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合集下载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 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 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 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 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 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 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 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 美分……”
“老师,你这样做是不礼貌的,是违法行 为!”王宇站起来。“那么你说应该怎么 办?”“把信还给孟云。”“坐下!”赵老师没 有再和他讲下去。“一定是王宇干的!”有一个 人小声嘀咕道。
“好了,总之我希望那个人自觉站起来,当 着大家的面承认错误,我就不追究了。孟云一向 成绩拔尖,若是发生那样的事情,会影响学习, 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请那个人自觉地站起 来。”“不要侮辱别人!”孟云哭着站了起来, “请把信还给我!”“孟云,老师知道你是个好 学生,不要难为情,这--你也不知道要发生这 样的事情。”
整整过了十分钟,方婷婷才从外面回来,又走上了讲台,再 次响起了她甜润的嗓音:“像我这样,行吗?”停了停又说: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观众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最佳演讲
谁烧“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 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 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 “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 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 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 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1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1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课前导入:古人总结了人生四大喜事分别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老师把它们加几个字只一滴是债主在隔壁在梦里人生四大喜事立马变成了四大悲事。

短短几个字,让原本幸福的故事变得跌宕多姿,起起伏伏。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这样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若如井田方正,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目。

”那么我们今天便来学习语言表达与交流——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

2、了解几种常用的兴波澜、生变的方法。

3、学习在作文中运用上述方法。

教学过程检查预习: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明确: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明确:⑴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客观性)⑵“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阅读心理)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⑴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前提)⑵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悬念法抑扬法误会法共同体味:阿房宫是谁烧的从前,有位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

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一位学生:“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师问:“你们知道是谁烧的吗?”生答:“项羽”师指点:按照正常的写法,一问一答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看看,这里的学生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

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竟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师:校长该怎样回答?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寄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教学目的】1、领会什么是波澜。

2、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3、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这就叫做──事件的波澜。

二、教师提示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⑴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客观性)②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例:只借一美元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

可以吗?”“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

”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续写,尽量实现情节的突转。

)“好吧。

”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是的。

”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

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人教版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人教版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事要有点波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波澜”在叙事中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如何在叙事中设置波澜,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波澜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叙事作品进行分析。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叙事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5.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叙事基本技巧: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叙事的基本技巧,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通过阅读和分析《写事要有点波澜》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叙事的基本框架和技巧。
3.网络资源:提供一些优质的在线写作资源,如写作技巧文章、波澜设置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料。
4.写作软件工具:推荐一些实用的写作软件工具,如文本编辑器、写作辅助工具等,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波澜。
二、拓展建议
1.深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深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注意观察和分析作品中波澜的设置,学会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写作经验。
2.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写事要有点波澜》,引导学生分析叙事基本技巧的运用,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同时,指出课文中的波澜设置和情感表达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其他优秀的叙事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叙事技巧和波澜的运用。
4.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叙事技巧和波澜设置进行创意写作。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1、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创设,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2、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教学难点: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突破策略通过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和教师点拨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运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巧妙着笔,再现生活。

教学方法借鉴与探讨相结合,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资源1.教材:“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2.高一学生课文学过和读过的小说3.三则小故事:《背箱子》《愚人节》《尴尬瞬间》4.作文话题:“家庭风波”教学思路品味波澜之美→探讨波澜之法→续写波澜情节→构思整篇波澜1、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一波三折的故事?搜集一下。

2、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文章一波三折?3、你觉得叙事波澜起伏会有什么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看过《三国演义》,我们不会对赤壁之战没有深刻印象。

赤壁之战后,曹操率领着一百多人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乌林。

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他三次“仰而大笑不止”,笑诸葛亮、周瑜没有谋略,不在这三处设下伏兵。

而在每次笑声还没有停止时,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几乎把他活捉了,吓得他魂飞魄散。

后来曹操死里逃生,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南郡,本来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

在南郡,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但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让人不忍释卷,应验了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

【教学设计】写事要有点波澜_语文

【教学设计】写事要有点波澜_语文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创设,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山之妙在于峰回路转,水之妙在于风起波生,那么文章之妙则在于起伏曲折、跌宕多姿——本课学习写出事件的波澜。

二、品味波澜之美情景法,读赏结合,品味《尴尬瞬间》的波澜之美。

“我”由好奇一睹“芳容”而生爱慕,一声断喝让爱慕之情淡化,转而生厌。

摔跟头又被嘲笑,“恨恨”之情萌生。

转而受到关切则刚将“恨恨”之情淡化,一句“帮抬煤气罐”又让感激化为厌恶。

爱厌交替,转化自然;峰起岭伏,扣人心弦。

明确:1、什么是波澜?2、写事为什么要兴波澜?1.事件的波澜就是事件的曲折变化。

2.A.客观原因:客观现实的“多面”与“多变”。

B、读者的阅读心理: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若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设计意图】本文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情景演绎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梳理总结是为了引导学生多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多多储备写作的“源头活水”。

三、探讨波澜之法【合作探究】根据学过的课文、看过的作品,举例说说某部作品用了什么兴波澜的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介绍】……【教师指导】1、方法荟萃:(1)悬念法(2)抑扬法(3)误会法(4)巧合法2、我们应用兴波澜的方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情节既要出人意料,又应在情理之中。

2、方法使用要服务主旨,或反映某种现实。

《写事要有点波澜》一等奖说课稿3篇

《写事要有点波澜》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写事要有点波澜》一等奖说课稿我设计的说课题目是高一《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的《写出事件的波澜》,一共分为五个部分: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年《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

