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届初中物理竞赛(运动部分试题)

合集下载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专题01 声音(附答案)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专题01 声音(附答案)

近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音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往热水瓶里灌水,热水瓶在被灌满的过程中,从热水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始终不变D.忽高忽低2、(2014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音色D.传播声音的物质3、(2012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B.音色响度C.音调响度D.音色音调响度4、(2011年上海大同杯复赛)磁带录放机可高速播放正常录制的声音,在高速播放时最有可能听不到的声音是正常录音时()A.音调较低的声音B.音调较高的声音C.响度较小的声音D.响度较大的声音5、(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6、(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的是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位置在()A.排气管上B.空气中C.入耳处D.发动机上8、(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A.增大振动的振幅,使响度增大B.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D.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使传人人耳的声音更响9、(2008年上海大同杯初赛)为地面某处发生一次爆炸,由于爆炸地点的上空有面积较大的浓云层,距离爆炸地点3千米处的某人先后听到两次爆炸声,时间相差6秒.则可以估算出云层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假设空气中的声速为13千米/秒)则这一密云层的高度为()A.1.5千米B.2.0千米C.2.5千米D.3.9千米10、(2006年上海大同杯复赛)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否采到了蜜.这是由于蜜蜂在带蜜和不带蜜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的方向11、(2005年上海大同杯初赛)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高度约为()A.4千米B.6千米C.8千米D.10千米12、(2002年上海大同杯初赛)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米,且距离墙壁均为68米,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A.0.1秒B.0.2秒C.0.38秒D.0.4秒13、(2000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上海市第28、29、30届(2014-2016)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与详解

上海市第28、29、30届(2014-2016)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与详解

喜欢观察昆虫的小华发现了类似的奇特现象,傍晚看到蜜蜂的翅膀在频闪灯的照射下,似乎在缓慢的震 动,自上而下一次约为 2 秒,已知频闪灯的频率为 50 赫兹,则蜜蜂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为 兹(已知这种蜜蜂的振动频率的范围是 450~480 赫兹) . 450.25 赫
解: (1)当 f0=30Hz 时,与转盘的频率相同,每次频闪时,白条都恰好转到同一个位置, 当 f=150Hz 时,相当于转盘转一周,频闪 5 次,白条有 5 次机会被照亮.所以,用频率 f=150 赫兹的频 闪光去照射,在盘上能看到 5 根稳定的白色窄条; (2)昆虫的翅膀振动过程中,频闪灯一亮一灭,灭的瞬间看不见,亮的瞬间又看见了,那么要出现这 种现象,只能是昆虫的翅膀振动时从上到下的过程中又经过了频率的整数倍,即 50Hz 的整数倍,900 倍 在这个范围内,现自上而下一次是 2 秒,那么频率最小是 0.25Hz,即为 450Hz 再加一次就是 450.25Hz. 故答案为:5;450.25.
解:由题意知,要测量钢丝的伸长量,还需测定出小轮 C 的半径 R; 设伸长量为△L,则平面镜转动角度为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化为轮转
动角度的 2 倍,则:
=
解得:△L= .

故答案为:小轮 C 的半径 R;
11、 由于眼睛有视觉暂留, 因此会造成一些奇特现象. 例如, 在如图所示的黑色圆盘中有一白色窄条 OA, 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中心轴以频率 f0=30 赫兹顺时针旋转,用频率 f=150 赫兹的频闪光去照射,在盘上 能看到 5 根稳定的白色窄条.
2、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 采用的是 ( D A.喷洒盐溶液 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 ) 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 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

初中物理竞赛(运动学部分)

初中物理竞赛(运动学部分)

物理知识竞赛试题一(运动学部分)一.选择题1.甲、乙两人同时从跑道一端跑向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走;而乙在前半段行程内跑步,后半段行程内走。

假设甲、乙两人跑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则(A) 甲先到达终点;(B) 乙先到达终点;(C) 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

2.甲、乙两人同时 A 从点出发沿直线向 B 点走去。

乙先到达 B 点,尔后返回,在 C 点碰到甲后再次返回到达 B 点后,又一次返回并 D 在点第二次碰到甲。

设在整个过程中甲速度向来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为9v。

若是甲、乙第一次相遇前甲运动了s1米,此后到两人再次相遇时,甲又运动了s2米,那么 s1:s2为(A)5:4 ;(B)9:8 ;(C)1:1 ;(D)2:1 。

3.把带有滴墨水器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

当小车向左作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分布如图 5 所示。

设小车滴墨水时间间隔为 t ,那么研究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小车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

