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美韩同盟比较研究)
美日韩三边关系:基本特点及其局限

近期,东北亚局势由于朝鲜进行核试验与发射卫星而显得愈发复杂多变、扑朔迷离。
面对朝核问题的新一轮危机,地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与韩国以及与日韩两国都分别保持同盟关系的美国的动向就格外引人注目。
特别是美日韩三边互动及其走向,引发广泛关注。
在美国看来,欧亚地区是一个天然的“大棋局”,如何巧妙地处理与欧亚棋盘上的重要地缘战略棋手的关系,以及如何同欧亚地区那些关键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打交■ 庞中鹏/文道,对美国长久和稳固地保持其全球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1]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美国无疑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日韩关系的脆弱与不确定性,以及美日韩三国在处理与应对外部危机时出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等因素影响,事实上三边关系并不如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和谐与稳定。
美日韩三边关系的基本特点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又可细分为美日、美韩、日韩这三对双边关系。
其中,美日关系与美韩关系是美日韩三边关系的两个等边,且具有稳定性,但日韩关系是三边中的一个短边,具有不确定性。
在三边关系中,美国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美国的动向直接关系着其他双边关系的走向。
在三边关系中,相对而言取得力量的平衡较为容易。
三方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相互竞争。
在不同的问题领域,保持二对一的局面是常态,但这种局面处于不时变化之中。
在三边关系中,有时两个国家关系密切缓和,有利于第三当代世界国,有时则不利于第三国。
[2]第一,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美国处于主导地位。
近年来,美国通过“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加强与韩国和日本的关系,适当让韩国与日本分担美国在亚太防务上的负担,以便把韩国与日本牢牢缚在美国的战车上,加紧构建美日韩军事一体化体系。
一般而言,三边关系通常不是等边的,在三个国家中,往往有一个国家处于主导和较为有利的地位。
[3]美国对欧亚地区的一项有效政策是必须具有一只远东之“锚”,如果美国被他国排除或者自我排除在亚洲之外,那么也就无法实现拥有这只“锚”。
[4]所谓美国在远东的地缘战略之“锚”,日本与韩国应是自然选项。
韩日矛盾以及韩美日同盟变化评析

第19卷第5期延边教育学院学报V o l .19N o.52005年10月J our na l of Y a nbi a n I ns t i t ut e of Educ a t i on O c t .200537韩日矛盾以及韩美日同盟变化评析李雪威延边大学社科部吉林延吉133000摘要冷战结束后韩美日同盟国间一直被压抑的矛盾开始凸现由于韩日间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直接引发的民族和国家矛盾以及在解决核问题上立场的不一致使得韩日矛盾上升韩美日同盟发生了新变化美日同盟更加强化而韩美韩日关系呈现出弱化趋势关键词韩日关系韩美日同盟朝鲜半岛中图分类号K107文献标识码A在冷战背景下形成的美韩日三角同盟由于新时期美国的远东战略而在冷战后得以延续下来美日美韩同盟是美国远东战略的两大战略支点韩美日协同一致行动成为韩美日处理朝鲜核问题防止武器扩散以及东北亚安全机制问题的原则立场但是冷战体制瓦解后同盟国间一直被压抑的矛盾开始凸现韩美日同盟发生了新变化美日同盟更加强化而韩美韩日关系呈现出弱化趋势日本在1910年至1945年间对朝鲜半岛进行了野蛮的殖民统治日本深刻反省这段侵略历史本应是韩日重构新型关系的出发点然而日本一再挑起历史摩擦使韩日间矛盾呈现激化之势有其内在原因和历史背景韩日的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韩日间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韩日历史的焦点在于如何认识日本曾经吞并侵略朝鲜的事实在处理历史问题上虽然金大中时期及卢武铉就任总统以后都曾表示过将淡化处理但一系列事件却不断加深双方积怨2001年和2004年日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两次编撰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书中不仅删除了南京大屠杀和随军慰安妇等内容还将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描绘成自存自卫战争和殖民地解放战争把