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表测时法

合集下载

秒表时间研究实验报告

秒表时间研究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学会秒表测时的方法。 2、学会用秒表测时来制定标准时间
2、 使用仪器、材料
汽车转向器、装拆工具、铅笔、橡皮、秒表、时间研究表格等。
3、 实验过程
1、收集资料
2、划分操作单元 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如下:
(1)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的起点和终点;(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 (3)尽可能每一单元为操作的基本动作;(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 分开;(5)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6)规则单元、间歇性 单元和外来单元分开;(7)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
秒表测时法测定的时间是操作者完成某单元的实际时间表二中已算出操作者完成操作所需的标准时间由于是选取20个同学的操作数据数值存在着些许差异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可能比标准动作快正常速度操作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不能直接将表二中算的的平均值认为是操作者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评定并以此对观测时间进行修正即将求得的平均值乘上评定系数
8
9
序号
动作
装里端
单元
轴承
说明
装输入 轴部件
装外端 轴承
装侧盖 在输出 轴上
装输出 装上盖
轴部件
装侧盖 调整间
垫圈、螺 隙并锁
装上盖垫


圈、螺栓
周期 B.T B.T B.T B.T B.T B.T B.T B.T B.T
序数
1 4 5 4 7
9
43 60 11
2 3.2 5 1.2 49.2 10 12 44 26.8 70.6
3、测时 采用连续法记录时间研究,在现场记录时用铅笔填写秒表读
数“W.R”,见附件:时间研究表(一)。计算基本时间“B.T”。

秒表测时法

秒表测时法

X=
20+20+21+…+20 19
= 21
= (20- 21)2+ (20- 21)2 + (21- 21)2+…+ (20- 21)2 19
超出管制 上限,要剔除
= 69 19
=2
管制上限:21+(3×2)=27 管制下限:21-(3×2)=15
4.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3/6)
4.3 测量时间----4.3.4 决定观测次数 ❖ 误差界限法 ❖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 ,可靠度为95%);
秒表测时法
31 秒表测时法介绍及特点 2 秒表测时法使用的工具 3 秒表测时方法比较 4 秒表测时的步骤
1.秒表测时法介绍及特点
工作研究(Work Study)
方法研究(Method Study)
程序分析(Process Analysis) 流程图(Process Chart) 装配表(Assembly Chart)
3.秒表测时法方法比较
连续测时法


适用于流水方式计时


反复测时法
长周期作业
循环测时法
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

测时方便,连续计时,能 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而

无遗漏
对于长周期作业要素测定 时,该误差影响不大
在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 序时采用,因为在这种场 合下要按单个作业要素计
时非常困难。
缺 受观测者技术影响会产生
4.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4.1 收集资料 4.2 划分单元 4.3 测量时间 4.4 正常时间 4.5 宽放时间 4.6 标准时间
4.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1/6)

IE秒表测时法培训教材

IE秒表测时法培训教材

IE秒表测时法培训教材
一、概述
(一)、秒表测时法的定义
秒表测时法是作业测定的一种主要技术,以秒表为主要计时工具,通过对工序作业时间的直接测定,并经过评比和宽放,从而建立和制订按规定标准完成一项作业的标准时间。

(二)、秒表测时法的特点
1、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常应用于第二阶次的工作;
2、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地直接观测并记录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消耗;
3、需要评比;
4、常应用于重复循环型作业。

(三)、秒表测时法的用途
1、对于新作业,用于制定标准时间;
2、对于旧作业,因原有作业方法或材料发生变化,用于修订原有标准时间;
3、比较工时标准与实际工时的差别,可以及时发现与处理生产中的问题;
4、为制订工资奖励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5、便于在生产前预先确定成本,控制预算;
6、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7、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

(四)、秒表测时法的测时工具
1、秒表
2、记录板
3、记录表(见表1-1)
4、铅笔
5、计算器
6、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
表1-1常用秒表测时主表。

