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理气药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理气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调节人体的气机功能,平衡气血运行,促进气机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理气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一、理气药的定义和意义理气药,顾名思义,是指能够调理人体气机的药物。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正常运行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贯穿于全身,通过经络运行,维持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气机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理气药的作用就是帮助恢复和维持气机的正常运行,消除气机阻滞引起的疾病。
二、常见的理气药1. 木香:木香是一味具有温中理气作用的理气药。
它能够舒缓腹胀、胸闷等症状,促进气机畅通。
常常被用来治疗脾胃气滞、胸腹胀满等病症。
2. 陈皮:陈皮是中医常用的理气药之一。
它能够行气化痰、理胃止呕。
临床上常见的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等症状都可以采用陈皮来治疗。
3. 枳实:枳实是一种能够行气宣阳的理气药物。
它有橘皮,苦橙一类药物的气味,能够行气健胃,有清气和降逆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枳实常被用来治疗痰湿凝滞、胃脘痛等症状。
4. 乌梢蛇:乌梢蛇是一味温性而毒药,具有理气作用。
它能够行气、活血、消肿,可用于治疗淤血、气机不畅引起的痛证。
三、理气药的临床应用理气药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于治疗气滞、气滞血瘀、气滞痰湿等导致的各类病症。
例如,胸胁胀痛、腹胀、乳腺增生等都可以采用理气药进行治疗。
在治疗胸痹时,常用理气药与活血药结合应用,既能疏通气机,又能活血通络。
以柴胡、丹参为主的方剂,经常被用于治疗胸闷、痛、心悸、气急等症状。
在治疗痞满的时候,常用辛散解郁的理气药物。
如枳实、木香等,通过行气宣郁,消除胸腹部的痞满感,起到冲破气机阻滞的作用。
四、理气药的调理方法理气药在内服和外用上的调理方法也十分重要。
在内服上,常用煎剂、丸剂、散剂等剂型,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外用方面,常见的方法有贴敷、熏蒸等,通过通过皮肤渗透或吸入药物,起到理气的作用。
中药学--理气药 PPT课件

佛 手
► 1.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肝郁气滞及肝胃
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 ► 2.燥湿化痰——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者。
薤 白 Xiebai
► 1.通阳散结——善通胸中之阳气,散阴寒之
凝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 2.行气导滞——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 ► ①特点:“最能通胸中之阳与散大肠之结” (《本草思辨录》)。 ► ②本品属蒜类植物,有强烈的蒜臭味,不耐 蒜者不宜用。
川楝子
运用
► 1.行气止痛——长于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用于
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胁腹诸痛,兼有热象者, 如金铃子散(《保命集》)。 ► 2.杀虫——虫积腹痛。 ►※ ► ①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 又因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 ②本品原名“楝实”,因产于四川而得名。因其 成熟后,表面呈金黄色,形似铜铃,又名“金铃 子”。 ► ③川楝子不同于苦楝子。苦楝子味极苦,毒性大, 易引起中毒。应区别用药,不能混淆。
柿 蒂
降气止呃——本品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止 呃逆,为止呃逆要药。因其性平和,故凡胃 气上逆所致各种呃逆均可以应用。
【学习要点】
► 1.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及主治。 ► 2.功效比较:陈皮与青皮、木香与香附、枳实与青皮 ► 3.掌握理气药的特点。
※药性寒温 性寒——枳实、枳壳、川楝子、青木香; 性温——余 ※力量强弱 破气——枳实、青皮 行气——余
►
► 【配伍】
► 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导致气机不畅的原因选择相
应功效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 脾胃气滞,要选用调理脾胃气机的药物,因于饮食 积滞者,配伍消导药;因于脾胃气虚者,配伍补中 益气药; ► 肝气郁滞,应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因于肝血不足 者,配伍养血柔肝药;由于肝经受寒者,配伍暖肝 散寒药; ► 肺气壅滞,应选用理气宽胸的药物,因于外邪客肺 者,配伍宣肺解表药;因于痰饮阻肺者,配伍祛痰 化饮药。 ► 【使用注意】 ► 本类药物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 者慎用。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八章 理气药

凡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理气药多为辛苦芳香之品,性多偏温,主归脾、胃、肝、肺经,善于行散或泄降,主能理气调中、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
辨证信息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之胸闷胸痛、咳嗽气喘。
兼治食积脘胀、湿滞中焦。
理气药物以辛香燥散,易耗气伤阴,气虚及阴亏者慎用。
