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6章级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六章答案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六章答案

一、选择题1.如果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在 0.1%以下,使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A. 0.1g B. 0.2gC. 0.05gD. 0.5g 解:选B 。

根据下列公式可求得最少称样量:相对误差×100% 试样质量绝对误差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最大范围为±0.0002g ,为了使测量时的相对误差在±0.1%以下,其称样量应大于0.2g 。

2.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的前提是()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D. 相对偏差小解:选B 。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说明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也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精密度越高,准确度才越高。

3.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随机误差具有可测性B.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C.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偶然因素造成的解:选C 。

分析测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随机误差。

这种误差可大可小,可正可负,无法测量, 不具有单向性。

但从多次重复测定值来看,在消除系统误差后,随机误差符合高斯正态分布规律,特点为:单峰性、有限性、对称性、抵偿性。

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A. 0.0030 B. pH=3.24 C. 96.19% D. 4000解:选C 。

各个选项的有效数字位数为:A 两位 B 两位 C 四位D 不确定5.将置于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的浓度,则盐酸的浓度将() A.偏高 B.偏低C.无影响D.不能确定解:选B 。

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会失去结晶水,以失水的Na 2B 4O 7·10H 2O 标定HCl 时,实际消耗V (HCl )偏高,故c (HCl )偏低。

分析化学第六章酸碱滴定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章酸碱滴定习题答案

第六章酸碱滴定萧生手打必属精品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C6H5NH3+,HS-,Fe(H2O)63+,R-NH+CH2COOH、答:H2O的共轭碱为OH-;;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HCO3-的共轭碱为CO32-;;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HS-的共轭碱为S2-;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CH2)6N4,R—NHCH2COO-,COO-C O O-。

答:H2O的共轭酸为H+;NO3-的共轭酸为HNO3;HSO4-的共轭酸为H2SO4;S2的共轭酸为HS-;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C 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CH2)6N4的共轭酸为(CH2)4N4H+;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NHCHCOOH,COO-C O O-的共轭酸为COO-C O O-H3.根据物料平衡与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2)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1)。

答:(1)MBE:[NH4+]+[NH3]=2c; [H2CO3]+[HCO3-]+[CO32-]=cCBE:[NH4+]+[H+]=[OH-]+[HCO3-]+2[CO32-]PBE:[H+]+2[H2CO3] +[HCO3-]=[NH3]+[OH-](2)MBE:[NH4+]+[NH3]=c; [H2CO3]+[HCO3-]+[CO32-]=cCBE:[NH4+]+[H+]=[OH-]+[HCO3-]+2[CO32-]PBE:[H+]+[H2CO3]=[NH3]+[OH-]+[CO32-]$4.写出下列酸碱组分的MBE、CEB与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c(mol·L-1)。

分析化学_课后答案_第6章

分析化学_课后答案_第6章

=
1 × 0.10200×19.61×10 −3 6
20.00 × 10 −3
= 0.01667mol ⋅ L−1
m(NH2OH.HCl)=c(BrO3−)×M(NH2OH.HCl)=1.158mg·mL-1
6.10 称取含KI之试样1.000g溶于水。加10 mL 0.05000 mol.L-1 KIO3溶液处理, 反应后煮沸驱尽所生成的I2,冷却后,加入过量KI溶液与剩余的KIO3反应。析出 I2的需用21.14 mL 0.1008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计算试样中KI的质量分数。
答案: Zn2+ + 2e- = Zn (ϕθ = −0.763 V)
ϕ θ ' = ϕ θ + 0.059 lg α Zn
2
α Zn2+
[ ] [ ] [ ] [ ] ( ) α = CZn Zn(2N+H3)
Zn2+ 2+
=
Zn2+
+ ZnNH3 + Zn NH3 2 + ⋯ Zn2+
= 1+ β1[NH3] + β2[NH3 ]2 +⋯+ β4[NH3]4
ϕθ'
=
−0.763 +
0.059 lg
1
= −0.920V
2
105.37
6.6 在 酸 性 溶 液 中 用 高 锰 酸 钾 法 测 定 Fe2+ 时 , KMnO4 溶 液 的 浓 度 是 0.02484 mol·L-1,求用 (1)Fe;(2) Fe2O3;(3)FeSO4.7H2O表示的滴定度。
Fe2+ 2 Sn4+ Fe3+ 2 Sn2+

