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一、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二、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三、机构投资者群体中的心理因素四、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投资策略五、如何引导机构投资者减少羊群效应一、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其所持有的股票数量和影响力对市场价格和交易量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在机构投资者中存在一种行为现象,即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当机构投资者在决策时会跟随市场的趋势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而不是基于其自身的独立判断和分析。
二、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市场交易环境、制度规定、机构内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等。
市场交易环境是指市场中其他交易者行为的影响力和市场信息的透明度等。
制度规定是指政府和监管机构为证券市场制定的法规和制度,如信息披露制度、内幕交易禁令等。
机构内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包括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等。
三、机构投资者群体中的心理因素机构投资者群体中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
在群体中,机构投资者可能受到社会认同、心理惯性和风险厌恶的影响。
社会认同是指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会受到其他投资者和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心理惯性是指机构投资者在决策和行为上会受到自身经验和惯性思维的影响。
风险厌恶是指机构投资者害怕承担风险,因此会跟随其他机构投资者避免风险。
四、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投资策略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投资策略也是导致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
机构投资者群体通常采取趋势跟随、动量效应、价值投资和市场因素等多种投资策略,这些策略可能会导致羊群效应。
机构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参考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决策,而忽略了自身的独立分析和判断。
五、如何引导机构投资者减少羊群效应为了减少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可以采取多种引导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与诚信意识,建立相互间信用交易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与培训,促进跨市场互动合作与交流。
羊群行为与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羊群行为与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羊群行为是指一个群体的行为方式被其他人所影响,而非他们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在
股票市场中,羊群行为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它被认为是一种波动性和风险扩散的机制。
股
票市场中的风险溢出效应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羊群行为和股票市场风险
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投资者的影响。
羊群行为和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羊群行为会导致股票市场的
波动性增加,而波动性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溢出效应。
当股票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性,人们会出现恐慌和不安的情绪,从而导致更多的人跟风卖出,造成价格的下跌和市场的不
稳定。
另外,羊群行为还会提高股票市场的决策不合理性。
当羊群行为盛行时,很多人会被
群体情绪所影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来制定决策,导致决策不合理。
这也会进
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溢出效应。
另外,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还会对投资者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市场出现波动
性增加时,股票价格会相应地下跌,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减少。
而当市场处于稳定状态时,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会相应增加。
因此,投资者需要做好风险管理,控制自己的风险承
受能力,并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波动性。
结论
羊群行为和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它们会相互影响,加剧股
票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扩散。
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决策,并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来应对市
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扩散。
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在股票市场中获得稳定和持续的收益。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郑起燕(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专业)2011级)摘要: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从理论模型对羊群效应形成进行基础分析,接着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完全引起有限合理性行为。
进而,发现国外金融市场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同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
关键词: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度引言凯恩斯在“空中楼阁理论”(1936)[1]中认为证券市场的波动主要决定于投资者心里预期所形成的合力。
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的交易者,在市场中观察是他们交易行为中的唯一依据,假设其他交易者的行为受到未来市场的利好消息的影响,当投机者看到相当多得交易者购买相同的证券时,他们更倾向于跟风。
这些投资者的预期形成依赖于其他交易者的的行为或者预期。
这是证券价格的波动不与基本因素相关,而取决于市场的内在动力,当主体行为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就产生羊群效应[2]。