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地激活、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深切体验、真实再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写作基础。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创设,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教学重点:①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依据:这是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前提和基础。

②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依据:这是解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途径和方法。

⑵教学难点: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依据:事件的波澜并不是方法简单叠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丰富和波澜。

这是学生难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视的。

突破策略:通过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和教师点拨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运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巧妙着笔,再现生活。

二、说学生本届高一学生经过了三年初中课改,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对有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地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还是应该正视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在写作方面,学生知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叙及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上,至于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很是空白。

即便已经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学习,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依然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出现不知从何下笔的现象。

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教案标题: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目标:1. 了解写事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 掌握写事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写出有趣、生动、富有波澜的写事文。

教学内容:1. 写事文的定义和特点;2. 写事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3. 写事文中的描写技巧;4. 如何使写事文更生动有趣。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篇有趣的写事文或者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事情,引起学生对写事文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写事文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 讲解写事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10分钟)向学生讲解写事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并解释每个部分应该包含的内容。

同时,介绍写事文的写作要求,如真实性、客观性和生动性等。

Step 3: 分析写事文中的描写技巧(15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些写事文中常用的描写技巧,如形象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并解释这些描写技巧如何使写事文更加生动有趣。

Step 4: 撰写写事文的实践活动(2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有趣事件,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撰写一篇有波澜的写事文。

鼓励学生在文中运用多种描写技巧,使文中的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Step 5: 分享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事文,并进行互评。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彼此改进写作。

Step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写事文要有波澜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资源:1. 有趣的写事文样本;2. 描写技巧的示例;3. 学生撰写写事文的纸张。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撰写的写事文的质量和是否有波澜;3. 学生对写事文的结构、要求和描写技巧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事文样本,让他们阅读并分析其中的结构和描写技巧;2. 给学生布置写事文写作任务,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尝试新的描写技巧;3. 组织学生进行写事文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有波澜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展示多个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2、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教学难点: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多变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认识到客观事件因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容易出现波澜。


二、课堂分析
1、品味波澜之美
(让学生感受写事波澜起伏的优美,激发课堂兴趣)
(1)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中外作品中叙事波澜起伏的片断。

(2)列举课文中一些写事起波澜的例子。

A、《鸿门宴》——节奏张弛有度
B、《变色龙》——情节跌宕起伏
C、《我的叔叔于勒》——结局出人意料
(3)品味这些例子中的波澜之美:张弛之美、意外之美、跌宕之美2、探讨波澜之美
(就具体事例探讨写出波澜的方法)
(1)世事无常,写点偶然事
活的河流滚滚向前,那些偶然的事,是河面上泛起的浪花。

偶然的事或者点缀着人生,或者改变着人生。

莫泊桑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偶然的事蕴含着生活的某种必然。

(《一片纸》)
一个善良的小人物因偶然的一句话而罹难,又因一个偶然的发现,使他重见阳光。

偶然小事,揭示了那个特定年代的荒唐。

(2)对立统一,写点反差事
生活中的人有特定的身份和常规的处事方式,而这常规之事写入文章往往难出新。

比如,写官员勤政为民,写老师蜡炬成灰,都很俗套。

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写写大人物的小故事,写写小人物的大作为,从反差中看出人物的品性。

(《阿麻的故事》)
阿麻的形象是丑的,甚至还是作者曾“恨之入骨”的,但他的事迹却是让人赞叹的。

这种把对立的两面统一到一个人身上,反差越大,给读者造成的阅读兴趣就越大。

(3)情隐于衷,写点悖理事
人在生活中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遇到高兴事,喜上眉梢;遇到败兴事,怒形于色。

但是,也有喜极而泣,悲极而笑的时候,这似乎是逆情悖理,但往往更能表现生活的真实。

(《父在天涯》)父亲的怒似乎逆情悖理,但正是这个“怒”表现出父亲对自己的苛刻。

父亲不是不懂得儿子的孝心,而是把这种感动隐藏在内心,他不能容忍我们这样为他大手大脚花钱,实在,那是个困难的年代。

(4)另辟蹊径,写点意外事
人总有这样一种审美心理:看山,喜欢逶迤曲折;看海,喜欢波澜起伏;看园,喜欢曲径通幽;看花,喜欢摇曳多姿。

文章也一样,如果一马平川,就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桥》)
《桥》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3、创设波澜之美
(给出材料,让学生续写结尾,体会自己创造波澜的乐趣)一单身女子搬了家,晚上忽然停电,她赶紧点起了蜡烛。

忽听有人敲门。

……
续写(原来是隔壁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你家有蜡烛吗?女子想:天哪,刚来就借东西,以后就更没完没了了。

于是她冷冰冰地说:“没有!”小孩笑了,还带着一丝得意:“我就知道你家没有!妈妈怕你害怕,让我给你送蜡烛来了”)
三、课堂小结
(明确课堂内容,强调方法、技巧)
文章本天成,曲径通幽处。

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但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

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兴波澜的方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

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总而言之,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我们既要把握住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写点偶然事、反差事、悖理事、意外事,也要在手法上下功夫,巧设悬念、埋设伏笔,使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四、布置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灵活加以运用)
作文话题:“家庭风波”
板书设计
写事要有点波澜
世事无常,写点偶然事
对立统一,写点反差事
情隐于衷,写点悖理事
另辟蹊径,写点意外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