陈皮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而温,能助热伤津,故舌红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橘红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能耗气伤阴,故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者忌服。
化橘红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1)风寒咳嗽、喉痒痰多(2)食积伤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耗气伤阴,故内有实热者慎服,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服。
枳实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1)食积便秘胀痛。
(2)泻痢里急后重。
(3)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4)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可用至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使用注意】本品破气,故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枳壳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泄辛散,大量、久服有耗气之虞。
中药药理之学理气药

陈皮
主要成分
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 、肌醇等成分。挥发油中主要含柠 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等; 黄酮类主要为橙皮苷、新橙皮苷等 。还含有柑橘素、川陈皮素、二氢 川陈皮素、5-去甲二氢川陈皮素 ,以及肌醇、维生素B1等。此外陈 皮中尚含对羟福林。
陈皮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对胃肠平滑肌 助消化作用
机理:N-甲基酪胺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 用,而对羟福林只兴奋α受体。
枳实 枳壳
缩血管、升血压: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 胺是升压有效成分。N-甲基酪胺对α、β 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而对羟福林只兴奋α 受体。 α受体兴奋可使血管收缩提高外周 阻力;心脏β受体兴奋,可增加心肌收缩 力,增加心输出量,也参与升压作用。其 升压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呈双峰形上升, 然后徐缓下降,连续用药无快速耐受性, 心率无明显加快。
中药药理之学理气 药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对消化系统影响
对支气管平滑肌
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消化系统影响
1)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理气药对胃肠运动 显示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这与胃肠机能状态 、药物剂量及动物种类等有关。
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理气药对消化液分泌 呈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这与药物含不同成分 及机体所处状态有关。
陈皮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陈皮对心 脏具有兴奋作用。给大鼠及麻 醉犬静脉注射陈皮液具有升高 血压的作用,但犬灌胃给药无 升压作用。甲基橙皮苷给犬、 猫、家兔静脉滴注,血压缓慢 下降,具有降压作用,其降压 由直接扩张血管所致。
陈皮
抗氧化作用: 陈皮水提液有明显的清除氧
自由基的作用。橙皮苷对羟自由 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8章 理气药

益智仁性温,功能暖肾固精缩尿;
山药性平,功能补气养阴,兼收涩;
三药相配,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薤白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
功效
主治病症
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1)痰浊闭阻胸阳之胸痹证。
(2)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性能特点
善散阴寒之凝结而温通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能行胃肠滞气而行气导滞。
川楝子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主治病症
行气止痛
杀虫
疗癣
(1)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
(2)虫积腹痛。
(3)头癣。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有小毒,故不宜超量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
性能特点
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痛,兼热者最宜。
配伍
川楝子配延胡索
川楝子性寒,能理气止痛;
配伍
枳实配白术
枳实苦辛微寒,善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白术苦甘而温,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两药相配,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青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
主治病症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1)肝气郁滞之胸胁、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痛。
(2)食积脘腹胀痛。
(3)癥瘕积聚,久疟癖块。