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说成是被奴役者自愿的声称日本的侵略帮助韩国实现了现代化等歪曲历史已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近年来韩国出现的清查历史高潮并将于2007年12月正式出版亲日人名词典也是受到日本否定侵略历史动向刺激的结果建交时的韩日协定采取了两国间1910年8月22日以前缔结的所有条约及协定已经无效的回避历史结论的模糊的说法最终达成的协议是日本向韩国提供9亿美元的无偿有偿援助和民间贷款韩国则放弃对日索赔这使韩国民众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第二由于领土争端直接引发的民族和国家矛盾独岛日本称竹岛位于韩国郁陵岛东面约70公里处韩日两国都宣称对此岛拥有主权目前韩国实际控制这一岛屿两国在独岛竹岛的争端一直存在近来两国的领土争端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韩国民众对日本的不满情绪强烈韩国领导人公开指出领土问题高于韩日关系而日本方面则想加强对竹岛的主权宣传强化竹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的观念的教育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刺激韩国的反日情绪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互为交错和激化让韩国国内的反日情绪犹如火上浇油韩国人认为日本将过去殖民朝鲜时所非法吞并的领土仍视为日本收稿日期20050930作者简介李雪威1973女黑龙江伊春人延边大学社科部讲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韩国朝鲜大学地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8的领土表明了日本不认罪的基本观点近年来日本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之争中呈现出了全面的强硬姿态除了与韩国的独岛之争日本与中国争夺钓鱼岛与俄罗斯也有北方四岛纠纷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国内要求成为正常国家的欲望逐步抬头不希望在有关领土问题上采取以往的低姿态另一方面也缘自其对海上权益的看重和对能源争夺的加剧[1]第三在处理朝核问题上的矛盾近两年来韩国政府在对日历史问题上大做文章有深刻的国内外因素其中就有朝鲜因素近年来朝鲜为了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缓解美国对其打压力图改善同韩日的关系但是自2002年底第二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爆发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借机对朝鲜发难其根本目的是以朝核问题为借口乘机壮大武装成为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同时日本还在人质绑架事件上大做文章以制裁相威胁虽然韩日两国都主张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但日本的态度明显比韩国强硬日本希望对朝鲜实施制裁希望在海上布置力量对朝鲜的走私进行拦截而韩国则对朝鲜的一些合理要求持同情态度希望尽可能用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在韩日间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升级时韩国与朝鲜的民族统一意识也在上升在这种背景下韩国国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日运动给日本施加压力此外韩国国内政治民主化的新进展也影响着韩国同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卢武铉当选韩国总统是韩国政治生态变化的重要标志军人或亲美政治精英掌权的时代已经转为平民出身的政治家掌权的时代韩国青年一代要求更多的民族自主性要求对朝宽容这也是韩国疏远美国与日本的重要原因与韩日关系紧张相反美日同盟日渐加强在美国看来美日同盟是美国亚洲安全战略的中流砥柱日本的安全战略则显然是围绕着日美同盟展开的属于美国全球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美日同盟关系经过美日安保条约的再定义更加密切在处理朝鲜核问题和东北亚安全合作等问题上美日共同进退越来越密切也正是靠着美国的支持日本在历史问题邻国关系以及领土争议等问题上一意孤行为所欲为引起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强烈不满虽然韩国支持美日同朝鲜改善关系但韩国在争取自主外交对待台海问题国防和平以及处理朝核问题对待朝鲜政府的态度以及支持朝鲜向日本索取赔偿金等一系列问题上与美日都产生了分歧韩美同盟性质也在改变过去是针对前苏联中国朝鲜现在韩国希望韩美同盟遏制日本军事大国但日美关系明显要近于韩美关系对于美国的TMD 