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医健康管理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儿童中的保健效果.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儿童中的保健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儿童身体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6~12个月的婴幼儿阶段,中医药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阐述中医药健康管理在这个年龄段儿童中的保健效果。
1. 维护消化系统健康在婴幼儿期,消化系统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食物的影响,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问题。
中医药健康管理可以通过中药膳食、药膳调理以及推拿按摩等方法,调节儿童的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降低儿童患上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
2. 增强免疫力6~12个月的儿童正处于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
中医药健康管理通过药膳调理、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调整儿童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其免疫力,降低感冒、发热等常见疾病的发生率,为儿童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促进生长发育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饮食营养对于身体的发育至关重要。
中医药健康管理可以结合中药膳食的调理方法,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科学搭配食材,促进骨骼、大脑、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发育成长,确保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
4. 调理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对于儿童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健康管理可以通过中药药膳、推拿按摩等方式,调理儿童的脏腑功能,缓解其体内的不适,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哭闹、易醒等问题,让儿童能够获得充足的睡眠,保障其健康成长。
5. 预防常见疾病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调理儿童体内的潜在问题,预防常见的疾病发生。
特别是一些由于气候变化、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感冒、发热、咳嗽等疾病,在中医药的辅助下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减少儿童的疾病困扰。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儿童中的保健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中医药的方法,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免疫力,预防和调理常见疾病,提升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0到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

0到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0到3岁的儿童来说,中医健康管理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儿童中医常见疾病的防治、中医养生方案的制定以及中医药品的应用等方面,探讨0到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儿童中医常见疾病的防治在0到3岁的儿童中,常见的疾病有感冒、发热、腹泻等。
对于这些常见疾病,中医有着丰富的防治经验。
在预防方面,父母可以根据中医的养生理念,合理安排儿童的作息时间,增强体质。
同时,对于发热、腹泻等疾病的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差异,提倡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饮食、草药疗法等方式,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二、中医养生方案的制定0到3岁的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中医强调“养生”,有助于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制定中医养生方案时,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儿童的体质类型。
根据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保健等方案。
比如,虚寒体质的儿童可适当食用温热食物,如姜汤,促进体温调节;而湿热体质的儿童则需避免油腻食物,多喝凉水,以清热解毒。
三、中医药品的应用在0到3岁的儿童中,中药的应用也是一种常见的健康管理方法。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疗效温和、副作用小的特点,适合儿童使用。
儿童中医药品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方面,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提高儿童的消化系统功能,增强体质。
外用方面,中药也可以应用于皮肤病、便秘等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中。
综上所述,0到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对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制定中医养生方案以及中医药品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育。
为了儿童的健康,我们应该重视中医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倡导中医养生理念,为儿童打造一个更健康、更幸福的成长环境。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儿童中医健康管理覆盖率,确保儿童中医保健服务普及到每个家庭。
2. 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3.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儿童自我保健意识。
4. 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三、工作措施1.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1)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中医保健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2)定期举办儿童中医保健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2. 完善儿童中医保健服务体系(1)建立儿童中医保健门诊,为儿童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2)设立儿童中医保健咨询热线,解答家长关于儿童中医保健的问题。
(3)开展儿童中医保健进校园活动,普及中医保健知识。
3. 优化儿童中医保健服务内容(1)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制定中医保健方案,如感冒、咳嗽、腹泻等。
(2)开展儿童中医保健特色项目,如推拿、拔罐、针灸等。
(3)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特点,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指导。
4. 加强儿童中医保健档案管理(1)建立儿童中医保健档案,记录儿童健康状况、诊疗过程等。
(2)定期对儿童中医保健档案进行整理、分析,为儿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5. 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1)选拔优秀中医人才,从事儿童中医保健工作。
(2)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儿童中医保健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完成政策宣传、培训、体系建设等工作。
2. 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儿童中医保健门诊、咨询热线、进校园等活动。
3. 第三阶段(7-9个月):优化儿童中医保健服务内容,完善档案管理。
4. 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经验,完善工作计划,持续改进儿童中医保健工作。
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标准

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标准1. 介绍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是指通过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对0到36个月的儿童进行全面、个体化的健康管理。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标准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
2. 了解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标准0到36个月婴幼儿是生长发育最快、最薄弱、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阶段。
针对他们特殊的生理特点和疾病易感性,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科学合理、操作简便且易于推广的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内容、方法、技术和评价指标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提高儿童健康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3. 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内容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包括常规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疾病预防和保健指导等内容。
在常规体格检查方面,应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以及眼耳鼻喉口腔等器官的检查。
生长发育评估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增长情况、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以及心理行为发育情况等方面。
