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驷马难追的故事
驷马难追的故事

驷马难追的故事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
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
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出处】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邓析子·转辞》
【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用法】作谓语、分句;用于人说话算数
【相近词】驷不及舌、言而有信
【反义词】蜗行牛步、信口胡说、言而无信
【成语造句】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未尝不可以说,书面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补救力量,因为,在没有录音设备的时代,有声语言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想保存,就不能不靠长寿的书面语言(时间过长就只能保存意义,难于原样保存声音)。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典故故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典故故事1. 典故的由来说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一旦说出的话就很难收回了,简而言之就是别轻易开口,话一说出去可就像风一样,跑得可快了。
这个成语的来源嘛,跟古代的故事有很大关系。
话说在春秋时期,有个叫孔子的老先生,他的弟子里有个叫冉求的,特别能说,口才一流,简直就是古代的“话唠”。
有一次,冉求跟人打赌,结果豪言壮语一上来,竟然许诺说要给对方一块地。
可他后来发现,这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事啊,没办法,只能认栽。
这时候,孔子就用这句话提醒他:一旦说出的话,驷马都追不上,后悔可就晚了。
2. 生活中的感悟2.1 日常生活想想我们生活中,其实这句话真的太适用了。
有时候,我们为了图一时痛快,口无遮拦说了很多话,事后想想真是让人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比如说,你和朋友出去吃饭,点菜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特别厉害,随口就说:“来,给我来一份最辣的!”结果上菜的时候,你一口都吃不下去,真是想哭又无泪。
不过,人生就是这样,谁没犯过错呢?重要的是我们得从中吸取教训,学会珍惜自己的话,别让它们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绊脚石。
2.2 朋友之间再说说朋友之间,有时候一句玩笑话就可能伤了人心。
记得有次我跟朋友们聚会,大家都在开玩笑,我随口说了一句:“你们的歌唱得真难听!”结果那个朋友脸上立马就黑了,真是个“冷场王”。
虽然我只是想搞笑,但他可能没想到我会这么说。
看吧,话一说出去,驷马都追不上,关系也得冷场。
为了不让气氛变得尴尬,我赶紧道歉:“哎呀,开玩笑的嘛,大家都好棒!”后来我们一起喝酒,气氛才缓和了下来。
所以说,朋友间的沟通可得谨慎点,别让一时的嘴快,破坏了好心情。
3. 职场教训3.1 职场沟通在职场上,这个道理更是显而易见。
想当初,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满腔热情,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
某次开会时,我听到同事说了个项目,随口就说:“这个我能搞定!”结果,项目一来,我就愣住了。
哎呀,完全没有准备,结果搞得自己很尴尬,大家都看着我,心里那个慌啊。
驷马难追的成语故事

驷马难追[sì mǎ nán zhuī]这则成语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形容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成语故事: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后唐,为求契丹支援,认契丹那律德光为“父皇帝”,后大败后唐兵,册立石敬瑭为皇帝,国号为“晋”,历史上称“后晋”,石敬瑭则被称为“儿皇帝”。
天福七年(942),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史称出帝。
石重贵不会料理国家政事,又遭遇蝗虫等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道路旁到处可见饿死的人。
开运元年(944)春,契丹进犯后晋,晋出帝石重贵率军抵御,又派人致书耶律德光,请求重修旧好,被耶律德光拒绝。
双方发生多次战争,而晋军则一再败退。
耶律德光派降将张彦泽率领先锋骑兵二千人进入京城,屯兵于明德门外,京城陷入一片混乱。
石重贵召来学士范质,对他说:“昔日先帝起兵太原时,想选择一个儿子留守太原,契丹皇帝看中了我,他应该比较了解我。
你为我草写降表说过去的事,也许能让我们母子活下来。
”范质草写降表,石重贵自称“孙男臣”,称呼耶律德光为“翁皇帝”,表示自己全家低头认罪,等待处理。
范质又为太后草写降表,自称“晋室皇太后新妇李氏妾”,上表:张彦泽率军进城,承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先皇帝当年处于危时,皇帝阿翁亲自征战,挽救了石氏,立了我晋朝社稷。
不幸先帝世,子继位,没有好好治理国家,兵连祸结,终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事情已经发生,驷马难追。
今蒙皇帝阿翁的抚慰,对我们有再性之恩,上表请罪。
”耶律德光接到出帝和太后的降表,回信说:“你们不必忧虑,我会保证你们有一个吃饭的地方。
”石重贵投降耶律德光后,耶律德光并没有杀他,而是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封为“负义侯”,并把他们全家送到黄龙府去居住。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故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故事
