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测定秒表法【精选】
《作业测定秒表法》课件

结论
作业测定秒表法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提高 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了解实验步骤和误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方 法的应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平均值计算
将每个样品的作业时间累加,然 后除以实验次数,得到平均值。
标准差计算
计算每个样品的作业时间与平均 值的差异,取差的平方并求和, 然后除以实验次数,再开平方根差,分析作业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误差分析
1
仪器误差
2
秒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准备计算器或电脑软件,用 于处理实验数据和进行误差 分析。
实验步骤
准备样品
收集需要进行作业测定的样品,并进行准备。
记录数据
将每个样品的作业时间记录下来,以备后续的数据 处理。
开启秒表
使用准备的秒表,记录每个样品的作业时间。
重复实验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重复对每个样品进行多 次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
3
人为误差
人的反应时间和判断能力会影响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
环境误差
环境因素,如噪音和光线条件,可能会对测 量结果产生干扰。
应用范围
1 工业生产
2 体育训练
3 教育研究
作业测定秒表法可用于工业 生产中,以提高作业效率和 质量。
运动员可以使用该方法来测 定他们的训练作业时间以及 提高训练效果。
教育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方 法来测定学生完成作业所需 的时间,以评估学生的学习 能力。
《作业测定秒表法》PPT 课件
通过使用秒表进行作业测定,我们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课件 将介绍秒表作业测定法的设备要求、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 展示其应用范围和结论。
基础工业工程 作业测定

二、秒表法所用工具
1、秒表(P160) 2、观测板(用以安放秒表、观测记录表P160 ) 3、观测记录表格(记录一切有关研究的资 第 料及每单元的时间与评比等资料之用)
二 节
秒 表 法 4、铅笔
◆ P161表9-1为一般通用的研究表,主要用于调查 和测定工作半内各类简介工时消耗和为确定宽放率 提供原始数据,也是用于任何形式的操作。 ◆ P162表9-2(正面)、表9-3(反面)为一般常用 较详细的研究表,主要用于调查和测定作业时间以 及手工操作时间,也适用于短期周成重复性的操作。
第 二 节 秒 表 法
三、秒表法的步骤
(六)计算每一操作的持续时间T 持续时间T=R-R前 ( R——终止时间) 第 (七)剔除异常值 二 1、计算稳定系数K
节 秒 表 法
•标准稳定系数参考稳定系数表 •若k 〉k标 测时不准确 剔除、补足 •若k≥k标 作废
测时最大值 K= 测时最小值
稳定系数表
1、 时间研究的含义与其含义。 2、时间研究的步骤。 3、如何剔除异常值。 4、对某项操作单元已观测20次,其时值整 理如下: 0.09 0.08 0.10 0.12 0.09 0.08 0.09 0.12 0.11 0.11 0.12 0.09 0.10 0.12 0.10 0.08 0.09 0.10 0.12 0.09 设可靠度为95%,相对误差为±5%,试计 算其理论观测次数为多少。
3 划 分 操 作 单 元 , 确 定 定 时 点
8 9 10 11 12 观 记 计 计 计 测 录 算 算 算 要 每 稳 平 领 一 定 均 操 系 延 作 数 续 的 时 持 间 续 时 间 T
三、秒表法的步骤
(一)收集资料
•工序方面:产品或零件的名称;图样规格;材料;
秒表测时法

反复测时法
测时方法
循环测时法只在测定作业时间很 短的工序时采用,因为在这种场合 下要按单个作业要素计时非常困难。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每次依次去掉 一个作业要素,将其它作业要素合 并计时,最后通过运算求出每个作 业要素的延续时间。
循环测时法
3.秒表测时法方法比较
连续测时法 适 用 范 围 反复测时法 循环测时法
适用于流水方式计时
长周期作业
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
优 点