工业工程学6-秒表测时法

工业工程学6-秒表测时法

6. 秒表测时法-6.1 秒表测时原理
二、测时的计时方法 (一)连续计时法 以秒表为计时工具,按先后顺序对工序各作业要素 逐一观察,连续记录其起止时间。 1.技术要求:划分的作业要素延续时间应大于0.1min, 定时点应明显易辩,选择从声响、视觉上能够明确区别 各作业要素起止的标志,在下一作业要素定时点出现前, 应完成该作业要素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2.操作要求 (1)观测。在测时开始前秒表复零,于第一个操作 周期第一个作业要素开始同时开动秒表,到最后一个操 作周期最后一个作业要素观察结束时停止秒表。 (2)记录。在每个作业要素的定时点处观察秒表读 数并记录于该作业要素相应操作周期的终止时间栏内
6. 秒表测时法-6.1 秒表测时原理
例,假设某工序由a,b,c,d,e共五个作业要素组成, 需要采用循环计时法对该工序进行秒表测时。 解:(1)将5要素组合成A(b.c.d.e)、B (c.d.e.a)、C(d.e.a.b)、D(e.a.b.c)、E(a.b.c.d) 五个循环体(亦即五个组合要素),每个循环体含四个 单元。 (2)观测并记录——依次记录各个循环体的终止 时间值为:25s,55s,81s,105s,130s。 (3)计算每个循环体的延续时间 A=25-0=25s (亦即A=b+c+d+e=25s) B=55-25=30s (亦即B=c+d+e+a=30s) C=81-55=26s (亦即C=d+e+a+b=26s) D=105-81=24s (亦即D=e+a+b+c=24s) E=130-105=25s(亦即E=a+b+c+d=25s)
6. 秒表测时法-6.1 秒表测时原理
(3)计算该工序的平均延续时间 ∵ A+B+C+D+E=4(a+b+c+d+e) =25+30+26+24+25=130 S 即5个循环体时间之和是5作业要素时间之和的4倍

标准工时测定

标准工时测定

A1
+0.15
A2
+0.13
超优
A1
+0.13
A2
+0.12
B1
+0.11
B1
+0.10


飞翔
B2
+0.08
B2
+0.08
C1
+0.06

C2
+0.03
C1
+0.05

C2
+0.02
平均
D
+0.00
平均
D
+0.00
E1
-0.05
可以
E2
-0.10
E1
-0.04
可以
E2
-0.08
F1
-0.16

F2
4. 平准化评比
飞翔
影响速度的四大原因﹕ 熟练程度 努力程度 工作环境 一致性
熟练度﹕工作进行的順畅性
努力度﹕工作的意愿
工作环境﹕如溫度﹑ 湿度﹑ 通风﹑ 光线等等此影响较小﹐不考慮。 一致性﹕同一作业单元的测时值是否非常接近,不考慮。
► 4. 平准化評比系数检查表
熟练度调整系数
努力度调整系数
超优
注:测量完成后,数据请保留备份。
4.1.4 秒表测时的步骤
1. 确定测时对象(工件)与目的
2. 確定工作方法与工作环境
飞翔
3. 预先观测并建立作业单元并确定观测次数
4. 实地观测并记录单元时值
5. 基本的时值整理(剔除异常值)
6. 计入评比与宽放
4.1.5 划分作业单元的理由与技巧
理由﹕ 1. 为了正确的给予评比 2. 明确作业细节﹐提示改善 3. 作业条件、 方法改变时的局部重测

秒表法测定标准工时的探究

秒表法测定标准工时的探究

秒表法测定标准工时的探究摘要:标准工时制是工时制的标准和基础,是其它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因此标准工时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各国劳动立法中的重要内容。

秒表法测定工时是众多标准工时获得方法之一,是现在企业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工时测定方法。

本文围绕秒表法测定标准工时进行探究。

关键词:操作单元;宽放;疲劳1概述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下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标准工时=观测时间×(1+评价时间)×(1+宽放率)=正常工时×(1+宽放率)。