计划韩国并不打算加入而日本却积极参与美日关系的加强使韩国人感到美日关系越来越强大自己正在被迅速孤立为了摆脱这种境地寻求战略平衡韩国有意走进中国俄罗斯希望在中美之间走中立路线韩美日同盟关系正在经受严峻考验[2]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韩美同盟的基础还是不可动摇的在半岛南北分裂对峙的状态下韩美军事同盟关系是韩国国家安全的基石是防止周边国家扩军备战的平衡器美国需要韩国充当其在东北亚实现领导权的桥头堡韩美同盟在现阶段仍有其价值和重要性虽然韩方会在历史问题上采取较前强硬的态度但韩日双方都不希望从根本上影响两国关系在朝核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韩国不希望再生事端同日本的经济关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制韩国政策走向而日本在近期推行拉韩抑中的外交方针也希望拉住韩国防止韩国向中国靠拢结成对日统一战线但是无论是历史问题或是领土问题上的分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这表明日韩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可能发生波动因此未来韩美日同盟走向仍令人关注参考文献[1][2]金熙德.韩日关系的定位调整和近期走向[J ].当代韩国2001秋季号.。
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的同步强化及其影响

ofthe US—ROK),美国
重申对韩国的安全承诺,专门提出“将通过包括核保护伞等延伸威慑(extended deterrence)来履行对韩国的安保公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允许朝鲜拥 有核武器”,并决定在朝鲜半岛、亚太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构筑“全面战略同 盟”。①此前,美韩虽因牛肉起风波,但共同安全利益显然大于贸易纠纷。与此 同时,美日同盟却出现裂隙。小泉内阁下台后,自民党几届内阁有意修复日中关 系,美日同盟原地踏步。2009年9月民主党鸠山内阁上台后,在双边关系上要 求日本拥有自主话语权,与美国平等对话;在地区外交上推出东亚共同体设想, 而东亚共同体不包括美国;在军事问题上指伊拉克战争为一场错误的战争,日本 派出自卫队也是错误,并于2010年1月从阿富汗撤出军舰,停止为美军供油;更 为重要的是,鸠山承诺将冲绳普天间基地迁到国外,至少是冲绳以外。这些都触 及美国战略利益。为此,双方高层进行多次会谈,都因态度强硬无果而终。为 此,奥巴马对日本的首次访问推迟时间、缩短行程,并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拒 见鸠山。 2010年以来,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和中日军事摩擦增加,两同盟首次出 现同步强化态势。2010年3月“天安舰事件”爆发后,本已大为巩固的美韩同盟 进一步强化。韩国总统李明博就事件调查结果发表对国民讲话后,美国表示
第3期 2011年5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OrIJm of
No.3
Mar.20ll
World Economics&Politics
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的同步强化及其影响
张威威’
摘要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从冷战结束之初同时弱化,发展为世 纪之交“一强一弱”(关El同盟强、美韩同盟弱),而经过韩国李明博政府和日本鸠
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的同步强化及其影响

北 京 大 学 国 际关 系学 院 。 通 信 作 者 及 地 址 : 威 威 , 京 市 海 淀 区 北 京 大 学 畅 春 新 园 I号 楼 J3 张 北 2
强 弱态 势短 暂 逆转 。 随后 , 2 1 自 0 0年 中开始 , 同盟 出现冷 战后 的首 次同 步强 两 化 态势 。地 区 冲突爆 发 是两 同盟 同步 强化 的直 接诱 因 , 日韩 三 国安 全 政 策凋 美
整是决 定性动 力 ,l E韩两 国的国 内政 治形 势 则是 不 可 或缺 的 条件 。在 朝鲜 半 岛
危 机时 刻 , 同盟 同步强 化造成 战争 危 险升级 。从 战略格 局来看 , 同盟 同步强 两 两
化 加剧 了东北 亚地 区 的战略 紧张 , 加剧 了地 区军备竞 赛 的危险 。
美 日、 美韩 同盟 冷 战后 首次 同步 强化
美 日美韩 同盟被 称 为美 国东亚 战略 的 “ 双轮 ” 。冷 战后 , 两组 军 事 同盟 关 这
义 ” 开始 了冷 战后 的强化之势 。美 日同盟在 美 国地 区战 略 中 的地 位 显 著提 升 , ,
很大 程度上 覆 盖 了美 韩 同 盟 对 朝 鲜 半 岛 的军 事 功 能。 19 9 8年 美 国 国 防 部 东
亚 一 平洋 战略报告称 “ 日同盟仍然 是我 们在 亚洲 安全 战略 的关 键 ” 而对 于 太 美 ,