测时方便,连续计时,能 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而 无遗漏
对于长周期作业要素测定 时,该误差影响不大
在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 序时采用,因为在这种场 合下要按单个作业要素计 时非常困难。
缺 点
受观测者技术影响会产生 误差,但影响不大。
1.观测者测量技术不熟练, 易产生读数误差; 2.对短周期作业要素测定, 误差相对值过大。
4.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3/6)
4.3 测量时间----4.3.3 剔除异常值
记录之后即着手计算和综合。首先应计算各单元的平均值,但 在计算平均值之前,必须检查分析并剔除观测数值内的异常值。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超出正 常范围的数值”。
40 10 x 429 – (65)2 N= 65
2 =24.6=25(次)
4.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3/6)
4.3 测量时间----4.3.5 决定平均操作时间
决定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剔除了异常值后,每一 操作单元所有时间值的算术平均数,即为该单元的平 均操作时间。即: (观测时间值) 观测次数
¢ Û
T
¢ Ü
T
失去记录
T 90.25 30.66
秒表测时法

11
单元的划分原则
⑤规则单元与间歇性单元要划分清楚。 规则单元是加工每个工作件都有规则地出现 的单元。间歇单元是在加工过程中偶尔出现 的单元。 ⑥材料搬运时间应与其它单元分开。因
3 3 3 449 449
外来单元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在该单元的T栏内记下英文字母,其他同前。
4 4 5 5
外来单元时间很短:则同单元时间一起记录在该单元时间内,同时在该单元T栏内记一英文字母,说明栏内该单元情况
253
387
306=253+33+20
431=387+(425-294 )+13 F
26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对异常值定义为: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 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即为
异常值。
剔除异常值的方法有多种,此处介绍最
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
27
例如
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1,x2,x3,---xn,则 平均值为:
标准差为:
2
x1 x 2 x3 x n X n
8
一、 工作准备
•确定操作方法
•确定材料规格
在一块铸件上镗Φ40的孔 A方法:在车床上先钻孔,然后 以内圆车刀镗孔而达到规定的尺 寸; B方法:在铸造时预留一孔,由 旋臂钻床直接钻成所需尺寸。
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 用合金钢车刀比高速钢车刀所需 要的机动时间可能减少一半以上。
标准工时体系建立——秒表法测量法

标准工时体系建立——秒表法测量法
标准工时体系的构建有3类方法,最为常见的是秒表测量法,严格来说9个步骤建立标准工时体系。
本期和大家分享秒表法9个步骤详细方法:
标准工时将生产活动的现状数据化、显现化,突出主要问题、矛盾点,指明了改进的方向,且这个方向是和企业效益正相关。
观测时间用途:通过现状测量,选取作业最快的方法,流程用于作业改善,分析增值时间和浪费时间,切记不需要增加任何系数,也不需要平均值。
修正时间用途:评比系数的增加判断一个正常的人作业时间,用于技能的考核认证,标准作业的执行是否达标,用于现场的实际管理。
宽放时间的用途:宽放的时间应用,类似OEE计算的性能稼动率,人和设备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产出。
为了控制生产过程的波动性,每日计划达成、企业管理。
评比系数和宽放系数是现状和标准的对比,标准和实际的对比。
单纯的未来增加系数,增加计算值,偏离了其真实的目的。
案例一:秒表测量时间+宽放时间
1、实际生产节拍:17S 生产排产节拍:20S
节拍宽放率=(20-17)/17=17.6%
2、岗位标准工时=普通作业时间*允许波动率(岗位宽放率)
=实际生产节拍*节拍宽放率
=17*17.6%=20S
3、实际波动率大于或小于允许波动率,岗位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将产生差异
宽放率目的是控制波动率:统计现状波动率、现状影响波动的因素可控,最终控制波动率。
07第7章时间研究(秒表法)

