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秒表测时法
秒表时间研究

归零法 累计测时法 累计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 测时 连续测时法 连续测时法
LOGO
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测量时间
剔除异常值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 由于一些外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 来因素的影响, 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 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 —— 准差法。 准差法。
LOGO
第四步骤: 第四步骤:正常時間
所谓正常时间则是以一种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 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评比
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 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 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 正常速度 )作一想像的比较 作一想像的比较
LOGO
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
X= 21 σ =2
管制上限: + × 管制上限:21+(3×2)=27 管制下限: - × 管制下限:2l-(3×2)=15
超出管制 上限,要剔除 上限 要剔除
LOGO
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测量时间
误差界限法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 误差为± % 的公式如下(误差为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 的公式如下 误差为±5% 可靠度为95% ; ,可靠度为 %);
100分法 分法 观测时间18s,你的评比为 你的评比为133 观测时间 你的评比为
LOGO
第四步骤: 第四步骤:正常時間
熟练 超佳 调整系数 身体部位 足踏 两手 6 2 5 5 优
努力
平准化法 平准化法
良 平均
工作环境 可
一致性 欠佳
客观评比 2
实际值
评比系数K =
预定时间标准 ×100% 相同单元实测平均时间
LOGO
IE秒表测时法培训教材

IE秒表测时法培训教材
一、概述
(一)、秒表测时法的定义
秒表测时法是作业测定的一种主要技术,以秒表为主要计时工具,通过对工序作业时间的直接测定,并经过评比和宽放,从而建立和制订按规定标准完成一项作业的标准时间。
(二)、秒表测时法的特点
1、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常应用于第二阶次的工作;
2、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地直接观测并记录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消耗;
3、需要评比;
4、常应用于重复循环型作业。
(三)、秒表测时法的用途
1、对于新作业,用于制定标准时间;
2、对于旧作业,因原有作业方法或材料发生变化,用于修订原有标准时间;
3、比较工时标准与实际工时的差别,可以及时发现与处理生产中的问题;
4、为制订工资奖励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5、便于在生产前预先确定成本,控制预算;
6、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7、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
(四)、秒表测时法的测时工具
1、秒表
2、记录板
3、记录表(见表1-1)
4、铅笔
5、计算器
6、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
表1-1常用秒表测时主表。
工业工程学6-秒表测时法

6. 秒表测时法-6.1 秒表测时原理
二、测时的计时方法 (一)连续计时法 以秒表为计时工具,按先后顺序对工序各作业要素 逐一观察,连续记录其起止时间。 1.技术要求:划分的作业要素延续时间应大于0.1min, 定时点应明显易辩,选择从声响、视觉上能够明确区别 各作业要素起止的标志,在下一作业要素定时点出现前, 应完成该作业要素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2.操作要求 (1)观测。在测时开始前秒表复零,于第一个操作 周期第一个作业要素开始同时开动秒表,到最后一个操 作周期最后一个作业要素观察结束时停止秒表。 (2)记录。在每个作业要素的定时点处观察秒表读 数并记录于该作业要素相应操作周期的终止时间栏内
6. 秒表测时法-6.1 秒表测时原理
例,假设某工序由a,b,c,d,e共五个作业要素组成, 需要采用循环计时法对该工序进行秒表测时。 解:(1)将5要素组合成A(b.c.d.e)、B (c.d.e.a)、C(d.e.a.b)、D(e.a.b.c)、E(a.b.c.d) 五个循环体(亦即五个组合要素),每个循环体含四个 单元。 (2)观测并记录——依次记录各个循环体的终止 时间值为:25s,55s,81s,105s,130s。 (3)计算每个循环体的延续时间 A=25-0=25s (亦即A=b+c+d+e=25s) B=55-25=30s (亦即B=c+d+e+a=30s) C=81-55=26s (亦即C=d+e+a+b=26s) D=105-81=24s (亦即D=e+a+b+c=24s) E=130-105=25s(亦即E=a+b+c+d=25s)
6. 秒表测时法-6.1 秒表测时原理
(3)计算该工序的平均延续时间 ∵ A+B+C+D+E=4(a+b+c+d+e) =25+30+26+24+25=130 S 即5个循环体时间之和是5作业要素时间之和的4倍
汽车整车厂标准工时及秒表测试方法

差距即目标
标准工时的作用:
标准工时的管理用途 *作为人员定额的基础 *作为生产计划的基础(制造能力规划) *作为日程计划的基础(制造日程排产) *作为设定标准成本、成本报价等企业核算的基础 *外协单价的决定 *分配原则和奖励制度的依据
标准工时 在效率的 KPI管理 中发挥了 极大作用
标准工时的测定:
NVA 非增值时间 Non Value Added time (NVA)
定义:占用时间和资源却并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 例如:装配过程中的步行
找到浪费环节并 将它们去除!
VA
NNVA
NVA
秒表时间研究使用的工具:
□ 秒表 □ 记录板 □ 观测记录表
左手持观测板并手握秒 表,右手记录。
测时步骤:
①需要获取充分的资料
基础信息
•研究工位、研究对象 • 研究时间 • 生产部门、地点
操作方法
• 熟悉操作过程 • 判定操作是否标准
设备
• 名称 • 规格 • 性能
产品、零件
• 产品、零件名称 • 标准规格材料 • 标准工具 • 品质要求
标准工时及秒表测试方法
汇报人:南廓舍人
2022
目 录 CONTENTS
01 1、标准工时定义 02 2、 秒表测时法 03 3、 作业分解 04 4、 其他测时法简介
第一部分
PART 01
1、标准工时简介
标准工时的由来:
完成任何一项事情,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如何衡量员工是否按照 既定要求完成工作?
时间 3
4.00
3.00
4.00
8.00
4.00
4 4.50 4.00 3.00 7.60 4.50
标准工时评估方法