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过度度投机的不理性行为。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是往往具有时尚与从众心理或回避损失或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等特点。
而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中坚作用,其中存在的羊群效应比如我国各基金投资行为中,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大市值的蓝筹股,买入卖出的方向十分相像,这种羊群效应与投资者普遍采用的动量交易一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反应过度。
1理论分析1.1羊群效应的形成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交易投资者从市场中观察,获取观察信息即其他交易者的预期或行为。
假设领头羊的预期或者行为受到市场利好消息的影响,散乱羊群盲目追随,导致传染,当数量超过一定时,就产生了羊群效应。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内容摘要:随着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凸显,同时,作为金融异象之一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已经无法基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的假设去对其进行解释。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市场参与者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羊群效应这一金融异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行为金融自从马克维茨创立资产组合理论以来,传统金融理论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成为解释资本市场的基本分析理论。
但是,随着人们对金融市场的深入研究,金融市场中的一系列异象的出现,开始动摇人们对传统金融学的信心。
行为金融学以“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为两大理论基础,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从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心理出发进行研究,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本前提—“理性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宋军等,2001)。
在行为金融学中对金融异象的研究范畴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即“羊群效应”。
当“羊群效应”出现在证券市场中,往往会导致股市的波动,小到引起个别股票价格的过度上涨或下跌,大到引起整个证券市场的动荡。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及其影响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的。
但是,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违背的现象。
“羊群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
“羊群效应”是由于信息连锁反应而生成的一种行为,即当投资决策者根据其他决策主体的行为而选择采用相同的决策行为时,常常放弃自己的部分私有信息而跟随他人的行为。
当证券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时,往往会跟随其他主体的行为进行投资。
当投资者跟随他人纷纷购入股票,股价会一路飙升;反之,如果有投资者大量的抛出手中的股票,其他的投资者也闻风而动,集体逃离股市,又会造成股价的大幅度下跌。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探究引言羊群效应是指在投资决策中,个体倾向于跟随群体中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而不是理性地进行分析和裁定。
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

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第一章引言近年来,中国股市风起云涌,经历了多次投资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股市的表现不仅受到经济基本面的影响,还受到人群心理的集体效应。
本文将探讨羊群效应理论及其对中国股市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投资参考。
第二章羊群效应理论的相关概念2.1 羊群效应的定义羊群效应,又称跟风效应,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往往会被周围人的选择所影响,从而产生跟随行为。
在股市中,羊群效应体现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会受到他人的行动影响,而做出与他们类似的决策。
2.2 羊群效应的心理原因羊群效应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社交认同。
首先,投资者在市场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全面了解个股的真实情况。
其次,由于市场中的风险不确定,投资者愿意追随他人的选择,减少风险并获得更高的收益。
最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会倾向于和大众保持一致,以追求社会认同感,并减少心理压力。
第三章中国股市的羊群效应现象3.1 羊群效应在A股市场中的表现自从中国股市改革开放之后,羊群效应在A股市场中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个股的高低价轮动上。
当某只股票因为一系列利好消息或市场炒作而出现大涨时,其他投资者看到后往往会急于追涨,致使股价进一步上升;反之,当某只股票因为负面消息或市场恐慌而出现大跌时,其他投资者也会急于止损,造成股价进一步下跌。
3.2 羊群效应在ETF市场中的表现近年来,中国ETF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由于ETF具有多样化、低成本和流动性好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而ETF市场中,羊群效应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某只ETF因为市场热点而涨得较快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迅速进场,推高ETF 价格;反之,当某只ETF由于市场调整而下跌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也会迅速离场,造成ETF价格进一步下跌。
第四章羊群效应对中国股市的影响4.1 价格波动的加剧羊群效应会导致股价的过度波动,使市场出现过高估值和过低估值的情况。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的博弈分析

因 跟 者 一 进 市 ,益 应 ,以n m 最 假 存 羊 行 的 资 收 > 为 随 晚 步 入 场收 相 少所 < 。 后 设 在 群 为 投 者 益n 号。
・- ・— —
4 —— 8 - - —
维普资讯
冯
机 构投 资者2 自主 分析 机 跟 随策 略
二 、 构投 资者 之间的对 称蛙鸣博 弈① 析 机 分
( ) 型概述 一 模
羊群行为是一种从众行为 , 这种行为在证券 市场中表现为买人或卖出股票决策的一致性。由
于羊群 行为是 涉 及 多个 投 资 主体 的相关 性行 为 ,
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可以用对称蛙鸣 博弈模型来分析0: 如果雄蛙都不呜叫, 即机构投 资者都不进行 自主分析 , 么整个 市场上没有领 那 头者 , 收益均为 0 。如果其 中一只雄蛙呜叫 , 即一
