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活血、补气中药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活血、补气中药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活血、补气中药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组织或器官缺血及重获血流灌注或氧供应后,对组织或器官所产生的损伤作用,临床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RIRI)比较多见。
中医理论中并未有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中医对相关症候的描述,散见于腰痛、水肿、血证等疾病当中。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治宜补气扶正,活血化瘀。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广泛开展了活血、补气中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及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就近10年来活血、补气中药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活血化瘀中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1.1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当肾遭受缺血再灌注时,可激活肾内皮细胞、血小板和肾脏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一1、IL-6、IL-8)、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补体活化产物等物质。
其中TNF—α是炎症网络中具有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被认为是全身炎症反应的始动介质,可直接导致肾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退,血管通透性增加,循环阻力降低,并诱导IL-1,IL一6、IL一8等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瀑布样释放,构成炎性损伤的级联放大效应。
李均等选取切除大鼠右侧肾脏,夹闭左侧肾蒂60分钟的肾缺血后再灌注模型,实验发现,虎杖及虎杖苷预处理组肾组织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一1)阳性表达均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由此表明,虎杖及虎杖苷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并提示虎杖及虎杖苷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是抑制肾组织中ICAM一1表达,减少血清中TNF—α的含量。
夏康等实验发现,丹红注射液预处理组肾小管细胞ICAM一1阳性表达下降,Paller氏评分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程度较轻。
迈之灵治疗下肢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迈之灵治疗下肢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作者:程斌何强李应龙高建花候红丽庞尊中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10期【摘要】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下肢动脉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口服迈之灵组),对照组18例(未接受迈之灵组),根据泛大西洋多学科共识( 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标准,完成下肢血管腔内成形术。
术前3天开始口服迈之灵2片、3次/日,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3天、7天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开通术后肢体肿胀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CK-MB、cTn均明显升高,尤其以术后1天升高显著,此后不同程度下降。
观察组CK-MB、cTn术后第1天、第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迈乏灵;下肢血管成形术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1]。
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的发展,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因其微创、可重复性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首选治疗方法[2]。
但此种治疗仍不可避免会产生并发症,较为常见的是下肢缺血一再灌沣榀伤(ischernia-renerfusion iniurv,IRI),可导致心、肺、肾和骨骼肌组织功能的受损[3],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肺水肿,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甚至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
因此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预防下肢动脉成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
近年研究表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钙超载、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MIRI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钙超载【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91-03【Abstract】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is the aggrav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or structural damages following th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t is one of the main mechanism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whereas the exact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Recent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massive productionof free oxygen radicals,calcium overload,myocardial energy dysbolism,apoptosis,activation of neutrophil granulocytes,dama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I cell and many other factors may all participate in th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Key words】 Myocardiu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nergy dysbolism Free oxygen radicals Calcium overload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injury,IRI)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是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后,原缺血组织器官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
下肢缺血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

滨州医学院文献综述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现状的研究进展Study progress on Treatment oflower limb ischemia申请学位:学士学位院(系):药学院专业:药学姓名:张印龙学号:320142120153指导教师:王跃嗣(教授)二O 一六年三月二十日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2)1.前言 (3)2.分类 (3)2.1.1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3)2.1.2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3)2.2 辅助手段 (4)2.2.1踝肱指数 (4)2.2.2 彩色多普勒超声 (4)2.2.3 CT 血管造影 (4)3.治疗手段 (5)3.1药物治疗 (5)3.2手术治疗 (5)3.3介入手术 (6)3.4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 (6)3.4结论 (7)4.展望 (8)参考文献 (8)致谢 (9)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现状的研究进展张印龙摘要:为了总结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lower limb ischemia)的研究进展,通过CNKI、万方数据、维普资讯、CBM等数据资料的查找分析,结果:CNKI有相关文献2,323篇、万方数据有相关文献1,002篇、维普资讯有相关文献269篇、CBM 有相关文献248篇,排除标准:①综述、评论、摘要、会议论文、科技成果、短篇报道、报刊文章等常规一次文献。
②重复文献。
③不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
