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设计二

合集下载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背景;(2)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3)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查询、讨论等方式,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概念、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中各项发明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发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深远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的小短文,不少于300字;2. 调查身边的事物,了解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思考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工业化的起步》篇1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投影)“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这说明我国的什么落后?师: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建国初期,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工业水平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

投影:中国(1952产量)印度(1950 产量)美国(1950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问:怎么办?师: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讲授新课: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师:这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那么,这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当时竣工的一些项目图片。

投影: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师: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出以上内容。

中考资源网以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

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的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披新的工业基地。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八年级历史课程中,《工业化的起步》是一章节至关重要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了解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以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阶段特征、成就及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国家工业发展的关注和认识。
3.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时代背景的课堂活动,如模拟工业化进程中的谈判、辩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氛围。
4.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使他们在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探讨工业化起步的各个方面。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他们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工业化起步的阶段特征、成就及影响。
2.强调工业化起步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应具备的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图片、文献等资料,进行历史事件、人物、成就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比较分析等,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2 新人教版

工业化的起步学情分析:A、初二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但理性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低,只存留在知识的表面层次;B、学生对本课的知识了解仅存留在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度和层面上,对一五计划的背景、1954年宪法的性质缺乏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

C、利用材料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等加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掌握。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

本单元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而工业化的起步则是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

本课主题为工业化的起步,重点是“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经济建设成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及插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运用丰富的图片与影视等多媒体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处理办法:运用图片和史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视频,读史料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1949年3月,毛泽东及周恩来等离开西柏坡前往京城赶考。

“进京赶考”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其中,在经济方面上的重大举措是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2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2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年级: 八年级科目:历史执笔:冯婕修改:宋罡时间:课标要求: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目标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建国初期新中国的经济状况。

2、阅读教材第二段找出“一五”计划的的目的和基本任务及开始的时间。

3、阅读教材第三、四段归纳“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和作用。

4、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年哪次会议颁布的什么法律?它规定了什么内容?二、互动提高: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能力目标:(1)、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查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学习。

(2)、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精神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微视频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学会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整理知识,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展示、讨论交流,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史实,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重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师生、生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动口、动脑,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我国人民巨大的建设勇气和改变祖国面貌的决心。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新中国通过经济建设和完善民主法治,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本课学习,将有助于全面、完善的了解新中国的发展,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学习并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பைடு நூலகம்业化进程的直观感受。
5.通过课堂讲解、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工业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树立科技创新、勇于改革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历史现象?这个时期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幅图片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情景。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重要力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小短文,要求涵盖工业化背景、条件、我国工业化初期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等方面,字数在500字左右。
(此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史料整理、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请同学们分组收集工业化进程中的典型事例,分析这些事例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制作成PPT,下节课进行展示。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4.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成就;(3)能够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工业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工业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化的概念及发展历程:(1)工业化的定义;(2)工业化的发展阶段;(3)工业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2. 第一次工业革命:(1)主要发明及发明人;(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我国的传播。

3. 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主要成就及代表人物;(3)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我国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成就;(3)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

2. 教学难点:(1)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2)工业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工业化进程的短片;(2)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工业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3. 思考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设计二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培养其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其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
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导入
♦小助教复习旧知。

♦提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简略补充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知识。

♦讲一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为什么要完成这几项任务?
♦读图分析: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历史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表是几项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请算一算1957年比1952年增长多少,按百分比填入表内

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等资料。

请查找资料,说出我国第一套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第一块国产手表产生的时间和它们的生产企业名称。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议一议:为什么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课外上网:你能通过强大的网上搜索功能查找到我国多次制订宪法的历史过
程吗?如果还未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可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然后,设法找到1993年和1999年两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看看在哪些方面作了重要的修改?
♦课前采访:让学生当小记者对当地的人民代表进行采访,了解什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他能行使怎样的职权?
♦小作业:编制一张《“一五”计划主要成就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