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布贴画教材
小学美术《布贴画》教案

4.增强学生对生活观察与感悟,运用布贴画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培养图像识读与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布贴画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包括选材、剪裁、粘贴等基本操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布贴画的基本概念。布贴画是一种运用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剪裁、粘贴在底板上,形成图案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布贴画作品。这个作品展示了布贴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美化我们的生活。
小学美术《布贴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布贴画》教案,本章节内容源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章《有趣的粘贴》。
教学内容:
1.了解布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
2.学习运用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进行创作,培养审美和创新能力。
3.通过布贴画的制作,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借助布贴画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如何通过布贴画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举例解释:
-设计构图: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创作出具有平衡感和节奏感的画面布局。
-剪裁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如何沿着画线剪裁,避免剪裁不准确导致的拼接困难。
-粘贴技巧:教授学生使用适当粘合剂,如何均匀涂抹并粘贴布料,确保作品质量。
-艺术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如选择生活场景、动植物等作为创作主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一、学情分析布贴画是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设计布贴画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1. 年级和班级:本次教学活动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为30人。
2. 学生背景:学生的年龄在8-9岁之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使用剪刀和胶水等简单的工具。
但是,对于布贴画的概念和技巧可能还不太了解。
3. 学生兴趣和特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和创造,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接触和探索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他们的注意力相对较短,需要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布贴画的概念和技巧,掌握基本的剪切和粘贴技巧,培养对形状、颜色和材质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为了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1. 教材选择:可以选择一些与布贴画相关的绘本作为教材,如《小狐狸的布贴画》、《小鸟的布贴画》等。
这些故事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布贴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教具准备:为了进行布贴画教学活动,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具: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等。
这些教具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剪切和粘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后反思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优点:本次教学活动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采用了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布贴画的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布贴画教案(精选10篇)

布贴画教案(精选10篇)布贴画教案篇1(906字)活动目标:1、能利用种子进行粘贴作画,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一定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能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1、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瓜子、芝麻、绿豆、黑米、大红豆等,每组一份。
2、不同颜色卡纸画、胶水、棉签、卫生纸若干。
3、课件《种子粘贴画》。
活动过程:1、出示“种子盒”,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摇动盒子,请幼儿根据声音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猜完之后,导入透明盒子里请幼儿看一看都有哪些种子。
2、小朋友想一想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朋友刚才说了种子可以发芽,可以做粥等等。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请它们出来好不好?3、播放课件,边看边讲解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出示种子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种子宝宝们可真厉害啊,这些图画可真漂亮啊!由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的种子宝宝组成的的图画就叫做种子粘贴画。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教师:刚才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种子粘贴画,相信小朋友们很好奇是怎么做出来的吧!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看看样该怎样操作。
首先,用棉签沾上胶水涂在图画里,不能涂的太多哦!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种子宝宝粘在胶水上面,粘上后用嘴巴吹一吹。
如果是小米可以直接撒在上面。
拿种子的时候要互相谦让。
保持画面的干净。
这样我们的图画就会变的漂亮了。
4、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活动延伸:我们的种子粘贴画都完成的不错,下面我们把它放到作业袋里面吧。
你可以请好朋友去和你一起欣赏哦!布贴画教案篇2(765字)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肌理美的感受力和平面造型设计能力。
2.学习选择颗粒材料进行贴画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养成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
教具:种子,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瓜子贴画的主要材料是瓜子。
布贴画第2课时

1、小组讨论说一说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
2、小组合作制作布贴画。
五、展示提升,组织指导(各组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提出
疑问及不足)
六、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试一试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做粘贴画。
七、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及小组学习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教学重点 动物的形象要简练,特征要夸张,画面的色彩要鲜明;拼贴时必须条理有
序,保持画面整洁。
教学难点 草图的设计及布料颜色合理搭配。
教学准备 老师 PPT
学生 资料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调查法、自主探究。
学情分析 学生简单组合能力较差
每课三分钟主题:
导入:
总结: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作业(课前)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布贴画的制作方法,也制作了简单的布贴画,今天就让我们
动手一起制作你喜爱的小动物把!