标准作业时间由工艺过程决定,主要为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

标准工时并非永远不变,它随作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是现场日常管理所必不可缺的项目之一。

对标准工时的降低可以通过工艺改善和辅助时间降低。

秒表时间研究主要用于对重复进行的操作寻求标准时间。

重复作业是指具有重复循环形式的作业,重复循环期间持续的时间大大超过抽样或观察所需要的时间。

当作业具有单独的重复循环,分循环或有限的几种循环时,可以用秒表时间研究法。

2秒表测时法步骤2.1收集资料,对整个操作有个详细完整的了解(1)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2)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3)能正确识别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的资料(4)能识别操作者的资料(5)研究的周期(6)有关工作环境的资料2.2划分操作单元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1)单元之间界限清楚。

每一个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

(2)各单元时间长短适度。

一般来说,单元时间越短越好,一般认为0.04min为宜,这是有经验研究人员所能观测记录的极限。

没经过训练的研究人员可靠读出的最小时间单位会较长一些。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操作单元分开。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如焊接操作中,手拿焊枪应为不变单元。

而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的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

汽车整车厂标准工时及秒表测试方法

汽车整车厂标准工时及秒表测试方法
实际
差距即目标
标准工时的作用:
标准工时的管理用途 *作为人员定额的基础 *作为生产计划的基础(制造能力规划) *作为日程计划的基础(制造日程排产) *作为设定标准成本、成本报价等企业核算的基础 *外协单价的决定 *分配原则和奖励制度的依据
标准工时 在效率的 KPI管理 中发挥了 极大作用
标准工时的测定:
NVA 非增值时间 Non Value Added time (NVA)
定义:占用时间和资源却并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 例如:装配过程中的步行
找到浪费环节并 将它们去除!
VA
NNVA
NVA
秒表时间研究使用的工具:
□ 秒表 □ 记录板 □ 观测记录表
左手持观测板并手握秒 表,右手记录。
测时步骤:
①需要获取充分的资料
基础信息
•研究工位、研究对象 • 研究时间 • 生产部门、地点
操作方法
• 熟悉操作过程 • 判定操作是否标准
设备
• 名称 • 规格 • 性能
产品、零件
• 产品、零件名称 • 标准规格材料 • 标准工具 • 品质要求
标准工时及秒表测试方法
汇报人:南廓舍人
2022
目 录 CONTENTS
01 1、标准工时定义 02 2、 秒表测时法 03 3、 作业分解 04 4、 其他测时法简介
第一部分
PART 01
1、标准工时简介
标准工时的由来:
完成任何一项事情,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如何衡量员工是否按照 既定要求完成工作?
时间 3
4.00
3.00
4.00
8.00
4.00
4 4.50 4.00 3.00 7.60 4.50

秒表测时法

秒表测时法
③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要分清,使每 个单元得以准确地测定。每一单元的起终点要 易于辨别。 ④ 应明确划分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不 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基本相 等。可变单元的操作时间,系指因加工时对象 的尺寸、大小、重量等的不同而不同。
11
单元的划分原则
⑤规则单元与间歇性单元要划分清楚。 规则单元是加工每个工作件都有规则地出现 的单元。间歇单元是在加工过程中偶尔出现 的单元。 ⑥材料搬运时间应与其它单元分开。因
3 3 3 449 449
外来单元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在该单元的T栏内记下英文字母,其他同前。
4 4 5 5
外来单元时间很短:则同单元时间一起记录在该单元时间内,同时在该单元T栏内记一英文字母,说明栏内该单元情况
253
387
306=253+33+20
431=387+(425-294 )+13 F
26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对异常值定义为: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 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即为
异常值。
剔除异常值的方法有多种,此处介绍最
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
27
例如
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1,x2,x3,---xn,则 平均值为:
标准差为:
2
x1 x 2 x3 x n X n
8
一、 工作准备
•确定操作方法
•确定材料规格
在一块铸件上镗Φ40的孔 A方法:在车床上先钻孔,然后 以内圆车刀镗孔而达到规定的尺 寸; B方法:在铸造时预留一孔,由 旋臂钻床直接钻成所需尺寸。
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 用合金钢车刀比高速钢车刀所需 要的机动时间可能减少一半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秒表测时法秒表测时法介绍及特点秒表测时法使用的工具秒表测时方法比较秒表测时的步骤工作研究(Work Study)方法研究(Method Study )程序分析(Process Analysis)流程图(Process Chart) 装配表(Assembly Chart)作业分析(Operation Analysis)人机配合图(Man-Machine Chart) 双手作业图(Two Handed Operation Chart)动作分析(Motion Analysis)细微动作分析(Therblig) 动祜经济原则(Principles of Motion Economy)Q 帥表测时法介绍 》用秒表进行工时测定、分析,可以说是一种简单而原始的作 业测定方法。