结论:目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很多,但都有具有许多缺点,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细胞疗法Study progress on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schemiaZhang Yinlong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reatment progress of lower limb ischemia and search through CNKI, WanFang Data, VIP information, CBM data analysis. Results: CNKI have related literature 2323, WanFang Data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1002, VIP information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269, CBM has related literature 248 papers. Exclusion criteria: repeated or old. Conclusion: many methods of lower limb ischemia in the treatment have many Shortcomings, but there are limitations and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Keywords:lower limb ischemia、stem cells、Interventional operation、Combined therapy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疾病、心肌缺血/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中老年的多发病,而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不规律,青少年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迅速增高。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治进展

二、影响因素
l. 缺血时间 2.侧支循环 3.需氧程度 4.再灌注条件:压力、温度、酸碱度、
钠离子、钙离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
钙反常
预先用无钙溶 液灌流大鼠心 脏2min,再用 含钙溶液进行 灌流时→心肌 细胞酶释放↑、 肌纤维过度收 缩及心肌电信 号异常。
氧反常
用低氧溶液灌注 组织器官或在缺 氧条件下培养细 胞一定时间后, 再恢复正常氧供 应→组织及细胞 的损伤不仅未能 恢复,反而更趋 严重。
(二)酶性清除剂:CAT、SOD
O2.↓
四、减轻钙超载 2H2O2 2H2O+O2 五、其它:细胞保护剂、腺苷…
减轻缺血性损伤
尽早恢复血流,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
缺血预处理(ischemin preconditioning ,IPC) 概念: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可以提高心肌组织
对随后持续缺血的耐受性,其保护作用包括 缩小缺血再灌注(ischemin/reperfusion,I/R) 后心肌梗死范围、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 促进心脏功能恢复等。
胞浆钙浓度↑
ATP生 成↓ 细胞膜、肌 浆网钙泵能 量供应不足
(二)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线粒体功能障碍→ATP↓ 2.激活磷脂酶 3.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
Na+/Ca2+交换→一过性内向离子流→迟后除极
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5.肌原纤维过度收缩——收缩带
①缺血-再灌注→获能、细胞内钙超载→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②缺血-再灌注→缺血期堆积的H+迅速移出→ H+对心肌收缩的抑制作用↓或消除 。
膜表面蛋白 -SHHS-
CH3-S磷脂
正常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在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在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其损伤机制主要包括氧自由基的释放、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白细胞的作用和微循环障碍。
研究报道指出,常用的静脈麻醉类药物如镇静催眠类、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物自身的抗氧化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等。
本文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及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常用的静脉麻醉类药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指导。
[Abstract]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process in clinical.The injury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releasing of oxygen free radicals,intracellular calcium overload,the role of white cell and microcirculation disturbance.Some research reports that commonly us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drugs liking sedative hypnotic,opioid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have protection role in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he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antioxidant effect of the drug itself,re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inhibiting synthesis and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commonly us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drugs that have protection role in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is aim to provide new guidance for clinical.[Key words] Lower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nesthesia drugs;Sedative hypnotic;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临床工作中,下肢各类骨科手术常应用止血带,因其可减少手术的出血、提供清晰的术野,但其也可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严重时不仅损伤肢体局部组织、导致骨骼肌的纤维化、挛缩甚至肢体坏死,同时再灌注后大量氧自由基合成释放、炎症细胞激活、过量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可引起远隔器官的损害,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1],因此减轻止血带诱发的下肢IR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肢体IRI的机制和常用的静脉麻醉类药物对肢体IRI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DOI:10.16659/ki.1672-5654.2017.01.192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一般分为缺血期、再灌注期两个时间周期,其相关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晰,但氧化损伤学说目前普遍被认可。
IRI损伤与生物体内的自由基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氧自由基能够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合,从而对生物体造成破坏,引发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
该文对IRI的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归纳了抗氧化剂、抗炎剂、下肢IRI造成的远端器官组织的治疗方法,期望能够给下肢IRI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标签:下肢缺血再灌注;抗氧化剂;抗炎剂;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Reperfusion Injury Treatment of Critical Limb IschemiaJIANG Yu1,QIAO Tong2,TANG Wen-hao11.Medical Schoo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09 China;2.Affiliated Drum Tower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08 China[Abstract]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s divided into two time periods of ischemic stage and reperfusion stage,and the related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at present,but the oxidant stress is widely recognized at present,and the IRI inju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 produced by the radical in the organism,and the oxygen free radical can combine with the biomacromolecules of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thus doing damage to the organism and causing th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and the paper studies the pathogenesis of IRI and summarizes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far-end organ and tissue caused by 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 agent and lower limb IRI hoping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RI.[Key words] Lower 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 agent;Research progress1 IRI的发生机制肢体IRI的发生周期一般为缺血期、再灌注期两个周期,由不同因素引發的肢体动脉损伤都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肢体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情况,随着患者机体缺血时间的不断延长,受损组织内三磷酸腺苷被消耗殆尽,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机体所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能够被静脉回流作用清除,造成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1-4],对远端组织的灌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对机体的损伤[5]。