战集 团军编 制 , , 将所 部交 还 韩军 ,9 4年 l 19 2月 1日, 正式 把韩 军 的平 时指 挥权 移交给韩 军联 合参谋本 部 。第 一次朝 鲜 核危 机爆 发后 , 国通 过软 硬 两手 遏 制 美 朝鲜 的核开发 , 而韩 国基 本被排 除在 外 : 方 面 , 国与朝 鲜单 独接 触 并达 成协 一 美 议; 另一方 面 , 华盛 顿 曾提 及对朝鲜 核 设施 实施 先 发制 人打 击 的可 能性 , 事先 但 并 未与韩 国进行任 何协商 。
美韩同盟及未来走向

美韩同盟及未来走向美韩同盟是冷战的产物,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进遏制政策的工具。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形势总体上趋缓,美韩同盟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仍将在东北亚地区继续维护带有明显冷战特征的同盟体系,这将成为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
一、美韩同盟的历史美韩同盟形成于朝鲜战争之后,其标志是1953年10月签署并于1954年11月开始实施的美韩互助防务协定,它是美国对亚洲地区军事控制的重要表现。
由于冷战的历史特征,美韩同盟还被视为美国在亚洲地区推行遏制政策的工具——对欧亚边缘地带遏制政策的延伸。
朝鲜战争之前,美国一直维持着避免介入亚洲地面战争的立场,只对北约地区、拉美和由日本经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防御地带给予直接的军事支持。
朝鲜战争使美国加强了对苏联、中国的遏制政策,从亚洲太平洋地区延伸到中东,直至欧洲,通过建立各种军事联盟,形成对苏中的包围圈。
美国向欧亚边缘地带拓展联盟,增强了美国核威慑战略在盟国中的份量。
朝鲜战争之后,通过联盟实施的威慑原则具体表现为,美国与亚太地区的南朝鲜、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建立起双边联盟。
艾森豪威尔—杜勒斯政府希望,如果通过这些联盟的方式使美国的利益得到确认,那就可以使美国针对中国直接的或苏联支持的对欧亚大陆的进攻实施意图更加明确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这将使美国解决免于在共产主义选择的地点进行一系列战斗的问题。
[1]从美国遍布全球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过程来看,美韩同盟属于亚太地区联盟形成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联盟形成于1951年,是对旧的防务圈的强化。
比如,与菲律宾的互助防务条约和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三边条约,1951年美日和平与安全条约也属这一类。
这些联盟对美国的主要价值是它们的战略地位:从这些国家的基地,美国可以将其军事能力投射到中国和苏联前沿。
这些联盟还划分出一个重要的区分敌友的意识形态范围。
美韩同盟等属于将联盟扩展到太平洋防务圈之外的亚洲地区的第二阶段。
美日军事同盟

美日军事同盟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美日军事同盟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存在。
这一同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美日两国自身的军事战略和安全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
美日军事同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
当时,日本作为战败国,其军事力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然而,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逐步调整了对日本的政策,开始扶持日本重建军事力量,并与之建立了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
在冷战时期,美日军事同盟主要针对的是苏联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一时期,美日双方在军事合作方面不断加强,包括情报共享、联合军事演习、军事技术交流等。
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支持,帮助日本建立了一支相对现代化的自卫队。
同时,日本也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基地和后勤支持。
冷战结束后,美日军事同盟并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削弱,反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不断得到强化和拓展。
一方面,美国将战略重点逐渐转向了亚太地区,将日本视为其在该地区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盟友。