1
2
3
4
5
T R T R T R TRTR 9 9 6 15 13 28 4 32 8 40
2。现场情况的记录
图7-3连续记时法
286 253
来不及记录R栏中记X或M
425 394 31
操作者省去某一单元,在该单元的R栏中划一斜线“/”,
不按照单元的顺序进行,在该单元的R栏内划一横线“一”,横线上记完毕时间,横线下记开始时间。
其特点是:
1. 以作业要素作为时间观测的单元; 2. 每一个作业要素都要观测若干次,在剔除异常值后求其平 均值作为其观测值;
3. 观测结束后,要对操作者的作业速度进行评定,按正常速 度对观测值进行修正。
(二)秒表法的工具
1. 秒表(多采用1/100分秒表) 2. 观测板 3. 测时表格(见下页) 4. 铅笔 5.计算尺 6. 测量距离和速度的仪器
5.不变要素与可变要素必须明确分开
• 所谓不变要素,是指它在其它类似设备与工作 环境下,其操作时间大体相等,是固定不变的。例 如启动机器的动作,通常和被加工的工件无关,其 时间是不变的。而可变要素的操作时间,则是随着 各项工作的性质,如重量、形状、大小、密度、硬 度、细度、容差、加工长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 小型装配作业中,取和放一个螺帽,其所需时间要 受螺帽大小、料箱、终点或装配线性质的影响。对 不变的和可变要素必须分开。这样做,还有助于发 展标准时间数据,有助于在各种研究资料之间进行 互相核对。
xi
(2)当允许误差为±10%,置信度(可靠度)为95%时
2
20 n
N
xi2 (
xi )2
xi
式中: N---观测次数 n---预先试观测的次数 xi---第i次试观测的时间值
秒表法

秒表法秒表法的定义:秒表法就是使用秒表直接进行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易用,无需特殊训练;其缺点是人为因素影响大,精确度不高。
我们介绍一下秒表法测量工时的方法以及主要步骤:一、直接用于作业时间的测定(一)准备工作A制定标准作业方法组织工时人员、工艺人员及经验丰富的工人对将要进行测量的工序进行充分讨论研究,取消不必要作业要素,改善不合理的作业单元,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使作业结构合理化。
B分解作业单元将改善后的需要进行测量的工序分解为若干个作业单元,每个作业单元区分要明显,这样方便观测;同时为了便于记录,每个作业单元的时间长短要合适,不宜太短(最好大于2秒)。
最后确定各作业单元的测时始点和终点(即:定时点),并将各作业单元记录在测量表中。
C选择与训练工人为了使测得的结果合理和有代表性,应选择中等(平均)熟练程度的工人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要做好思想工作,取得他的配合,并按标准操作方法训练。
D准备观测工具秒表、观测板、观测记录用纸、计算器以及铅笔,橡皮,记录本等。
E确定观测次数作业测定是抽样过程,必须有足够多的测时次数,以期从统计总体中得到合适的样本。
因此,如何定出合理的观测数,乃是关键。
观测次数不必太多,以免浪费时间,但是又要符合统计上的可靠性的要求。
下面这个表(1—1)就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观测次数对照表(美国GE电器公司)(二)正式测时测量工时通常在作业者开始作业1-2小时、工作节奏稳定后进行。
在进行正式观测记录之前,宜先作2-3次试测,以证实标准的定时点是否正确无误。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秒表测时常用的两种方法:(1)连续法:观察过程中,读出并记下各作业单元定时点(一般采用终点)的瞬间时间值T'。
在观测结束后,再把记录的T'依次相减, 求出各作业单元的持续时间T。
记录用表可参考附表1-2。
(连续法是目前最常用工时统计方法。
)(2)瞬时返零法:观察过程中,读出并记下各作业单元终点时间值,随即立刻使表复零。
标准工时-秒表法和MOST法

第一节 秒表法概述
秒表法是作业测定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称被直接时间 研究,实际是一种密集抽样的方法。
秒表法测定的特点
① 秒表时间研究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单元为研究对象,在 一段时间内,按照预定的观测次数利用秒表连续不断地 观测操作者的作业,然后以此为依据计算该作业的标准 时间。
第二节 秒表法关键技术
一、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 作业分解是指为便于观测和分析,将某一作业加以细分成若干个操作单元。
原则: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要分清,使每个单元得以准确地测定。 ②在不影响精确观测记录前提下,每一操作单元的时间越短越佳。 ③将人操作时间和机器工作时间分开。
