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解读
理想国解读

1、我国过去的希腊专名译文,绝大多数是效仿他种语言转译,其中效仿的最多的就是英文,甚至按照美国口音译写,以致离希腊文甚远,难以还原。
这就为我们从事除英语之外的他国语言翻译提供了借鉴方法作者原本计划在每一篇对话的译文前面写条“简介”,帮助读者了解,但是后来没有做成。
3、我想,王先生这些努力是不会白费的,他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翻译样板在不断探索与质疑中寻找真正的真理“洞穴隐喻”的第一句整体性判断,不同版本有差异。
王扬根据希腊原文指明第一句是命令语气,而不是祈使语气。
在整体判断上,商务版、Bloom和Shorey等人翻译有所出入商务版:“接下来让我们把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比作下述情形”顾寿观版:"在这之后," 我说,“请你把我们的天性,就受到和受不到教育这个问题而说,和下面这种情形做一个比较。
”Jowett版: "AND now, I said, let me show in a figure how far our nature is enlightened or unenlightened"Bloom版:“Next,then ," I said ," make an image of our nature in its education and want of education ,likening it to a condition of the following kind”Shorey版:“Next,” said I, “compare our nature in respect of education and its lack to such an experience as this ”中文的几个主要译本都是采用Jowett 的翻译,对洞穴隐喻主要是做一个对比说明受过教育者vs没有受过教育者或受启蒙者vs没有受到启蒙者,这种主流的翻译能强调走出洞穴者的智慧和整全视角,其分歧是受教育是否是受启蒙,be educated 和 be enlightened 二者当然有很多重合之处。
《理想国》:探寻理想政治的奥秘

理想国:探寻理想政治的奥秘引言《理想国》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部重要著作,其核心思想是对于理想政治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剖析理想社会和理想统治者的特质,柏拉图试图提出一种完美而公正的政治制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理想国》,揭示其中隐藏的奥秘和智慧。
1. 柏拉图与《理想国》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对政治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理想国》中,他构建了一个完美的政治模型,借助对话形式展现了他对于政治组织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2. 理念与现实:真实世界中是否存在“理想国”?《理想国》中描述的国家只存在于人们幻觉中,但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原则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从这些思考中探索是否有可能创造一个更好、更公正、更平等的社会。
3. 哲学王者:统治者的特质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者的概念,认为只有具备哲学智慧和道德修养的人才能成为理想的统治者。
我们可以思考这个观点对于现实政治领导者的启示意义。
4. 政府与公民:权力与义务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探讨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他主张政府应该为公民谋福祉,并提出了一种具有等级划分的社会结构。
我们可以从中思考现代民主制度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
5. 理性与教育:塑造理想国家柏拉图强调理性和教育对于塑造一个良好社会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灌输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可以消除无知和邪恶,建立一个更美好、更公正的社会。
6. “洞穴”中的真相:深入实践思考《理想国》中提到“洞穴寓言”,描述了人们境遇在一个虚幻世界中被奴役。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寓言来反思自身是否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中,如何通过实践与思考追寻真理和实现自我解放。
7. 当代意义:理想政治的应用尽管《理想国》写于古希腊时期,但其中一些概念与现代政治仍然有关联。
我们可以从柏拉图的思想中找到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启示,如社会不平等、民主缺陷等。
结论《理想国》是一部富含智慧和思辨的著作,通过对“理想政治”的探讨,柏拉图试图为基于真正公正和道德价值观的政治制度提供指导。
理想国值得读的理由

理想国值得读的理由引言《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之一,它是一部思考政治、伦理和哲学问题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古希腊哲学的贡献,更在于它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理想国》值得读的理由。
1. 深入思考政治问题《理想国》对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它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国家模型。
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由哲学家统治,因为哲学家具备理性和智慧,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最大的幸福。
这一观点引发了对政治权力和领导者素质的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2. 探讨伦理问题《理想国》也探讨了伦理问题,特别是关于个人道德和公共道德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幸福和道德行为与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是紧密相连的。
他提出了一个道德教育的理念,认为个人通过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培养道德品质,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这对于我们思考个人与社会伦理关系,以及个人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哲学思考的启示《理想国》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著作,它引发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质疑。
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如真理、美、正义等。
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读者的思考,也对我们理解人生和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4. 文学价值《理想国》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柏拉图的文字简洁而富有力量,他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对话过程。
这种文学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使得思想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5.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虽然《理想国》是古希腊时期的作品,但其中的思想和观点对当代社会仍然有启示作用。
例如,柏拉图提出的哲学家统治的观点,可以引发我们对现代政治体制的思考。
他对道德教育的强调,也对当代教育体系提出了反思。
因此,通过阅读《理想国》,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思考的方向。
结论综上所述,《理想国》是一本值得读的书籍。
理想国解读

