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三)OFR的损伤作用 OFR的损伤作用
生物膜脂质过氧化( 1、生物膜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 增强 (1)破坏膜的正常结构及功能 ) (2)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 ) 3)促进OFR及其它生物活性物生成 (3)促进OFR及其它生物活性物生成 (4)减少ATP生成 )减少 生成
(二)影响因素
1、 缺血时间 过长过短都不易发生 不同动物不同器官差异 、 缺血时间: 过长过短都不易发生;不同动物不同器官差异 2、 侧枝循环 易形成者不易发生 、 侧枝循环: 3、 需氧程度 心\脑易发生 、 需氧程度: 脑易发生 4、 再灌注条件 高温 高压 高钠 高钙可诱发 高压\高钠 、 再灌注条件: 高温\高压 高钠\高钙可诱发
间接激活Na (3)PKC间接激活 +-Ca2+交换蛋白 ) 间接激活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G蛋白 如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 蛋白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 蛋白-PLC →H /Na +交换激活
+
2. 生物膜损伤
(1)细胞膜损伤 → 钙内流↑ ) 钙内流↑ 膜屏障作用↓ 膜屏障作用↓ Ca2+激活磷脂酶,使膜磷脂分解 激活磷脂酶, FR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2)线粒体受损 → ATP↓ ) ↓ (3)肌浆网膜受损 → 摄取钙↓ ) 摄取钙↓
黄嘌呤氧化酶(XO) 1 黄嘌呤氧化酶(XO)的形成增多
XO的作用: 的作用: 的作用 次黄嘌呤+O 次黄嘌呤 2
黄嘌呤+ 黄嘌呤 O·-2 +H2O2 ↓XO 尿酸+ 尿酸 O·-2 +H2O2 氧自由基的生成需要三个条件: 氧自由基的生成需要三个条件: XO OH· 次黄嘌呤 O2 XO
病理生理学习题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缺血-再灌注损伤是( )。
A畅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B畅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更严重的组织损伤C畅无钙后再用含钙溶液灌注引起钙超载D畅缺氧后再用富氧液灌注引起的更严重的组织损伤E畅是缺血的延续2畅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
A畅血管痉挛,组织缺血 B畅血管内血栓形成,阻断血流C畅器官在缺血耐受期内恢复血流D畅器官在可逆性损伤期内恢复血流E畅以上都不对3畅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见于( )。
A畅心 B畅脑 C畅肾 D畅肺 E畅各种不同组织器官4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畅所有缺血的组织器官在血流恢复后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B畅缺血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C畅心、脑较其他器官易发生再灌注损伤D畅低温(25℃)低压灌注可诱发再灌注损伤E畅高钙灌注可减轻再灌注损伤5畅下列情况中不会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是( )。
A畅器官移植 B畅断肢再植 C畅冠状动脉溶栓D畅动-静脉瘘 E畅心脏直视手术6畅钙反常损伤程度主要与( )。
A畅无钙灌注的时限有关 B畅灌注液的温度有关C畅灌注液的pH有关D畅再灌注时钙浓度有关E畅再灌注时的氧分压有关7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数目的变化规律为( )。
A畅缺血期↓、再灌注期↑ B畅缺血期↑、再灌注期↑C畅缺血期↑、再灌注期↓D畅缺血期↓、再灌注期↓E畅缺血期正常、再灌注期↑8畅再灌注时组织内白细胞浸润增加的机制主要是( )。
A畅组胺和激肽的作用 B畅C3a、C5a的作用C畅LTC4的作用D畅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E畅趋化性炎症介质的作用9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中最主要的、为人们公认的是( )。
A畅无复流现象 B畅高能磷酸化物缺乏 C畅钙超载D畅氧自由基损伤 E畅白细胞作用10畅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有( )。
A畅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B畅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C畅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D畅钼依赖性蛋白水解酶E畅铜依赖性蛋白水解酶11畅黄嘌呤氧化酶存在于( )。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发生 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自由基(free radical):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 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氧自由基:O2. – OH. 1O 活性氧 H 2 O2 2
(reactive oxygen)
O2 eO2. – e-+2H+ H 2O 2 e-+H+ H 2O OH. e-+H+ H2O
1O +AO2. –+A 2 内过氧化物的热分解
物理方法 氧气放电 光敏反应
1
O2的反应:亲电子性很强的氧化剂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 • • • 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 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 线粒体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ATP
缺 血 期
再 灌 注 期
AMP 黄嘌呤脱氢酶 2+ Ca 腺嘌呤核苷 [Ca2+]i 内流 缺血 次黄嘌呤核苷 黄嘌呤氧化酶(XO) . –+H O 黄嘌呤 + O 次黄嘌呤 2 2 2 XO O
脂性自由基:氧自由基 + 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L. LO. LOO.
