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昏迷等为主要原因导致的压疮。
②病区护士长应及时向XXX士长报告,XXX再向护理部报告。
XXX应组织专家会诊,对难免压疮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相关人员应及时记录和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和及时反馈。
11预防压疮的措施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②规范护理操作,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和营养状况,避免长时间卧床和压迫。
③合理使用床垫、护垫等辅助器材,定期更换床单、床垫等物品。
④对高危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
⑤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程序,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疮,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12总之,压疮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
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加强压疮的评估、报告和预防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压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保障。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与流程

页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压疮评估1、评估流程:护士在接收入院、转入、手术后患者或发生病情变化致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时,用防范患者压疮评估记录表(Norton 评分表 )进行评估→压疮危险患者(评分≤14 分)→采取预防措施并报护理部备案→及时报告转归。
2、评估频次:初次评估后,评估值:≤14 分的患者每周评1-2 次;≤12 分高度、极度危险患者每班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评估。
二、评分办法按照 Norton 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评估:总分 20 分,评分≤ 14 分,则病人有发生压疮的危险 ;评分≤ 12 分提示有高度危险;评分≤ 8 分提示有极度危险;评分≤ 14 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量化评估表,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压疮上报与督导病区发现压疮(含院外压疮),应与24h 内上报护理部,护士长指导责任护士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填写压疮上报。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及时到病区督导。
出院后病区将压疮转归结果及时登记并报护理部。
压疮风险管理流程表页眉.Norton 评分≤14分科室留底、定期观察,积极治疗根据病情填写压疮危险评估表Norton 评分≤ 12 分报专业组、确认高危因素,积极治疗院外带书护入院内面护理措施发生口理跟进得力的压疮头患者告之专业组统计分析汇总填写压疮报告表压疮级别发生变化者、患者转科、一式两份报专业组出院、死亡填报压疮报告表上报专业组(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一、压疮风险评估1. 确定评估工具:医疗机构需要选择一种科学可靠的压疮风险评估工具,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Braden评分和Norton评分等。
2.评估时机:对于每位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3.评估内容:通过评估工具对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评判,包括患者的感觉知觉、患者的湿润程度、活动能力、患者的营养状态、摩擦力和剪切力等。
4.评估结果分级: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的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二、制定预防措施1.根据评估结果,对于低风险患者,制定常规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时翻身、保持干燥清洁、使用合适的床垫等。
2.对于中风险患者,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如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强床垫的选择、定时按摩等。
3.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如使用特殊护具、进行特殊护理等。
三、监测和记录1.对低风险患者的监测和记录可以采用常规的护理记录表格进行。
2.对于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应制定专门的监测表,对患者的压疮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记录。
四、报告制度1.建立责任人制度: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并报告给相关的上级部门。
2.定期报告:责任人应定期向医疗机构的管理层报告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的结果、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压疮发生率等相关数据。
3.事件报告:对于压疮发生的事件,责任人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事后分析,找出原因和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培训和宣教1.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同时,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加强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对压疮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六、持续改进1.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医疗机构应根据报告结果和反馈意见,推动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通过以上流程和步骤,医疗机构可以有效评估和预防患者的压疮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第一条压疮风险的评估一、评估流程(一)压疮危险人群使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24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当评分(>12W16)分,无需上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根据病情阶段评估,由病区护士长定期监督措施落实情况,直至危险解除。
(二)当评分W12分,责任护士及时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护土长上报护理部,护士长亲临指导,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会诊。
科室根据病情进行阶段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护土长定期追踪措施落实情况。
(三)符合难免压疮条件者需在压疮发生之前填报“难免性压疮”申请表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核实确认并指导科室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
(四)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1、老年人、肥胖者、营养不良病人;2、瘫痪及感觉障碍病人;3、水肿;4、疼痛病人大小便失禁病人、高热病人;5、意识不清和使用镇静剂病人;6、糖尿病病人和晚期肿瘤病人;7、限制活动:石膏固定、手术、牵引;8、病情危重患者;9、因疾病造成强迫体位者。
二、评估频次:所有高危人群患者初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此后评分<12分者及重症护着每日评估一次,(>12W16)分者每隔三天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到正常范围;长期住院患者第一个月内每周评估一次,之后每月评估一次;手术后及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评估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第二条压疮的上报流程一、发现院外带入压疮或者院内压疮时,需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观察记录表、压疮护理记录及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报告科护士长。
二、对于院外带入I、11期压疮需由护士长负责进行指导和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对于院外带入11I度压疮、院内发生所有级数压疮及疑难病例有科室组织会诊、讨论、指导换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四、临床质控组定期跟踪核实。
五、院内及院外压疮均需填写压疮评估表、观察记录表、护理记录,患者出院或死亡时将评估单入病历。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图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1、压疮报告流程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1、制定全院统一的压疮风险评估单。
患者入院和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压疮危险因素。
2、风险因素评估≤14分者悬挂“防压疮”警示牌,并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周评估1~2次,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
3、院外带入压疮,填写“压疮风险评估单”,每班观察记录,同时建立翻身卡,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避免带入压疮加重和发生新的压疮。