理想国解读理想国,指的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所构建出来的,与现实环境相对的社会形态。
它往往超越现实生活的限制,甚至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比如:柏拉图构建的理想国就是一个有哲学意义的乌托邦,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诗意栖居也被认为是未来理想国度的蓝图。
而我读的这本《理想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展开的思考。
因为现实不符合人的愿望,人们便希冀有一个理想国,可以安身立命。
但理想国终究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虽然书名有“理想国”之意,但细究下来,还是以当时的政治情况来诠释这个“理想国”的概念。
它必须建立在人类政治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得到解放,私有财产受到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成为现实。
《理想国》分为《政治篇》和《宗教篇》。
在那样的环境里,贵族们醉心于竞技场上争权夺利,贫民百姓则困顿于日常的吃喝拉撒。
他们在无休止地进行着无谓的斗争。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仍然有个别杰出人物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三位。
苏格拉底很好地阐述了雅典的民主政体。
在柏拉图看来,在人民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的时候,不需要统治者,也不需要法律。
至于政府是什么,柏拉图给出的答案是一些为公众服务的官员,他们维持秩序并监督权力的行使。
统治者是议会,它由贵族和平民组成。
当时的政治机关除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元老院”,还有一些专门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能部门,比如执政官和最高法官等等。
这些部门的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官职,但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
这种政体下的雅典城邦,与理想国是相似的。
他们可能是一群沉溺于幻想的文艺青年,每天闲逛在一条狭窄的小巷中,悠哉游哉,无忧无虑;又或者是一群投身政治,献身革命的学者,经常潜入权力机关密谋政变,有时还会成功;再或者他们想要像柏拉图笔下的哲学王一般,享受到更加完美的爱情和家庭生活,他们忙碌于政事,却又陶醉于诗歌与梦想。
也许这是真的,但这样的状态不会长久。
只是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再是书中描绘的样子了吧。
理想国第一卷第二卷解读

理想国第一卷第二卷解读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之一,它由十二卷
组成,主要探讨了政治哲学、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等诸多问题。
在第
一卷中,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了对正义的探讨。
他提出了
著名的“哲人统治”理论,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理解正义,并
且应当成为统治者,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他还讨论了个体与
国家的关系,以及不同政体的优劣之处。
第一卷中还包括了对教育、艺术和诗歌的讨论,强调了它们对于塑造公民品质的重要性。
在第二卷中,柏拉图继续探讨了关于正义的问题,他提出了著
名的“三部曲”理论,即理智部分、意志部分和贪欲部分在个体内
部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当这三部分得到合理的平衡和调和,个体
才能达到正义的境界。
此外,第二卷还包括了对于诗歌和音乐的审
美观念,以及对于艺术家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探讨。
总的来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观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
试图通过构想一个理想的国家,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理想的政
治秩序,对于我们理解古希腊哲学和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同时,他对于个体的内在结构和道德修养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见解,对于我们思考人类本性和道德观念也具有启发意义。
解读柏拉图《理想国》

解读柏拉图《理想国》一、伦理学1.道德方面:勇敢,智慧,节制,正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智慧:领导者和统治者所具有的知识,这种知识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
P147勇敢:勇敢是一种保持。
勇敢的人无论处于苦恼还是快乐中,或处于欲望还是害怕中,都永远保持这种信念而不抛弃它。
P148这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就是我主张称之为勇敢P149节制: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P150(关系)存在方式不同:勇敢和智慧分别处于国家的不同部分中而使国家成为勇敢的和智慧的。
节制贯穿全体公民,把最强的,最弱的和中间的都结合起来P152作用不同: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这样的人有节制。
P170正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P152 做自己的事——从某种角度上理解也是正义P152作用:能够使节制,勇敢和智慧在这个城邦产生,并在他们产生之后一直保护着他们的这个品质P154每个人各起各的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这种正确的分工是正义的影子。
P172——每个人灵魂中都具有和城邦里一样的那几种品质和习惯。
-158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且数目相同。
P168(引出:学习即回忆)灵魂本来具有一切知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能促使灵魂回忆固有知识。
一切学习是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2.人的假设金银铜上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
这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
虽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
要注意在后代心灵深处所混杂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
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
浅浅谈《理想国》