古代中国有一个叫牛金的富翁,他家里养了一头马,马的颜色是极其漂亮的红色,因此他给它起了个拍卖名字叫“红马”。
牛金的妻子特别喜欢“红马”,所以她委托她丈夫将“红马”拍卖,价格达到一百万。
拍卖会当天,一个叫张猛的人竟然出价一百零一万,一举成了牛金“红马”的最终买家。
牛金很不满,他和张猛大吵起来,并威胁要去追回“红马”。
果不其然,在牛金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张猛家,却发现张猛已经将“红马”放在马车上了准备逃跑。
马车蒙上了厚厚的一层蓝色的纱布,看不见里面的马,然而牛金仍然勉励冲进去把纱布撕开,发现里面居然换了一匹棕色的马,和当初的“红马”完全不一样。
他大叫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张猛已经开走了,就再也把“红马”带走了,牛金不得不空手而归。
关于驷马难追词语的出处大全

关于驷马难追词语的出处大全“驷马难追”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孟子》一书中。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孟轲(字子车),他的母亲黄节夫人对其说过一番名言:“齐人有善者而已逝。
后世拟倭田马其为快者乎!”(《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意思是说:“齐国有一匹好马,却已经逝去了。
后世再想要寻觅一匹这样的骏马,岂不难矣!”从而形成了“驷马难追”的成语,用以形容物事已过去,再想找到或追上已经不可能了。
该词语在《孟子》一书中多次引用,如“驷马难追矣”、“驷马之躃髪”等,都出自于《孟子》中。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驷马难追一词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下面我们将逐一列举一些驷马难追一词出现的文学作品和引用情况。
2. 《史记》中的引用《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
其中《李将军列传》有“驷马难追”一词的引用,引文是:“车骑驰之,弓矢骤之,棫树拔之,驷马难追,遂败之。
”3. 《三国演义》中的引用在《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驷马难追”的语境。
在第六十五回,孙权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曹操兵败逃亡。
曹操的追兵已经趋近,关羽劝刘备追击曹操,刘备说:“不必追,曹公驷马难追。
”4. 《红楼梦》中的引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有着“驷马难追”的引用。
在第五回中有“此熙郎几在那里搬解然轩,宝玉和薛姨妈也同来看热闹……并无变动,此亦物种之归类也,驷马难追,略非世奇。
”一句。
5.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引用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也有驷马难追的引用。
文中有这样一句:“我们这些现代人总是有太多的过去,而过去往往像是一匹已经逝去,再想要寻觅一匹这样的马,岂不难矣?”用以形容人类对过去的眷念和追寻。
我们可以看到,“驷马难追”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孟子》中孟轲母亲的名言,后来在各个文学作品中都有着不同的引用和使用,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经典成语,用以形容已经逝去或已经无法追上的物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典故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自于《论语·颜渊》,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形容话已出口,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典故如下: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曾子家。
有一天曾子的老婆要出门买菜,可孩子正玩得高兴想要妈妈多陪自己一会儿,孩子就晃着妈妈的胳膊说:“妈妈先别走,再陪我玩一会儿。
”
眼看着午饭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曾子的老婆也是着急,只好安慰儿子说:“妈妈马上就回来,你先在家乖乖待着,等我回来我们就炖肉吃好不好?”听到有肉吃,孩子的眼睛一亮,总算是松手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那好吧妈妈你要说话算数。
”妈妈赶紧点头。
不一会儿妈妈就买菜回来了,隔着墙就听到噌噌的声音从院子里面传来,他赶紧走了两步一进门看到曾子正在磨刀,他感觉有点奇怪就问:“你这是在干什么?”曾子一看老婆回来了就拿着刀往猪圈走去:“你回来了,这不是说等你回来以后给咱们儿子炖肉吃吗?我磨磨刀杀头猪。
”
曾子的老婆这才想起来赶忙摆手让曾子停下:“慢着慢着我那不是哄儿子吗?小孩子他什么都不懂才拿这当真,你是老大一个人了。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故事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故事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故事始于春秋时期。
当时,鲁国有位名叫孔丘的学者,他被誉为“至圣先师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据史书记载,孔子曾经在长期的漫长旅途中遇到了一个樵夫,于是就向他请问路线。
樵夫笑着对孔子说:“这条路是很危险的,你需要经过山峰和森林,到最后还要穿过一条大河。
如果你走错了路,说不定会迷路,崴脚或掉进河里。
我的话非常明白,你一定要听清楚。
”
孔子很认真地听完了樵夫的话,然后问他:“我可以先留下鞋子作为保障,如果我迷路了,你可以凭鞋子找到我吗?”
