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诗人王维:笑倚清风立秋水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阅读上面这首诗。
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描写了六幅秋山晚景图。
B、这首诗描写了五幅秋山晚景图。
C、这首诗描写了四幅秋山晚景图。
D、这首诗描写了三幅秋山晚景图。
[说诗]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官至尚书右丞。
有《王右丞集》。
王维是唐朝擅长写山水田园诗的高手。
其诗的特色是“诗中有画”(《东坡志林》),这与他精通绘画、音乐颇有关系。
《山居秋暝》就是王维隐居辊川时,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的五幅清新秀丽的秋山晚景图。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描绘的是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
“空山”二字点明此处静悄悄的,宛如世外桃源。
第二幅是“明月松问照”。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是“清泉石上流”。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四幅是“竹喧归烷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
这时,密密的荷叶丛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问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它使诗人感到陶醉,所以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来,《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今不可久留2”诗人却反其意而用之,说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万紫千红,但却有它独特的和平恬静;山中虽没有京城的繁华热闹,却有它自身的洁净纯朴。
王维《新晴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王维《新晴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王维《新晴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维《新晴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新晴:初晴。
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2]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
[3]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4]郭门:外城之门。
郭:外城。
[5]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6]农月:农忙季节。
[7]倾家:全家出动。
事南亩:在田野干活。
事:动词,从事。
[7]南亩:《》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3、诗人在具体描写时,远近相称,动静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绝妙、充满生机的面,请你发挥想象,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
(50字左右)4、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
7、全诗重点在,写人只有后两句。
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参考答案:1、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也可用原文中的“原野旷”、“无氛垢”回答。
2、分别是“明”和“出”。
2019年甘肃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二【古诗词鉴赏类】专题精练及解析

参考答案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意近即可)
第二类 边塞军旅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
答案边塞诗 高适(岑参)
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导学号 94264074〛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 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参考答案可怜白发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 (一腔悲愤)之情。〚导学号 94264072〛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③。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④。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⑤。
【注释】①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②迟:缓缓地升起来。
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
菑(zī):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
③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
阴阴:形容树木茂密,环境幽深。
④朝槿(zhāo jǐn):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幕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
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
⑤野老:自称。
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
《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社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何事更相疑:《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想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文学知识】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诗、乐、画无一不专。
其山水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
【参考译文】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
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
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仪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神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声是那样甜美快活。
我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阅读训练】1.首联描写田家生活,透露了诗人自己________的心境。
2.颔联中“水田飞白鹭,夏木转黄鹂”原本是他人诗句,诗人加了“漠漠”、“阴阴”,显得换面_______,渲染了积羽天气的________。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山水田园诗歌(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岑参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①,袖里淮南方②。
唯爱隐几③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