(B 小车运动的时间是7t 。

(C)小车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D)小车在任一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速度都比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4.在平直公路上的 A 、B 两点相距 s,以下列图。

物体甲以恒定速度v1由 A 沿公路向 B 方向运动,经 t0时间后,物体乙由 B 以恒定速度 v2沿公路开始运动,已知 v2<v1。

经一段时间后,乙与甲到达同一地址,则这段时间()(A) 必然是sv1 t0。

(B)必然是sv2t 0。

v1v2v1v2(C) 可能是sv1 t0。

(D)可能是sv2t 0。

v1v2v1v25.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 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水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等。

历届初中物理竞赛运动学题选

历届初中物理竞赛运动学题选

历届初中物理竞赛运动学题选1.(1987初赛)一列火车在雨中自东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以一定速度垂直下落,那么车外站在月台上的人看到雨滴是( )A 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B 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C 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D 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2.(1987决赛)某人站在离公路垂直距离为60米的A 点,发现公路上有一汽车从B 点以10米/秒的速度沿着公路匀速行驶,B点与人相距100米,如图15所示。

问此人最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奔跑,才能与汽车相遇?3.(1988初赛)某人从路灯的正下方经过,如他沿地面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他的头顶影子的运动是( )(A)越来越快的变速直线运动; (B)越来越慢的变速直线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 (D)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变慢。

4.(1988复赛)某人沿一条直路用1小时走完了6千米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又用1小时继续向前走了4千米路程,这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千米/小时。

5(1989决赛)两支队伍同时从相距为s 的A 、B 两点出发,他们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 相向而行。

出发时,一个传令兵开始驾车以速度4v 不停地往返于两支队伍的队首之间传达命令,当两支队伍相遇时,传令兵行驶的总路程为( )A s ;B 4s ;C 2s ;D O 。

6.(1994复赛)某人驾驶小艇,沿河逆流而上,从甲地到乙地,又立即从乙地返回甲地。

若小艇在静水中的速率为8米/秒,河水流速为2米/秒,则小艇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的平均速率为______米/秒7(1995初赛)某人百米赛跑成绩是14秒,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进14米,平均速度是7米/秒;第二阶段用时9秒,平均速度8米/秒。

第三阶段的平均速度约是( ) 6米/秒; (B)5.5米/秒; (C)4.7米/秒; (D)3.2米/秒.8(1995初赛)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1997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

1997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

1997年上海市第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答案及详解1.一般成人的步行速度是( )(A)1千米/时。

(B)5千米/时。

(C)10千米/时。

(D)20千米/时。

2.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1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受力情况是( )(A)只受重力、支持力和推力。

(B)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C)只受重力和推力。

(D)只受重力。

解: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对小车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小车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因水平面光滑,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故选B.3.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如果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

解:①物体在平衡力或者不受力的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故A和B是错误的;②物体静止时受到推力的同时又可能会受到一个和推力构成平衡力的力的作用,如果有力和推力构成平衡力了,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保持不变,故C是错误的;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故D是正确的;故选D.4.桌面上有几个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质量一定大。

(B)体积小的质量可能大。

(C)体积相等的质量一定相等。

(D)体积不等的质量一定不等。

解:A、同种物质(同种状态)的不同球,体积大的质量大,A缺条件,故A错;B、体积小的,若密度大,球的质量可能大,故B正确;C、体积相等,若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ρ不同,根据m=ρv可知质量不相等,故C错;D、体积不同的球,若密度不同,质量可能相等,故D错.故选B5.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其底面积之比为1:2。

容器内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则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强之比和压力之比分别为( )(A)2:1,1:1 (B)2:1,2:1。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历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运动和力(学生版+解析版)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历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运动和力(学生版+解析版)

大同杯初中物理竞赛题分类汇编:专题02 运动和力1.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关于桌面对木块的弹力跟木块受到的重力之间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一对平衡力(C)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D)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2.形状一样、质量相等的A,B两个契形物块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质量均为m的两个物块分别沿A,B的斜面下滑,其中,A斜面粗糙且斜面上的物体恰好匀速下滑,而B斜面光滑。