行气解郁
活血止痛
(1)肝胃气滞之胸胁脘腹胀痛。
(2)肝郁血瘀之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3)外伤肿痛。
配伍
薤白配瓜蒌
薤白辛苦而温,善通阳散结、下气导滞;
第八章理气药

沉香与檀香
药物 沉香
檀香
相同点
不同点
皆辛温,均 能纳气平喘,可用治肾
有行气止痛, 气虚寒之气逆喘息,化
散寒调中的 湿降逆之力强
作用,多用 于气滞寒凝 之脘腹冷痛, 呕恶食少之
散寒温中之力强于沉香, 善畅脾肺、利胸膈,兼 调中
证
20
川楝子
来源:为楝科落 叶乔木楝的干 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 冬季采收。晒 干。用时捣碎, 生用或麸炒用。 又名:金铃子
33
青木香
来源:为马兜铃 科多年生缠绕 草本马兜铃的 干燥根。主产 于江苏、浙江、 安徽等地。春、 秋二季采挖。 晒干。生用。
药材
34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胃经。 [功 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1 . 用于肝胃气滞证。 2 . 用于夏令饮食不慎、秽浊内阻之腹痛吐泻。 3 . 用于痈疮疔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 ~ 16g。散剂1.5~2g,吞服。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用,多服易引起恶心呕 吐。肾病患者忌服。
22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降泄,既善行气止痛、疏肝 泄热,治肝胃气滞或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 脘腹胀满、疝气作痛。又能杀虫疗癣,治虫 积腹痛及头癣。
23
荔枝核
来源:为无患子科常
绿乔木荔枝的干燥
成熟种子。主于福
建、广东、广西、
四川等地。夏季采
收。晒干。用时捣
碎,或盐水炒用。
药
材
24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 效]:理气止痛,祛寒散结。 [临床应用]:
31
薤白
来源:为百合 科多年生草本 小根蒜的干燥 鳞茎。主产于 江苏、浙江。 夏、秋二季采 挖。蒸透或置 沸水中烫透,晒 干。生用。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12

第八章理气药概述概念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为理气药。
气机不利有气机阻滞和气机上逆之分,故理气药中有的药以疏畅气机为主,有的药则以降气为主。
药性理气药性味大多苦、辛,温。
其气芳香而燥,故能行散,理气。
作用、适应证及分类1.行气消胀: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纳食不香,或大便泄泻等证。
2.疏理肝气:用于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或妇女月经不调,经前乳胀等症。
3.降逆顺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呃逆和肺气上逆之咳喘等。
理气药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适用于气结及气滞血结,气滞痰结所致的癥瘕积聚。
配伍:①脾胃气滞因湿而致者,配化湿药;②兼脾胃虚弱者配补脾药;③兼食积者配消食药;④兼湿热者配清热利湿药;⑤寒湿困脾者,配温中燥湿药;⑥肝郁日久化热者,配清肝火药;⑦肺气壅滞咳喘者,配宣肺化痰药;⑧兼痰热者,配清热化痰药。
使用注意:大多温燥,气虚阴亏者慎用。
考点:关注药性特点,功用及分类。
理气药分类【偏于理脾胃气滞的药物】橘皮★★★★、枳实★★★★、枳壳、木香★★★★、化橘红、橘红、甘松药性橘皮、木香、化橘红橘红味辛、苦,性温、枳实、枳壳味苦、辛,性微寒,甘松味辛、甘,性温。
功用相同点:皆主归脾胃经,以行脾胃气滞为主,主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甚则胀痛,或兼饮食不思,恶心呕吐等证。
各药特点:橘皮①行气调中(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脾失健运之脘腹胀满疼痛,消化不良;入补益剂中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②燥湿化痰,用于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阻肺之咳嗽气喘。
枳实①行气作用较强,故谓之破气消积,用于食积、热结腹痛便秘;湿热积滞泻痢,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
②化痰除痞,用于痰浊中阻之胸脘痞满之证。
如痰阻胸阳,气机闭阻之胸痹疼痛,心下痞塞者;痰饮内停胸胁而见胸胁胀满痞塞者。
另外,还可治胃扩张,胃、子宫下垂,脱肛。
枳壳与枳实同为酸橙、香橼的果实,枳壳为成熟的果实,两者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相同,但枳壳作用较缓。
理气药

• • • • •
药理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双重作用 与机体状态和药物浓度有关 造胃瘘的犬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 对离体平滑肌主要呈抑制效应,明显降 低其张力,抑制其收缩,此作用可被A ch和组胺所拮抗,可调整和恢复病理 状态下胃肠功能失调。
• 2·对子宫的作用 • 对兔为兴奋,对小鼠为抑制。从中分离一种生 物碱样物质,对兔离体子宫有一定收缩作用, 尤其以垂体后叶素兴奋子宫后其作用更明显, 余下成分对子宫为松弛。 • 3.对心血管1)兴奋αR,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有效成分: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2)增加 心肌收缩力,对休克十分有关。N-甲基酪胺增 强心肌作用可被βR阻滞剂心得安所拮抗,间接 兴奋(促NA释放)。
理气药
主要药理作用
• 1.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可抑制也可兴奋 • 1)抑制胃肠运动,大多数理气药具有松弛胃 肠平滑肌的解痉作用。对抗多种肠肌兴奋剂如 陈皮、青皮对ACH/BACl2引起的肠肌痉挛。或 阻滞M胆碱受体及直接抑制肠肌所致。2)兴奋 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运动,一般针对胃肠功 能低下的情况。 • 2.对消化液分泌的作用,理气药大多性味芳香, 具行气健脾。 • 3.;利胆作用,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可加速胆 蘘运动,松弛奥狄氏括约肌。