另一方面,日本也试图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提升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进入 21 世纪以来,美日军事同盟在应对所谓的“地区威胁”方面表现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朝鲜核问题上,美日双方密切合作,通过军事威慑、经济制裁等手段向朝鲜施压。
此外,美日还对中国的崛起表示担忧,将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不断加强在东海、南海等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活动。
美日军事同盟的加强和拓展,给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了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首先,这种同盟关系加剧了地区的军备竞赛。
为了应对美日的军事压力,周边国家可能不得不加大在军事领域的投入,导致地区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其次,美日军事同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了诸多敏感的领土和海洋争端问题,这容易引发冲突和摩擦。
再者,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破坏了地区的战略平衡,使得一些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不得不更加谨慎,甚至被迫在美日和其他国家之间做出选择。
世经政 美日韩三边关系浅谈

美日韩三边关系浅谈摘要:近年来,随着美国战略中心东移以及朝鲜问题的迟迟未决,东北亚成了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点,随之而来的美日韩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无疑,在美日韩的关系中,美国处于主导地位,美国对亚洲的这两个小弟都保持着较好的关系,并影响着两个国家的战略走向。
而对于日韩之间由于历史等原因,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些相互对立。
在关系错综复杂的东北亚,美国一直保持高调的存在,其战略无疑剑指中国,中国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应对美日韩的战略挤压,成了中国必须要考虑的事。
尤其在美国大选、韩国闺蜜干政事件之后,新的美日韩的关系变得更加让人难以预料,中国必须做好应对。
关键词:美日韩关系美国主导新特点中国应对一、美日韩三边关系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美日关系与美韩关系是美日韩三边关系的两个等边,且具有稳定性,但日韩关系是三边中的一个短边,具有不确定性。
在三边关系中,美国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美国的动向直接关系着其他双边关系的走向。
三方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相互竞争。
在不同的问题领域,保持二对一的局面是常态,但这种局面处于不时变化之中。
下面具体分析这几个基本特点:第一,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美国处于主导地位。
近年来,美国通过“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加强与韩国和日本的关系,适当让韩国与日本分担美国在亚太防务上的负担,把韩国与日本牢牢缚在美国的战车上,加紧构建美日韩军事一体化体系。
一般而言,三边关系通常不是等边的,在三个国家中,往往有一个国家处于主导和较为有利的地位。
美国对欧亚地区的一项有效政策是必须具有一只远东之“锚”,如果美国被他国排除或者自我排除在亚洲之外,那么也就无法实现拥有这只“锚”。
所以,为了维持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美国必然加强与日韩两国的关系。
2013年5月7日,美韩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谈,双方共同发表《纪念美韩同盟60周年联合宣言》;2015年10月,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访美,奥巴马表示美韩同盟之于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亚太地区而言都至关重要。
美国思想库对美韩同盟的研究——以CSIS、CNAS、CATO为中心

韩 国企图从联盟关系中获取的外交收益是,利用同盟这个平台 ,来加强它和邻国打交道时的政治
①
S ot n d r “ us ig a C rIe e s e V s n frte U SS uh K m l a c , C I ct S y e , P r n o h n i i o o . -o t o a A l n e ” SS,Wahn tn C, A r u n r v i h i s ig ,D o pl i
盟的努力。第二部分 “ 联盟的长期战略价值”则道出了韩美联盟的八个价值。一是保持东北亚地区的稳