疾病预防主要是通过中医药方法预防常见儿童疾病,如感冒、腹泻、湿疹等。
保健指导是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家长进行科学合理喂养指导以及生活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指导。
4. 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法在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中,除了常规的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和疾病预防等方法外,还应结合中医药理论和方法,采取针灸、推拿、中药等手段进行治疗。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通过手法的施加,调理经络、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中药是通过中草药的应用,调节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些方法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5. 评价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效果对于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长发育情况和常见儿童疾病发生率。
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总结

序号1:引言经过36个月的宝宝的成长,儿童健康管理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传统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本文对36个月以内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行总结,为家长提供参考。
序号2:0-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0-6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健康管理主要包括母乳喂养、脐部护理、预防接种、中医药调理等方面。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中医药调理可以帮助宝宝调整体质。
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湿疹、腹泻等问题,中医药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案。
序号3:6-12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健康管理重点关注宝宝的饮食、睡眠、生长等方面。
中医药营养调理可以帮助宝宝获得全面的营养补充,促进生长发育。
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感冒、消化不良等问题,中医药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案。
序号4:12-24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12-24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健康管理重点关注宝宝的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
中医药运动调理可以帮助宝宝增强体质,促进肌肉和骨骼发育。
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龋齿、湿疹等问题,中医药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案。
序号5:24-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24-36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健康管理重点关注宝宝的情绪、社交、自理等方面。
中医药情绪调理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夜惊、哮喘等问题,中医药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案。
序号6: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效果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可帮助宝宝建立健康体质,增强免疫力,促进全面发育。
中医药能够及早发现宝宝的体质问题,及时进行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序号7:总结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0-36个月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涵盖母乳喂养、营养调理、情绪调理等方面,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面色、望头
发、望形态,
6岁
察舌切脉。
.
第三部分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 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
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 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若眼周发 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推拿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二)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 划伤小儿皮肤。
(三)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 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四)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五)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
.
.
二、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 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 (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若前囟迟闭、突起、
凹陷均为异常。 (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 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 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
(六)揉足三里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等。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
(七)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
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食 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 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 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 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 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 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 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 ,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 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 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 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一、目的1. 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2. 加强儿童的预防保健,指导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提高社会的认识和重视中医药健康管理,促进中西医并举的发展。
二、实施范围儿童(出生满6个月-18岁)三、主要内容1、宣传科普向家长、学生等群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介绍中医药的健康管理措施,传播全面健康的理念,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远离吸毒、滥用毒品、抽烟、酗酒、校园暴力等不良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
2、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儿童健康档案,记录疫苗接种、体格检查、常规表单等信息,定期完善健康档案,并适时及早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及早发现疾病,有效预防和治疗,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3、专家会诊安排专家会诊,将中西医并举,根据儿童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合理开展检查及诊断,准确把握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
4、调理治疗采用中医应用技术,做好调理治疗,以调养脏腑功能,调理血液循环,平衡荷尔蒙,调整人体能量,以预防疾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
5、中药治疗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采用中药治疗,准确把握病证,帮助病人痊愈,最大程度减轻病痛,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四、组织实施1、由医院儿童中医内科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负责审核组织实施,统筹调度。
2、建立学校卫生保健服务中心,定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指导儿童营养习惯,提供防病护理咨询,签发健康档案,设立符合学校条件的综合性保健室,为家长和孩子等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3、安排专家参与指导,加强健康管理指导,定期组织健康检查活动,及时发现疾病,有效预防和治疗,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儿童健康,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二、服务对象和范围1. 服务对象:0到3岁的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
2. 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健康管理指导,中医药保健。