其它自由基: Cl. CH. NO等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
O2和O2. –的电子排布
O2氧化酶(XO) 醛氧化酶 NADPH氧化酶 NADH氧化酶 ……
(2).非酶促反应 蛋白质、低分子化合物、 较稳定自由基的自动氧化 (3).水的辐射分解等
自由基对膜的损伤
二.钙超载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结构损伤 细胞 功能代谢障碍 [Ca2+]i
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共同通路
正常细胞Ca2+运转体系
缺血-再灌注损伤

机制:
内皮素 (ET) ↑ 一氧化氮(NO)↓
血栓素A2(TXA2)↑
前列环素(PGI2)↓
后果:
有助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加重组织损伤
(3)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机制:可能与白细胞释放的某些炎性介质有关
后果:①引发组织水肿
②导致血液浓缩,有助于形成无复流现象
③有利于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游走到细胞间隙,
直接释放细胞因子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
(三)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肌原纤维结构破坏 (出现严重收缩带、肌丝断裂、溶解) 线粒体损伤 (极度肿胀、嵴断裂、溶解,空泡形成、 基质内致密物增多)
台湾野柳公园蘑菇石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一)脑能量代谢变化
ATP等均在短时间内减少 cAMP含量增加
cGMP含量下降
(二)脑氨基酸代谢变化
诊断: 心肌梗塞 问题:
1、为什么在溶栓后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2、如何防治?
台湾阿里山
3、核酸及染色体破坏 染色体畸变
核酸碱基改变
DNA断裂
(四)判断指标
O2-、OH· 1O2、H2O2 、
XO
MDA ( LPO )
SOD、CAT、GSH-PX VitC、VitE、 VitA
台东八仙台
二、钙超载
(一)钙超载的概念
钙超负荷
calcium overload CO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 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膜磷脂降解→线粒体膜受损→ATP生成↓→细胞膜、 肌浆网Ca2+ 泵功能障碍→胞浆Ca2+↑
(三)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激活XO→OFR生成↑ 2、激活ATP酶→加重细胞内酸中毒 3、激活PL→膜磷脂降解→直接造成生物膜受损
缺血-再灌注损伤

无复流
(二)白细胞聚集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1. 阻塞微循环 恢复血液灌注后,缺血区依然得不到充分血流灌注的现象称无 复流现象。 2. 释放活性氧 在自由基学说中,白细胞呼吸爆发会释放超氧阴离子、过氧化 氢、次氯酸等活性氧。 3. 释放各种颗粒成分 白细胞活化后将释放许多颗粒成分,包括酶性成分和非酶性成分 4. 产生各种细胞因子
缺血造成细胞膜外板与糖被分离,使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 ;
细胞内Ca2+ ↑又可激活磷脂酶,使膜磷脂降解,细胞膜通透性↑
疏松、膜磷脂降解、OFR
3. 线粒体受损 4.肌浆网膜损伤 5. 儿茶酚胺增多
通过α -R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导致 内质网/肌浆网上钙通道开放,使细胞内钙库释放钙。
(2)膜蛋白功能受抑 间接抑制钙泵、钠泵及Na+/Ca2+交换系统
抑制膜受体、G蛋白与效应器的偶联,引起细 胞信号转导功能障碍
(3)促自由基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4)线粒体膜 :ATP生成障碍
2. 细胞成分交联 脂质-蛋白质-胶原
蛋白质-蛋 白质交联 二硫交联
-S-S-
脂质-蛋白 质交联
蛋白质 断裂
活性氧
2 .脂性自由基: 氧自由基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 生成的中间产物 种类: 烷自由基(L· ) 烷氧基(LO· ) 烷过氧基(LOO· ) 3.其它: Cl· 、CH3 · 、NO ·
自由基性质活泼,具有强烈的引发 脂质过氧化作用
(二)氧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
- 的来源: 1. O· 2 (1)线粒体 (2)某些物质自然氧化 儿茶酚胺、血红蛋白等 (3)酶催化 黄嘌呤氧化酶 (4)毒物作用于细胞 CCL4 百草枯(除草剂)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PARALLEL研究是迄今为至规模最大的曲美他嗪随机对照研究。 PARALLEL研究是迄今为至规模最大的曲美他嗪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入 研究是迄今为至规模最大的曲美他嗪随机对照研究 选90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随机加用曲美他 90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嗪或长效硝酸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12周 嗪或长效硝酸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12周,结果联合曲美他嗪组每周 12 心绞痛次数较基线时显著降低75.9%, 心绞痛次数较基线时显著降低75.9%,每周硝酸甘油用量较基线时显著 75.9% 降低78.8%,且显著低于联用硝酸酯组。 降低78.8%,且显著低于联用硝酸酯组。 78.8%
结
果