秒表测时法是作业测定中最基本的方法,掌握了该 方法,对理解其它作业测定方法很有益处。

0(秒表测时法的特点―)以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为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内,按预定次数连续观测操作者的作业。

又称停表、马表,时间研究用以计时的工具多为秒表。

现在大多公司使用的电子计时秒表,一般以1/100秒为单位。

0・ 2 •秒表测时法的工具/X-XLAP/SPLIT RESETADJUSTSTART/STOPMODE连续测时法厂采用流水方式计时。

当、 第一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 为避免指针回零时所产生的 时间累计误差,在整个测时 过程中不使秒表指针回零, 而任其继续走动,仅当每一 单元完毕时按动秒表上的 LAP/SPLIT RESET 键,该单 元的时间值便自动補存起来。

待全部单元时间测定完毕, 再从秒表中调取每一单元时\g (T 值)加以记录。

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丿反复测时法短的工序时采用,因为在这种场合 下要按单个作业要素计时非常困难。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每次依次去掉 一个作业要素,将其它作业要素合 并计时,最后通过运算求出每个作J 业要素的延续时间。

丿A< A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一 单元结束时,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 读数然后使秒表回复到零位。

次一单 元开始,再开动秒表。

连续测时法反复测时法循环测时法测时方便,连续计时,能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而无遗漏对于长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该误差影响不大在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时采用,因为在这种场合下要按单个作业要素计时非常困难。

受观测者技术影响会产生误差,但影响不大。

I •观测者测量技术不熟练,易产生读数误差;2.对短周期作业要素测定,误差相对值过大。

只在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时采用,适用范围小适用范围适用于流水方式计时长周期作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例:某工序划分为a 、b 、c 、d 四个作业要素,每次只记录3个作业要素的时 间值,因而得到:第一次计时,A=a+b+c=17 s; 第二次计时,B=b+c+d=19s; 第三次计时,C=a+c+d=18s; 第四次计时,D=a+b+d=12s;A+B+C+D= 3(a+b+c+d)=66 s, 设 X=a+b+c+d=22 s所以各作业要素的时间值为: a=X-B=22-19=3s b=X-C=22-18=4s c=X-D=22-12=10 s d=X-A=22-17=5srsi循环测时法举例:收集资料测量时间■4.24.34.6划分单元时间收集资料—■研究内容制造的产品或零件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操作者研究的期间工作环境£划分单元划分的原则1)每一单元有明显的起点和终点,明确分解点2) 单元时间愈短愈好。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5)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6)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4.3测量时间"“4・3・1连续测时法记录表附表连续测时记录厂JL3测量时间…-432记录注意事项①如测时来不及记录某一单元的时间,则应在该单元“T”栏中记一“X”或U M JJ,表示失去记录。

不准按照估计随意补入,以免影响其真实性。

见附表中第1周程)②如在操作中发现操作者省去某一单元,则应在该单元的“T”栏中划一斜线V,表示省去。

见第2周程)③外来单元的发生可能有两种情形,一种为正巧在某一单元完毕时发生,另一种即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现分别说明其记录方法。