进行 博弈 分析 , 后 应 用非 对称 两 人博 弈 模 型对 然
个机构投 资者根据分析做 出决策 , 此时 收益 为
m, 成本为 z 总收益 为 m —z , 。而另外一个投资 者采取跟随效仿策略, 表现为羊群行为, 所获得 的 总收益为 n 。如果两个投资者都根据 自主分析做 出决策 , 则分别得到的收益 P 付 出成本 z 总收 , , 益为 P— 。假设有 <n<m <P z 成立@ 博弈 ,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原因-影响及防范分析

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影响及防范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67-01摘要证券市场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常常会误导投资者使其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也给股市操纵者提供了操纵资本市场股价的机会,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造成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如何防范羊群效应提出的措施。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分析一、羊群效应简述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是指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根据他人的投资决策而改变自己最初投资决策的一种群体行为。
它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没有根据自己理性的投资分析进行相应的投资选择,而是模仿别人的投资。
若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这样做时,交易行为就表现为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和趋同性。
二、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对于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析的角度各不相同,得到的结果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综合各种观点,认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第一,从散户角度讲,是利益驱动导致羊群效应的产生。
某投资者购买某只股票,赚了钱,其他人都跟着买进,舆论说某只股票前景看好,大家都争抢购买,形成了跟风炒作。
可以说,获取最大利润是形成股市羊群效应的内在动力。
第二,从机构投资者角度讲,是机构利用巨额资金进行炒作产生的。
机构占尽资金、人才、信息、工具、舆论的优势,能够主动地认识市场进行操作。
机构择一股票,在低价位时吸进所需的筹码,然后再将信息传给大众。
信息越传越广,跟风的人越来越多,股票价格不断拉高,机构趁机出货,完成了一次做庄过程。
这个过程使庄家赚足了钱,广大散户亏了本。
第三,从市场角度讲,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受到制约。
首先是股票发行者出于对自身利益保护的考虑,会本能地夸大企业及其股票的优点,而对其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或有意掩饰。
其次是大多数投资者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以及得到信息的时间也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摘要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种异象,它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
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不对称、经理人之间名声与报酬的竞争是羊群行为的主要原因,文章对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理论、博弈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这一异象的原因与影响。
关键词行为金融羊群效应投资者行为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鄄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1 羊群效应的原因研究关于羊群行为的形成有以下几种解释。
哲学家认为是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的从众心理,社会学家认为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而经济学家则从信息不完全、委托代理等角度来解释羊群行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1.1由于信息相似性产生的类羊群效应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作出相似反应,在交易活动中则表现为羊群行为。
1.2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羊群效应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投资者获得准确、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可以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在现实市场中,信息的获得需要支付经济成本,不同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各不相同,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优势,个体投资者在信息成本的支付上远远不能同机构投资者相比。
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个体投资者在获取有效信息和获得投资收益时处于不利地位。
个体投资者为了趋利避险、获得更多的真实经济信号,将可能四处打探庄家的“内幕消息”,或是津津乐道于“莫须有”的空穴来风,在更大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追风倾向。
而实际上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信息也是不充分的。
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拥有某个股票的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己研究的结果或是通过私下渠道所获得;另一方面,即使与该股票有关的公开信息已经完全披露,投资者还是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的质量。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但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时,就容易产生羊群行为。
尽管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强势,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相互之间更多地了解同行的买卖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推断能力,他们反倒比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发生羊群行为。
1.3 基于委托代理产生的羊群效应1.3.1 基于委托代理人名誉的羊群效应Scharfstein(1992)等提供了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基于名誉的羊群效应理论。
由于投资经理的能力是不确定的,对名誉的担忧就产生了。