两物体下滑时A,B都始终保持静止。

该过程中,A,B对地面的正压力分别为N A、N B,A、B对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f A、f 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 A>N B; f A>f B=0(B)N A>N B; f B>f A=0(C)N B>N A; f B>f A=0(D)N B>N A; f B=f A=03.如图所示,长度为2L的铁链挂在宽度为L的桌面上,桌面与铁链之间的摩擦因数为1/3,为保证铁链静止在桌面上,铁链左端距离桌面的最短距离为( )(A)L/3 (B)L/4(C)L/5(D)L/64. 公共汽车站每隔t0开出一辆汽车,汽车始终沿直线运动,汽车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汽车出站后,与前方相邻汽车之间的距离( )(A)先减小,后保持不变(B)先增大,后保持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保持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5.如图所示,河两岸平行,河内水速保持v不变,在河的南岸P处同时开出甲、乙两艘小船,小船相对水的速度均为u,船头分别指向对岸下游的A、B两点,两船分别到达对岸B, C两点处,则( )(A)AB<BC(B)AB>BC(C) AB=BC(D)由于不知道v、u之间的大小关系,无法判断AB与BC的大小关系6.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观察轮胎我们会发现轮胎上布满了纵向和横向的花纹,这些花纹的主要作用是( )(A)增大承重能力(B)加快排水速度(C)增大地面摩擦(D)加快热量传递7. 如图所示,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紧靠其右侧有竖直挡板S,在P和S之间放有一个质量均匀的光滑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共10个专题)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共10个专题)

历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音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往热水瓶里灌水,热水瓶在被灌满的过程中,从热水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始终不变 D.忽高忽低2、(2014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传播声音的物质3、(2012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 B.音色响度 C.音调响度 D.音色音调响度4、(2011年上海大同杯复赛)磁带录放机可高速播放正常录制的声音,在高速播放时最有可能听不到的声音是正常录音时()A.音调较低的声音 B.音调较高的声音C.响度较小的声音 D.响度较大的声音5、(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6、(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的是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位置在()A.排气管上 B.空气中 C.入耳处 D.发动机上8、(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A.增大振动的振幅,使响度增大B.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D.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使传人人耳的声音更响9、(2008年上海大同杯初赛)为地面某处发生一次爆炸,由于爆炸地点的上空有面积较大的浓云层,距离爆炸地点3千米处的某人先后听到两次爆炸声,时间相差6秒.则可以估算出云层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假设空气中的声速为13千米/秒)则这一密云层的高度为()A.1.5千米 B.2.0千米 C.2.5千米 D.3.9千米10、(2006年上海大同杯复赛)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否采到了蜜.这是由于蜜蜂在带蜜和不带蜜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的方向11、(2005年上海大同杯初赛)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高度约为()A.4千米 B.6千米 C.8千米 D.10千米12、(2002年上海大同杯初赛)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米,且距离墙壁均为68米,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A.0.1秒 B.0.2秒 C.0.38秒 D.0.4秒13、(2000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14、(1999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5、(1998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听声音就能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16、(1997年上海大同杯复赛)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有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其音调()A.最低的是金属管1 B.最高的是金属管2C.都相同 D.跟敲击的位置有关17、(1997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关于声学的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B.为了保持安静的休息环境,周围的声响大致不应超过50分贝C.人发出声音的频率约40赫兹~1300赫兹D.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约为20赫兹~2000赫兹18、(1996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听音乐时,在众多的乐器声中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乐器来,这是因为各种不同的乐器在演奏同一音乐时具有不同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19、(1995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三、填空题20、(2018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距离为d=3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1=6.0s。

初中物理竞赛-综合预赛模拟试题(1)

初中物理竞赛-综合预赛模拟试题(1)

上海市第二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模拟题)初 赛 试 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平直公路上,甲乘汽车以10m/s 的速度运动,乙骑自行车以5m/s 的速度运动,关于甲、乙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同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5m/s 的速度远离。

②同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5m/s 的速度靠近。

③反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15m/s 的速度远离。

④相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15m/s 的速度靠近。

A.只有一句是正确的B. 只有二句是正确的C. 只有三句是正确的D. 四句全是正确的2.同一容器中装有密度不同且不能混合的三种液体,甲、乙、丙三条有阀门的细管均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打开阀门后,关于管内液面高度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管内液面与容器内液面相平 ②甲、乙、丙三条管内液面相平③甲管液面最低,丙管液面最高 ④甲管液面最高,丙管液面最低A.只有①②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③④正确D.只有①④正确3.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箱子,小孩用力向上提,却没有提起,在小孩向上提箱子时( )A.箱子对地面压力减小,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B.箱子对地的压力减小,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C.箱子和人对地面的总压力增加D.箱子和人对地的总压力减小4. 如图所示:F1赛车尾部有后翘的合金板,它的作用是( )A.为了让赛车更坚固B.减小空气对车的阻力C.增大车对地面的压力而增大摩擦D.使赛车更加美观5. 10位小朋友在干木板搭成的舞台上手拉手表演节目,由于不慎,第一位小朋友的手碰到了裸露的火线上,而第十位小朋友的手恰巧也碰到了零线上,则:( )A.第一位小朋友一定会触电。