分析化学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1 解:C 6H 5NH 3+ —C 6H 5NH2 Fe(H 2O)63+—Fe(H 2O)5(OH)2+ R-NH 2+CH 2COOH —R-NH 2+CH 2COO -(R-NH-CH 2COOH)2解:Cu(H 2O)2(OH)2—Cu(H 2O)3(OH)+ R-NHCH 2COO -—R-NHCH 2COOH 4 解:(1) MBE: [K +]=C [HP -]+[H 2P]+[P 2-]=C CBE: [K +]+[H +]=[HP -]+2[P 2-]+[OH -] PBE: [H +]+[H 2P]=[OH -]+[P 2-](2) MBE: [Na +]=C [NH 3]+[NH 4+]=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a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 (3) MBE: [NH 3]+[NH 4+]=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3PO 4]=[OH -]+[NH 3]+[HPO 42-]+2[PO 43-] (4) MBE: [NH 3]+[NH 4+]=C [CN -]+[HCN]=C CBE: [NH 4+]+[H +]=[OH -]+[CN -] PBE: [H +]+[HCN]=[OH -]+[NH 3] (5) MBE: [NH 3]+[NH 4+]=2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5 解:(1) HA(浓度为C A )+HB(浓度为C B ) 混合酸溶液的PBE:[H +]=[A -]+[B -]+[OH -] 因混合酸溶液呈酸性,故[OH -]可忽略。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6章-络合滴定法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6章-络合滴定法及答案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都是1:1 型的( )2、络合滴定中酸度越小,对滴定越有利,因此滴定时,pH 值越大越好( )3、络合滴定法可以测定许多金属离子,对于SO42—等阴离子则不能测定( )4、EDTA 能与多数金属离子络合, 所以选择性较差。

()5、EDTA 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Ca2+、Mg2+时,用EBT 为指示剂,若不加pH=10 的缓冲溶液,终点时不会变色。

( )6、络合滴定要求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MIn 的稳定常数越大越好( )7、若控制酸度使lg C M K′MY≥6,lg C N K′NY≤1, 就可准确滴定M 而N不干扰( )二、选择题1.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 )A.1:1 B.1:2 C.1:4 D.1:62.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时,一分子的EDTA可提供的络合原子个数为() A.2 B.4 C.6 D.83.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与金属离子价态有关4.下列叙述αY(H)正确的是()A.αY(H)随酸度减小而增大B.αY(H)随pH值增大而减小C.αY(H)随酸度增大而减小D.αY(H)与pH变化无关5.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Mg2+,可选择的缓冲溶液为()A.KHC8H4O4~HCl B.KH2PO4~K2HPO4C.NH4Cl~NH3·H2O D.NaAc~HAc6.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时所呈现的颜色是()A.游离指示剂In的颜色B.MY的颜色C.MIn的颜色D.a与b的混合颜色7.Fe3+、Al3+对铬黑T有()A.僵化作用B.氧化作用C.沉淀作用D.封闭作用8.在络合滴定中,用返滴定法测Al3+时,以某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最适合的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是()A.Mg2+B.Zn2+C.Ag+D.Bi3+9.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已知检测点时,△pM=0.2,K’MY=109.0,若要求TE=0。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6章配位滴定法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6章配位滴定法

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以EDTA为滴定剂,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可能形成MHY络合物B.在碱度较高的溶液中,可能形成MOHY络合物C.不论形成MHY或MOHY均有利于滴定反应D.不论形成MHY或MOHY均不有利滴定反应2. 配位滴定中,关于EDTA的副反应系数αY(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αY(H)随酸度的减小而增大B. αY(H)随pH值增大而增大C. αY(H)随酸度增大而增大D. αY(H)与pH值的变化无关3. 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A. 与金属离子种类有关B. 降低C. 不变D. 升高4.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已经在滴定终点时∆pM'=±0.2,K'MY=109.0,若要求误差TE≤0.1%,则被测离子M的最低原始浓度是多少?A. 0.010 mol⋅L-1B. 0.020 mol⋅L-1C. 0.0010 mol⋅L-1D. 0.0020 mol⋅L-15. 当M与N离子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离子,若C M=0.1C N,要准确滴定M(E≤0.1%,∆pM'=0.3)则要求△lgK(lgK MY-lgK NY)值至少大于()A. 6B. 5C. 7D. 46.当金属离子M、N共存时,欲以EDTA测定其中的M,若c M=10c N,E≤0.5%,∆pM'=±0.3,则要求∆lgK为多少:A. 5B. 6C. 4D. 77. 用EDTA滴定Bi3+时,可用于掩蔽Fe3+的掩蔽剂是()A. 三乙醇胺B. KCNC. 草酸D. 抗坏血酸8. 已知K CuY>K ZnY>K MgY。