浅谈《理想国》《理想国》这本书是柏拉图的代表作,表达了柏拉图的重要哲学思想,是哲学思想在政治上的重要表现,从出现至今,为人们广泛传诵,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块瑰宝,在人类文化思想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任然引人深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读一本书,不可避免的要了解其作者的信息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师从苏格拉底,他创立了哲学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理论体系。
在公元前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巅峰,随后雅典贵族政治演变成寡头政治,但即使柏拉图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了民主自由,由于当时的社会的制约,与现代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是截然不同的。
因为当时还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时期,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他的思想任然是倾向于维护贵族奴隶制的社会,即使他理想的国度里是秩序井然的、正义的、公民自由幸福、但是这还是贵族的统治公民作为被统治者并没有多少民主权利。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有着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应是由立法统治者,要具有美好的品德管理的能力;国家守卫者,要具有勇敢地品质;劳动者必须勤劳,具有专业技能,这样的三个阶级组成。
《理想国》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也应该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政治家应该具备哲学知识,不断积累学习更多哲学思想,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国家,统治公民,使得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公民幸福自由。
其实,像柏拉图这样的哲学家,历史上出现的,并留下痕迹的并不少,时势造英雄,在历史的动荡时期,社会的转型时期,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哲学思想家。
就以中国的思想学派来说,著名思想家孔子曾提出礼乐秩序、引起了办私学的新潮、在教育上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国家的管理也有许多划时代的建议。
孔子和苏格拉底,这样两个传奇人物,他们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理论不仅在本国流传,在国际上,至今任有着重要意义,他们本人都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作品,但是他们的言论都被他们的弟子以对话的方式的方式出书立著,深刻的思想对于每个时代来说,就像凌晨的第一颗明星,即使低调也难以被忽略。
《理想国》解读