B.第十位小朋友一定会触电。

C.十位小朋友一定同时触电。

D.十位小朋友都不会触电。

6. 一盏电灯接在恒定电压的电源上,其功率为100W 。

若将这盏电灯先接在一段很长的导线后,再接在同一电源上,已知导线上损失功率是9 W ,那么此时电灯实际消耗功率是()A .91 WB .小于91 WC .大于91W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7. 混凝土便宜且坚固耐压,但不耐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历届初中物理竞赛——运动1.(1987初赛)一列火车在雨中自东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以一定速度垂直下落,那么车外站在月台上的人看到雨滴是( )A 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B 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C 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D 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2.(1987决赛)某人站在离公路垂直距离为60米的A 点,发现公路上有一汽车从B 点以10米/秒的速度沿着公路匀速行驶,B 点与人相距100米,如图15所示。

问此人最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奔跑,才能与汽车相遇?3.(1988初赛)某人从路灯的正下方经过,如他沿地面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他的头顶影子的运动是( )(A)越来越快的变速直线运动; (B)越来越慢的变速直线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 (D)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变慢。

4.(1988复赛)某人沿一条直路用1小时走完了6千米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又用1小时继续向前走了4千米路程,这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千米/小时。

5(1989决赛)两支队伍同时从相距为s 的A 、B 两点出发,他们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 相向而行。

出发时,一个传令兵开始驾车以速度4v 不停地往返于两支队伍的队首之间传达命令,当两支队伍相遇时,传令兵行驶的总路程为( )A s ;B 4s ;C 2s ;D O 。

6.(1994复赛)某人驾驶小艇,沿河逆流而上,从甲地到乙地,又立即从乙地返回甲地。

若小艇在静水中的速率为8米/秒,河水流速为2米/秒,则小艇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的平均速率为______米/秒7(1995初赛)某人百米赛跑成绩是14秒,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进14米,平均速度是7米/秒;第二阶段用时9秒,平均速度8米/秒。

第三阶段的平均速度约是( )6米/秒; (B)5.5米/秒; (C)4.7米/秒; (D)3.2米/秒.8(1995初赛)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 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 ,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 ,则声音在该金属管道内的传播速度是( )。

; ; ; t s vt s v s vt s s vt sv vt s sv ⎪⎭⎫ ⎝⎛-⎪⎭⎫ ⎝⎛+--)D ()C ()B ()A ( 9(1995初赛)一列长为s 的队伍以速度V 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

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 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到队末。

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时间是( )。

; ; ; 22222)D (2)C (2)B (2)A (V v sv V v s V v s V s -++ 10(1995初赛)冬天冷风从正北方向吹来,一位学生骑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他会感到( )(A )风从左前方吹来; (B)风从右前方吹来;(C)风从左后方吹来; (D)风从右后方吹来11(1995复赛)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米/秒,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一人用石块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用耳贴着管口倾听,可以先后听到两次敲铁管的声音。

如果这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0.2秒,求这根铁管的长度。

12(1996初赛)甲、乙两人同时从跑道一端跑向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走;而乙在前半段路程内跑步,后半段路程内走。

假设甲、乙两人跑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则()甲先到达终点;(B)乙先到达终点;(C)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

13(1996初赛)甲、乙两人同时A从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

乙先到达B点,然后返回,在C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达B点后,又一次返回并D在点第二次遇到甲。

设在整个过程中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为9v。

如果甲、乙第一次相遇前甲运动了s1米,此后到两人再次相遇时,甲又运动了s2米,那么s1:s2为()(A)5:4;(B)9:8;(C)1:1;(D)2:1。

14(1996决赛)正以10米/秒的车速驶离一高山崖壁的汽车,驾驶员鸣笛后4秒钟听到了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则驾驶员开始鸣笛处到高山崖壁处的距离是______米。

15(1996决赛)一艘汽艇以恒定速度逆河水向上游行驶,至某处A发现一救生圈已丢失,立即调头以同样大小的速度顺河水追寻,并分析出该救生圈是在发现丢失前t1时间丢失的,丢失地点距A处为s1的B处,到达B点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距B点为s2的下游某处C找到了救生圈。

求:汽艇航速v(即汽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速u及到达B点后经过多少时间t2找到救生圈。

(要求先画示意图,然后列方程求解)16(1997初赛)把带有滴墨水器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