EDTA的浓度采用锌作基准物标定。

若配制EDTA溶液中蒸馏水中含有少量Cu2+,并用该EDTA溶液在pH = 10的介质中滴定Mg2+,测定的结果将会()A. 不变B. 变大C. 变小D. 不确定9.采用滴定法测定Al3+的含量时,欲在pH=5.5条件下以某一金属离子的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此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最好选用()A. Ca2+B. Zn2+C. Ag+D. Al3+10.Fe3+、Al3+、Mg2+和Ca2+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Mg2+、Ca2+的含量时,为了消除Fe3+和Al3+(含量较高)的干扰,一般采用()A. 沉淀分离法B. 控制酸度法C. 络合掩蔽法D. 溶剂萃取法11.在pH=10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Ca2+、Ma2+总量时,Al3+、Fe3+等的存在会使得指示剂失效,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A. 僵化B. 封闭C. 变质D. 变性12.已知某金属指示剂(HR)的pKa=3.5,其共轭酸型体为紫红色,其共轭碱型体为亮黄色。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离子选择电极的测量方法有两次测量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10、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和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玻璃电极的内阻很大(50~500MQ),用其组成电池,在测量电动势时,只允许有微小的电流通过,否则会引起很大的误差。如玻璃电极内阻R=100MQ时,若使用一般灵敏检流计(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则产生相当于1.7pH单位的误差;而用电子电位计时,测量中通过电流很小,只产生相当于0.0017pH单位的误差。可见,测定溶液pH必须在专门的电子电位计上进行。
石灰石样品中m(CaCO3)=0.0008542×100.1=0.0855(g)
石灰石的纯度=0.0855/0.2815=30.37%
如果以CO2表示,m(CO2)=0.0008542×44.01=0.0376(g)
CO2的百分质量分数为:0.0376/0.2815=13.35%
25、解: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盐酸12.00mL,说明试样中有Na3PO4。
(1)纯水的pH和乙醇的pC2H5OH2。
(2)0.0100mol/LHClO4的水溶液和乙醇溶液的pH、pC2H5OH2及pOH、pC2H5O。(设HClO4全部离解)
解:(1)
(2)因HClO4全部离解,故水溶液中:
pH=-lg0.0100=2.00,pOH=14.00-2.00=12.00
乙醇溶液中:
解:Pb3O4~3PbCrO4~9I-~(9/2)I2~9Na2S2O3
13、解: 6FeO ~ 6Fe3+~K2Cr2O7
14、精密称取漂白粉试样2.702g加水溶解,加过量KI,用H2SO4(1mol/L)酸化。析出的I2立即用0.1208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用去34.38mL达终点,计算试样中有效氯的含量。

分析化学第六章酸碱滴定习题解答

分析化学第六章酸碱滴定习题解答

第六章酸碱滴定萧生手打必属精品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C6H5NH3+,HS-,Fe(H2O)63+,R-NH+CH2COOH.答:H2O的共轭碱为OH-;;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HCO3-的共轭碱为CO32-;;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HS-的共轭碱为S2-;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CH2)6N4,R—NHCH2COO-,COO-C O O-。

答:H2O的共轭酸为H+;NO3-的共轭酸为HNO3;HSO4-的共轭酸为H2SO4;S2的共轭酸为HS-;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C 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CH2)6N4的共轭酸为(CH2)4N4H+;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NHCHCOOH,COO-C O O-的共轭酸为COO-C O O-H3.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2)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1)。