定,促进经济繁荣 , 维护能源安全。二是通过共同防御承诺威慑地区性侵犯行为。三是为美国参与东北
亚事务提供基础,加强该地区的稳定,在东北亚 国家间制造平衡。四是一旦崛起的中国表现 出恶意时,
该同盟将发挥震慑作用 。五是为美国追求在东北亚地区和全球的利益提供手段。六是加强美国保卫其在
《 代 国 际关 系》 2 0 现 00年 第 7期 。
0 8 0
蓑霉 星擤虐烈羞整厕臻 巍…. .胄
华盛顿就美韩同盟问题举行 了两次圆桌会议 ,出席代表中有 9名美 国高官 ,包括驻韩美军负责美韩军
事事务的司令 、美国驻韩现任及前任大使 ;美国学者共 2 人,除了该思想库 3 1 名研究人员以外 ,还 包括来 自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 、遗产基金会 、史汀生中心 ( h er L S m o et ) T e ny t sn n r 、彼特森 H i C e 国际经济研究所 ( e r . e r nIst eo t aoa E oo i ) Pt Pt s t t f I e tnl cnmc 、国立亚洲研究局 、斯坦福大学 e G e o n i rn r i u n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日、美韩同盟比较研究(转载)这篇论文由复旦的石源华教授撰写,对东北亚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一、美日同盟、美韩同盟起源的异同美日同盟、美韩同盟都是在二战结束后特殊的冷战背景下形成的。
日本和韩国均非美国的天然或自然盟友,19世纪末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对手,直至发生太平洋战争;韩国对于美国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国度。
两个同盟在20世纪50年代的出现均源于美国对抗苏联的需要,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
其共同点十分明显:其一,外部因素和外部威胁是两个联盟形成的最大驱动因素。
冷战的形成导致美国改变对日严厉管制的政策,并视日本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冷战桥头堡。
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改变“西太平洋环形防线”的范围,朝鲜半岛成为拱卫美日同盟的前哨。
其二,地缘战略关系是两个联盟形成的最大现实因素。
日本列岛位于北太平洋的贸易通道,日本海、东中国海和黄海出海口,对于美国在远东的安全保障利益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美国因此将日本视为可在战时获得向亚洲本土以及苏联有关岛屿投送军事力量的作战基地。
朝鲜半岛是大陆和海洋力量交汇和争夺的关键地区,既是大陆国家东向防御的最后“盾牌”,也是海洋国家西向进攻的第一块“陆基”,“防卫韩国”成为美国“在东北亚对苏基本战略的重要的一环”。
两个同盟的建立均有深刻的地缘政治背景。
由于同盟产生的时间、背景、战略地位有重要区别,两个同盟一开始就存在不少差异:首先,美国对于日本与韩国在美国远东同盟体系中地位的认知不同,同盟建立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美国对于日本战略地位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十分清晰。
早在1951年9月,两国就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而美国对于韩国战略地位认知相对曲折,美国曾一度将韩国划出“西太平洋环线”之外。
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重新审视韩国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而改变其态度,两国于1953年10月签署《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时间晚于美日同盟条约2年。
其次,日本和韩国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分量也不完全相同。
日本对于美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是其远东同盟体系的支柱和核心。
韩国对于美国则具有两重性,美国既需要韩国作为防范苏联和中国进攻的前哨和缓冲地,同时又担心韩国可能“擦枪走火”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美国拖入战火。
这种两重心态促使美国将韩国承诺放弃“武力统一”政策作为美韩签署同盟条约的前提和基础。
美国在与日本、韩国的两国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亲疏。
第三,从日本、韩国两国角度观察,两国传统的国际政治观也是有差异的。
日本是个岛国,自身地理位置受到很大限制,明治维新后走上军事扩张道路,其在远东国际政治中的传统做法是傍依强国、大国,寻求自身利益的扩展。
