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习题
中图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组1. 过去,我们总是夸夸其谈,说那些岩石超越了时间而亘古不变,以至于我们把不变的事物说成“坚如磐石”。
然而,现代科学却让这种说法变得并不是那么信心十足,它认为岩石是不断变化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够表达海陆变迁的词语是()A.坚如磐石B.沧海桑田C.斗转星移D.暴风骤雨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壳的变动②海平面的升降③气候变化④动植物活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 日本有一座无人小岛,某年因一次剧烈的火山喷发,自海平面上升了约25米,一年后面积已接近230万平方米。
随着火山持续活动,该岛屿至今仍在缓慢“长高”“长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岛不断“长高”“长大”,体现了()A.海陆分布B.海陆变迁C.全球变暖D.地球运动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是()A.水能丰富,能够满足生产需要B.港口优良,利于船舶停靠C.靠近原料产地D.远离地震带3.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了7.8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的破坏和惨重的人员伤亡。
下图分别为土耳其地理位置图、地球公转示意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震中地理位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震中位于亚洲B.震中位于高纬度地区C.震中的地理坐标是(37°N,37°E)D.震中位于北温带2.土耳其发生地震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段B.地球公转到CD段C.土耳其昼长夜短D.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3.此次土耳其地震是因为该地()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处板块内部,地壳活跃C.地处海陆交界处,地壳活跃D.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二、选择题4. 下列哪个地区是由于板块碰撞而形成的()A.喜马拉雅山B.大西洋C.红海D.南极洲5. 如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大洋洲板块2.图中震中所在地为地震多发地区,下列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暴雨成灾,诱发地震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C.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结构D.位于海边,海水运动造成地震三、填空题6. 地球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能反映海陆变化历史的是〔〕A. 植被类型B. 气候类型C. 地形类型D. 生物化石2.“沧海桑田〞的地理含义是〔〕A. 地表形态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B. 地球外表的海和陆是永久不变的C. 如今的海洋曾经都是陆地D. 只有填海造陆才能沧海变桑田3.台湾海峡的底部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 海底森林死亡B. 地壳下陷,海水吞没C. 砍伐的森林丢弃到海中D. 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4.“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 在海边种植桑树B. 海陆的变迁C. 填海造陆种田D. 比喻世事的变迁5.以下现象不会引起海陆变迁的是〔〕A. 人类填海造陆B. 全球变暖C. 地壳的运动D. 刮风下雨6.以下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 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7.以下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选项是〔〕A. 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B. 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C. 非洲的西部海岩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D. 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8.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这可以用什么原理解释?〔〕A. 地质力学B. 大陆漂移学说C. 板块构造学说D. 海底扩张学说9.以下现象不会引起海陆变迁的是〔〕A. 人类填海造陆B. 全球变暖C. 地壳的运动D. 刮风下雨10.以下自然现象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 海水的潮起潮落B.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C.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D.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二、填空题〔共4题;共10分〕11.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的________ 提出的.1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主要有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拟________ ,而交界处比拟________ ,多________ 、________ .13.现代科学研究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三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证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基础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填空: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另外,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___________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大陆___________岸与南美洲大陆___________岸的轮廓十分相似。
2.判断:(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只有地壳的变动。
( )(2)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 )(3)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的一块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后,逐渐漂移分离形成的。
( )3.海陆变迁的科学依据是( )A.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B.沿海地区的地势都很低C.仙女麻姑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陆地D.雪线升高4.判断:(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者是法国科学家魏格纳。
( )(2)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 )5.下列关于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状况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形成以来一直就是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B.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零散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块大陆,经过缓慢漂移,逐渐形成的C.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的一块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后,逐渐形成的D.海洋一直在扩大,陆地一直在缩小6.在下面的叙述中,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合的是( )A.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B.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C.原始大陆后来分裂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D.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以后不会再发生变化了7.一般来说,___________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___________地壳比较稳定。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____地带。
8.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9.日本号称“火山、地震博物馆”,是因为日本位于( )A.岛上B.板块交界地带C.板块较硬的部位D.山区10.假如地中海将在几千万年以后消失,那么将连在一起的大洲是( )A.亚洲、非洲B.大洋洲、南极洲C.北美洲、南美洲D.欧洲、非洲11.下列地理事物由于板块张裂运动而形成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B.雅鲁藏布大峡谷C.喜马拉雅山脉D.东非大裂谷1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的强烈地震,伤亡惨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习题(含答案)