二、小组交流学案(小组内互帮互助)
三、精讲答疑(可学生解答或老师解答)
一、课前收集各种碎布,并准备好制作布贴画的必要用物:剪刀、 画纸、复写纸、底板、浆糊或胶水等。
二、 多备动物图片,以走兽为主,飞禽也可备些特征明显的。 三、教师制作范画:画出动物图样,供学生制作时参考。 一、检查学生用品、画稿。 二、介绍布贴画的制作方法。先按教材分析所述的程序,再补充几 点意见: 1.如布质过软,剪样有困难时,可在布的背面核上一层纸,待干透 后,在纸面上描出图样再剪(但要注意纸面的图象是反的)。 2.动物形象草图画出后,应根据原设计的意图,把各部分分别复写 在各种布上(如鸡冠、鸡尾复写在红布上,鸡身如何复写在黑布上,复写 的简便办法是在画稿背面用笔擦上粉,便可当复写纸用了),剪出后才拼 贴在底板上。 3.剪样及拼贴时应先整体后细部(如剪狮子头的毛发,应先剪出个 圆形,后再剪去狮的间隙),贴时要十分注意先后顺序(如先贴狮尾,后 贴狮身,再贴狮头等)。 三、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加强辅导。 四、先完成的作业,可贴上黑板,让同学观赏、评议。尚未完成的 可在课外继续完成。
布贴画教材

布贴画教材布贴画的起源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
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
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的延川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延安以东的黄河岸边,受鄂尔多斯草原的影响和蒙汉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其民间传统艺术具有独特魅力。
延川人在当地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
所谓布缝,就是大面积的拼贴,包括贴块、缝合、镶花和拼接;所谓补花,就是小面积的花饰纹样点缀,即在一块底布上贴、缝、镶上有布纹样的布片。
延川布贴画所表现的内容,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动物、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追求沉着和浓烈的色彩,在大胆夸张的画面之中开拓新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延川人着装戴饰,喜欢红、黄、蓝、绿,布贴画充分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共同心理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心灵手巧的延川人,把一块块不同形状的布块,便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布贴画,使之折射出当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
布贴画与当地群众的生活关系密切,如:农家妇女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头剪贴虎头、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缀纳在儿童衣帽和鞋子上;有的剪贴成“鱼戏莲”装饰在新婚男女的枕头上布贴画的制作方法1 准备工作制作布贴画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首先,要按照颜色、质地,将布料进行分类放置,再对其进行清洗,除去油渍污垢。
其次,对那些褶皱不平的布料要用电熨斗熨烫,使其平整顺滑。
第三,用于制作作品中特殊部件的布料要进行上浆处理。
方法是:将白乳胶兑上一定比例的水,搅匀后将布料放在胶水中浸泡一会,而后取出晾干备用。
另外,在粘贴布料和拼装作品之前,一定要用清水将手清洗干净。
2 设计底图底图的设计构思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创作者将平时收集的各种图片、资料,加以吸收、改造,把那些适合做布贴画的内容留下,不适合的内容删除,缺少部分做适量添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进行布贴画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对小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1. 年级和班级:本次教学设计针对小学三年级(3-1班)的学生。
2. 学生特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增强,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他们对于色彩、形状和图案的感知能力较强,但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仍有待培养。
3. 学习目标:通过布贴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 先修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色彩和形状知识,对于剪纸和拼贴等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1. 教材名称:《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2. 教材内容:该教材主要包括色彩、形状、线条等基础美术知识,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本次教学设计所选内容:布贴画。
通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布贴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三、教学设计:根据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结果,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布贴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掌握制作布贴画的基本步骤。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引入布贴画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布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 介绍布贴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剪纸的技巧、图案的构思等。
步骤三:示范演示- 在黑板上进行布贴画的示范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制作布贴画的步骤和技巧。
步骤四:学生实践- 分发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制作布贴画作品。
(完整)布贴画校本教案

一年级校本课程《布贴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布贴画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布贴画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二、教学布贴画的意义布贴画,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