1.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75.9% 61.6%,p<0.0001) %,p<0.0001 1.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75.9%比61.6%,p<0.0001) 2.减少硝酸甘油用量(78.8% 63.2%,p<0.0001) %,p<0.0001 2.减少硝酸甘油用量(78.8%比63.2%,p<0.0001) 3.联用曲美他嗪抗心绞痛作用更强,尤其对60岁以 3.联用曲美他嗪抗心绞痛作用更强,尤其对60岁以 联用曲美他嗪抗心绞痛作用更强 60 上的患者及糖尿病患者 4.曲美他嗪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 4.曲美他嗪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 改善更佳 5.曲美他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5.曲美他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曲美他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因缺血、 生成减少, 因缺血、缺氧使 ATP 生成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 增多,使细胞膜损伤,以及线粒体功能受损。 增多,使细胞膜损伤,以及线粒体功能受损。 1.再灌注时,氧气的增多,就会生成大量的氧自由 1.再灌注时,氧气的增多,就会生成大量的氧自由 再灌注时 基。由于线粒体功能此时尚未恢复,所以对于氧自由基 由于线粒体功能此时尚未恢复, 的 清除能力不足,导致氧自由基增多。氧自由基的增 清除能力不足,导致氧自由基增多。 多,就会对膜磷脂造成损伤,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 就会对膜磷脂造成损伤,包括细胞膜, 如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等等的损伤, 如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等等的损伤,会进 一步损伤细胞。同时氧自由基的增多还会对蛋白质, 一步损伤细胞。同时氧自由基的增多还会对蛋白质, 核酸及细胞外基质造成损伤,从而加重了细胞的凋亡 加重了细胞的凋亡。 核酸及细胞外基质造成损伤,从而加重了细胞通透性增强, 2.再灌注时,由于细胞膜的损伤,通透性增强,使大量的 再灌注时 钙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造成细胞内钙超载 钙超载; 钙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造成细胞内钙超载;同时线 粒体功能的障碍,ATP生成减少, 粒体功能的障碍,ATP生成减少,肌膜及肌浆网膜钙泵 生成减少 功能障碍,不能排出和摄取细胞浆中过多的钙,致使 功能障碍,不能排出和摄取细胞浆中过多的钙, 细胞浆中游离钙浓度增加而进一步造成钙超载。 细胞浆中游离钙浓度增加而进一步造成钙超载。而钙 超载会进一步加重细胞的凋亡。 超载会进一步加重细胞的凋亡。 加重细胞的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参考

Uric acid + H2O 尿酸 . O2
再灌注期
3.中性粒细胞激活
正常功能
缺血
中性粒细胞激活
NADPH+ O2
NADPH 氧化酶
. NADP+ + H+ + O2
再灌注
呼吸爆发
4.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缺血/再灌注 Catecholamine, CA
单胺氧化酶
_ 肾上腺素红 + O. 2
5. 诱导型NOS的表达增强
心电图
ST段抬高,R波增高
防治原则
• 尽早恢复血流,缩短缺血时间 • 采用低压、低温、低钙再灌注液 • 清除活性氧 • 钙拮抗剂 • 抗白细胞疗法 • 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 • 缺血预适应
脂质过氧化
膜流动性↓,通透性↑
细胞膜受体失活、 离子通道变构、酶活性改变
细胞器膜结构破坏
线粒体
溶酶体
内质网
脂质信号分子生成异常
肌醇磷脂
二酰甘油
三磷酸肌醇
2. 蛋白质失活
•蛋白质氧化而发生变性、聚合、降解和断裂
Self-study
3.DNA损伤
· , NO OH
细胞核DNA损伤
碱基修饰 •DNA断裂 •DNA交联
缺血-再灌注损伤
Outline
•概述 •原因和条件 •发病机制 •机体主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案例】 患者男,48岁。因胸痛约1小时入院。经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 死(前间壁)。
查体:血压100/75mmHg,心率37次/分钟,律齐,意识淡漠。既往
有高血压病史10年。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同时急查心肌酶、凝血因 子、电解质、血常规等。入院后约1小时给予尿激酶150万静脉溶栓(30
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的保护机制

(2)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 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线粒体 (Mitochondria) 黄嘌呤氧化酶 (Xanthine Oxidase)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
活性氧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ROS & I/R Injury
cells and neutrophils)
1.自由基 (Free radicals)
指在外层电子轨道含有一个或 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 分子的总称 。
为表达不配对电子,常常在其 分子式后上方加一个点如(R·) 。
(1)自由基的种类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 脂质自由基(lipid radical, L•) -· 氯自由基 (Cl•) 气体自由基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甲基自由基(CH3•) 过氧亚硝基(ONOO-)
缺血不但减少了细胞的氧供应, 而且造成糖酵解底物缺乏和乳酸等代 谢产物清除减少。
急性缺血期
心脏pH从7.2降到6.5
酸中毒加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 障碍,并促进细胞坏死和凋亡。
4.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正常: 心肌能量的85% 心肌收缩