《理想国》解读摘要:一、引言1.概述《理想国》的基本内容2.阐述解读《理想国》的意义二、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1.理念论2.哲学家国王观念3.分工与合作的社会体制三、正义观与分工论1.三种正义观2.分工与正义的关联3.各阶层职责与正义实践四、哲学家国王的理想1.哲学家国王的培养2.哲学家国王的统治方式3.哲学家国王对国家的引领作用五、理想国的社会治理1.社会治理的原则2.社会治理的实践3.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六、理想国的教育理念1.教育的重要性2.哲学家国王的教育观念3.全面教育的实施七、结论1.总结《理想国》的核心观点2.评价柏拉图的乌托邦思想3.对现实世界的启示正文:一、引言《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部重要著作,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
全书围绕“什么是正义”这一主题,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构想。
解读《理想国》有助于我们了解古希腊哲学家的政治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1.理念论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在理念世界中,存在着不变的真理和绝对的善。
人们通过认识和追求这些理念,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
2.哲学家国王观念柏拉图提出哲学家国王观念,认为只有那些了解并追求真理的哲学家才能成为理想国家的统治者。
他们具有高度的道德品质和智慧,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3.分工与合作的社会体制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想了一个分工与合作的社会体制。
他将国家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卫士和生产者。
各阶层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三、正义观与分工论1.三种正义观柏拉图提出了三种正义观:第一种是个人正义,即个体遵循道德规范,追求自身利益;第二种是社会正义,即社会各阶层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第三种是政治正义,即国家统治者以智慧和仁爱为本,为民谋福祉。
2.分工与正义的关联柏拉图认为,分工是实现正义的重要手段。
在每个阶层中,人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理想国》李芳城乡规划S170400461一、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阶段西方哲学史是指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
它可分为4个时期:①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①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①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①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
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
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二、柏拉图简介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行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
柏拉图出自名门,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
柏拉图书札第七②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
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
那时民主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
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
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
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
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
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们的政敌。
苏格拉底严词拒绝,宁死不屈。
我敢肯定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人啊。
三、柏拉图思想主旨内容及《理想国》形成背景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前期)、《政治家》和《法律篇》(后期)。
柏拉图的思想在前期和后期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在《理想国》中坚持了人治的思想,即哲学王的思想。
在《政治家》和《法律篇》中坚持法治的思想。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3.1柏拉图的前期思想(1)是柏拉图的著作。
(2)主题思想是以研究正义为中心,主要阐明了理想国家制度的产生和组成,(3)理想国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希腊各个城邦政体的优劣和贤人政体、政体循环的理论等问题。
(2分)对后世国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柏拉图的后期思想1.法治的必要性。
法律是一种公道、正义的行为规范,当人无法靠“道德正义”调整自己的行为时,就需要靠外在的法律正义即“诉讼”正义進行調整。
2.重视研究法律概念。
他认为理性的命令就是法律--理性自然法思想萌芽。
3.重视立法工作。
要实行法治,遵循公正和善德的最根本原則做好立法工作是前提。
可立法国家应具有三个客观条件:(1)该国家是自由的;(2)该国家是统一的;(3)该国的国民有理解力。
三个条件都具備后,立法者还应对其习俗、制度进行“清刷”。
(如,明治维新后日本立法“清刷”武士,使得在日本有几千年历史的武士从此消失,但卻沒有消灭武士道精神。
推荐观看看影片《末代武士》)在立法顺序上,柏认为应先制定宪法大纲再制定各部门法律规章制度。
4.强调守法,特別是强调官吏守法。
柏认为,官吏是法律的朴人,官吏守法方能树立法律的权威,进而人们才能守法,否则法律的价值便被略夺。
3.3柏拉图前期与后期思想差异柏拉图前期在《理想国》中更倾向于人治,而后期的《法律论》则更多的转变为法治。
3.4《理想国》形成背景柏拉图四十岁返回雅典,是年(纪元前387年)雅典签订丧权辱国的安太尔西达和约,将所有小亚细亚地区,割让给波斯。
雅典斯巴达继续交恶,不得统一,整个希腊世界,日薄西山,奄奄一息。
柏拉图下定决心,于雅典城外创建学园。
当时有名学者登门造访,质疑问难,不仅成为雅典的最高学府,而且蔚为全希腊的学术中心。
不少学生都是希腊城邦的世家子弟,世家子女!柏拉图放弃政治,讲学著书,孜孜忘倦,先后共二十载。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已年近六十,戴奥尼素霸主逝世,其子戴奥尼素二世继位,由迪恩摄政,邀请柏拉图重游叙拉古城,为二世师。
柏拉图政治生涯第一阶段是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
第二阶段困心衡虑,久而弥坚,相信哲学家确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
其代表作《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四、《理想国》具体内容“理想国”的主题十分丰富,它虽是一部哲学经典著作,但内容包括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艺学等诸方面。
这是因为,当时的哲学是一门综合学问,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还没有分化出为。
“理想国”包含的哲学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关于人的综合学说,其中包含着各门学科的经典理论。
现在,人们研究西方文化传统,一定要追溯到希腊去寻找其渊源,因而有“言必称希腊”之说。
同样,西方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几乎都可以在“理想国”中找到一些最初的经典表达形式。
“理想国”堪称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柏拉图在其中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结构等根本问题,他还区分了不同的政体,比较它们的优劣得失,寻找它们的历史发展规律。
更重要的是,柏拉图设计了一套政治蓝图,既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又有阶级国家的痕迹,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五、《理想国》历史意义、历史局限性及现实意义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
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
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
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
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
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
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
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
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
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
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虽然个人觉得理想国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是阅读柏拉图的作品却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特别是当今的中国,一方面,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带来的却是人心在信息面前的冷漠;另一方面,威权政治与欲望的开放使得犬儒主义与虚无主义成为国人当下的普遍心态。
这其中既有政治自由缺失所带来的虚伪,亦有经济增长体制不断理性化所带来的异化与空虚,也有传统被“拔根”,后人的精神世界的无所适从。
我们当下面对的正是泛滥成灾的“碎片”化的“意见”,然而至今没有一位政治思想家或文学家艺术家为建立一个整全的、由“意见”上升至“真理”的精神视野作出过较大价值的贡献。
自下而上的“公共德性”总是被以权力为后盾的虚伪的官方立德机制所同化、消化,进而成为为权威服务的工具;理性作为工具本应与“真理”即德性连在一起,但在当下的犬儒思潮下却成为成就个体欲望的“纯粹”手段;以人为本的“自然”不再与人的情感及人的行动成三点一线的精神统一体,各种良心成为了我们冷漠研究的客观对象,主体的虚无再次成就了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力——总之是欲望——的阴谋。
所以我们今天必须结合这样的时代状况重新思考《理想国》的意义。
封闭社会虽然成为历史,但今天的现状却使我们的心灵走向封闭。
笔者认为,只有当政治哲学作为每一个人内心与现实产生情感联系的理性纽带时,自由主义才会有了坚实的基础。
《理想国》的要义即在此。
在自由缺失之处,努力促使自由主义的政治观成为一种“公共德性”,这就是自由主义者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他们或许有些悲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