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几块碎布、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孩子们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笔,用品、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剪布可以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灵敏性,使学生变得心灵手巧。
布贴画及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学生因为原来一直都没有专门上过布贴画课,对布贴画只有初步的认识,贴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少之极少。
但大部分同学非常有兴趣,所以在最初的几堂课中将专门讲一讲有关布贴画的一些几本知识,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作起,让他们对布贴画有兴趣,并慢慢提高难度.五、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2、题材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景物。
3、学会看各种折法示意图,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
4、画、剪时要大胆细心,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创造性。
六、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地使用剪刀、刻刀、毛笔、颜料等工具;掌握剪纸的造型、保存和鉴赏知识.能照着较复杂的剪纸范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品,鼓励自己设计作品。
难点:熟练地使用剪刀、刻刀、毛笔、颜料等工具;掌握剪纸的造型、保存和鉴赏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布贴画作为一种常见的手工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针对小学生的学情特点,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注意力较为短暂,需要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保持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其次,针对布贴画的教材分析,我们需要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材中应包含相关的布贴画知识,如材料的选择、剪切技巧、拼贴技巧等。
教学目标应明确,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材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水平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最后,针对课后反思,我们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等方式进行反思。
在反思的基础上,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_布贴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布贴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材料的选择、剪切技巧、拼贴技巧等。
2. 布贴画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主题和形式,如动物、植物、风景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布贴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布贴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布贴画的材料和基本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创作布贴画作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水平,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主题和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进行布贴画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布贴画教材
布贴画教材
布贴画的起源
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
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
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的延川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延安以东的黄河岸边,受鄂尔多斯草原的影响和蒙汉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其民间传统艺术具有独特魅力。
延川人在当地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
所谓布缝,就是大面积的拼贴,包括贴块、缝合、镶花和拼接;所谓补花,就是小面积的花饰纹样点缀,即在一块底布上贴、缝、镶上有布纹样的布片。
延川布贴画所表现的内容,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动物、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追求沉着和浓烈的色彩,在大胆夸张的画面之中开拓新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延川人着装戴饰,喜欢红、黄、蓝、绿,布贴画充分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共同心理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心灵手巧的延川人,把一块块不同形状的布块,便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布贴画,使之折射出当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
布贴画与当地群众的生活关系密切,如:农家妇女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头剪贴虎头、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缀纳在儿童衣帽和鞋子上;有的剪贴成“鱼戏莲”装饰在新婚男女的枕头上
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制作布贴画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首先,要按照颜色、质地,将布料进行分类放置,再对其进行清洗,除去油渍污垢。