当小车向左作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分布如图5所示。

设小车滴墨水时间间隔为t,那么研究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

(C)小车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D)小车在任一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都比全程的平均速度小17(1997决赛)上海的南北高架道路,在穿越住宅区的路段两旁,常设置数米高的塑料档板,这是为了( ) (A)提示驾驶员安全行车。

(B)防止车辆冲出车道,起护栏作用。

(C)防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逸。

(D)减少对居民的噪声污染。

18(1998初赛)某旅客在火车车厢内以1.5米/秒的速度行走。

当车厢静止时,他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需要20秒,当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时,则他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所需要的时间和站在地面上的人看见旅客通过的路程分别是( )(A20秒,200米。

(B)10秒,200米。

(C)20秒,170米。

(D)15秒,170米。

19(1998初赛)某高校每天早上都派小汽车准时接刘教授上班。

一次,刘教授为了早一点赶到学校,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出发步行去学校,走了27分钟时遇到来接他的小汽车,他上车后小汽车立即掉头前进。

设刘教授步行速度恒定为v,小汽车来回速度大小恒定为u,刘教授上车以及小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可判断( )(A)刘教授将会提前3分钟到校,且v:u=1:10。

(B)刘教授将会提前6分钟到校,且v:u=1:10。

(C)刘教授将会提前3分钟到校,且v:u=1:9。

(D)刘教授将会提前6分钟到校,且v:u=1:9。

20(1999复赛)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某顾客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16级,当他以同样的速度(相对电梯)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下楼时,数得走了48级,则该自动扶梯级数为( ) (A)22级。

(B)32级。

(C)24级。

(D)条件不足,不能确21(2000初赛)某段铁路有长度L的铁轨一根一根地铺设,一列火车匀速前进,车内一乘客欲测出火车运行的速度,他测得火车经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应是()A.v=L/tB.v=NL/tC.v=(N-1)L/tD.v=(N+1)L/t22(2000初赛)某人上午8:00从起点出发,途径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较平直的路,最后是一段下坡路,三路段的长度均相同,在三个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1∶2∶3,此人中午12:00正好到达终点.则上午10:00时他行进在()A.上坡路段 B.平直路段 C.下坡路段 D.无法判断23(2000初赛)41.图21为某郊区部分道路图.一歹徒在A地作案后乘车沿AD道路逃窜,警方同时接到报警信息,并立即由B地乘警车沿道路BE拦截.歹徒到达D点后沿DE道路逃窜,警车恰好在E点追上了歹徒.已知警方与歹徒车辆行驶的速度均为60千米/小时,=4千米,=6千米,=5千米.则歹徒从A地逃窜至E点被抓获共用时()A.12分钟B.10分钟C.8分钟D.6分钟24(2001初赛)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运动的状态是()(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25(2001初赛)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以40千米/ 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 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可遇到从乙地发出的汽车共()(A)15辆,(B)10辆,(C)8辆,(D)无法确定。

26(2002初赛)下列四种情况中,速度大小最接近20m/s的是( ).A.员工上下班骑自行车的速度 B.内环线高架快车道的限速C.沪宁高速公路快车道的限速 D.磁悬浮列车正常行驶的速度27(2002初赛)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m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 )A.9圈 B.9.5圈 C.10圈 D.10.5圈28(2002初赛)两名同学在周长为100m的圆形冰面上一起进行溜冰活动,活动规则如下:两人必须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圆形跑道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由于两人出发速度不同,速度快的同学超出一圈追上速度慢的同学时向前推一把,于是双方正好“互换速度”;原先速度慢的同学由于速度变快,从而会超出后面的同学一圈,此时也向前推一把,双方再次“互换速度”……如此循环下去,当双方都完成了活动规定要滑的圈数时,最后到达终点的同学所用的时间将记为该组的成绩.假设这两名同学的出发速度分别为10m/s和12.5m/s,并且规定每人都要完成2500m,则该组同学的成绩为( )A.225s B.224s C.222s D.220s29(2002初赛)已知水流速度恒定为v1,一艘船顺流行驶,船相对水的速度为v2。

某时,船上有一人迅速跳上摩托艇,向岸边驶去,摩托艇的艇身始终垂直于对岸,摩托艇相对水的速度为v3,经过3min到达岸边后,马上改变摩托艇的方向向船追去,摩托艇相对水的速度仍然保持v3不变.已知v1:v2:v3=l:2:4,不考虑人跳上摩托艇、摩托艇启动以及掉转艇身所浪费的时间,由此人从岸边追上船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A.3min B.4min C.5min D.6min30(2002复赛)手掌中托一小石块,将它竖直向上抛出,在小石块与手掌脱离时,则( ) 小石块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