4、护士长督促指导护士认真落实护理措施,及时客观记录。
5、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进行压疮上报并登记。
上报条件:(1)院外带入压疮;(2)风险因素评估≤14分者;(3)院内新发压疮。
6、上报程序:病区护士对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填写压疮上报表,本班内报送科护士长,极高危易发压疮如高度水肿、极度消瘦、强迫体位、医嘱制动、病情不允许翻身者(如大手术后病情变化、呼吸、心跳骤停等)需在2小时内上报科护士长,同时在医疗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相应说明。
科护士长接到上报后,及时到病区核实、检查、提出指导意见并反馈、记录检查结果。
必要时组织片内护理会诊或申请院内会诊。
对极高危易发压疮患者护士长和科护士长分别及时上报护理部。
7、院内发生的压疮,及时汇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提出判定意见,非预期性压疮科室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报护理部。
非预期性压疮恰当扣除科室护理质量分和赐与一定奖金处罚。
8、发生院内压疮隐瞒不报的加倍处罚。
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二、好发部位: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1、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
2、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一.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 ( 用 Braden 压疮风险护理单 ) ,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 48-72 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二.报告制度和程序:1.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 / 护理部上报。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 24h 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 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三.会诊制度:1.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2.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3.小组组织 2 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四.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五.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六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七.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八.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九.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十.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1.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 3 项中的 1 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一.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 ( 用 Braden 压疮风险护理单 ) ,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 48-72 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二.报告制度和程序:1.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 / 护理部上报。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 24h 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 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三.会诊制度:1.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2.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3.小组组织 2 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四.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五.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六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七.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八.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九.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十.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1.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 3 项中的 1 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第一条压疮风险的评估
一、评估流程
(一)压疮危险人群使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24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当评分(>12≤16)分,无需上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根据病情阶段评估,由病区护士长定期监督措施落实情况,直至危险解除。
(二)当评分≤12分,责任护士及时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护士长上报护理部,护士长亲临指导,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会诊。
科室根据病情进行阶段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护士长定期追踪措施落实情况。
(三)符合难免压疮条件者需在压疮发生之前填报“难免性压疮”申请表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核实确认并指导科室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
(四)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1、老年人、肥胖者、营养不良病人; 2、瘫痪及感觉障碍病人;3、水肿;4、疼痛病人大小便失禁病人、高热病人;5、意识不清和使用镇静剂病人;6、糖尿病病人和晚期肿瘤病人;7、限制活动:石膏固定、手术、牵引;8、病情危重患者;9、因疾病造成强迫体位者。
二、评估频次:所有高危人群患者初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此后评分≤12分者及重症护着每日评估一次,(>12≤16)分者每隔三天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到正常范围;长期住院患者第一
个月内每周评估一次,之后每月评估一次;手术后及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评估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第二条压疮的上报流程
一、发现院外带入压疮或者院内压疮时,需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观察记录表、压疮护理记录及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报告科护士长。
二、对于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由护士长负责进行指导和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对于院外带入Ⅲ度压疮、院内发生所有级数压疮及疑难病例有科室组织会诊、讨论、指导换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四、临床质控组定期跟踪核实。
五、院内及院外压疮均需填写压疮评估表、观察记录表、护理记录,患者出院或死亡时将评估单入病历。
六、科室需建立压疮上报登记册,记录上报至护理部的所有高危患者及院内发生、院外带入压疮的患者相关信息及转归情况。
第三条压疮护理质量管理
一、院外压疮管理发现患者入院时有压疮,病区责任护士应对压疮进行评估,确定其分期,第一时间通知病区护士长并于24小时内填写各种表格上报护理部,认真落实压疮质控组制定的防治措施,未填写各种表格、未上报视为未进行有效预防,与科室护理质量奖金挂钩。
二、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一)、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昏迷、大量腹水、心力衰竭、手术采取强制体位>2小时等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年龄≥70岁、白蛋白≤30g/L、高热多汗、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6项中的两项或2项以上可申报难免压疮。
(二)、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和病区核实并记录。
(三)、管理办法: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情况组织实施,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因病情原因,虽然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仍旧发生压疮的病例,进行复核、确认后不扣罚病区护理质量奖。
三、院内难免性压疮的管理
患者住院期间因护理不当出现压疮,或者出现压疮隐瞒不报,对当事人进行批评及处罚,扣除病区本月护理质量奖,护士长年终考核时减分。
压疮管理流程图
护理部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