15% 膜的离子转运 和蛋白质合成
缺血: ATP生成减少 心肌钙转运异常 蛋白磷酸化障碍 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Becker LB. Cardiovas Res 61 (2004): 461– 470
研究历史
1955年Sewell报道结扎狗冠状动脉后,如突 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出现室颤
1960年Jennings提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968年Ames报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972年Flore报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978年Modry报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1981年Greenberg报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性水肿、组织结构崩解、收缩带形成等)。
冠脉支架置入前后
1967年,Bulkley 和
Hutchins发现冠脉血管再
通后的病人发生心肌细胞
反常性坏死。
1981年,Greenberg等证实小肠缺血3小
时后再灌注时,粘膜损伤更严重。 此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可能发生缺
血再灌注损伤。
从实践到理论地总结
O2 +e. O
2
O2 + H2O2
Fe2或Cu2+
O2 + OH + OH
Fenton反应
O2是体内氧自由基存在的主要形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 · OH是体内最活跃的氧自由基,对机体危害最大。
2、脂质自由基
多聚不饱 和脂肪酸 氧自由基 脂氧自由基 LO· 脂过氧自由基 LOO·
3、一氧化氮(NO): 是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
钙超载→线粒体功能受损→线粒体氧化酶系统 受抑制→氧经单电子还原成氧自由基增多。 缺氧→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自由基清 除减少。
2 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
黄嘌呤氧化酶(XO) 10%
Ca2+依赖性蛋白酶
黄嘌呤脱氢酶(XD) 90%
②ATP降解
①钙超载 激活此酶
③再灌提供大量氧
3、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
一、活性氧的作用
(一)活性氧的基本概念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指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代谢物。 氧自由基 单线态氧(1O2) 过氧化氢 (H2O2) NO
脂质过氧化物 及其裂解产物
自由基的概念及特点:
自由基 (free radical):指外层轨道上含 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各种原子、原子团 或分子。
① 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
② 活性氧大量产生 过多时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霍金与CuZn-SOD突变所致的脊髓侧索硬化症
总结: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
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增加 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 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诱导型NOS表达增强
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可导致组织损伤。
6、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1)抗氧化酶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超氧阴离子 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清除H2O2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清除脂性自由基等
(2)非酶性抗氧化物:
维生素E、谷胱甘肽、白蛋白、铜蓝蛋白等也 可清除活性氧或控制活性氧的生成。
适量时参与化学反应、信号 转导、基因调控
(一)细胞内Ca2+的稳态调节
膜电位达一定 程度时开放 Ca 2+ Ca 2+
[Ca2+]↑
电压依赖 性钙通道 Ca2+ 受体操纵 性钙通道 [Ca2+]e:10-3M
与激动剂结 合后开放
Ca2+ Ca2+泵
Ca2+
H+-Ca2+
肌浆网 SR [Ca2+]i:10-7M
Ca2+
Na+-Ca 2+载体
4、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缺血再灌注(应激)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单胺氧化酶
代偿调节作用
自氧化生成超氧 阴离子自由基
5、诱导型NOS(iNOS)表达增强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含有iNOS。
缺血再灌注导致白细胞活化后,iNOS表 达上调,导致NO大量生成。NO及其代谢 产物过氧亚硝酸根(OONO—)、过氧亚 硝酸(HOONO)、羟自由基(· OH)都
缺血、缺氧
早期无堵塞现象 进行性下降 多缓慢发生 较少为室颤 α-阻滞剂有效
心电图
ST段抬高,R波增高
ST段不抬高,R波降低,病理性Q波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临床表现:感觉、运动或意识严重障碍 脑电图:病理性慢波 组织学变化:脑水肿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的特点:
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脑细胞更易受活性氧损伤
(三)活性氧的损伤作用
1. 膜脂质过氧化 2. 蛋白质失活 3. DNA损伤 4. 细胞间基质破坏
活性氧的作用