答:(1)MBE:[NH4+]+[NH3]=2c; [H2CO3]+[HCO3-]+[CO32-]=cCBE:[NH4+]+[H+]=[OH-]+[HCO3-]+2[CO32-]PBE:[H+]+2[H2CO3] +[HCO3-]=[NH3]+[OH-](2)MBE:[NH4+]+[NH3]=c; [H2CO3]+[HCO3-]+[CO32-]=cCBE:[NH4+]+[H+]=[OH-]+[HCO3-]+2[CO32-]PBE:[H+]+[H2CO3]=[NH3]+[OH-]+[CO32-]$4.写出下列酸碱组分的MBE、CEB和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c(mol·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能级状态(基态能级) 的能级状态(基态能级);
(三) 能级图
元素的光谱线系常用 能级图来表示 。 最上面 的是光谱项符号 ; 最下 面的横线表示基态 ; 上 面的表示激发态; 面的表示激发态; 可以产生的跃迁用线连 接;
(四)电子能级跃迁的选择定则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 电子的跃迁不能在任意两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 , 个能级之间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 个能级之间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 总角量子数的变化Δ (1)总角量子数的变化ΔL = ±1; ( 2) 总自旋量子数的变化Δ S =0 , 即不同多重性 总自旋量子数的变化Δ 状态之间的跃迁被禁阻; 状态之间的跃迁被禁阻; (3)内量子数的变化∆J =0, ±1;但是当J =0时 )内量子数的变化 , ;但是当 时 的跃迁被禁阻; , ∆J =0的跃迁被禁阻; 的跃迁被禁阻
∆λ 多在10-3 nm数量级
effect) 3. 压变宽(Pressure effect)
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宽, 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宽,又称为碰 撞 ( Collisional broadening ) 变宽。 它是由于碰撞使激发态寿命变 变宽 。 短所致。外加压力越大,浓度越大,变宽越显著。 短所致。外加压力越大,浓度越大,变宽越显著。可分为 变宽:待测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的碰撞。 a) Lorentz 变宽:待测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的碰撞。变宽在10-3nm。 变宽:待测原子之间的碰撞,又称共振变宽; b) Holtzmark 变宽:待测原子之间的碰撞,又称共振变宽;但由于
根据吸收定律的表达式, 根据吸收定律的表达式,以 Iν~ν 和 Kν-ν 分别作图得吸收强度与 频率的关系及谱线轮廓。可见谱线是有宽度的。 频率的关系及谱线轮廓。可见谱线是有宽度的。
K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ν
∆ν
K0/2
I0
ν0