例:作业内容:从椅子上起身走到电视机处,切换电视频道,返回椅子坐下”
第二节 标准工时概念
“标准状态”指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工作环境、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 动作、标准工具、机器的标准转速等。这些都是有方法研究确定的。故必须 首先进行方法研究,规定并达到标准状态,然后进行时间研究。
“正常速度”
第二节 标准工时概念
“正常速度” 指平均动作速度,这个速度,每天没有过度的身体和精神疲劳, 容易持续下去但须努力才能达到。 一般具体的测定方法是:把一副扑克牌放到边长为一英尺(30.5cm)见方的 四个角,用0.5min(30s)将牌分完时,手的动作速度。
和效益。
第一节 IE概述
第一节 IE概述
第一节 IE概述
关于IE的故事:泰勒的时间研究(Time Study)
1898年,泰勒在某钢铁厂工作,当时该厂雇有铲手工人铲动各种不同之物料。铲煤时, 每铲重仅3.5磅,而铲矿砂时每铲竟重达38磅,每铲重量之差额,引起泰勒的好奇。他 想:“铲子的形状、大小和铲物工作量有没有关系?”,“究竟以何种铲重为最经济最 有效?”,“什么样子的铲子,工人拿了既舒服又铲得多,铲得快? 于是,泰勒选两名优良铲手,分别在场内不同地点作试验工作,同时用秒表(Stop watch)记录其时间,并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铲子去铲比重不同之物料,并分别记录所用 铲子的大小及式样和每铲重量,经多次试验后,发现每铲重量约为21.5磅时,可得最经 济、最有效之结果。既铲重物时用小铲,铲轻物时用大铲,但每铲重量均约为21.5磅左 右。泰勒得此结果后,于是设计各种尺寸大小不同的铲具,训练工人,并拟定奖工办法, 凡工人能完成规定之工作时,可得日薪60%之奖金,否则派员授以正确工作方法,务使 其亦可得同样奖金。 改善后,原需400~600名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用新方法后,140名工人即可完成。因 此,每吨所需铲费减少达50%,而工人工资则增加60%,工厂可节省78,000美元。如 此不但使工厂的生产量大增,也使铲手工作效率提高,待遇增加,工作情绪也愉快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测定
主讲教师:李银满
作业测定
第一节 作业测定概述→ 第二节 秒表法→ 第三节 工作抽样法 第四节 预订动作时间标准法 第五节 标准资料法 第六节 标准时间
第二节 秒表法
•一、秒表法的概念● •二、秒表法所用工具● •三、秒表法的步骤● •四、复习思考题●
一、秒表法概念
表 及手工操作时间,也适用于短期周成重复性的操作。
法 4、铅笔
5、计算尺
6、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
三、秒表法的步骤
秒表法的步骤
准备
测时与记录 整理与分析
第 二 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 收 划 确将 选 确 观记计计计 择 集 分 定上 定 定 测录算算算
测 试
资 料
3、观测记录表格(记录一切有关研究的资 料及每单元的时间与评比等资料之用)
◆ P161表9-1为一般通用的研究表,主要用于调查 和测定工作半内各类简介工时消耗和为确定宽放率
提供原始数据,也是用于任何形式的操作。
秒
◆ P162表9-2(正面)、表9-3(反面)为一般常用 较详细的研究表,主要用于调查和测定作业时间以
周程测时法——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设某个 工序有5个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
的 A=a+b+c+d ,B=b+c+d+e , C=a+c+d+e ,
秒方 表法
D=a+b+c+d , E=a+b+c+e b , X=a+b+c+d+e 。 则可 依次计算出个操作单元 a、b、c、d、e的值。
秒 表
其中Xi--------每一次秒表读数 n --------试行先观测的次数
法
例如:P169
(2)列线图 P170
三、秒表法的步骤
(四) 观测要领
第 •选择适宜的观测位置 2m左右
二 节
•取得理解和支持
•观测时,观察作业时间,只有在接近
秒 定时点时,才迅速读表;
表 法
•记录后立即把目光转向操作者。
三、秒表法的步骤
(五) 观测记录
将每个单元的终止时间记录在R栏内
第 (1)观测时若来不及记录某一单元的时间,
二 节
应在该单元“R”行中记一“X ” 或 “ M”, 表示失去记录。
法
连续测时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秒表指针回零,
任期继续走动,仅当每一单元完毕时看指针,并记录其
表面时间,待全部记录完毕,再将相邻单元的表面时间 相减,以求的每一单元的时间。
三、秒表法第 (1)因为工具、材料、零件等防止位置并不 二 完全相同,所以去用时间也就不相同; 节 (2)读取秒表的误差;