三、服务流程1. 签约与建档:儿童及父母或监护人在专业中医药机构签约,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史、个人史等。
2. 手术前咨询与评估:中医医师对咨询与评估手术前咨询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手术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日常健康管理: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通过中医药综合干预手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疫苗接种等。
4. 疾病预防与治疗: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情制定中医药干预方案。
5. 中医药保健: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促进儿童的体质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四、服务内容1. 中医药评估:针对儿童的体质特点,进行中医体质辨析和辨识,了解儿童的体质及潜在健康问题。
2. 中医药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发育阶段,制定中医药调理方案,进行食疗、按摩、针灸等干预措施。
3. 中医药康复:针对儿童的身体功能障碍,进行中医康复干预,恢复和提升儿童的身体功能。
4. 中医药预防: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制定相应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 中医药健康教育:向儿童及其家长传授中医药养生知识,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指导。
五、服务标准1. 服务质量:中医药服务应确保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合理安排服务时间,保障服务的连续性。
2. 安全与保密: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应对儿童个人信息进行保密。
3. 家长参与:家长或监护人在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应积极参与,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落实中医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 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 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提倡 “ 三分寒”正确保持空气 新鲜。
⑶儿童秋季调摄要点
①感冒的预防 ②体瘦儿的调养 ③肥胖儿的调养
5.运动保健: “多见风日”,经常到户外 活动,增强体质
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由四部分组成: ①预约儿童监护人, ②儿童中医药调养指导, ③传授穴位按揉方法, ④记录并纳入健康档案。 按照不同月龄实施,参照本规范开展相应的工作。
流程表及说明
㈠预约儿童家长
分别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 龄、30月龄、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 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
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 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
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 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 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 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 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 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 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 可捏拿4~6遍。
6.情志调养
㈢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
1.摩腹
⑴位置:腹部。 ⑵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
、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 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 ~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 收的作用。
2.四时辨体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
骨末端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
中医饮食起居指 导;
常用中医保健方 法;
常用穴位推拿保 健方法;
发放中医健康教 育处方。
12月龄 18月龄 24月龄
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 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 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 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 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 ,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 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 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 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见图2)。
4.按揉迎香穴
⑴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 唇沟中(见图4)
5.按揉四神聪穴
⑴四神聪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 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见图5)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 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⑷现代研究:
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电针四神聪穴对血管性痴呆的 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所形成的功能障碍,以及主要症状有改 善作用;采用针刺四神聪的方法可明显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并能提高其脑内SOD的活性;针刺四神聪延长睡眠时间和改善大鼠睡 眠结构的机理可能与改变大鼠脑内的单胺类递质含量有关。
“二有余三不足”
㈢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这为我们发挥中医优势,从治未病的角度 开展“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势必受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二、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简介
儿童中医药调养就是针对小儿(0-36) 的生理特点 和发病机理,指导儿童监护人开展起居活动指导 、饮食调养已及常见穴位的按揉,以达增强儿童 身体健康的目的。
⑶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3.按揉足三里
⑴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 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图3)。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⑷现代研究:证明针灸足三里穴能提高小鼠运动能力。其 机理可能与纠正运动小鼠神经 -内分泌 -免疫调节紊乱有 关;亦有研究证明与纠正运动小鼠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
范流程表
满月 3月龄 6月龄 9月龄
●询问近期发育和健 康情况,重点询问小 儿的饮食、大便、活 动等情况。
●中医检查。以望诊 为主:重点望面色、 望形态、察舌、察指 纹。检查是否有五迟 五软②。
正常
可疑 或异 常
进行针对性 中医健康指 导或建议转 诊。
中医健康指导:
㈡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 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㈢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 脊的方法;
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 足三里穴的方法;
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 穴的方法。
三、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㈠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 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 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㈡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 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及流程表
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一、概述
㈡小儿生理特点
1 、稚阴稚阳之体 《小儿药证直诀》“五脏六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脏
腑娇嫩,形气未充,《温病条辨》谓之“稚阴稚阳” 2 、纯阳之体:《颅囟经》谓“纯阳” 3 、体禀少阳
小儿具有生命力旺盛而又机体嫩弱的双重性特点。对此南 宋·陈文中形象地比喻为“草木茸芽之状而称为“芽儿” 谓之“少阳”。少阳者,阳气虽然稚嫩,但是阳气相对阴 液而言的确强盛。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 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 骨骼生长发育。
4.四时调摄
⑴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反而 孩子患病不断,显得十分娇气。究其原因,主要 是由于孩子吃得太饱与穿得太暖所致。其实早在 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就在《活幼心书》中云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 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