•外来单元正巧在某一单元完毕时发生:此时,每当发现有外来单元时,则于次一单元的栏内记注英文字母,如第一次发生记A,第二次发生记B,如此类推。

统计时,于时间研究表右边“外来单元"T栏记录外来单元时间,并将内容记入“说明"栏内(见第4周程)。

此种情况下,该单元会有三个时间值t1,t2,t3;其中该单元作业时间为t1 +t3;外来单元时间为t2。

•外来单元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在该单元的T栏内记下英文字母,其他同前(见第5周程)。

•外来单元时间很短:此时,无法照上述方法记录时间,如物掉地上,拾起后随即开始工作。

则不必分开,同单元时间一起记录在该单元时间内,同时在该单元T栏内记一英文字母,并于说明栏内说明该单元情况(见第6周程)。

QJL3测量时间…・4.3.3剔除异常值记录之后即着手计算和综合。

首先应计算各单元的平均值,但在计算平均值之前,必须检查分析并剔除观测数值内的异常值。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o常用方法--- 三倍标准差法。

测量时间…-4.3.3剔除异常值—)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次,所得时间为:X],X2,X3,…X 则平均值乂为: 乂二 X/+X2+X3+…+K _“n标准偏差CT 为:(X 广左2 +代2仪)2 +…(&厂禺2 n駐的公式n说明:以垃表示rsi■■—4.3.3剔除异常值管制下限(LCL)正常值^X±3cy内的数值,超过为异常值\/ 管制上限(UCL)68*2%I IiIII95.45%I !9973%II-3 cr ・2cr -1a ~1cr 2a 3 cr正态分布曲线测量时间…-433剔除异常值例: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次,其余19次观测 数据如下:20、20、21 x 20、22x 20、19、21、20、20 o 则:2122、19、21 x 20x 22、21、20、20x(280 M 、 20+20+27+…+2019/ (20-21)2+ (20- 21尸+ (21-21)2+.. + (20-21)2(J =19超出管制 上限,要剔除管制上限:21 + (3 X 2)=27 管制下限:21-(3X2)=15Qf・3测量时间…・4.3.4决定观测次数♦:♦误差界限法•:•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 ,可靠度为95%);V 3=1 2=1 2=1鱼?・3测量时间““434决定观测次数 ~)•:•某一单元试行观测10次,结果如下:I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ZXj7 5 6 8 7 6 7 6 6 765(绍尸 49 2536 64 49 36 49 36 36 49 429 •:•平均值欲得土5%误差,95%可靠度, ♦此处n=10 •:・7, 5, 6, ,7, 6, 7, 6, 6, 7问需观测多少次?< 1-------------- \240丿10x429-(65)2 =24.6=25 (次) 65「4・3强|J量时司““4.3.5决定平均操作时间])•:•决定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剔除了异常值后,每一操作单元所有时间值的算术平均数,即为该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即:(观测时间值) 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二------------------观测次数◎]・4正常时间•所谓正常时间则是以一种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评比・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一想像的比较・插销子速度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 用0.41 min 的◎@・4正常时间■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走行一平均体力的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分发扑克牌一30s内将52张扑克分成4堆的速度图中230和80为发牌起点到◎]・4正常时间常用速度評比方法60分法與100分法75分法时间研究人员的评比正常时间二观测时间X标准评比•观测时间18s,你的评比为80正常时间"唱亠⑻■ 100分法■观测时间18S,你的评比为133133正常时间= 18x=24(5)100总]・4正常时间熟练努力工作环境一致性超佳优良平均可欠佳■调整系数身体部位6足踏 2 |两手12目与手5搬运5重量实际值◎]・5宽放时间疲劳宽放私事宽放程序宽放政策宽放特别宽放正常时间 ---------- --------- 标准时间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