• 2)降压,对血管有扩张作用。 • 3)强心 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 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酸性 成分) • 4抗菌作用 • 5对子宫收缩作用 • 应用:1.高血压 • 2高血脂3冠心病4急性菌痢肠炎,炒三仙 (神曲、麦芽、山楂)
• 健胃消食,炒三仙比焦三仙好,因为山 楂有效成分总黄酮不耐高温,受热时间 越长,破坏越多,神曲、麦芽中含淀粉 酶,转化糖E,维生素B,不耐高温。 • 5肝炎,改善肝内胃循环。
• 5.对子宫,陈皮可收缩在体子宫甲基橙皮 苷可完全抑制大鼠离体子宫运动,并对 抗ACH收缩子宫作用。 • 主要用于消化不良及咳嗽痰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性】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肝郁化火诸痛证
杀虫-虫积腹痛
疗癣-头癣。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炒用寒性降低。外用适量,研末调 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苦寒,脾胃 虚寒者忌用。孕妇慎用。
通阳散结-胸痹证 为治胸痹要药
行气导滞-脘腹痞满,泻痢后重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气虚无滞及胃弱纳呆者不宜用。
理气药-大腹皮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
【药性】 辛,微温;双重趋向,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宽中-胃肠气滞证 行水消肿-水肿,脚气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气虚体弱者慎用。
理气药-枳实
【功效与临床应用】
2. 化痰散痞-痰阻气滞,胸痹,结胸
此外治脾气虚、中气下陷之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 器下垂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麸炒后药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理气药-枳实
附药
枳壳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生用或麸炒用。性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功能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积不化 ,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煎服,3~10g。孕妇慎用。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药性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有耗气伤阴之弊,故气 阴不足者忌用。破气药作用峻猛而更易耗气,故孕妇慎用。
理气药-陈皮
【来源】 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药性】 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理气健脾-脾胃气滞证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寒湿中阻之脾胃气滞 脾虚气滞,脘痛喜按,不思饮食 肝郁乘脾,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 煎服,6~9g。
理气药-柿蒂
【来源】 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宿萼。
【药性】 苦、涩,平。趋向沉降。归胃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降逆止呃-呃逆证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气虚下陷者忌用。
理气药-了解药物
了解药物功用简表
药名 功效 主治证 用法用量
疏肝理气,宽中,化 痰 疏肝解郁,和血,止 玫瑰花 痛
祛寒止痛-气滞疼痛 ,胃脘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理气药-香附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药性】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肝郁气滞证 2.调经止痛-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李时珍誉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理气药-概述
配伍原则: 肝郁气滞,因肝血不足者,当配养血柔肝药; 因寒凝肝脉者,当配暖肝散寒药。 脾胃气滞,因饮食积滞者,当配伍消食药; 因脾胃气虚者,当配伍补中益气药; 因湿热阻滞者,当配伍清热除湿药; 因寒湿困脾者,当配伍苦温燥湿药。 肺气壅滞,因外邪袭肺者,当配伍解表药; 因痰饮阻肺者,当配伍化痰药。
《中药学》 各论 第八章 理气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 尚坤
理气药-概述
定义 凡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气滞证或气逆证的药物 ,称为理气药。其中理气作用强者,又称破气药。 药性 多辛香苦温,辛香行散,味苦降泄,性温通行,主归肝、脾、 胃、肺经。 作用与主治 调畅气机-气滞证(肝郁气滞证、脾胃气滞证、肺气壅滞证)
理气药-甘松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根及根茎。
【药性】 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脘腹胀痛 外用祛湿消肿-脚气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 脚或研末敷患处。
理气药-刀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
