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压疮上报流程
患者皮肤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患者皮肤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1.发现患者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科室均要在24小时内向护理部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电话报告,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
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时间顺延。
2.认真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向患者/家属告知并履行签字手续根据评估结果提起预警并制订防范措施。
3.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早期恢复,并准确记录。
4.经评估患者属于高危、难免压疮人群,应按要求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护士长及片区护士长认真落实、跟踪、监管并记录在案。
5.患者已经发生压疮,但为了预防其他部位继续发生压疮,除外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仍需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6.患者转科时“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交接到新科室继续记录,并保存在病历中。
7.科室出现疑难高危压疮病例,可向护理部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申请全院会诊,管理组24小时内组织压疮组成员及片区护士长到现场进行会诊,并做好会诊记录。
会诊单由管理组备案。
8.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9.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10.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及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压疮防范知识培训,提高预防水平,强化上报意识。
难免压疮申报制度1.科室对危重者及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达到难免压疮条件,属于难免压疮高危患者。
2.护士长及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一式二份,并向护理部申请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进行会诊认定。
3.经会诊后的难免压疮患者,应按要求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护士长及科护士长认真落实、跟踪、监管并记录在案。
4.高危难免压疮患者,科室要认真落实会诊意见,向患者/家属告知并履行签字手续。
5.解除监控后将难免压疮申报表填写完整,科室、护理部备案。
附:难免压疮申报条件1.必备条件:①Braden评分:分(≤12分)②强迫体位/被动卧位,造成强迫体位/被动卧位的原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循环衰竭、肾衰竭、意识障碍、偏瘫/截瘫/四肢瘫痪、疼痛等。
护理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护理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压疮处理报告制度1、各科室设压疮情况登记本,凡有压疮发生须及时登记,并及时查找原因,制订护理措施。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压疮(III0),须报告护士长,并在24小时内口头报告护理部;其他院外带入压疮(I0,II0),需于72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填写压疮报告表:需描述压疮的部位、大小、深浅、分度、院外发生还是院内发生;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填写检查意见,并于7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及时在“住院病人皮肤压疮评估与防治记录单”上记录。
5、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应规定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皮肤情况跟踪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皮肤情况跟踪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及上交护理部。
9、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③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指导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指导小组每周1-2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一、概念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与诱因1.力学因素物理力的联合作用: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范本(2篇)

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范本一、发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均要及时上报登记。
二、发生皮肤压疮后,应在____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压疮护理组人员到科室检查,指导护理工作。
三、认真填写皮肤压疮报表。
(1)在“患者皮肤评估”一栏中,要填写清楚具体发生的部位、面积,并在图中标明。
(2)根据皮肤压疮的分期,按要求填写四、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做好皮肤护理,及时准确填写皮肤压疮护理记录单。
五、当患者专科时,将皮肤压疮护理记录单交由所转入科室继续填写六、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皮肤压疮危险及压疮护理记录表由科室统一保留三个月。
七、如有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范本(2)摘要:随着医疗服务的迅速发展,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因此,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对于改善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制度的定义、目的、范围、流程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提供一个完善的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范文。
一、制度的定义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是一套规范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和压疮时应当采取的报告程序的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记录、分析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预防患者伤害,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信誉度。
二、制度的目的1. 确保患者安全:通过及时报告和记录不良事件及压疮,能够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水平和满意度。
2. 改善医疗质量: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和压疮的原因,可以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和提升医疗质量。
3. 保护医护人员权益:制度规定了医护人员在不良事件及压疮发生时的义务和责任,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 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公开和透明地处理不良事件及压疮,能够建立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医院的声誉。
三、范围和适用对象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护理院等,涵盖了所有医疗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压疮。
皮肤压疮报告制度范文(5篇)