代理人1在得到“收入为高”的信号后进行投资。
由于代理人2关心的是他的名声,不论信号如何,都会采取和代理人1一样的投资策略。
因为如果决策正确,他的名声就得到增加;如果错误,则表明要么两人都是愚蠢的,要么两个人都是聪明的,但得到了同样的错误的信号,这并不损害其名声。
如果采取不同的决策,委托人就认为至少有一个人是愚蠢的。
因此代理人2会一直运用羊群策略,而不管他和代理人1之间的信号差异。
如果几个投资经理相继做出投资决策,每个人都模仿第一个进行选择的投资经理的决策。
最终,如果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好的信号将占优。
私人信息最终将不会体现在投资决策中,因为所有投资经理都会跟随第一个投资经理做出决策。
于是,这种羊群效应是无效的。
而且,它是脆弱的,因为,后面的投资经理的投资行为会因为第一个投资经理所收到的一点信息而改变。
1.3.2 基于代理人报酬的羊群效应如果投资经理的报酬依赖于他们相对于别的投资经理的投资绩效,这将扭曲投资经理的激励机制,并导致投资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无效(Brennan,1993)。
Maug(1996)等考察了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其报酬随着投资者的相对业绩而增加,随着投资者的相对业绩而减少。
代理人和他的基准投资经理人都有着关于股票回报的不完全信息。
基准投资人先进行投资,代理人观察基准投资人的选择后选择投资组合。
基于前面的信息不充分的羊群效应模型,投资经理的投资组合选择将倾向于选择和基准投资人相近的投资组合。
而且,报酬制度也鼓励投资经理模仿基准投资人的选择,因为,如果他的投资绩效低于市场的平均投资绩效,他的报酬将受到影响。
2 羊群效应中的博弈分析羊群效应的产生源于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其个人利益的考虑,因此,用博弈论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
2.1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博弈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博弈实际上可以看做智猪博弈的一种变形,我们假设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投资于股市,机构投资者由于资本较大,如果依据正确的信息投资,可以得到100的利益,而个人投资者依据正确的信息投资只可以得到5的利益,双方都可以选择收集并分析信息,由此而产生的费用为20,也可以简单的只收集对方的行动信息而跟随,这样产生的费用为1,双方都放弃收集信息,产生效用为零。
如果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采取收集信息并分析的行为,那么机构投资者将得到利益为(100-20=80),个人投资者则可以得到(5-20=-15),若机构投资者收集信息,个人投资者跟随,产生的利益为,机构投资者(100-20=80),个人投资者(5-1=4),如反之,则利益分别为-15,99,由此产生以下利益矩阵:在这个博弈模型里,个人投资者等同于智猪博弈里的小猪,他具有严优策略———不收集信息而坐享其成,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若不去收集与分析信息,那最后的结果是大家的利益都是零。
而机构投资者去收集并分析信息,虽然会让个人投资者占到了便宜,但是毕竟有所得,因此这个博弈的累次严优解是,机构投资者收集并分析信息,个人投资者分析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并跟随。
因此也产生了个人投资者对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2.2 经理人之间的博弈经理人之间的博弈行为比较复杂,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对它进行大致的分析,假设有两位互相竞争的经理人,对于目前市场上已经产生的某一经理人投资行为,都有两种选择,跟随与不跟随,我们假设此投资策略成功率P=0.5,若成功的话将得到10的收益,若失败,则产生10的损失,他们也可以选择不跟随这一投资行为,利用自己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这样成功率P2=0.7,收益状况不变。
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各个策略的收益期望值跟随的收益期望I1=10*0.5+-10*0.5=0不跟随的收益期望为:I2=10*0.7+-10*0.3=4最后博弈得到一个最优解,这同时也是一个有效解,就是不跟随-不跟随,而这实际上基于一个相当理想化的假设,即对于经理人而言,效用=收益。
上述收益期望矩阵并没有反映上文所述的对经理人名誉及报酬的考虑,而我们可以断定对于经理人来说,与其他投资者一起决策失误跟单独决策失误,其损失是不一样的,不跟随行为产生的决策错误,除了基金金钱上的损失,还有名誉上的风险,被认为是愚蠢的投资经理,则有失去工作的可能。
而职业经理人对于名誉及工作机会的担忧,无疑会对其决策立场产生影响,因此必须用经理人效用矩阵来代替收益期望矩阵,对于经理人,由于不跟随而产生的决策失误,其损失为:帐面损失+经理人个人名誉及报酬损失=10+20=3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跟随的效用期望为u1=10*0.5+-10*0.5=0不跟随的效用期望为u2=10*0.7+-30*0.3=-2在这种情况下,跟随-跟随是博弈的均衡解,这也证明了羊群效应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在很多情况下,职业经理人会舍弃自己相对正确的信息与投资策略,而去跟随一个未知的投资策略,以达到他本人职业的稳定与名誉的提高。
3 羊群行为的影响(1)由于“羊群行为”者往往抛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随别人,这会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
但这一情况有两面的影响:第一,“羊群行为”由于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
当投资基金存在“羊群行为”时,许多基金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股票,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股票的超额需求对股价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当基金净卖出股票时,将使这些股票的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跃;当基金净买入股票时,则使这些股票在当季度出现大幅上涨。
从而导致股价的不连续性和大幅变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第二,如果“羊群行为”是因为投资者对相同的基础信息作出了迅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加快了股价对信息的吸收速度,促使市场更为有效。
(2)如果“羊群行为”超过某一限度,将诱发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现象一一过度反应的出现。
在上升的市场中(如牛市),盲目的追涨越过价值的限度,只能是制造泡沫;在下降的市场中(如熊市),盲目的杀跌,只能是危机的加深。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造成了股价的较大波动,使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下降。
(3)所有“羊群行为”的发生基础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因此,一旦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到来,“羊群行为”就会瓦解。
这时由“羊群行为”造成的股价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就会停止,甚至还会向相反的方向过度回归。
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这一点也直接导致了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