ν
ν0
Kν~ ν(谱线轮廓) 谱线轮廓)
ν
Iν~ ν(吸收强度与频率的关系) 吸收强度与频率的关系)
共振线
元素由基态到第一激 发态的跃迁最易发生 , 需要的能量最低 , 产生 的谱线也最强 , 该谱线 称为共振线 称为 共振线 , 也称为该 元素的特征谱线 特征谱线; 元素的特征谱线;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第2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第3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 第4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类型与抑制 第5节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
第1节 概述 节
原子吸收现象:原子蒸气对其原子辐射 吸收的现象 的现象; 原子吸收现象:原子蒸气对其原子辐射共振吸收的现象; 1802年 被人们发现; 1802年 被人们发现; 1955年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 Walsh A(瓦尔西)发表了著名 1955年 瓦尔西) 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论文:《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 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之后迅速发展。 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之后迅速发展。 特点: 特点: 检出限低, (1) 检出限低,10-10 ~ 10-14 g; 准确度高, (2) 准确度高,1%~5%;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70多个元素 (4)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多元素
AAS 分析时,待测物浓度很低,该变宽可勿略。 分析时,待测物浓度很低,该变宽可勿略。
外界压力增加——谱线中心频率ν0位移、形状和宽度发生变化 谱线中心频率 位移、形状和宽度发生变化—— 外界压力增加 发射线与吸收线产生错位——影响测定灵敏度; 影响测定灵敏度; 发射线与吸收线产生错位 影响测定灵敏度 火焰原子化器——压力变宽为主要;石墨炉原子化器 压力变宽为主要;石墨炉原子化器——热变宽为 火焰原子化器 压力变宽为主要 热变宽为 主要。 主要。
Iν = I 0 e( − kν l ) log Iν = 0.434 Kν l = A I0
为一定频率的光吸收系数。 其中Kν 为一定频率的光吸收系数。 注意: 不是常数,而是与谱线频率或波长有关。 注意: Kν 不是常数,而是与谱线频率或波长有关。由于任何谱线并非 都是无宽度的几何线,而是有一定频率或波长宽度的, 都是无宽度的几何线 ,而是有一定频率或波长宽度的, 即谱线是有轮廓的! 作为常数而使用此式将带来偏差! 即谱线是有轮廓的!因此将 Kν 作为常数而使用此式将带来偏差!
+∞
(二)峰值吸收测量法 1.锐线光源 1.锐线光源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使用锐线光源,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使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 吸收,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 吸收,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 一致。 (2)发射线的Δν1/2小于吸收线的 Δν1/2。 发射线的Δ 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 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 空心阴极灯
一、
原子光谱
(一)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原子外层有一个电子时, 原子外层有一个电子时,其能级可由四个量 子数决定: 子数决定: 主量子数 n、角量子数 l、磁量子数 m 、自旋量子数 s; (二) 光谱项 原子外层有多个电子时, 原子外层有多个电子时 , 其运动状态用主量 子数 n、总轨道角量子数 L、 总自旋量子数 S、 内量 描述; 子数J 描述;
Nj N0
=
Ei gj − e kT
g0
激发态原子数Nj与基态原子数No之比较小,<1%. 可以用基态 之比较小,<1 ,< 原子数代表待测元素的原子总数。 原子数代表待测元素的原子总数。公式右边除温度T外, 都 是常数。 一定,比值一定。 是常数。T一定,比值一定。
3.原子吸收法的测量 3.原子吸收法的测量
原子的能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表示: 原子的能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表示:nMLJ
n:主量子数;M:谱线多重性符号; 主量子数; 谱线多重性符号; L:总角量子数; J :内量子数 总角量子数;
钠原子的光谱项符号 表示钠原子的电子处于 3 2S 1/2:
n=3, M =2(S = 1/2), L =0, J = 1/2
Iv = I0e
A = lg 1 e-Kν L
−Kν ⋅l
= lg eK0L = 0.434K0 L
在原子吸收中,谱线变宽主要受多普勒效应影响, 在原子吸收中,谱线变宽主要受多普勒效应影响,则:
2.基态原子数和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2.基态原子数和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原子吸收光谱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与 共振线吸收之间的关系来测定的。 共振线吸收之间的关系来测定的。 基态原子化程度越高, 光谱法的灵敏度越高。 基态原子化程度越高,原子吸收 光谱法的灵敏度越高。 热力学平衡时,两者符合Boltzmann分布定律: Boltzmann分布定律 热力学平衡时,两者符合Boltzmann分布定律:
三、谱线变宽因素(Line broadening) 自然变宽: 1. 自然变宽: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其大小为
∆ν N =
1 2 πτ
k
(τK 为激发态寿命或电子在高能级上停留的时间,10-7-10-8 s) 为激发态寿命或电子在高能级上停留的时间,
该宽度比光谱仪本身产生的宽度要小得多, 该宽度比光谱仪本身产生的宽度要小得多,只有极高分辨率的仪器 才能测出,故可勿略不计。 才能测出,故可勿略不计。
(二)吸收线的轮廓与变宽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 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 谱吸收线。 谱吸收线。 ♦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 辐射光照射时, 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 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表征吸收线轮廓( 的参数: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吸收线的轮廓:以 ♦吸收线的轮廓 以Kv或 中心频率ν 峰值频率) 中心频率νO(峰值频率) : 作图: Iν与ν 作图: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中心波长: 中心波长:λ(nm) 半 宽 度:ΔνO 峰值吸收系数: 峰值吸收系数:k0
吸收峰变宽原因: 吸收峰变宽原因
(2)温度变宽(多普勒变宽) ΔVD 温度变宽(多普勒变宽)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它与相对于观察者的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有关。又称热变宽。 有关。又称热变宽。
∆VD = 7.162 ×10−7 ⋅V0
T Ar
可见, 与谱线波长、相对原子质量和温度有关, 温度有关 可见,Doppler变宽 ∆λD与谱线波长、相对原子质量和温度有关,
第2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节
1.原子吸收线 1.原子吸收线 2.基态原子数和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2.基态原子数和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3.原子吸收法的测量 3.原子吸收法的测量
1.原子吸收线 1.原子吸收线
(一)原子吸收线的产生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图中: 图中:
Kν—吸收系数;K0—最大吸收系数; ν0,λ0—中心频率或波长(由原子能级决定); 吸收系数; 最大吸收系数; 中心频率或波长(由原子能级决定) 吸收系数 最大吸收系数 中心频率或波长 ∆ν,∆λ—谱线轮廓半宽度(K0/2处的宽度); ∆ν, 谱线轮廓半宽度( 处的宽度) 谱线轮廓半宽度
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基态原子蒸气对其原子 原子吸收光谱: 特征辐射的共振吸收
(二)吸收线的轮廓与变宽
吸收定律 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 以频率为ν,强度为 I0 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使该 入射光的光强降低为 I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