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
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
③隐几:靠着几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观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第二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了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
②掇(duō多):采摘。
③英:花。
④泛:浮。
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4.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最新-诗人王维笑倚清风立秋水 精品

诗人王维:笑倚清风立秋水诗人王维笑倚清风立秋水赵雅珍璀璨的大唐诗歌天空,有这样一颗星,它时而热烈,时而清冷,它雍容典雅高贵却不华丽,它幽远恬淡清高却不孤傲。
这颗星就是笑倚清风立秋水的诗人王维。
少年行王维,字摩诘。
在梵语中维是降伏,摩诘是妖魔,于是王维的名字便是降伏妖魔。
如果大家都以字称呼他的话,其实是在喊妖怪——这是文人的幽默。
但是,在佛教中摩诘本意为净名、无垢尘,是说王维乃一位居士,可与佛平起平坐二王维是位早慧的诗人,九岁能属文,十七岁就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脍炙人口的佳句,他最拿手的是山水田园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欣赏着山中夜景,却不忘让我们也享受其中之乐,景美如画,诗美如画!画史上,王维以南宗画派开创者的身份名垂青史,更以文人画的始祖而备受后世文人称道。
米芾素颠,然于王维之画却不吝一分赞美;秦观才子,睹王维之画了几日竟觉病愈;连苏轼这样的大才子,都于维也敛衽无间言,看过王维和吴道子的画后,觉得吴道子的画虽妙绝,犹以画工论,但王维则得之于象外,如仙翮谢笼樊。
除却诗画,王维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
有一次,一个人拿着一幅画——《按乐图》,王维看了一眼,笑了笑,说这是《霓裳羽衣舞》第三叠第一拍。
此人不信,然而再次看此舞之时,却惊讶地发现,第三叠的第一拍竟然和这幅画如此相似……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王维在岐王的带领之下来见太平公主有说是玉真公主。
这是怎样的个少年呢?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文雅而不失灵活。
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反复吟咏的,以为是出自古人妙笔的佳作却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然而,王维的表演并没有结束,因为他不仅有着诗情画意,还是位音乐家。
一曲《郁轮袍》听得众人如痴如醉、满座动容。
诗、画、乐俱工俱佳,这样的极品文人,以这样的才华,解头解元自然非王维莫属——其实,这才是他此行的本意,就是要和张九皋那个事先定好的解头一争高下。
有人说这是作弊,然而在唐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干谒即自己推荐自己。
【word文档可编辑】陕西省西安市新中考语文100诗歌鉴赏冲刺训练含解析

【word文档可编辑】陕西省西安市新中考语文100诗歌鉴赏冲刺训练精选中考语文100题诗歌鉴赏有答案含解析1.简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有人评价此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请结合全诗四联的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春雨陆游细雨吞平野,余寒勒早春。
未增豪饮兴,先著苦吟身。
幽径萱芽短,方桥柳色新。
闭门非为老,半世是闲人。
1.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2.请说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有人对这首元曲所配插图提出了质疑,认为与本曲内容不符。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看法并说明理由。
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他的《水调歌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
前三联写出了孤桐哪些特点?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9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j。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k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chán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1)这首诗描写一幅深秋山水田园图,请结合首联和颈联,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0.(7分)
(1)水落石出的寒秋,时近黄昏,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山间泉水不停地潺潺作响,渡头夕阳欲落,村落炊烟初升。
(3分)诗歌通过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图景。
(2)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
(1分)柴门之外,诗人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落日、墟里孤烟,安逸之神态、潇洒之闲情跃然纸上。
(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诗人王维:笑倚清风立秋水
少年行
王维,字摩诘。
在梵语中“维”是降伏,“摩诘”是妖魔,于是王维的名字便是“降伏妖魔”。
如果大家都以字称呼他的话,其实是在喊妖怪——这是文人的幽默。
但是,在佛教中“摩诘”本意为“净名”、“无垢尘”,是说王维乃一位居士,可与佛平起平坐。
王维是位早慧的诗人,九岁能属文,十七岁就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脍炙人口的佳句,他最拿手的是山水田园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欣赏着山中夜景,却不忘让我们也享受其中之乐,景美如画,诗美如画!
画史上,王维以南宗画派开创者的身份名垂青史,更以文人画的始祖而备受后世文人称道。
米芾素颠,然于王维之画却不吝一分赞美;秦观才子,睹王维之画几日竞觉病愈;连苏轼这样的大才子,都“于维也敛衽无间言”,看过王维和吴道子的画后,觉得吴道于的画虽妙绝,“犹以画工论”,但王维则得之于象外,如“仙翮谢笼樊”。
除却诗画,王维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
有一次,一个人拿着一幅画——《按乐图》,王维看了一眼,笑了笑,说:“这是《霓裳羽衣舞》第三叠第一拍。
”此人不信,然而再次看此舞之时,却惊讶地发现,第三叠的第一拍竟然和这幅画如此相似……
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王维在岐王的带领之下来见太平公主(有说是玉真公主)。
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呢?“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文雅而不失灵活。
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反复吟咏的,以为是出自古人妙笔的佳作却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
然而,王维的表演并没有结束,因为他不仅有着诗情画意,还是位音乐家。
一曲《郁轮袍》听得众人如痴如醉、满座动容。
诗、画、乐俱工俱佳,这样的极品文人,以这样的才华,解头(解元)自然非王维莫属——其实,这才是他此行的本意,就是要和张九皋那个事先定好的“解头”一争高下。
有人说这是作弊,然而在唐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干谒”(即自己推荐自己)。
王维以自己的多才多艺赢得了这次干谒的胜利。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又怎么会扳动小有名气的张九皋,怎么会让公主改变初衷?