钙超载 白细胞的作用
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
二、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 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 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Ca2+进入胞液的途径
质膜钙通道: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受体操纵性钙通道 细胞内钙库释放通道: ①1,4,5-三磷酸肌醇(IP3)敏感钙池 ②IP3不敏感钙池:二氢吡啶受体 (Ca2+诱发Ca2+释放) 。 Ca2+离开胞液的途径 ◆Ca2+泵:存在于细胞膜、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
◆Na+-Ca2+交换:双向转运, 3个Na+交换1个Ca2+ ◆H+-Ca2+交换:主要见于线粒体,双向转运
1. 阻塞微循环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 ) 恢复血液灌注后,缺血区依然得不 到充分血流灌注的现象称无复流现象。
2. 释放活性氧 3. 释放各种颗粒成分
4. 产生各种促炎性细胞因子
活性氧的作用 钙超载 白细胞的作用 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
缺血-再灌注区ATP生成能力下降的机制为: 1. 线粒体受损
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指心肌经短暂缺血 并恢复供血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处于“低功能状 态”,常需数小时或数天才可恢复正常功能的现象。
心肌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性损伤的主要表现
缺血性损伤
发病环节
微小血管 心肌功能 心律失常
再灌注性损伤
再灌注
微小血管堵塞、出现无复流现象 心肌顿抑 多突然发生 很快转化为室颤 β-阻滞剂有效
为什么在溶栓后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第一节 概 述
(Introduction)
简史
认识就从这简单现象开始
1955年,Sewell结扎狗冠 状动脉后,如突然解除结 扎,恢复血流,动物室颤 而死亡。
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在心肌缺血恢复血流后,缺血心肌的损伤反 而加重,出现超微结构不可逆性损伤(爆
2. ATP合成的前身物质减少
第四节 机体主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gut
O2OH
airways
HOCl
H2O2
brain & nerves
heart & vessels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2. 心肌舒缩功能下降 3. 心肌结构的变化 自由基和钙 超载造成的 心肌损伤及 再灌注后细 胞内外离子 分布紊乱
1、原因
凡能引起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 的因素(先缺血,后再灌)。
临床
休克微循环再通
冠脉解痉、各种动脉搭桥术
都可能发生再灌 注损伤
心脑血管栓塞再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心肺手术体外循环后心肺复苏 断肢再植、器官移植血供恢复等
PTCA
第二节 原因和条件
(Influence factor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 液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 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 结构损伤的现象。
第二节 原因和条件
(Influence factor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2、条件
缺血的时间和程度(15min以内或60min以上)
组织缺血前的状态(侧支循环、 对氧的需求程度)
再灌注条件(低温、低压、低钙等)
第三节 发病机制
(Mechanism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活性氧的作用 钙超载 白细胞的作用 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
(2)缺血后适应
在全面恢复再灌注前短暂多次预再灌、停灌处理,
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
A
B
C
A: 7 d after a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for 3 min; B: ischemic insult for 8 min; C: preconditioning+ ischemic insult
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增加 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 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诱导型NOS表达增强
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1、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增加
_ e-+2H+ -+H+ -+H+ e e e • O2 H2O H2O2 •OH O2 H2O
线粒体内O2
1~2% 超氧阴离子 O2-· 羟自由基 · OH
98~99%
H2O+ATP
H2O2
清 除
SOD 维生素C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髓过氧化物酶 维生素C 、SOD
细胞缺氧→线粒体呼吸链上酶活性↓→不能产生 足够的电子→自由基生成增加。
再灌注提供大量的氧,产生大量活性氧,呼吸 链复合体Ⅰ、Ⅱ和Ⅲ均可产生活性氧。
酶催化下产生的一种气体自由基。
由内皮型NOS合成的NO具有保护作用, 由诱导型NOS合成的NO显示毒性作用。
NO+ O2
e +H+ ONOO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