《海陆的变迁》练习一、基础达标1. 造成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海面升降,人类活动B.海水运动,地质活动C.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D.地壳的变动,人类活动2.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层发现海洋生物化石C.我国东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3. 在下列叙述中,与大陆漂移假说不相符合的是()A.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B.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C.原始大陆后来分裂漂移,逐渐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D.大陆漂移假说认为现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以后不再发生变化4.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是一整块且形状固定不变B.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5.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下列哪个板块中()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6. 六大板块中,唯一的一块海洋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7. 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来看,其扩张的原因是()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张裂8. 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发生张裂作用形成的C.由亚欧板块和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作用形成的9. 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A.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张裂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地挤压C.亚欧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不断地挤压非洲板块10.下列现象不属于板块张裂运动产生的是()A.东非大裂谷的形成B.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C.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D.板块运动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陷落现象二、综合提升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 B______ C______D______ E______ F______.(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______(填序号)板块.(3)我国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它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的交界处.蒙古地震很少,是因为蒙古位于______板块内部.(4)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______板块、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______板块______(挤压或张裂)而成的.(4)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海陆的变迁》练习答案一、基础达标1.答案:C2.答案:D3.答案:D【解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是不断变化的,选项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A【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C6.答案:A7.答案:C【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红海的不断扩张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造成的.故选:C.8.答案:C9.答案:B【解析】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故选:B.10.答案:C【解析】板块张裂运动会产生裂谷和海洋.因此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的不断扩张、地表产生陷落现象等都是由于板块张裂造成的.而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根据题意.故选:C.二、综合提升1.答案:(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D;(3)亚欧;太平洋;亚欧;(4)火山;地震.【解析】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是: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D太平洋板块.(3)我国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它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蒙古地震很少,是因为蒙古位于欧亚板块内部.(4)图中①处是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根据题意.2.答案:(1)美洲;亚欧;印度洋;南极洲;(2)印度洋;非洲(3)印度洋;挤压(4)印度洋;太平洋.【解析】读图可知,(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的.(4)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
《第二节海陆变迁》习题2

《第二节海陆变迁》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沧海桑田的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A.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B.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C. 荷兰的填海造陆D.红海的不断扩大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图3.4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4题。
2.以下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A. ①B.②C.③D.④3.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4.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C.火山和地震D.全球气候的变化5.世界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A.板块的内部B.大河的沿岸地带C.大陆的边缘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6.七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7.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土耳其海峡D.地中海二、看图填空8.读图3.5,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G 。
(2)澳大利亚大陆位于板块上,中国位于板块上。
(3)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板块是板块,在其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处在板块的。
(4)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处在板块和板块、板块的挤压处。
(5)根据板块的运动方向推测:太平洋的面积将(扩大或缩小),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或缩小)。
习题2:海陆的变迁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习题一、选择题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A.扩大B.缩小C.不变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B.板块内部C.日本D.中国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A.日本B.俄罗斯C.美国D.加拿大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7.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8.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9.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A.碰撞B.张裂C.分裂D.隆起10.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二、填空题1.地壳的变动和,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德国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块大陆。
3.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一般来说,板块,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三、读图题1.读“六大板块示意”(如图),完成下列要求:(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