•为制定时间标准提供依据
二、秒表法所用工具
12、、秒观表测(板P(16用0)以安放秒表、观测记录表P160 )
第 二 节
3、观测记录表格(记录一切有关研究的资 料及每单元的时间与评比等资料之用)
◆ P161表9-1为一般通用的研究表,主要用于调查 和测定工作半内各类简介工时消耗和为确定宽放率
提供原始数据,也是用于任何形式的操作。
(3)物件品质的差异等。
秒 表 法
2、影响观测次数的因素 (1)操作者的技术程度; (2)操作本身的稳定性(如材料规格不一,
品质时有变化等);
(3)测时的精度要求不一 。
三、秒表法的步骤
(三)确定观测次数
3、决定观测次数的方法
第 (1)误差界限法 二 (误差为±5%,可靠度为95%) 节
N =[ 40 / nX2i - (Xi)2 Xi]2
操 其述 作 它内
测观 试测
要 领
每稳平 一定均
秒对 表象 法
单 影容 方 次 元 响天 法 数 , 因入 确 素研
操系延 作数续 的时 持间
定究
续
定表
时
时中 点
T
间
三、秒表法的步骤
(一)收集资料
•工序方面:产品或零件的名称;图样规格;材料;
第 二
操作的部门、地点、动作、“方法研究单”、工 具、夹具计量规;方法标准化。
且均为性质相同的操作,所以个别评比每
秒 一个单元的快慢更容易且准确的多,而这 表 些个别单元的时间加起来,亦同样等于整
法 个操作的总时数。
三、秒表法的步骤
(二)划分操作单元,确定定时点
原则:
第 二 节
1、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以0.04min为宜.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 4、尽可能使每一人工单元内的操作动作为基本动作,
秒
◆ P162表9-2(正面)、表9-3(反面)为一般常用 较详细的研究表,主要用于调查和测定作业时间以
表 及手工操作时间,也适用于短期周成重复性的操作。
法 4、铅笔
5、计算尺
6、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
下页
二、秒表法所用工具
12、、秒观表测(板P(16用0)以安放秒表、观测记录表P160 )
第 二 节
节 •操作者方面:操作者姓名,性别,操作者的操作
经验程度。
• 秒 时间方面:研究的开始、终结时间及经过的时间。 表 •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噪声及其它影响
法 操作者生理与心理的资料。
三、秒表法的步骤
(二)划分操作单元,确定定时点
原因:
第
二
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因:将操作划分为
节 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动作不但数量少
法,一般重复观察10~20次,然后去平均值
一、秒表法概念
测时的作用
•总结推广先进操作经验
第
•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 •观察工序种的时间消耗
二
•为制定时间标准提供依据
节 4、写实——一整个工作日为对象,按时间消耗的顺
序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秒
写实的作用
表
•总结推广先进操作经验
法
•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
•观察工序种的时间消耗
以便于辨认。
秒 5、不便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表 6、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法
7、关于操作的时间标准仅用于其特定的操作,每一 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
三、秒表法的步骤
(三)选定测时方法
归零法——费时、且易漏记。
第
二 节
测 时
累计测时法——用两个秒表,友谊杠杆连结,间或读数。 携带不便
1、秒表法又称密集抽样法——在一段时
间内,利用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者的
第 作业,旨在确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 二 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 节 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2、秒表法按测定方式不同可分为:
秒 重复是观察(测时)和非重复式观察(写实)
表 法
3、测时——一工序或工序的一部分为对象, 重复记录其作业时间,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