【药性】 甘,温。趋向沉降。归胃、肾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降气止呃-呃逆,呕吐 温肾助阳-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煎服,1~5g,后下。
【使用注意】 气虚下陷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理气药-檀香
【来源】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
【药性】 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温中,开胃止痛-寒凝气滞诸痛证 【用法用量】 煎服,2~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
理气药-川楝子
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 煎服,3~10g 吐嗳气,痰多咳嗽。 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 煎服或泡服, 打损伤。 3~6g 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疬 梅花 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煎服,3~理气,和胃止痛 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土木香
煎服,3~9g
消积化滞-食积气滞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醋炙止痛力增强。 【使用注意】 气虚者慎用。
理气药-枳实
【来源】 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及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幼果。
【药性】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 破气消积-胃肠积滞,湿热泻痢 饮食积滞,脘腹胀痛 脾胃虚弱,脘腹痞满胀闷 热结便秘,痞满胀痛 湿热积滞,脘痞腹满或泻痢后重 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心下痞满
理气药-木香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的根。
【药性】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1.脾胃气滞证 2.大肠气滞证 3.肝胆气滞证
【用法用量】 煎服,3~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宜于实肠 止泻。
理气药-沉香
【来源】 为瑞香科乔木植物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 【药性】 辛、苦,微温。趋向沉降。归脾、胃、肾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止痛-寒凝气滞诸痛证 温中止呕-胃寒呕吐 纳气平喘-虚喘证
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 多入丸散服, 安胎 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3~9g 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 煎服,3~9g 膝酸痛。
九香虫 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橘红 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主治咳嗽痰多、食积伤酒 、呕恶痞闷。3~10g。
化橘红 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主治寒痰或湿痰之咳嗽 痰多、食积、胸闷等。3~6g。
理气药-青皮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 果皮。 【药性】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疏肝破气-1.肝气郁滞证 2.气滞血瘀证
理气药-佛手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 【药性】 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理气-肝郁气滞证 和胃止痛-脾胃气滞证
燥湿化痰-痰湿壅肺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理气药-薤白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 【药性】 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理气药-乌药
【来源】 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块根。
【药性】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止痛-寒凝气滞诸痛证 温肾散寒-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理气药-荔枝核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种子。 【药性】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散结-疝气腹痛,睾丸肿痛
理气健脾之佳品,故尤适 用于湿浊中阻之脾胃气滞证
理气药-陈皮
【功效与临床应用】 2.燥湿化痰-痰湿壅滞证 湿痰咳嗽,胸闷气促 寒痰咳嗽,痰多清稀 痰湿阻滞,胃气上逆,呃逆呕吐 “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 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 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理气药-陈皮
附药:
橘叶 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主治胁肋作痛、乳痈、乳 房结块、癥瘕等。6~10g。 橘核 功能行气散结止痛。主治乳房结块、睾丸肿痛及疝气 腹痛等。3~9g。 橘络 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主治痰滞经络、胸胁作痛 、咳嗽痰多等。3~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