皮肤压疮报告制度范文1)压疮风险的评估。
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____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报告制度和程序:①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
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
②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3)会诊制度:①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②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③小组组织____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5)压疮的处理。
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9)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10)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
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____项中的____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1、制定全院统一的压疮风险评估单。
患者入院和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压疮危险因素。
2、风险因素评估≤14分者悬挂“防压疮”警示牌,并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周评估1~2次,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
3、院外带入压疮,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班观察记录,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避免带入压疮加重和发生新的压疮。
4、护士长督促指导护士认真落实护理措施,及时客观记录。
5、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进行压疮上报并登记。
上报条件:(1)院外带入压疮;(2)风险因素评估≤14分者;(3)院内新发压疮。
6、上报程序:病区护士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填写压疮上报表,本班内报送科护士长,极高危易发压疮如高度水肿、极度消瘦、强迫体位、医嘱制动、病情不允许翻身者(如大手术后病情变化、呼吸、心跳骤停等)需在2小时内上报科护士长,同时在医疗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相应说明。
科护士长接到上报后,及时到病区核实、检查、提出指导意见并反馈、记录检查结果。
必要时组织片内护理会诊或申请院内会诊。
对极高危易发压疮患者护士长和科护士长分别及时上报护理部。
7、院内发生的压疮,及时汇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提出判定意见,非预期性压疮科室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报护理部。
非预期性压疮恰当扣除科室护理质量分和赐与一定奖金处罚。
8、发生院内压疮隐瞒不报的加倍处罚。
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二、好发部位: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1、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
2、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压疮的预防及上报流程

压疮发生的原因
? 年龄:一般老年人在70岁以上
总结:压疮好发人群
?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昏迷、瘫痪、自主意识丧失、 长期卧床和意识不清者
? 老年人一般 70岁以上 ? 瘦弱及肥胖者 ? 身体衰弱、营养不良者、贫血及糖尿病者 ? 水肿及发热病人 ? 疼痛、大小便失禁者 ? 因医疗护理措施限制不能获得者(石膏固定者等) ? 使用镇静剂的病人
压疮发生的原因
? 1.力学因素物理力的联合作用: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 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1)压力:局部组织收到持续的垂直压力,当压力超过 局部毛细血管压时,血流阻断,造成组织坏死
? (2)摩擦力:病人在活动时,皮肤受床单、轮椅垫表面 逆行阻力摩擦,易损害皮肤角质层,皮肤擦伤后如受汗、 尿、粪刺激则容易发生压疮 (3)剪切力=压力+摩擦力。两层相邻组织间的滑行,产 生进行性相对移位。 2.理化因素刺激 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4.受限制的病人
压疮的监控与上报
? 测评频次: ? 1)分值在15~16分者,每周评分一次; ? 2)分值在13~14分者,每三天评分一次; ? 3)分值≤12分者及已有压疮发生者,每日
评分一次; ? 4)病情变化迅速的病人,及时调整评分频
次。
压疮的监控与上报
? Braden评分≤12分者为压疮发生高度危险,建议 书面护患沟通,告诉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并按 要求填写《压疮发生报告表》,护士长应于压疮 上报后 48小时内查看患者,检查管床护士压疮监 控措施是否落实,医疗、护理病历记载和压疮评 分是否客观,并在上报单上签名交至科护士长, 科护士长应于 48小时内查看患者,检查压疮监控 措施是否得力,给予相关指导,并在上报单签名, 以示负责。
勤整理、勤更换、勤观察、勤擦洗;严格细致地交接皮肤 情况和护理措施。 ? 做到二避免二增进: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潮湿、摩擦及排 泄物的刺激,避免拖、拉、推、擦动作;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增进营养的摄入。 ? 对由平车送入病房的患者、转科患者及大、中型手术后患 者,接收护士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当面交清, 并做好记录。 ? 对年老、体弱、消瘦、瘫痪、昏迷、长期卧床和采取各种 强迫体位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翻身卡,视 具体情况觉得翻身间隔时间,应用气垫床、智能按摩床垫, 头圈、脚圈、翻身枕等,保持病人卧位舒适,床褥平整、 干燥、皮肤清洁。 ? 按要求做好压疮上报与监控管理。
护理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1、各科室设压疮情况登记本,凡有压疮发生须及时登记,并及时查找原因,制订护理措施。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压疮(1110),须报告护士长,并在24小时内口头报告护理部;其他院外带入压疮(I0,II0),需于72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填写压疮报告表:需描述压疮的部位、大小、深浅、分度、院外发生还是院内发生;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填写检查意见,并于7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及时在“住院病人皮肤压疮评估与防治记录单”上记录。
5、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应规定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皮肤情况跟踪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皮肤情况跟踪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及上交护理部。
9、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③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指导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指导小组每周1-2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丁「一、概念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与诱因1•力学因素物理力的联合作用: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1)压力: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 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一.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 ( 用 Braden 压疮风险护理单 ) ,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 48-72 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二.报告制度和程序:1.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 / 护理部上报。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 24h 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 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三.会诊制度:1.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2.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3.小组组织 2 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四.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五.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六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七.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八.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九.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十.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1.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 3 项中的 1 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