樵夫恳切地答道:“君子的一言,驷马难追。
我说过的话,一定会记在心里,绝不会忘记。
”
听到樵夫的话,孔子深感感动。
他与樵夫交换了通行证,并且成功地抵达了目的地。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一句中国古代的名言,意思是说,一个君子说出的话就像一匹驷马,很难逃脱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应该珍视自己的言行和信誉,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成为真正的人格卓越的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四年级上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是指说出的话就像放出去的马一样,已经跑得很远,再想追回来已经很难了。
这句成语源自于《史记·项羽本纪》,描述了刘邦在对项羽作战时,用巧言令项羽相信了虚假的消息,导致项羽错失良机,最终败北而被俘。
这个成语的含义非常深刻,意味着说话要慎重,一旦说出口就很难收回,甚至可能会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
当我们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言行时,通常是指他说出的话或做出的事已经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成语所表达的道理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管理、领导、谈判等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情况。
在家庭关系中,当我们在愤怒或冲动之下,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即使事后我们后悔莫及,也很难挽回对方的伤害和失望。
在职场上,一个领导者的一时决策,有时可能会决定企业的成败,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命运。
这也提示我们,在言行之间,要懂得控制和权衡,避免因一时冲动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另外,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懂得承担责任。
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是轻率地说了之后就想推翻或完全否定。
这也是对人格和品德的考验。
学会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会让我们更加懂得担当和自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成语,它的意义涉及到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管理决策等方方面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慎重对待,尤其是在言语和行为上,要懂得谨慎和责任。
有这样的懂得,才能使我们在言行之间更加自信和从容,也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写作中,如何深入地探讨一个主题,如何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一个概念,这都需要我们有一种逐层拨开云雾的递进式思维方式。
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筛选和整理出精华,并通过逻辑和论证,把这些精华层层叠加,最终形成一篇有深度、有广度的文章,让读者获取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福七年,高祖石敬瑭去世,他的儿子石重贵即位,史称出帝。
石重贵不善治理国家,又遭遇严重的旱灾和蝗灾,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皇太后李氏多次训诫出帝,出帝都听不进去,等到外族入侵,晋国已是不堪一击。
开运元年春,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石重贵率军抵御,又派人致书耶律德光,请求重修旧好,被耶律德光拒绝。
双方屡屡交战,晋军节节败退。
耶律德光派降将张彦泽率锋骑兵两千人进入京城,屯兵于明德门外,京城陷入一片混乱。
石重贵召来学士范质,对他说:“昔日先帝起兵太原时,想选择一个儿子留守太原,契丹皇帝看中了我,他们应该比较了解我。
你为我草写降表,说说过去的事,也许能让我们*活下来。
”
范质草写降表,石重贵自称“孙臣”,称呼耶律德光为“翁皇帝”,表示自己全家低头认罪,等待处理。
范质又为太后草降表,自称“晋室皇太后新妇李氏妾”,上表说:“张彦泽率军进城,承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先皇帝当年处于危难时,皇帝阿翁亲自征战,挽救了石氏,立了我晋朝社稷。
不幸先帝去世,嗣子继位,没有好好治理国家,忘记了翁皇帝往日的恩德,屡次跟契丹作战。
过去的事已经发生,驷马难追。
今蒙皇帝阿翁的抚慰,对我们有再生之恩,今上表请罪。
”
耶律德光接到出帝和太后的降表,回信说:“你们不必忧虑,保证你们有一个吃饭的地方。
”
耶律德光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封为“负义侯”,命人将他们举族遣送到黄龙府去。
近义词
驷不及舌、言而有信、覆水难收
驷不及舌: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言而有信: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反义词
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造句示例
1、我堂堂男子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答应的事情可要记好了,以后这些材料就都归你处理了。
“驷马难追”出自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晋书·高祖皇后李氏传》,驷马,指共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四匹马拉的车子,跑得很快,因此我们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小朋友们,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自古以来就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和美德,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守信的君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