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2002-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分析一、失业现状不同地区的失业率存在显著差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失业率相对较低,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失业率较高。
具体来看,像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城市的失业率普遍低于3%,而像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失业率普遍高于6%。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所致。
二、产业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失业差异的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
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就业岗位相对较少。
这种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了失业率的差异。
三、教育水平差异教育水平也是造成不同地区失业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失业率较低,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失业率较高。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人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这就使得东部地区的就业竞争相对较小。
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地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造成了就业市场的就业挤压,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
四、政策扶持差异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也是造成失业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中央政府对于失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不同,这些政策扶持并不能完全均衡地覆盖到每一个地区。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政策扶持相对较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则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失业率的差异。
五、解决办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中央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鼓励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增加就业岗位。
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
中央政府可以增加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性,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降低失业率。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分析作者:刘又菁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20期刘又菁摘?要?区域失业率是不同地区的失业率。
该指数显示了我国区域间的失业状况,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失业差异。
但是,区域失业率的差异显示了中国逐步扩大的趋势。
基于背景和先前的理论,本文重点讨论区域失业差异不断扩大的问题。
笔者分析了目前的情况,失业情况和差异的决定因素,最终得出结论。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选择2008年至2017年为例,以说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失业率,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缩小区域失业率的差距。
关键词?失业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中国一、引言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有危机的重要指标。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严峻的失业形势的挑战,这显然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估计和分析最新的失业统计数据对我国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着眼于我国的失业状况,特别是区域性的失业差距。
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区域,以2008年至2017年为例。
从对象经济环境、个人、政府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考虑的因素和指标均被用于支持分析过程。
根据失业理论、失业类型有助于说明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本文旨在论证我国存在的区域性失业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以找到相关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二、我国区域性失业现状(一)当前背景根据最新数据,2018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月至9月,城市就业人数增加了约1100万,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万。
此外,城市失业人数又达到430万,约140万,难以招募的人获得了就业。
不同地区之间的失业率不平衡。
从一般意义上讲,这种差异被认为是东部地区由于其经济发达和大量就业机会而失业率最低,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不利,而且西部地区是这3个地区中最糟糕的地区。
(二)当前问题尽管存在一些例外,但是区域失业率差异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分布有关。
区域经济越发达,该地区的失业率就越低;而区域经济越不发达,该地区的失业率就越高。
“城镇登记失业率”评析

“城镇登记失业率”评析1——关于城镇登记失业数据统计过程的调研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丁大建(邮编100872)Abstract: The authenticity of unemployment rate has been a big problem to not only scholars but also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 for a long tim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people think much of the unemployment phenomenon, but lose more and more trust about the index of unemployment. In this paper, first we induce and sum up the correlative productions. Second we research the government bill for setting up the system of registered unemployment in town. And then we give the visitation of people in several cities who work in community and deal with the work of registering the unemployment. The paper wants to analyse the index of “ registered unemployment rate” to find t he resolvent and give the policy suggestion.关键词:失业登记、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引言——中国“失业率”的尴尬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其失业率是迄今为止我国官方正式公布并予以采信的唯一用来反映我国失业规模和失业水平的统计指标,它也是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规划)时所采用的重要调控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新一届政府“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它还进一步成为了考核各级政府执政水平与工作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4-1 全国就业、失业情况(仅全国指标,方便1998-2018多年对比)_

72087 70637 35177 16600 18860
49.8 23.5 26.7
72791 71394 35768 16421 19205
50.1 23.0 26.9
2000 73992 72085 36043 16219 19823
50.0 22.5 27.5
2001 74432 73025 36513 16284 20228
1393 1562
9857
40410 37041
6208 481 92 20
6389 1798
1344 1446
11180
41428 36175
6170 453 86 18
6381 1824
1305 1361
12083
2017
80686 77640 20944 21824 34872
2018
80567 77586 20258 21390 35938
2013
79300 76977 24171 23170 29636
2014
79690 77253 22790 23099 31364
2015
80091 77451 21919 22693 32839
2016
80694 77603 21496 22350 33757
33.6
31.4
30.3
30.1
36.1
7640 1291
153 45
841 483 1527 326 345 2131
1187
2002 75360 73740 36870 15780 21090
50.0 21.4 28.6
2003 76075 74432 36546 16077 21809
中国城镇的失业率究竟是多少