4、接近作业员
☉采取友谊态度 ☉给予发问机会 ☉鼓励提供意见 ☉对其操作表示兴趣
二、记录有关资料
原由:
标准工时随工作情况与方法而有变易,所以必须详细记录,以利日后叁考与查证。
记录项目 :
1、产品名称:图样,规格,零件 2、制造程序与操作方法,进刀速度,深度,转速。 3、设备性能,工夹治具。 4、材料规格。 5、作业员等级,能力,性别,姓名。 6、工作环境。如;温,湿度,照明,噪音。 7、工作现场布置 8、研究案号,资料数,审核人,日期。
四、初步决定观测次数
工作过程(时间) 0.10(分钟) 0.25
观测次数(次) 200 100
0.50
0.75 1.0 4—5 5—10.00 10.00—20.00 20.00—40.00 以上
60
40 30 15 10 8 5 3次
五、观测作业员操作
使用的工具:馬表、觀測板、記錄紙、記數器.
按 A 键
按 A 键
按A 键 按 B 键归零
B 如何操作秒表
A
c.连续测时法: 观测的第一单元开始按A键至整 个观测期间只按B键记录每一单元 或动素时间,观测结束时方归零 开始
(0) a
停止
(a)
开始
停止
按 A 键停 按 B 键归零
(a+b (a+b+c b c ) ) 按 A 键按 B 键 按 B 键 按 B 键
文件编号:214010001A 生效日期:2010年1月22日 修改日期:
标准工时评估方法
前
科学管理之父
序 --- 标准工时的起源
泰勒 1856-1915
以马表测量为主。进行工作研究及寻求改进方式
秒表测时法

第5页,本讲稿共29页
2.秒表测时法的工具
秒表的构成
存储的道数
103
A键
每一圈(LAP)的时间 B键
C键
每道时间(
SPLIT)
103 00:00′00〞00 00 : 00′00〞00 00 : 00′00〞00
累计时间
D键
A键——LAP/SPLIT RESET B键——ADJUST C键——START/STOP D键——MODE
第9页,本讲稿共29页
4.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4.1 收集资料 4.2 划分单元 4.3 测量时间 4.4 正常时间 4.5 宽放时间 4.6 标准时间
第10页,本讲稿共29页
4.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1/6)
4.1 收集资料
▪ 研究内容
▪ 制造的产品或零件 ▪ 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
▪ 操作者 ▪ 研究的期间 ▪ 工作环境
工作衡量(Work Measurement)
时间研究(Time Study)
秒表测时法(Stop Watch) 速度评比(Tempo Rating) 宽放时间(Allowances)
工作抽样(Work Sampling)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
模特排时法(MOD) 方法时间衡量(MTM) 工作因素(WF)
4.3 测量时间----4.3.4 决定观测次数 ❖ 误差界限法 ❖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 ,可靠度为95%);
第19页,本讲稿共29页
4.秒表测时法的步骤 (3/6)
4.3 测量时间----4.3.4 决定观测次数
❖ 某一单元试行观测l0次,结果如下: ❖ 7,5,6,8,7,6,7,6,6,7 ❖ 平均值欲得±5%误差,95%可靠度,问需观测多少次? ❖ 此处n=10
IE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共50题,每题1分)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2、1MOD=秒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 合并,重排,简化.6、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7、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7种.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国的泰勒;9、工业工程-‘IE’是INDUSTRIAL ENGINEERING两英文单词的缩写;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加工) ◇---- (质量检查)﹔□--- (数量检查) ▽---- (储存)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18、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19、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0、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1、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
MOD法中M4G3=。
22、所谓标准资料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正常时间的数据库。
标准工时制定与应用(工业工程)

一致性
超优
A
+0.04
优
B
+0.03
良
C
+0.01
平均
D
+0.00
可以
E
-0.02
劣
F
-0.04
28
秒表测时法
Step 6: 进行评定
• 合成评定:是从秒表测时整个周程中,取出若干人工作业的单元,
取其实测平均值,再用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分析该单元的时值,
最后將两者相比較,求取评比系数.(此评比要具备PTS的技巧)
(5) 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6) 治工具是否在指定的位置
(7) 是否按照既定操作规范进行作业
16
秒表测时法
Step 3: 进行作业分解
分解理由:
(1) 明确作业细节,提示改善点
(2) 为了正确的给予评比
(3) 作业条件、 方法改变时的局部重测
(4) 进行生产线平衡改善
(5) 日后综合数据编定之用
• 评定时需注意的要点
(1) 评比只针对人工作业单元,不可针对机械自动作业.
(2) 尽量避免太主观的评比方式.
(3) 只对所有人工作业单元统一评比即可(同一作业员).
(4) 测时员的评比训练很重要,每半年或一年要进行训练.
29
秒表测时法
Step 7: 赋予宽放
• 宽放(Allowance)的种类:
改进方案 (Retrofit projects)
(秒表测时法,综合数据法)
周期时间长,比较随机
(工作抽查法)
10
目录
1.标准工时的概念
2.秒表测时法
3.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4.产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