其次,对那些褶皱不平的布料要用电熨斗熨烫,使其平整顺滑。
第三,用于制作作品中特殊部件的布料要进行上浆处理。
方法是:将白乳胶兑上一定比例的水,搅匀后将布料放在胶水中浸泡一会,而后取出晾干备用。
另外,在粘贴布料和拼装作品之前,一定要用清水将手清洗干净。
2 设计底图
底图的设计构思来源于二个方面: 一是创作者将平时收集的各种图片、资料,加以吸收、改造,把那些适合做布贴画的内容留下,不适合的内容删除,缺少部分做适量添加。
二是依靠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对美的发现沉淀,经过反复构思,创作出全新的,反映作者艺术思想和功力的底图。
2.3 拓描图样拓描就是把复写纸垫在底图和内衬纸板之间,再用笔按照底图的结构、形状,分别画出分解图样。
然后将其剪下来,就得到了布贴画各部件的图样
2.4粘填充物其方法是:在作品部件的周边均匀地抹上一层胶水。
再将抹好胶水的作品部件粘压在蓬松棉薄片上。
最后将蓬松棉粘牢,用剪刀沿着部件的边缘裁剪下多余的蓬松棉。
2.5 选配布料
按照作品底图的形状和艺人的创作构思,选配好所需的布料。
选配布料很
关键,选的好会使画面增辉,选的不好会使画面黯然失色。
2.6 裁剪布料
选配好布料后,依照不同形状的内衬纸板,分别把布料裁剪好。
2.7 粘贴布料粘贴布料是制作布贴画的重要环节,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和档次。
常用的粘贴方法有以下几种: 包边粘贴法:首先用牙签在部件周
边抹上薄薄的一层乳胶或胶水,粘在事先选好的布料上。
其次,将多余的布料剪下来。
剪裁时要留出1-2毫米的余量作为包边。
第三,用牙签把胶水抹在包边上或内衬纸板反面的边上。
第四,边包边捏将包边粘在内衬纸板的反面。
剪贴法:根据作品需要将某些部件直接拓描在上过浆的布料上,再按照拓描在布料上的线条,用剪刀剪出部件形状,直接粘贴在作品上。
刺绣法:为体现特殊效果,制作过程中常用刺绣法来绣出人物服装的褶皱、植物叶子的脉络等。
2.8 拼接顺序拼接前先将包好的各部件按顺序码放在作品底图上,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动手粘贴组合。
粘贴前先根据各部件之间接触面的大小,确定用什么材料粘贴。
通常接触面较大的部件使用双面胶条粘贴,接触面较小的部件则用胶水粘贴。
拼接时要按照先主要部位,后次要部位,先底层后上层的顺序进行。
2.9 勾画着色在制作布贴画过程中,常遇到手头布料的颜色、花纹不能很好的表现作品内容时,可以利用彩色笔或水彩在白色或单一色布料上进行勾画、着色,使其花色更加丰富多彩,达到深刻、准确反映作品内容
的效果。
2.10 制底衬板
根据作品内容的要求选用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材料制作底衬板。
方法是:选一张厚度为0.3毫米左右的纸板,按作品的大小对其进行裁剪。
再选一块白布作为底衬布,用剪刀把多余部分剪掉。
裁剪时应留有10毫米左右的余量,而后在纸板的边缘粘上双面胶条,再将布料与纸板粘牢。
最后再选一张白纸粘在底衬板的反面,这样,作品的底衬板就做好了。
2.11 命名盖章
将拼接好的作品,用双面胶条粘在底衬板上,而后用彩色笔在画面适当位置写上作品的名称,并盖上名章或签上作者姓名。
2.12 包装装裱
布贴画作品的包装形式很多,其中最简单的就是这种塑料包装。
有些作品则以背景作包装,有竹帘的、壁布的、壁纸的、普通布料的,还有高档麻纱料的。
另外,一些高档作品,则需要配上精美的画框,才能成为一幅完整的工艺品。
但配制画框时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画幅的尺寸,以及作品色调来选配画框的大小、颜色与种类。
以上我们介绍了制作布贴画的一般方法,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随着作品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变化和所用布料的不同而改变其方法。
当有些作品需要增强画面立体感和浮雕效果时,就必须在内衬纸板与布料之间包上一层蓬松棉或棉花,再将布料的边粘贴在内衬纸板的反面。
当作品的某些部位需要体现质感时,我们可将较厚的布料,如粗呢子、锦缎、
绒毛料与内衬纸板图样直接粘贴在一起,照图样形状剪下布料就可以,不需要留出粘贴余量。
有些部位使用较薄的布料,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些作品中的叶子、小鸟、远山等画面就采用了上述方法。
制作布贴画时色彩搭配既要协调又要统一,要多用过渡色,做到符合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
特别提出注意的是,你所创作得人物形象、服饰、发型等都要符合题材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物气质,风俗习惯等等。
方法二
1.描图: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临摹下来,再把这幅画用复写纸,翻印到硬纸板上。
2.剪纸板:沿画的轮廓线把硬纸板剪成形状各异的纸板片,注意要剪得光滑圆顺不走样,剪一块做一块。
3.剪布料:先把凤尾纱布料熨平,把刚剪好的纸板片正面涂上乳胶,粘在布料上,再把布料沿着硬纸片的形状剪下来,注意剪的时候要在纸板片周边留下2-3毫米的包边布。
4.包边:把乳胶涂抹在包边上,把留边包住纸板的边缘,捏实。
留边有转弯的地方要预先剪口,弯度大的地方剪口也要多一些。
但是,被其他纸板片所叠压遮盖的部分不要包边。
5.组合:把包好的纸板片在没有包边的那面涂抹乳胶,对照图稿放到原位,叠压组合。
完成后用玻璃板等重物压平,就可以装裱了。
注意事项:
1、描图:在图稿下放复写纸和硬纸板,用铅笔将图稿拓描一遍,使图稿拓印在纸板上
2、剪纸板:沿图的轮廓线剪开,注意要剪得光滑、圆顺,不走样。
3、剪绢布:剪绢布前先用熨斗熨平绢布,在剪好的纸板片正面涂上胶水,根据图稿上所标注的颜色号,放在相对应的绢布上,色彩的深浅可以参考封面的彩图。
剪绢布时要在纸板周边留2~3毫米的包边布。
4、包边:将胶水涂抹在2~3毫米的留边上,留边上有转弯之处要预先剪口,弯度大的剪口要多一些。
将留边包住纸板的边缘,捏实。
被其它花片或叶片所叠压遮盖的部分不要包边。
5、组合:将包好的花片或叶片等在没有包边的留边正面涂抹胶水,对照图稿放置原位,进行叠压组合。
组合完成后用重物压平,之后即可装裱。
花叶布贴画的制作技巧
1、在制作时要先分清每一个花片、叶片或枝干的叠压次序,仔细揣摩哪一片在上,哪一片在下。
一般是先制作
最上面的一片,即四周都要包边的花片或叶片。
做好后放到图稿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去制作被该片所叠压的其它花片或叶片等。
2、细小的枝干、花蕊、柳叶、小草、竹叶作法:对于依附在大的花
片、枝干或叶片上的一些细小的枝干、花蕊、柳叶、小草等,在描图时先不在原图上拓描这些细小、琐碎的部位,等图稿拓描完成后,用纸板的空白部分单独拓描它们;然后在绢布上均匀地涂抹一层胶水,待晾干后把剪好的细枝、柳叶、小草等纸板片粘在上面,沿纸板的轮廓剪下即可。
除了重叠部分要2~3毫米的留边,其它部分不要留包边布。
3、叶脉的制作:叶脉主要用贴线的方法来表现,先将胶水均匀的涂抹在棉线上,待干后按图所示粘贴即可。
另外,也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用笔墨直接画到布面上。
4、填棉法:为增强花片或人物四肢等部位的立体感,使之具有浮雕效果,可以在绢布和纸板中间垫一层膨胀棉。
用剪好的纸板正面涂好胶水,粘在棉片上,根据纸板的大小来决定垫棉的厚度:即大的片子要垫的厚一些,用重物压平;待干后,把膨胀棉沿硬纸板的轮廓剪下来,找到相应的绢布进行包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