「内容提要」对于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到底是多少,各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
作者认为,应当按照过去20多年中国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这个较为稳定的系数来推算,比较科学和客观,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应在55%水平上。
按此推算,城镇失业人口加600万长期在家没有工作的职工,中国2002年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12.44%,为3437万人。
实际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曲线呈下滑趋势。
中国如果按真实城镇失业率计算,2003年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是4490万人,而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的2400万。
中国未来18年中,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将是2003-2010年,2011-2015年次之,2015年以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将趋缓。
期间,劳动力供给的最大来源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其次较难的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结构调整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城镇本身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并不大;最保守估计,需要创造2.7亿多个就业机会,每年需要有1500万个工作岗位供城镇新增、农村向城镇转移和城镇下岗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关键词」城镇失业率/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就业和再就业中国的城镇失业率,从目前公布和一些研究机构的调查看,有高中低三个数据:较低的城镇失业率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公布,200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末增加0.4个百分点;2003年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注:国家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上半年劳动就业统计发布》。
)其次一个数据是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目前中国的城镇实际失业率大约为8.3%。
较高的失业率数据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在福州、上海、沈阳、西安和武汉五城市所作的调查,1996年9月以来,五城市16―60岁人口的失业率一直在8%以上,并持续升高,从2002年2月开始,失业率超过了14%。
(注:蔡?P:“论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的优先地位”,《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3期。
24-32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分地区失业保险情况(全国与各省级指标,便于2011-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5.4
19.4
15.2
168.1
2.2
5.9
5.2
466.3
3.9
17.2
15.5
776.7
27.4
136.0
62.2
235.7
2.2
13.8
11.3
259.8
5.1
17.0
11.4
15.2
0.002
2.0
0.3
356.5 165.4
41.5 88.5 310.8
2.9
20.4
14.3
0.9
10.5
1380.9
8.9
74.2
63.3
472.4
8.1
26.1
25.2
612.3
4.9
24.3
16.6
286.3
1.7
9.6
3.8
1268.3
20.1
67.6
65.2
805.6
7.5
32.5
19.8
561.3
6.4
26.2
21.0
563.7
6.8
23.2
16.5
3163.7
14.6
113.5
71.5
302.1
5552.4
237.9 91.4
158.5 178.5 128.9
282.5 125.7 167.8
169.9 428.0
2017 浙 江 2017 安 徽 2017 福 建 2017 江 西 2017 山 东 2017 2017 河 南 2017 湖 北 2017 湖 南 2017 广 东 2017 广 西 2017 海 南 2017 2017 重 庆 2017 四 川 2017 贵 州 2017 云 南 2017 西 藏 2017 2017 陕 西 2017 甘 肃 2017 青 海 2017 宁 夏 2017 新 疆 2017 2016 2016 全 国 2016 2016 北 京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各地区的失业问题备受关注。
失业是指劳动者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工作而暂时无法获得收入的状态。
失业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计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不同地区的失业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在经济发达程度上有所体现,还与地区的产业结构、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
深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失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失业现状失业问题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生活,也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城镇失业率为5.2%,较上年略有下降。
不同地区的失业率差异较大,高达7.8%的失业率,和仅为3.2%的失业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来说,由于产业结构多样化、产业链完善、经济实力雄厚,失业率相对较低。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制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规模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失业率相对较高。
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失业率的差异更是悬殊,有些城市甚至存在明显的“失业潮”。
这种失业差异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实施情况的差异。
二、失业差异的原因1. 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失业状况。
沿海地区由于工业化程度高,企业多,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因此失业率较低。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很多企业都集中在某一行业,一旦该行业受到冲击,就业机会立即变少,失业率随之上升。
2. 人口规模的影响人口规模是影响失业差异的一大因素。
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可能存在着较高的失业率,因为人口规模大,劳动力过剩,供大于求。
这就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饱和,企业用工需求不足,失业率自然就上升了。
3. 政策导向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政策导向对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促进就业的政策不力,导致就业机会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
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特征1

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特征1.城镇失业人数不断攀升。
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集中表现在城镇。
根据国家统计公布的数字,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最高的是1952年(13.2%)。
1981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1985年降至1.8%。
1986—1995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 2.9%之间徘徊。
1996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3%,1997—2000年均为3.1%,2001年陡升至3.6%,2002年我国2002年城镇失业率在9%左右。
根据国际上的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业问题严峻型。
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城镇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城镇真实失业人口也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2008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失业率大概是9.4%。
2.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结构性失业存在。
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相当突出。
假定我国农业劳动力总量不再增长,从近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10亩地的标准,将有1.2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城镇而言,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人,这还不够满足城镇每年新增约1000万劳动力的求职需要。
如果再加上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分流人员,我国城镇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工作岗位的缺口约在2500万左右。
我国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矛盾和素质矛盾也相当明显。
在我国现有的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则明显缺乏。
目前,我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缺60万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则因素质较差而失业或难以就业。
1998—1999年,我国约有 57%和54.7%的城镇下岗职工只有初中以下学历。
3.经济波动,周期性失业存在。
从1982~1989年,在这个经济周期中,1984和1985两年是峰顶,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3.6%和13.5%,到1985年,工业增长率高达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