经过几年的洛阳之旅,加之成功地取得了解头,年轻的王维走上了仕宦之路。
学而优则仕,当时进士人数并不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王维二十左右便成为进士,这在唐
朝也算是少数了。
王维的父亲早亡,既然当了官,作为家中长子的他便无可推卸地承担起抚养弟妹的义务,他从此告别童稚,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初入仕途,王维便碰了钉子,看来他毕竟还不老道。
可是,老道、圆滑又有何用?他陷入的毕竟是个政治漩涡。
唐玄宗虽有和兄弟关系不错的名声,可是一份“自今以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的诏书却透露出他到底还是不放心的。
这时,王维作为一个和睹王关系不错的人被清理出长安,贬去济州。
王维在济州生活了十年。
这十年中,发妻去世,他从此孤身度过了余下的三十年;这十年中,他由当初的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成长为渐明世事的成熟男子。
十年后,他终于可以再次回到长安,再续少年时的旧梦。
当看到文人宰相张九龄时,他的政治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他写诗给张九龄:“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这是多么大胆的自荐!多么坦率,多么真诚!张九龄欣然接纳了他。
有一次,朝中的中、高级官员们举行聚会,王维虽然官不大,但也被邀请参加,曲水流觞,把酒吟诗之后,又让王维写了一篇序。
这说明王维已经融入到他们之中了,当然,是相同的政治主张把他们紧紧连接在一起。
然而,世事难料,更何况政治风云诡谲跌宕,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秋日平原好射雕
大唐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扳道员——李林甫,于是,历史奇妙地转了方向,张九龄败下阵来。
从此,开元盛世逐渐走向了天宝危机。
旧党人士有的死,有的贬,王维则被赶到了边塞。
不知道王维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他没有沮丧,倒似乎为了能够远离是非而欣慰。
单车间边,就这样来到了边塞,看到大漠中直线般的狼烟,还有长河尽头圆圆的太阳,灵感就这样来了,和那个萧关相逢的使者一起来了。
王维到了边塞后,没有马上回去。
不知是不能,还是不愿,总之,他留了下来。
“回看射雕处”,“秋日平原好射雕”,以射雕、作诗打发时光。
这一两年内,他几乎没有发过什么牢骚,倒有种兴致高涨的感觉。
或许是在这里看到了军中少年的风神,又温热了他年少时“纵死犹闻侠骨香”的一腔热血吧。
然而,他总还是要回去的。
回到长安的王维接着又南下出了一趟差,“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出差归来后的王
维可以彻底“独善其身”了,他买了宋之问的别墅——辋川。
于是,后面的口子,他多与裴迪一起在这里赏景赋诗,优哉游哉。
辋川真是个好地方:明月竹林,白石清滩,空山青苔,古木衰柳,飞鸟夕岚相伴,文友相与,欹湖箫声飞扬。
中国的士大夫与喜欢罢工抗争的外国人不同,他们更喜欢用消极怠工的招数。
王维正是在消极怠工,但他的正义感没有被辋川风月消磨。
他如同一汩清泉,无声无息地流淌在阴暗的黑林里,纵使阳光被遮挡,依然清洌……
秋槐叶落凝碧池
大唐的盛世终于走到了尽头,这回、充当改变历史的人变成了安禄山。
“安史之乱”一下子让依然沉醉于大唐雄风中的人们醒了过来。
于是,唐玄宗醒了,带着他的爱妃、儿孙逃了出去;长安的大臣们醒了,但金殿之上已无皇帝的踪影。
他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便成了安禄山的俘虏。
有些人投降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伪官;有的官员被强行带到了洛阳,东去的人群中就有王维。
王维被囚禁在菩提寺中,环刃交加。
在来之前,他本想能逃过去的,可是不容分说,仍被带了过来。
没办法,树大招风,他虽然不是政治上很重的砝码,但却名气很大,而安禄山要的就是这个。
在菩提寺中,王维也很想逃,可是逃不了,他没有杜甫那样的人身自由。
一次,凝碧池头发生了惨案。
有人忍不住内心的愤慨在演奏中把乐器捧碎,向着玄宗南逃的方向痛哭,结果被残忍地杀害了。
裴迪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维,王维听后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一首《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
在这首诗中,他的政治态度极其明确,他是站在大唐这一边的。
这首诗当时在暗地里流传,竟传到肃宗那里。
王维也许当时不会料到,就是这首诗日后救了他一命。
在刀剑的逼迫下,王维还是接受了给事中的伪职,这也就是他备受后人指责的原因,宋人甚至因此认为王维人品不好。
王维是软弱了一点,没有杀身成仁的大义凛然,但他自己也是很痛苦的。
从此之后,陷贼一事犹如在他心上刻下了深深的一刀,伤口再也愈合不了。
从此,王维才真正沉溺于佛理与山水之中,“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他精通佛学,且悟性很高,能把很多人看不懂的佛理理解得很透彻,甚至与大师们论道,倒真有些维摩诘居士的意味,而且他是真正地融会贯通,能将佛理融入诗画之中,尤其后期的有些诗,读完之后甚至会使读者也产生那种寂灭的心理。
都说涛是穷而后工,而王维一生虽然有起有落,但总体来讲一直在做官,而且他官至尚书右丞,职位不可谓不高了,可称是富贵了,然而诗却依旧写得这么好。
因此,王维在当时
声名很高,被称为“天下文宗”。
他流传下来的诗将近四百首,但因为战乱,“十不存一”,很多都遗失了。
王维一生清高宁静,他的诗也是一样,澄清精致,贵在于洁,彰显了他作为士大夫的风雅与自矜。
《诗人玉屑》评王维说:“秋水芙蕖,倚凤自笑。
”闻一多先生曾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他的长处短处都在这里。
”
公元761年,王维悄悄地离开了人世,然而,他的诗还有他的故事,却令后人说也说不尽——“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