它们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海陆的变迁测试时间:45分钟总分:5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主要原因是A. 海平面下降B. 人类的填海造陆C. 气候的变化D. 地壳的变动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 太行山很早之前是海洋B.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D.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3.换个角度看世界,是哪位科学家观察世界地图之后引发了思考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A. 魏格纳B. 哥白尼C. 哥伦布D. 麦哲伦4.根据如图的信息,回答: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第1页/共15页A. 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 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C.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能力5.关于海陆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几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B.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C. 人类活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 围海造田引起了海陆的变化6.下列选项中,属于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运动④海平面升降A. ③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③7.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结合“大陆漂移图”,完成10~11题。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A. 荷兰的围海造陆B.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C.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D.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8.下列现象中,你认为能够作为海陆变迁依据的是()A.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C. 北方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D. 大西洋面积不断增大9.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B. 四川发生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C. 死海的面积在缩小D. 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在减小10.“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 填海造陆种田B. 比喻世事的变迁C. 比喻海陆的变迁D. 在海边种植桑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练习(粘贴)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和,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变迁,例如:。
2.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山脉曾经是海洋,引起变迁的原因是;
在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其变迁原因是;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政府采取“填海造地”措施,这种变迁的原因属于
3.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德国科学家。
能够证明大陆飘逸的证据:(1)大西洋两岸大陆相吻合;(2)非洲和南美洲相似性。
(3)非洲和南美洲相似。
4、地质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大陆的漂移是由于引起的。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
5、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
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
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六大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2)大洋洲属于板块,印度半岛属于板块,阿拉伯半岛属于板块。
(3)全部在海洋中的板块是
(4)红海几千万年以后将会变成什么样?;
请你解释一下原因。
(5)有人预言地中海几千万年以后会消失,这种预言可信吗?。
请说明理由:。
(6)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
(7)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
(8)阿尔卑斯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9)①处——2011.3.11日本发生大地震,因为:。
(10)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知识精要: 本节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中重点运用实例揭示地形的沧桑变化,指出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接着利用大陆漂移的过程、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
让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教材是对于地球面貌的形成起到总结的作用,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和巩固,如地球上的大洲、裂谷、海沟、大洋、地表形态等的形成并不是自古不变的,是地球的不断运动变化形成的,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
这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是很好的题材。
基础训练
一、填空
1.沧海桑田的变化是指的变动和海平面的。
2.板块学说认为:地表岩石圈分成大板块。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洲和洲的轮廓吻合,受启发后,提出了学说。
4.世界上火山地震分布在和交界地带,因为那里地壳比较。
5.根据天文台的测量,发现1926-1933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65厘米,这是由于板块________造成的。
二、选择题
6.“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7.下列因素不能直接导致海陆变迁的是( )
A.地壳的变动B.海平面的升降C.人类活动D.寒潮天气
8.下列现象属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是()A.褶皱山B.填海造陆C.水土流失D.土地荒漠化
9.能反映海陆的变化历史的是()A.植被类型B.气候类型C.地形类型D.生物化石
10.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人类活动C.海平面升降D.全球变暖
11.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海陆面积的变化B.只有海陆分布的变化
C.从来就没有变化D.既有海陆面积的变化,也有海陆分布的变化
1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及其国籍连线正确的是()A.诺贝尔—瑞典B.李四光—中国C.爱因斯坦—美国D.魏格纳—德国13.“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最初启示是()A.亚洲和欧洲可以拼接在一起B.太平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彼此吻合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彼此吻合D.南极洲正好与印度洋可以叠合
1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内部稳定,不存在小的板块B.全球可以分为五大板块
C.太平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D.板块交界地带是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区15.“板块构造学说”中没有的板块是()A.大西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
16.碰撞形成阿尔卑斯山脉的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17.我国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原因是位于()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8.现代考古发现台湾海峡有古代森林遗迹,这可以说明()A.大陆处于不断的漂移中B.过去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C.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换D.古代海水比现在要少很多
19.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所在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汪洋,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台湾海峡海底的森林遗迹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D.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千古未变
21.下列对于六大板块的说明,正确的是()A.印度洋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
C.亚欧板块全部是大洲板块D.非洲板块全部是大陆板块
综合提升
三、连线题
22.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
①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山中岩石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A断裂下沉
②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B地形抬升
③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C板块断裂
④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D板块张裂
2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____和________。
(4)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
24.读图回答问题:
(1)把字母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A——亚洲和非洲分界线B——红海
C——土耳其海峡D——马达加斯加岛
(2)图中裂谷带的名称是________,根据图中板块运
动方向,这里今后可能发生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裂谷带两岸可能的景观是____________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一、填空
1.地壳升降
2.六
3.非南美
4.板块板块活跃
5.运动
二、选择题
6.C
7.D
8.A
9.D 10.A
11.D 12.D 13.C 14.D 15.A
16.B 17.D 18.C 19.A 20.D 21.B
三、连线题
22.①—B、②—A、③—C、④—D
综合提升
23.(1)A美洲板块B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E亚欧板块
F太平洋板块
(2)太平洋(3)火山地震(4)扩张24.东非裂谷带海洋悬崖峭壁。