1902—1922年的英日同盟曾使日本得益非浅,先后在日俄战争和日德战争中取胜,并迅速在远东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又与盛极一时的德国结盟,推行“大东亚共荣圈”政策,妄图瓜分世界。
战后,日本一心在美国核保护之下全力振兴民族经济,这种态度深为美国政府赞赏。
韩国是个半岛国家,历史上长期处于大国、强国的包围之中,其对于远东国际政治的基本传统是周旋于各大国之间,求取自身的生存安全。
它对于进入朝鲜半岛的任何一个大国均抱有疑惧心理。
战后,韩国当局与美国在对待朝鲜半岛统一、美军撤兵、武装韩国以及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等等问题上都存在分歧,以致韩国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并违背美国计划私自释放战俘,给停战进程造成很大干扰。
这使美国从同盟建立之初,就对韩国采取既支持又控制的态度。
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从成立之日起,既有共点,又有异点,这种特点对于日后两同盟关系的发展以及美、日、韩三角关系的互动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美日、美韩同盟在美国远东同盟体系中的位差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虽然均在美国远东同盟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定位不同,两大同盟在性质与功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位差:第一,日本和韩国在美国的亚太战略考虑中,其作用具有明显位差。
美日、美韩的结盟动机并不对等:日本在战后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工业基础没有遭受重大破坏,美国与日本结盟可增强其实力,美日结盟是美国战略上深谋远虑的结果;韩国却是贫弱不堪,在朝鲜战争之后完全要靠美国的援助才能生存,是美国政治和经济上的一大负担。
美韩结盟主要出于美国政治信誉和担心共产主义进攻会引起“多米诺骨牌现象”,才勉强与韩国结盟。
第二,日本和韩国在美国地缘战略上分担的责任也不相同。
韩国只是美国在东北亚的一个前哨阵地,是抵御朝鲜和苏联进攻的第一道“绊网”,是一个预设的战场;日本的位置则比作为预防实际冲突发生的韩国防线重要得多,两者在东西方对抗中的分量有较大的差距。
一旦美、苏或美、中发生重大冲突,韩国只能参加一场前哨战,而日本却是东亚地区大规模决战的中枢和组织指挥的基础。
日本和韩国在美国的东北亚战略棋盘中扮演的角色也有区别。
美韩同盟的功能主要是随时防范朝鲜的进攻,是单纯的军事同盟,其作用范围主要局限于东北亚的朝鲜半岛;美日同盟则超越军事同盟,更重要是政治和战略同盟,通过《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内的所谓“远东条款”,赋予美日同盟以辐射整个地区的功能。
朝鲜战争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日本在战略和经济上对美国的辅助作用进一步上升,日本承担了部分援助韩国、台湾的责任,并且自70年代起运用其对外投资帮助美国稳定东南亚,防止该地区为共产主义所渗透与影响。
第三,日本和韩国与美国的互相依赖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联盟困境。
美韩同盟形成以来,韩国在外部安全、内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全面依赖美国。
一方面使美国对防守韩国感到负担太大,认为其对韩支出与收益不相称,在远东气氛趋向缓和或美国力有不逮之时,不时会寻求减轻联盟负担或试图从韩国撤出全部或部分美军;另一方面,韩国对美国的联盟承诺高度关注,美国的任何政策转变都会引起韩国强烈的“被抛弃”忧虑,形成双边关系的激烈磨擦和冲突。
美日同盟则不然,随着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在面对美国战略收缩时并不会产生韩国那样巨大的“被抛弃”困境。
日本首先借助美日同盟,维持低水平的防卫开支,为其经济高速增长和成为经济大国创造条件,随后又借助美日同盟,积极推行“政治大国”外交,提出要做“西方成熟的一员”,试图全面走出“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阴影。
三、美日、美韩同盟的非对称性及其差异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都是非对称性同盟,包含着不平等内容,但两者亦有很大区别。
美韩同盟自签署以来就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美国试图干涉韩国内政,尤其是干预韩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为了制约韩国的军事自主行动,韩国国防军的战时指挥权一直被美国人所控制;根据《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美军在韩享受治外法权;韩国国内一直部署着大量的美国战术核武器,驻韩美军长期驻扎在韩国首都首尔附近;韩国要求增强其导弹射程,却遭美国拒绝等等。
