微痛,在拟拔除牙的唇侧前庭沟及腭侧距离患牙龈处进针,在进针过程中,注射针不能碰触其他组织,如颊舌牙等 1分4)当注射针头刺入根尖平面的骨膜上后,应有明确回吸动作, 1分5)酌量注射麻醉药液~2ml,麻药推注速度应缓慢平缓,退针速度应快而流畅分6、牙的拔除 6分1)拔牙之前应仔细与病历和患者核对牙位 1分2)清除大块牙石,消毒患牙牙龈,检查麻醉效果分3)分离牙龈,使用牙龈分离器,应有支点分4)安置牙钳:放置牙钳时,钳喙长轴应与所拔除牙之长轴平行,钳喙应充分向跟方伸展,夹紧患牙 1分5)牙脱位:应先作扭转动作,一定程度松动后再做直线牵引,拔出时应注意牙龈和临近牙进行适当的保护 2分7、拔牙窝的处理: 1分1)拔除患牙后仔细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分2)使用刮匙探查取出拔牙窝内残片、牙石、肉芽组织等,但不能作剧烈的搔刮动作分3)令血液充满拔牙窝,使用棉卷和纱布对牙槽窝的复位,最后使用棉卷令病人咬紧,压迫止血分8、术后医嘱: 2分1)压迫止血的时间20~30分钟,术后24消失不能剧烈漱口,尽量减少对拔牙创的刺激,不要吮吸拔牙窝,进食温凉,术后24~48小时唾液中少量血液为正常现象。
1分2)如果出血不止,应该用纱布咬紧后,迅速来医院就诊分3)说明拔牙后修复的时间或复查的时间分七、下颌第一前磨牙拔除术 20分1、爱伤观念 1分操作中的动作应轻柔,敏捷,时时与病人交流,处处体现爱伤观念 1分2、体位 3分病人体位:上颌咬合平面与地平面呈45°角。
其高度应在医生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之间 2分医生体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平稳站立,全身放松 1分3.病史询问和适应症判断 2分1)认真检查病人或根据病历核对患牙,判断该牙拔除的必要性或适应症 1分2)仔细询问病人全身病史,除外拔牙禁忌症分3)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分4、器械的准备 2分1)口腔检查器,口腔黏膜消毒缸、棉签分2)口腔黏膜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分3)牙龈分离器、靠墙外科专用刮匙分4)下颌前磨牙牙拔牙钳分5)棉球、棉卷等敷料分5、局部麻醉 3分1)一般选用下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1分2)以左手手指或用口镜提拉口角,用干棉球擦干,消毒注射区黏膜,牵引注射处黏膜,使之绷紧,以减少穿刺时疼痛 0. 5分3)先告知病人注射之初可有微痛,在先行下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cm,颊脂垫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