迈之灵治疗下肢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1062018.10药物应用迈之灵治疗下肢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程 斌 何 强 李应龙 高建花 候红丽 庞尊中贵州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摘 要】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下肢动脉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口服迈之灵组),对照组18例(未接受迈之灵组),根据泛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标准,完成下肢血管腔内成形术。
术前3天开始口服迈之灵2片、3次/日,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3天、7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开通术后肢体肿胀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CK-MB、cTn 均明显升高,尤其以术后1天升高显著,此后不同程度下降。
观察组CK-MB、cTn 术后第1天、第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7天恢复正常。
结论:迈之灵能够降低下肢血管成形术后心肌标志物水平,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因此对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迈之灵;下肢血管成形术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1]。
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的发展,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因其微创、可重复性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首选治疗方法[2]。
但此种治疗仍不可避免会产生并发症,较为常见的是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常用的消炎镇痛与解热性的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脑梗塞所引发的脑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脑水肿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DOI:10.16659/ki.1672-5654.2017.01.192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一般分为缺血期、再灌注期两个时间周期,其相关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晰,但氧化损伤学说目前普遍被认可。
IRI损伤与生物体内的自由基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氧自由基能够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合,从而对生物体造成破坏,引发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
该文对IRI的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归纳了抗氧化剂、抗炎剂、下肢IRI造成的远端器官组织的治疗方法,期望能够给下肢IRI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标签:下肢缺血再灌注;抗氧化剂;抗炎剂;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Reperfusion Injury Treatment of Critical Limb Ischemia
JIANG Yu1,QIAO Tong2,TANG Wen-hao1
1.Medical Schoo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09 China;
2.Affiliated Drum Tower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08 China
[Abstract]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s divided into two time periods of ischemic stage and reperfusion stage,and the related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at present,but the oxidant stress is widely recognized at present,and the IRI inju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 produced by the radical in the organism,and the oxygen free radical can combine with the biomacromolecules of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thus doing damage to the organism and causing th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and the paper studies the pathogenesis of IRI and summarizes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far-end organ and tissue caused by 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 agent and lower limb IRI hoping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RI.
[Key words] Lower 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 agent;Research progress
1 IRI的发生机制
肢体IRI的发生周期一般为缺血期、再灌注期两个周期,由不同因素引發的肢体动脉损伤都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肢体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情况,随着患者机体缺血时间的不断延长,受损组织内三磷酸腺苷被消耗殆尽,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机体所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能够被静脉回流作用清除,造成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1-4],对远端组织的灌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增
加了对机体的损伤[5]。
另外,在受损的肌肉中,大量的过氧化氢会不断积累,造成骨骼肌细胞的坏死与病变。
处于这一时期的患者在临床上可能会有关节僵硬、下肢感觉异常、肢体疼痛感加深等异常反应[6]。
通过手术、药物等方法让患者进入再灌注期,较快速度和较高压力的血液会对机体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使血管的通透性逐渐变大,大量的组织液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到组织间隙,明显提高组织内的张力。
另外,血流的恢复能够将机体的酸性代谢产物、氧负离子、羟基自由基等有毒性有害物质输送到脑、肺以及肾脏等远隔组织器官,以及通过对中性粒细胞的激活造成远隔器官的破坏[7-9]。
同时,组织的间隔压力、再灌注所产生的压力会引起骨筋膜室综合症,从而引发患肢进一步的血管痉挛,使肢体缺血现象变得更为严重,这一事件为再缺血期。
2 药物治疗
2.1 抗氧化剂
现阶段,下肢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发生风险不断增加,对患者全身造成的影响也日趋严重。
氧化损伤理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广泛被人们认可,因此在近年的研究中,抗氧化剂作为快速、优质、高效、直观的治疗方法,普遍被应用于应对缺血再灌注所引发的氧化损伤以及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研究中。
线粒体作为细胞中产生ATP的主要细胞器,提供了细胞几乎全部的能量,同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ROS),在线粒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氧自由基能被线粒体中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等抗氧化酶所分解,一旦线粒体功能出现损伤,线粒体发生肿胀甚至破裂,其中的氧自由基便被释放,造成细胞严重的氧化损伤。
因此,保护线粒体的功能也成为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焦点之一。
由于线粒体中存在能及时将氧自由基分解的抗氧化酶类,Thai P. Tran等[10]利用线粒体衍生超氧化物来研究其在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发现其能有效保护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肌肉组织中线粒体的功能,防止线粒体肿胀破裂,减少ROS的产生,最终抑制组织的凋亡。
另外,在该实验中,作者同时也证实了辅酶Q10作为脂溶性抗氧化剂,同样能够保护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抑制受损组织中线粒体ROS的产生,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最终抑制组织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