尽管韩方不断提出修正要求,但这些不平等内容却没有得到有效修正,有限的修正内容也主要体现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分工上,其同盟功能始终未能增加新内容。
80年代开始,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韩国在国防上的自主倾向进一步提升,美韩同盟逐渐从单向的控制型同盟向双边互助型同盟方向发展,其具体表现主要有:美韩联合军事指挥部的建立、举行代号为“协作精神”的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分摊防务负担、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等。
韩国方面对由美国控制的非对称的军事同盟关系越来越不满,然而,相对于美日同盟而言,美韩同盟的修改力度远远不够。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不愿主动对韩方的合理要求作出修正,引起韩国朝野强烈的民族主义反应。
相对于美韩同盟,美日同盟虽然也是非对称的同盟,但随着双方力量的消长,双方不断交涉,并逐步对同盟条约作出重新定义。
在日本方面的一再提议和交涉下,1960年1月,美日签署《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增加了政治经济合作的条款和军事同盟的内容,确定了发生紧急情况时、驻日美军更换装备时以及在日本领土以外进行军事行动时的两国随时协商制度;删除了驻日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内乱的“内乱条款”和不经美国同意日本不得向第三国提供军事基地的条款,突出了日美双方的对等性,日本的自主性有所增强。
1978年11月,双方再次签署《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由此实现美日同盟关系的又一次“重要调整”。
双方进一步明确军事分工:美国负责提供“核保护伞”,应付战略进攻,日本承担本土防御、海峡封锁和关岛以西、菲律宾以北1000海里的反潜护航作战。
美日安全合作进入了更对等化、具体化、系统化的阶段。
70年代末至80年代,日本积极推行“政治大国”外交,试图全面走出“美主日从”的不对称同盟关系阴影,表现出不断膨胀的政治雄心;美国则为适应其东亚安全战略调整的需要,主张强化美日同盟,并将美日关系确定为相互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美日同盟出现了“美守日攻”的态势,美日关系保持了既通力合作又磨擦不断,既致力协调又斗争不断的不平衡战略伙伴的局面。
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的非对称性及其互相间的差异导致错综复杂的美、日、韩三角关系,对于90年代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的重新定义也将发生重要的影响。
四、美、日、韩三角关系的互动与困境朝鲜战争后,一个分裂的韩国和一个虚弱的日本虽然共处在美国构筑的远东同盟体系中,有共同的反共意识形态及平衡中国和苏联力量的需求,却不能携手结盟以对抗敌对力量。
日、韩两国在美国的推动下,花了14年时间才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其后依然磨擦不断,甚至数次相互威胁中断经济关系。
然而,由于日、韩两国各自与美国结盟,加之美国作为影响巨大的第三方的压力与诱使,日、韩两国在某些场合、在某些问题上还是产生了一些合作性的行为。
在美、日、韩三角关系的总框架中,美日同盟、美韩同盟是强有力的双边,但日韩关系却是三边中较短的一条腿。
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力量的消长、美国亚太政策的变迁对美、日、韩三角关系的互动形态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而美国对日、韩两国的安全承诺又是受其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考虑所驱使的。
由于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的非对称性,作为受动方的日、韩一直存在着“被抛弃”的联盟困境,并对双边互相关系产生相当的影响。
针对冷战期间苏联和中国对美国霸权的挑战,美国曾在亚洲发动过两次大规模的地面战争,但在越南战争后,鉴于力量的有限性,美国被迫再次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寻求逐步从亚洲脱离的政策,这促使深恐“被抛弃”的日、韩暂时忘却历史恩怨,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而当美国对日、韩的承诺很明确之时,日韩两国之间的合作就会出现问题,双边磨擦就会升级。
由于历史积怨,加之日、韩两国国内政治的交叉作用以及日本对朝鲜半岛不时出现的双轨政策动向和日、韩两国对周边大国的政策分歧,使得日、韩两国间不时出现利益冲撞。
日韩之间的合作尽管存在美国作为盟主的诱压或外部威胁的逼迫,其实质终究是一种战术性的合作,两国从根本上缺乏深层次战略性合作的基础,缺乏实质性同盟关系所必须的战略性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